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反转!这部惊悚短片,道出了现实生活中细思极恐的事实 | NEW E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放学回家,没有爸妈做好的热乎饭。
周末,没有爸妈陪着去游乐场。
一年365天, 360天见不到父母。
他们有的,是放学回家自己做饭,照看庄稼、照顾弟妹、爷爷奶奶……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的留守儿童数量上百万,受到很多内外因的影响,这个数字还在上下波动。
年纪轻轻,被迫成长。
她们说:“如果不坚强,软弱给谁看呢?”
近几年,关于这个话题的影视作品不计其数。
透过影像,我们看到了这群孩子的悲哀,也看到了他们家长的无奈。
本届NEW ERA青年电影季,就有一部关于「留守儿童」的入围短片——
《纸房子》
戳视频,
观看《纸房子》预告片?
不同于一般的纪录叙事,这部短片用魔幻、离奇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别样的故事。
引人入胜的画面、背景音乐,让人一秒进入状态。
蒋玲,五年级的小学生。
这天,她们班转来了一个名叫林江的男同学。
林江的爸妈都在外务工,他自己一个人住在家里。
因为是留守儿童,林江没少被同学欺负,被说没有爸爸……
善于助人为乐的蒋玲,帮林江赶走了那些心怀不轨的同学后,跟随他来到家中。
意外发现,林江的家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纸房子。
这些由林江自己制作的纸房子,像极了村里的每一户。
蒋玲意识到这些纸房子没有那么简单。
每次被同学欺负后,林江就会回家来到这些纸房子前,找到这个同学家对应的房子,然后毁掉。
离奇的是,随着纸房子被毁,现实生活里对应的房子,也会被销毁……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导演耿维给大家卖了个关子。
V姐还是第一次看到用惊悚的风格拍摄「留守儿童」主题的片子。
为此,特意采访到了导演,跟他聊了聊这部短片,背后的拍摄历程。
导演 耿维
对于影像的表达风格,耿维导演是这么认为的:
留守儿童的主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甚至普通观众都能说出几个挺感人的故事,但一般都是表现惨、表现苦、和抒发个人悲伤情感的小情节故事。
所以说,如果按照普通的拍摄方式来反映这个主题,可能不会再有观众愿意看了,没有人看,就更不会有人关注我要表达的角度了。
说实话,导演在片尾做的反转,多少有些烧脑,需要反应一下才能明白这个片子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
其实在拍摄的过程中,《纸房子》的主创就就因为这个反转跟导演产生过分歧。
有的人认为现在这种拍摄手法有些“平”,应该多增加些调度、长镜头甚至开放式的表达方法。
但有的人却觉得,个性化地剧情设置,起到的效果远比单纯演绎这样的事情更具吸引力。
细思极恐的故事情节之所以让人觉得恐怖,是因为背后的真相——
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
导演耿维觉得:
这个问题在中国的每个时代都不一样。
第一个阶段,中国计划经济时期,这个问题基本上不存在。
第二个阶段,市场经济时期,开始出现了留守儿童问题,
第三个阶段,是现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时期,留守儿童的问题也不同于第二阶段。
先说市场经济初期。
很多人到城市务工,由于那时候中国的经济很差,留守儿童最大的问题就是物质匮乏问题。吃不好,穿不好,学习生活条件差,各个衣衫褴褛像个乞丐,让人看了就心酸。
而现阶段,中国人条件好了,农村一样也好了,虽然还有极少数山区有物质匮乏这种问题,但是这个属于个例,不代表中国的总体情况。
现在农村孩子根本不缺吃穿,首先上学早就免费了,书本都不要钱,有的地区还给孩子提供免费的早餐和午餐,而且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挣钱,虽说不一定能挣很多钱,但基本可以解决孩子的温饱问题。
换句话说,这个阶段的留守儿童很少存在物质上的问题,而都存在心理健康的问题,也就是精神匮乏。
物质的问题可以依靠社会帮助,但心灵上的空缺,只有父母的关爱可以解决。
HK在2018年拍摄了一部关于留守儿童的纪录片——
《干涸的河,中国留守儿童的悲鸣》
片中,近距离采访了湖南的一所农村寄宿学校。
学校80%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
他们都有几个共同点:
伪装
10几岁的石凤鸣,上小学六年级。
弟弟不幸溺亡后,父母离婚,再没回过家,也没寄钱回来,她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老师反应她特别自卑,不爱说话,也不讲卫生。
唯一的朋友,是家门口的一只黑狗。
黑狗被杀后,她还强颜欢笑着说,没事,老师分一半,大伯分一半。
课上讲自己的梦想,石凤鸣写下:考上大学,孝敬爷爷奶奶。
但看到记者,她却说,我的真实想法就是上完小学就算了。
面对镜头,这个年幼的孩子,说了这样一句话:
“这个世界上,我只相信我自己,谁都不可靠。”
暴躁
上初二的唐鸿飞,父母离异,母亲再婚,都在外打工。
家中只有他和年迈的外公。
老师反应,唐鸿飞的脾气特别古怪,时常发火。
有次数学老师说了他几句,就冲老师大吼,扬言要跳楼。
事后,他自己说,脾气上来了不受控制。
好不容易等到过年,母亲回家探望他,两人坐在一起,没有任何互动,宛若陌生人。
这样的悲剧并没有在他们这代人身上结束。
根据老师的观察,多数留守儿童,还会走他们父母的老路,自己有了孩子也会留守,他们性格上的问题,无解又棘手。
这群孩子表面看上去并无异同,他们把真实的自己藏得很深,不愿让别人接近,也不给任何人接近的机会,甚至父母都没机会。
《中国留守儿童日记》刊录着26个留守儿童写下的日记。
光是看到目录,就让人觉得泪目。
「爸妈,我们在家…… 」
这些站在穷山之上的孩子,用稚嫩且柔弱的身躯撑起了自己的生活,伴随他们的却是无尽的孤独。
不止在中国,其他国家同样存在留守儿童问题。
电影《铁拳男人》,表现了美国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的社会问题,其中就有提到儿童的留守。
家长为了养家糊口,被迫离家打工,而孩子成了那个被“抛弃”的人。
有些父母会选择把孩子带在身边,成为流动人口。
但岁数小的时候还可以,一旦到了上学的年纪,也会有一系列的问题等待着他们。
导演耿维觉得,留守虽不能改变,但可以改善。
比如,让那些在外务工的父母知道,孩子需要他们的关爱,哪怕是每天打一个电话,有能力的,每天视频一次。
一个人的成长远远不是吃饱饭那么简单。
之前也有新闻报道,有个留守儿童一个月收了三个捐来的书包,都是新的。
但却没收到一句来自父母的关心。
这不就是一个大众误解带来的问题吗?
留守儿童缺的不是钱,而是爱。
童年很快就会过去,心理上的阴影会伴随他们的一生,留守儿童也许现在不会感觉到悲哀,但成年后一定会。
这种悲哀会影响到自己、周边的人甚至是整个社会。
随着时代的发展,留守儿童的定义,已不局限在偏远地区父母在外打工的孩子身上。
很多城市里,家境优渥,父母忙于工作的孩子,也面临着留守。
缺少关心,让他们本能地排斥一切外来事物。
因为知道自己不是孤儿,留守儿童并不觉得自己可怜,他们只会在每个夜晚来临的时候,缩在角落,感觉丝丝凄凉。
其实,他们很好满足,只要爸妈的一句问候,一句关心。
就能在明天太阳升起的时候,发自内心地微笑。
如果你觉得这部讲述留守儿童的短片《纸房子》,打动了你,或者想与本片导演探讨问题,可以联系他?
电话/微博名:@耿维导演该片目前正在寻求网络推广~
2019第四届NEW ERA青年电影季展映周已经开始,明天即将展映的是剧情短片和剧情长片,还会有主创团队到场交流哦!想看片的朋友们不要错过啦!
2019NEW REA青年电影季展映周详细片单请戳>>
6天展映 49部佳作 每一部都不容错过!丨NEW ERA展映日程公布注:文中照片及剧照均由导演提供,请勿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