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王骏专栏】之十一:心理治疗如何收到效果? || 渡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王骏专栏】之十一:心理治疗如何收到效果? || 渡过

2022-04-22 03:34:30 作者:王骏 来源:渡过 阅读:载入中…

【王骏专栏】之十一:心理治疗如何收到效果? || 渡过

  许多抑郁症患者,尤其是刚患病或者药物治疗效果不太理想的患者者,都寄希望于心理治疗,希望能够通过心理治疗尽快痊愈,恢复正常生活。

  是否有可能做到?如何才能做到?本文尝试从以下几个角度归纳总结。

  学会区分抑郁情绪和抑郁症

   

  这两者很容易混淆。许多人认为,在现实中遇到多种打击,导致心情变差,失眠严重,出现躯体障碍,生活能力下降,甚至想自杀,这就是抑郁症。如果改变现实,改善心情,一切不良状态消失,就是治疗好了。

  其实,严格说来,如果这样就能痊愈,这不是抑郁症,而属于抑郁情绪。

  中国精神障碍诊断CCMD-3定义:抑郁发作以心境低落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

  世界卫生精神障碍标准ICD-10定义:低落的心境几乎每天一样,且一般不随环境而改变;

  美国精神障碍标准DSM-5指出:应激性生活事件往往被看作重度抑郁发作的促发因素,但临近起病前,负性生活事件的有无似乎对预后或治疗选择无指导作用。

  上述总起来是说:改变外在条件,症状不会消失,这才是抑郁症。典型的双相也是如此,基本上不会因为外在条件的变化而是临床症状消失。

  从形成原因看,抑郁症有外源和内源之分。外源指压力条件下,抑郁焦虑情绪持续时间过长,严重失眠,继而形成抑郁症;内源往往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心情长期低落,思维记忆下降,找不到具体原因。也有很多患者外源内源同时具备,不知道各占成分多少。

  有人说:几个医生都诊断我是抑郁症,但我通过心理技术解决了,说明心理技术可以治疗真正抑郁症。

  这类现象确实存在,比如,一位年轻人因为失恋而痛苦,吃不下饭,整夜失眠。持续一个多月后,丧失精力,无法工作,觉得活得没意思,企图自杀。医生诊断为重度抑郁,要求住院治疗。后来,恋爱对象回心转意,患者立刻痊愈,这肯定是比较单纯的抑郁情绪。

  目前抑郁病理研究有以下几个猜想:神经营养因子学说认为,抑郁导致海马、前额叶与杏仁核等脑边缘区的神经元萎缩和细胞丢失,使用抗抑郁药物促进成年海马神经发生以及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增加;

  还有炎症反应学说、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受体学说等等。它们都能对应一部分患者群体,但又还有很多未知的状态。

  生物标志物筛查很有限,处于起步状态,抑郁情绪或抑郁症的分界不容易定位。因此,一般都是心理和药物同步去做,双线并走,家人、亲朋好友,帮助解决社会问题。这是现代医疗提倡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心理技术对抑郁症的治愈率有多高?

  从国际公认效果第一的认知行为疗法(CBT)多项实验结果看,单相抑郁的临床治愈比60%略高一点。

  为什么排行第一,治疗率却不高?这和实验测量方式有关。

  当一个新的心理技术(或药物)问世之后,如果该技术的创始人要宣告自己的发明,不能只说成功个案,而要宣布批量数据实验的结果。数据量越大,实验结果越可靠。

  这种实验很严格,不允许治疗师人为挑选患者,只能采取计算机随机选择。患者与治疗师相互不认识,患者也不允许知道使用什么治疗技术;患者们被分配到多个组,不知道自己属于对照组还是实验组,等等。

  这么操作,被随机选中参与实验的患者有的不相信心理学,对心理治疗持排斥态度;有的伴有其他难以解决的心理问题,例如人格障碍;有的生物器质性问题成分重,或是隐匿的双相;还有的伴有各种身体疾病——这些不利因素会将治疗率直线拉低。

  已经临床治愈的患者,要长期保持效果,也不容易。.许多临床治愈者一旦回到当初的环境中,不良的生活习惯、复杂的人际关系、早期不良价值观重现,时间一长,症状容易返出来;

  也有的心理咨询师自我夸大,制造光环效应,这在很大程度上能掩盖各种症状,一旦脱离这个环境,症状也容易返出来。

  人康复到一定的状态,生活舒适了,容易变懒,不把每天必做的训练坚持下去。上述因素存在,导致治疗结果变成下图的样子:

   

  单相抑郁的心理治疗效果

  也许有人会问:双相的心理治疗效果怎么样呢?答案是可能更加复杂。

  我遇到过一个隐匿的双相患者,结束心理治疗后,看上去已经恢复得差不多,高高兴兴去海边小镇度假,结果出现了严重失眠。开始以为是旅行的快乐导致过度兴奋,再后来则是无原因的一边非常疲劳想睡觉,一边精神亢奋而失眠,痛苦得想自杀。结束度假再去诊断,确定是双相发作并进行药物治疗,才好转。

  这种情况并不少见。也就是说,生物疾病的发展,不一定会因为心情改善而缓解。

  极少数典型的双相群体,可能自身免疫机制较强,即使已被诊断成中重度,几乎丧失工作学业能力,但离开压力较大的环境,休息一段时间,并未采用药物和心理,仍然自行缓解。这样的患者,笔者见过一些。这样的患者求助心理治疗,可能治疗师会认为是自己治好的。另外,目前双相诊断有一定误诊,即双相扩大化。

  心理技术治疗抑郁症的过程

  人在患病之初,不一定能清楚自己到底是生物成分重还是心理成分重。即使是生物成分很重的,心理技术也起到撤除压力、陪伴支持的作用,帮助患者更快痊愈,预防复发。如果是以抑郁情绪为主,那解决起来就很快了。

  一般而言,心理技术治疗抑郁症,既不神秘,也不神奇。CBT给出了系统流程:

  1. 通过行为激活,打破不良反刍冗思、改善情绪;

  2.  改善不良认知与条件反射;

  3. 日常生活中,对上述进行觉察监控,接纳症状;

  4.  调整人际关系,去除早期不良记忆认知(心理创伤),改变不良早期核心价值观,优化性格;

  另外,在心理(药物)治疗的整个过程中,生活节律,锻炼身体,将其作为自己的生活习惯,对治疗也有很大的好处。

  各个原始心理技术,以及它们的子流派,在这个流程上,如何整合起来,恰如其分的起到作用,关系重大。重跟流派本身有关,也跟治疗师有关。一般来说,每个步骤执行完毕,进行效果评估后,再执行下一步;另外,每个患者的情况差异很大。不一定完全按照流程顺序走。

  少数心理技术可以触及生物成分较重的群体。例如正念疗法,有脑科医学的实证;催眠也有很强的生物技术成分,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个体差异大,缺乏实证,对催眠师的要求也高。

  心理、药物、包括宗教和休闲养生,任何一种技术,一旦大规模使用,效果好的有,无效果的也存在。实验数据效果越排前的,治愈比例大。

  抑郁症是复杂和未知的,希望每个患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式。

  作者为一线执业心理咨询师,大学心理咨询老师。

  

  作者曾在本公号发表文章:

  

  《如何修复严重心理创伤》

  从上中下游看抑郁症,以及应对机制

  如何寻求心理技术改善抑郁状况?

  如何改善抑郁症残留症状?

  多角度看待“潜意识”

  《女性因婚恋失败致郁,该如何修复?》

  《今天的孩子为何如此脆弱?怎么办?》

  ◀扫描关注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