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更多些视角理解抑郁发生机制 || 渡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更多些视角理解抑郁发生机制 || 渡过

2019-08-09 05:45:16 作者:渡过作者群落 渡过 渡 来源:渡过 阅读:载入中…

更多些视角理解抑郁发生机制 || 渡过

  王骏/文  jenny/图 

  人为什么会抑郁?目前大众对于心理疾病认识,多数仍然处于“心病需心药治”的观念,认为是社会刺激和心理认知扭曲导致。这个观点片面的。

  抑郁症来源主要有三种:家族生物传承、多种内科疾病、压力应激实际上,许多患者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发病外界的压力刺激仅仅起到提早加速发病的作用。 

  比如,说到双相,家族史方面因素非常明显。经常看到一些年轻患者在开开心心状态下发病,找不到什么压力刺激。即使找到并且去除,患者的症状没什么变化

  内科疾病可能导致抑郁症状

  多种内科疾病是导致抑郁症状的重要因素。例如糖尿病可以直接导致脑神经损坏出现抑郁症状‘甲状腺疾病也会导致患者无力、易疲劳心境低落。许多精神医院专门设有糖尿病科,在诊断抑郁症时要抽血化验。还有其他内科疾病,高血压心脏病癌症,等等,都能引发抑郁症状。

  这里举一个案例:一位53岁的干部突然“被”退居二线。此前他是个干劲十足的人,退下来后,一时找不到自己兴趣活动人际关系上也觉得“人走茶凉”。就这样过了大半年,他浑身无力,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身体多处不适,自己对照一查,觉得可能是抑郁症,做了一段时间,无效,找我求助

  我建议重点查生物疾病。他先拍了张腹部CT,但医生看不出问题。之后一位专家看出点名堂:他的肾脏部位有一根很细很细、像是一根豆芽菜似的东西。最后诊断结果是肾癌早期。手术后,他的心情精力、吃饭、睡眠一切恢复正常

  事后分析:看似他是压力应激引发的抑郁症,其实是长期不良情绪导致机体免疫机制下降,引发癌细胞活跃繁殖,先期表现出抑郁状态。这称为共病。

  这位患者是不是抑郁易感体质,不好说,但他的癌症易感生物因素显然很重。在压力刺激下,什么疾病易感,就先出现什么疾病。

  青少年罹患癌症比例很低,但患糖尿病、甲状腺等内科疾病比例不低。在疾病早期阶段,不一定呈现生物疾病症状,而是先出现抑郁症状,因此治疗需按照内科疾病的方式为主。

   

  两个特殊应激抑郁案例

  再举两个例子

  一位普通高中男生,在学校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被同学欺负排挤老师仅仅简单调解,不深入解决家长知道强行要求孩子去学校,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你出现问题一定是你自己的原因,也只有你自己能解决”,最后孩子只能休学。本想在家自学,到期末再去参加考试,但发现思维记忆、精力下降得厉害,只能闷家里玩手机游戏

  家长很后悔,来找我时,孩子思维、记忆、精力严重下降,由家长搀扶着,浑身无力,说话声音很小,食欲全无。当地精神医院诊断为重度抑郁,用药西酞普兰,三个多月效果不明显。

  简单由于孩子说话没力气,不能正常咨询沟通一段时间后,我提出两个建议:一、考虑更换药物;二、做室外活动。我让他家人先陪他在小区散步,再逐步到公园散步,再尝试能否爬附近的小山。散步过程中多观察周边花草树木自然景观。以上属于认知行为疗法的行为激活思路

  两个月后,家长说,孩子食欲已经恢复到病前状态,走路健步如飞,能正常看书学习,并自行停药,没再去医院。后来医生排除他是双相转躁,确认他已经康复

  也就是说,仅仅凭散步走路,有的重度患者也能恢复健康。有时候人的自愈能力大到无法想象,抑郁症并不一定越重越难治,不少轻度患者的治疗反而很难,这是人的身体素质决定的。自愈能力强的患者,采用各种五花八门的治疗方式全都“获得成功”。

  我还给一个中学男生做过咨询。他被市重点高中录取,由爷爷陪读照顾。爷爷脾气不好,总是冲孙子发火。这个男生性内向,挨骂受气一贯忍着。有次因为琐事挨骂,他气得简直要发疯。突然,他清晰地听到脑子里响起一个声音,虽然知道爷爷还在骂,居然感觉不到任何愤怒

  之后,他发现自己处于情感淡漠状态,无喜无悲,好像行尸走肉。这种状态持续几周后,感觉空虚难熬,尝试自杀,幸而被及时发现,未能成功

  我和他简单聊了聊,找了几个难度较高的思考题让他做,他很快就做出来了。感觉他的读书能力确实没受影响。他说: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有病装正常人,还是没病装有病。他上课没问题,骑车满城逛一整天也能逛,吃饭睡觉也凑合,就跟僵尸一样活着,想着这样还要过几十年,觉得没意思,因此想自杀。

  我说:你这种情况,也许可以考虑做电击,把大脑重新启动一下,也许就能恢复到原来的样子。他接受了我的建议,10次电休克后,我去医院看他,他和几个病友高兴兴在打篮球

  我问他:还恨爷爷吗?他回答说,还记得爷爷发脾气的样子,但没有记恨的感受。看来电休克还能解决仇亲的问题。

  这类案例,患者的生活职业能力不受影响,主要症状是长期心境低落,无快感,空虚难熬出现自杀想法行动,但心理痛苦程度不大,即使自杀,也很少选择惨烈的方式。

  这和北大徐凯文教授说的“空心病”有些类似之处,但形成机制和解决方式差异很大。前者是典型的心理应激导致的未知大脑生物状况;后者主要是价值观缺陷导致的持久心境低落,空虚难熬,属于思想观念的问题。二者都符合抑郁症状,但都不是双相。

  总之,抑郁症的形成机制复杂多样,看似相同的症状,其实差异大,需要适用多种治疗理念。患者不要抱有“一治就好”的想法,多反复尝试,才有可能找到适应自己的治疗路径

关于"渡过"

  心理障碍患者互助康复社区

  真实原创,知行合一,自渡渡人

  本公号图片除注明外皆由张进所摄。

  文字、图片版权均为作者和公号所有,未经同意禁止商业应用

  投稿

  更多内容,扫码关注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