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1小时就好,和这个世界“绝交”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1小时就好,和这个世界“绝交”

2018-11-22 10:30:38 作者:梳子 来源:行动派DreamList 阅读:载入中…

1小时就好,和这个世界“绝交”

  点击上方蓝字把我们设为星标吧

  一起来做行动派!

  ——“最近过的怎么样?有空出来喝两杯?”

  ——“没空,我很忙。”

  ——“都在忙什么大事业呢?”

  ——“不知道,反正就是很忙。”

  以上对话相信大家都经常会听到。现在的人啊,不流行炫富,不流行炫车,都喜欢比谁睡得更少,谁更忙。

  然而,扪心自问,我们是真的忙吗?

  在抱怨自己没有个人时间的时候,原有的这些时间又都花去哪儿了呢?

  答案或许就你的手机里。

   01 

  时间都去哪儿了

  有一句古话叫做:一寸光阴一寸金。这句话本身是没有错的,假如你把时间用对了地方,那么时间就会为我们创造许多价值。

  但在这个信息时代,更多时候,我们的时间成为了他人获益的工具,而时间在自己身上,却被挥霍地一文不值。

  随着各个爆款APP产品的诞生,我们所剩不多的个人时间被开发商不断蚕食。音乐,短视频,社交平台,网游,资讯平台......琳琅满目,数不胜数。

  这些源源不断的娱乐信息流在疯狂地刺激你的脑神经,极大挑战着你的自律。而能够抵抗这种短平快的刺激,并且时刻保持清醒的人,又实在是少数。

  开发商凭借吸取你的时间赚的盆满钵满,然而自己却逐渐迷失在APP的迷雾森林中。

  尼尔·波兹曼这样说过,人类无声无息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心甘情愿。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不知道你的一天是不是这样度过的:

  早上还没完全睡醒,首先拿起手机刷一遍朋友圈,看看别人生活过得怎样;

  通勤的路太过漫长,想想时间正好够看一集电视剧,就提前下载好了一路观看,甚至还下错了站;

  上厕所太无聊了,还是要带着手机。时间久了习惯之后不带手机甚至会导致通便不畅;

  回到家发觉自己还有很多时间挥霍,打开了一个软件,等反应过来,已经到了深夜;

  睡前觉得不甘心一天的时间就这么过去,结果却还是端起手机,刷到了凌晨......

  一天下来,脑子里充斥着各种信息,却没有办法罗列成一串有效的东西。你的时间就这样被自己无意识地浪费,甚至自己也还没发现这里有什么不对劲。

  很多人“网上冲浪"的初衷,也不尽然是寻求刺激。有人是为了学习,有人是为了获取资讯开拓视野,有人是想和外界产生连接,还有人是想更了解这个世界。

  初衷都很美好,但事情演变到最后,往往我们就会像花蝴蝶一样飞舞在各种信息中,全然忘记了原本的目的,是要"采蜜”。

  碎片式的信息,刺激了你的兴奋点一次,你就自然地会渴望下一个更大的惊喜,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让你爽了,却也让你的时间这样悄然流逝了。恍然回首,一天24小时里面,除了一堆没有整理的无用信息之外,你什么都没有得到。

  你只是为自己营造了一个“我很忙"的假象,找了一个体面的借口去掩饰自己的虚度光阴。

   02 

  你的不自律,正在带你走向“深渊”

  沉迷各种娱乐平台的害处,不仅仅是消耗了你珍贵的时间。除此之外,还有更多值得引起我们关注的地方。

  20岁的人,80岁的身体

  前阵子朋友发来一条微信,问我要不要一起买个东西。本以为是要一起团购拼单,点开图片,却被逗笑了。

  有位博主的哥哥喜欢玩电竞,但是又担心自己哪一天就会猝死在电脑边,所以”求胜欲"极强地去开了药。但是开完药也没有消停,一边吃药,一边瑟瑟发抖地通宵吃鸡。

  当我们在评判别人,说他“作死”的时候,反观自己,我们其实也总是在做这种“亡羊补牢”式的努力。

  明明身体肉眼可见地变差,但却宁愿“假养生”,花钱买最贵的护肤品,购入一堆防脱产品,寻求各种旁门左道让自己获得心里安慰。行动却一直跟不上自己的思想觉悟,不愿意动起来,付出一点实际的努力挽回现状。

  长期这样下来,身体别说比同龄人好了,可能连一个80岁的老人家都比不过。

  说真的,在现代人这种“作死”的生活方式下,还有几个人能拍着胸脯说,自己够达到一名健康的老年人的体质呢?

  站不直,坐不稳,跑不动。

  恐怕未来,在公车上被让位的,反而是你自己。

  ● 精神慢慢被腐蚀

  身体被搞垮了,自己的精神世界也会随之跟着倒塌。

  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里面写过这样一句话:“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取代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信息来源的繁多,还有开发商算法的更进,我们持续不断地在等待,在找寻下一个刺激点。在这种高频次高强度的刺激之下,我们的脑神经开始失去了弹性。

  海量的文字,音乐,影像等等一起向你涌来。短时间内,你无法分辨哪些有益哪些只是灌水,他们就像是鸦片一样麻痹着你的神经。

  假如此时你顺应着潮流,揉着肿胀的眼睛依旧忘我地投身其中,那么你的精神也即将慢慢被腐蚀。

  因为你会习惯这种低智的输出,纵容不需要动脑的机械活动。然后在不知不觉间,大脑就真的开始懒得运作了。

  当你想要表达些什么的时候,发现词不达意;当你想要输出一些有意义的东西时,发现你的脑子一片空白,当你发觉自己不再思考时,你会发现,你已经变成了一个浅显的人。

   03 

  时间有限,把时间留给新鲜的东西

  央视著名主持人董卿曾经接受过环球人物的采访。

  采访中,她说她每天睡觉前都会有一个小时的阅读时间。卧室里面没有电视机,没有手机,没有一切电子产品,每天安静地看一会儿书,就可以睡觉了。

  反观我们普通人,总是会听到有人说,自己很忙。但说实话,可能你最大的问题,并不是忙,而是你的忙,很多时候是无用的。

  就像最开始说的那样,其实很多人“上网冲浪"的原因,最初是为了获取知识或者说是资源的。但是过多的信息来源,也会让你逐渐模糊自己的初心。

  信息太多,你不知道到底应该将时间放在哪里才会让自己的效益最大化。迷茫之间最后被带着模糊了焦点,变得越来越无法把精神聚焦在一件事情上。

  其实,要让自己的时间发挥出最大价值,“抢”回时间的主动权,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那么痛苦。

  就好比对于董卿来说,看书已经这成像吃饭睡觉一样的习惯,所以根本谈不上需要坚持。

  只要足够专注,哪怕只是很短的一段时间,也比漫无目的地“杀时间”好得多。

  时间有限,要把时间留给新鲜的东西。

  比起让自己在巨大的信息洪流中淹没,让自己的时间白白流失,不如去实打实地做一些实事,让成长不止停留在嘴上。

  Less is more. 时间也不需要很多,每天和世界断连1小时就足够了。

  曾经看过一部日剧,名字叫做《求婚大作战》。里面的男主角健三被人戏称为“日本著名长跑运动员”,因为无论何时何地,不管时间有多赶,他都在奔跑。

  不坐捷运,不打出租车,只要要想到一个人,想做一件事的时候,他就会跑起来。不止他自己跑,还会拉着别人一起狂奔。

  健三在不知道做什么的时候,哪怕他的脑海里没有一个完整的计划,身体也比思想反应地更快,直接就奔跑起来。

  其实,我们自己应该也发现了,计划是会一直变化的。与其规划了一大堆详尽的宏伟蓝图,不如做个单细胞动物,什么也不想,迈开那一步。

  不要再在屏幕前观察别人的生活,打开一堆页面欺骗自己在学习了。快点告诉他们,你已经脱离虚拟,从静止走向动态,开始动起来。

  Keep,带你离开迷雾森林,每天消失1小时。

  和世界“绝交”一小时,从网络世界中下线,一起投入真正对自己终生有益的事情。

  选择你此时想消失去做的事情:觉得自己思想空泛,层次不高,你可以去选择看书;觉得自己体魄不够强健,就迈开步子,酣畅淋漓地跑一场步;累了的话,干脆就去冥想,去放空......

  让这1个小时完全属于自己,不受任何外界的打扰。随着自己的内心和需求去专心使用它,那么这一天就没有白费。

  选择状态后,你的头像就会变灰,一旁的文字勋章也标志着你的“离线状态”。配上你想说的话,生成海报分享出去,宣告你的行动派身份,呼吁更多的人一起加入你的行列。

  如果你此时是因为不知道如何从繁忙中脱身,有效的规划时间,所以一直让自己的步伐延迟,迟迟没有加入我们的话,那么Keep今年专门拍摄的纪录片——《每天消失一小时》,或许会给予你新的灵感。

  这里有六个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人,来自不同地方,他们每天都会消失一小时。认真看完这系列视频,或许你就会对如何对待生命,如何安排时间,有新的启发。

  Keep . 自律给我自由。停止臆想,不再迷失,开始迈出第一步。

  ■   ■   ■

  ▼ 他们都消失去哪儿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