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发明家:硅谷大放血》观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发明家:硅谷大放血》观后感精选10篇

2019-08-27 23:51: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发明家:硅谷大放血》观后感精选10篇

  《发明家硅谷大放血》是一部由亚历克斯·吉布尼执导,伊丽莎白·霍姆斯 / 埃罗尔·莫里斯 / 大卫·博伊斯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发明家:硅谷大放血》观后感(一):来来来你就说说最后一边说着“全硅谷都在fake it till make it"一边放falcon成功回收视频你是在隐射谁LOL

  听完Bad Blood再来追纪录片,看书的时候没能感受到的点:

  - Holmes说话故意好低沉啊,然后她说话真的不眨眼啊好吓人

  - Tyler小哥好帅啊(重点全错!)

  - 其他board大佬就算了,也许就是被小妹妹骗了,也许就是看到一个风口想进来捞一笔等IPO就跑路;Channing Robertson这个工学院的Dean在想啥?别人不懂技术你不懂么,别人不会要data看你还不会看么,是没投钱没入股所以不捉急么,反正坐在board上拿钱 == 居然事后采访聊起来也很平静样子,也没有像Fortune的那个reporter最后(气得?)快要哽咽了LOL

  《发明家:硅谷大放血》观后感(二):学了乔布斯的皮毛,却缺乏乔布斯的实力

  感觉女主对乔布斯太崇拜了,什么都要模仿乔布斯。除了外形谈吐,其实那个爱迪生机器,仔细一看跟电脑服务器不是差不多大小形状,其实就是模仿了苹果电脑和手机产品的“小而强”的整合思路。但是归根结底对医学技术太外行了,没能力现实技术和虚拟构想最终整合到一起。不是说性别歧视女性思维模式往往容易流于表面。其实她本人的营销能力超强,如果她不是自己脑袋想一个构思,而是先找一个可靠的真正有潜力的技术天才配合她的营销才能,没准就成功了。人既不能惘自菲薄,也不能太高估自己。精确的认清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其实对有才华的人是最难的一件事。

  对了发现女主,贾跃亭,爱迪生。竟然都是水瓶座咯!不得不说星座还是蛮准的!

  《发明家:硅谷大放血》观后感(三):假装,直到成功

  硅谷艺术就像是在无限遥远地方设定一个你以为自己可以达到以改变世界目标,“我为什么不能改变世界?”—你无限地相信自己可以成功。于是你接着去说服周围的人来相信你的蓝图,无论它究竟有多荒谬。可巧的是,硅谷貌似从来不缺相信你的人,他们与你志同道合,都想要改变世界并顺便成为百万富翁。紧接着一程旅程或者一幕大戏开始了。

  Fake-it-until-you-make-it.

  从爱迪生开始,无数人演绎着硅谷艺术,在自己搭建的舞台上起舞,并最终收获金钱掌声

  但不巧,Elizabeth在舞台上崴了脚。可惜可惜。

  Tylor Shultz和Erika Cheung真的是个正直年轻人没什么说的,就单纯向他们所有人鼓掌

  Dan Ariely说得好,“我不想宣扬一个人们对自己目标没有自信社会。如果是这样谁来创业呢?你如何成为一个有远见的人?一方面,你要如何推销这一愿景,另一方面,你也不能完全脱离现实。当任务落地的时候,最好还是离现实更近一点。”

  《发明家:硅谷大放血》观后感(四):鸡的孩子还是鸡

  这部电影的内容之前已经在很多公众号文章上有看过,伊丽莎白·霍尔莫斯这个奇女子描述成为了史上最年轻也是最厉害的女骗子

  她从19岁开始行骗,短短几年间,自己的骗子公司吸引了近百亿美金的投资董事会成员基本上就是美国政府内阁团。

  纪录片中着重描述了硅谷、斯坦福的激进创业的环境对伊丽莎白的影响。但感觉这部纪录片所缺少的是对伊丽莎白父母的描述,因为我们知道原生家庭子女的影响是巨大的。

  科学上网查了查发现,果然“鸡的孩子还是鸡”,她老爹克里斯·霍尔莫斯是世界头号诈骗公司安然的副总裁

  提到安然公司,简单科普两句,这家公司在两千年代是世界上最大的诈骗公司,涉及金额达六百多亿美金(是不是比他女儿牛逼多了),安然的倒闭直接导致了世界第五大会计师事务所,安然的审计方,安德森的倒闭;美国公司上市法规的大调整

  所以不管是从她善于骗人的基因,到整个硅谷浮躁的、虚伪风气,都塑造了这个硅谷的安然公司。

  是时候监管机构给这种疯狂杀杀气焰了。

  《发明家:硅谷大放血》观后感(五):感受良多

  就像《坏血》中很多人提到的那样,对于她极度低沉的声音,我适应了好一段时间。 不可否认的是,如果不是已经知道了结局,已经开启了上帝视角,这个公司的愿景实在伟大。纪录片中有一个比喻:如果拍一张照片静态的话,拍了多张照片就可以形成一个电影。意为希拉洛斯的指尖取血可以运用生活日常中,让每个人可以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一个动态了解。更不用说,大针筒和少量指尖血的鲜明对比了。 《怪诞行为学》的作者Dan Ariety对整个骗局剖析本部纪录片的精华:他讲到他做了一个实验,如果是慈善机构的人去赌骰子,比如猜到最上面的数字就能拿到钱,如果他知道答案,可以让他拿到钱,【为了慈善事业】,他更可能选择提前知道这个数字,这时,测谎仪也不好使了。——意思在于,当人们相信自己是为了一个好的理由撒谎的时候,人们更愿意去撒谎,并且不认为自己做错了。这说明了这么多投资巨鳄、权贵阶层在这场骗局中为什么会无脑相信伊丽莎白的话与他们所投资的公司的愿景。 另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片段是:《财富杂志记者,这位让希拉洛斯登上财富杂志封面由此成名的人,说到某天早上看到《华尔街杂志》的举报文章发出来后,他自闭了,他看着一段又一段的文字,开始怀疑自己所了解的东西。在这个采访中他甚至哽咽了,他疑惑为什么就这么被欺骗了。 可以说,从爱迪生开始的创业精神:"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以及《坏血》和这部纪录片,都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冲击思考

  《发明家:硅谷大放血》观后感(六):乔布斯着装风格的半衰期很可能大幅度缩短

  我一直有模仿史蒂夫·乔布斯的冲动,认准合适装扮后一次性买10套。虽说我本来也从不操心衣服搭配,但有时候确实会遇到大小长短挑战。追随乔布斯风格可以省心不少,唯一需要脑子事情就是在洗过的衣服和没洗过的衣服之间作出选择。看过HBO纪录片《发明家:硅谷大放血》(The Inventor: Out for Blood in Silicon Valley, 2019) 以后,这个念头彻底打消。

  纪录片的主角Elizabeth Holmes比我果断得多,她早就开始采用乔布斯风格,只穿同一种高领黑毛衣加上外套。尼克松因水门丑闻被迫辞职时在离开华盛顿的飞机双手拼成V字作为告别以后,美国已经极少有政治家愿意继续采用这个姿势。同样的道理,Holmes成为了美国历史罕见的超级商业骗子,乔布斯着装风格的半衰期很可能因此大幅度缩短。

  整个片子看下来,Elizabeth Holmes的骗局基本可以看清,但她编织这个弥天谎言动机仍然不明,我也没法理解她性格中的哪些关键因素孕育出这么一个迥异于常人特殊个体。她如此年轻,骗局却如此之大,持续时间如此之长。纪录片中列出的一系列受骗者都称得上江湖上东邪西毒级的大师,他们中间包括前国务卿基辛格、新闻集团老板默多克和前国防部长马蒂斯。老一辈政治家、前国务卿舒尔茨历经水门和伊朗门事件均毫发无损,他却一头栽进Holmes设定的骗局中。

  为什么?怎么会?因为Holmes低沉得像经过电子技术处理以后的嗓音?或者因为她如同南中国海一般湛蓝、而且从来不眨的眼睛?也许出于巧合,纪录片中出现的受骗名流大都为男性。也许仍然出于巧合,纪录片中出现最早、一路最坚定的质疑者是Holmes念斯坦福大学时的教授,一位女性。

  在未来题材剧情电影中,Jennifer Lawrence将扮演Elizabeth Holmes,希望她能为我们进一步了解这个角色提供线索

  《发明家:硅谷大放血》观后感(七):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

  很早之前曾经去上海面试过一家知名猎头公司的实习岗。在问到我对于“人”是怎么看待的时候,我圣母心泛滥,说要关怀人的诉求,人的心理,毕竟安居才能乐业,才能对工作充满热情归属感,愿意为之奋斗一生。然后HR哈哈一笑,说,小姑娘你太善良了,对我们而言,人就是一种商品

  另一次和一位做人资的朋友吃饭,我说小A怎么怎么样。他说小A是谁,我说就是xx部门的xx岗位的大美女,他一脸茫然地看着我。我说就是那个工资12345的人,他说哦我想起来了。

  曾经我也把“fake it until you maket it”当做座右铭,好像整个人都有了底气。但心里是明白的,若是不痛不痒的谎言,那叫虚张声势,若是损人利己的谎言,那叫欺骗。看这部纪录片的时候,猛地脊背发凉,像伊丽莎白这样,fake it而把自己fake过去的人,遍地都是啊。

  关于这件硅谷版“女皇帝新衣”,可以让人思考很多问题。美国高高在上医疗服务高昂价位,给Theranos的诞生提供了契机语言的煽动和社交必然,让踏实求学的高材生成了地位最低打工者;FDA有卷帙浩繁的条理管理规章,却给theranos开起后门……到处是荒诞,而荒诞却被视作习以为常

  而最触动我的,是Erika Cheung和Schultz孙子的陈情。他们感到很不对劲,carpeted world和tiled world是如此不同,但伊丽莎白却能抚慰他们的焦虑良知痛苦,以致自己都不知道是如何发生的。我相信伊丽莎白有她的过人之处,她的待人之道她的情商她的语言魅力绝对出类拔萃,而她的偏执和商业世界中固有的不光明让曾经创建的医疗帝国毁于一旦

  而Theranos只是曝光在阳光之下的一家企业,而已。

  记不清是在tweeter还是ins上,伊丽莎白po了自己小时候的照片,说自己的梦想是engineer。不过19岁便从斯坦福辍学,以及到处游说、演讲,让她变得更像enterprenure。对一个企业家来说,宏观调控财务调配、市场营销固然是没有错的。

  但请别忘了,真正在一线科研创造这个帝国的根基,是那些生化学职员。他们的困惑他们的wellbeing,会彻底地改变企业的文化

  提到大厂的时候,常有一个俗语,too big too fall。Theranos创办十多年之后塌台,除了本身技术的问题外,还因为它只是一个摇篮期的小宝宝,没有扎根的关系链为之背书。对于那些继承百年的大厂来说,之中的一两个问题并不会产生灭顶的蝴蝶效应,不过若有一两家totally corrupt,那将是另一个精彩绝伦故事

  《发明家:硅谷大放血》观后感(八):为什么名利场的老男人都爱她

  2015年的时候,我为一个投资教育机构翻译过福布斯的一些励志文章,其中就有一篇关于这位伊丽莎白小姐19岁成立血液测验公司的成功报道

  那时就很惊叹,怎么年龄那么小,就能够如此清晰地知晓自己要做什么,这不就是活生生的:天将降大任斯人也吗?

  4年过去,这位天才之女赫然跌下了神坛,从当初最年轻靠自己发家致富的硅谷女精英,成了众人唾弃的大骗子,她口口声声说得只要一滴血,就能监测各种疾病仪器,其实什么也测不出。正如仪器的名字“爱迪生”,它也和那位爱吹牛的灯泡发明者一样,是个被吹出来的无用之物。爱迪生本人还是被老天爷眷顾,确实克服了灯泡难题,“爱迪生”牌测血仪就没那么好命了,从头到尾,不过是个塑料盒子

  再回去复盘,才发现一切关于伊丽莎白的不可思议:斯坦福辍学、获得风险投资界一众大佬的资金扶持与背书,包括Tim Draper和邓姐的前夫传媒大亨默多克。她的血液测试公司Theranos曾经拥有史诗级别董事天团,其中包括美国国际事务专家,中国人的老朋(喷)友(子)基辛格,美国前秘书长George Shultz,甲骨文的CEO以及美国国宝级的金牙大状David Boies等等。

  这些人有三个明显的共同特征——社会名望显赫、老、男人。当然,自打他们认识了伊丽莎白,就多加了一个新的共同点——人人都爱伊丽莎白·福尔摩斯。

鲜少露出温柔的伊丽莎白

  这位大佬们都爱的伊丽莎白,论相貌,实在不能说是出彩,仔细看她和脸书的CEO马克扎格伯格仿佛同胞兄妹,十分撞脸。

  她显然非常欣赏她这位没有血缘关系的“远房表哥”的生活之道:伊丽莎白高中开始学习中文,和马克一样,进入了常春藤名校却中途辍学,不过一个在东海岸哈佛,一个在西海岸斯坦福;在硅谷发家,摇身一变,成了亿万富翁,衣橱里却永远是一模一样的衣服——马克喜欢他的灰色T恤衫,而伊丽莎白钟爱她的终极偶像乔布斯的黑色套头衫,两个人用它们塑造了自己的个人符号。

永远的黑色套头衫

  这么看来,伊丽莎白依靠性魅力征服这些在有名望的老男人们为其背书,实在有点牵强。但如果看了这部纪录片,就会发现,即便她的谎言被揭穿,依然有老男人不愿相信这样残酷的现实,力挺伊丽莎白。

  在硅谷成立创业大学Draper University的投资大佬Tim Draper在本片里接受采访说,作为投资人,依靠的是一种直觉,他总是最早投资的那批人,也因此最早获得了甜头。当他谈到伊丽莎白时,他说,第一次见到她,和她聊天,就知道她只要想做的,就一定能成功。她就是那类人。(听起来是不是像“鞋叫”)

Tim Draper是伊丽莎白的第一批投资人

  第一次听伊丽莎白讲话,很容易被吓到——她嗓音低沉且粗狂,和她的金发形象完全不符。她的肢体语言完全不像一个lady——时常把腿扳到椅子上,歪着身体,一颗大大的头伸向对方,摆出一副我很投入和你讲话的样子。

  西方行为学家说她在假装男性的嗓音,模仿权力者惯有的姿态,让熟悉这一套的人,轻易放下防备。特别是那些在政商界如鱼得水多年的老男人,他们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去判断你的背景、出身和阶级,从而心里预判一个智商值,毕竟他们不想浪费时间在他们认为的“蠢人”身上。

  伊丽莎白的早熟和开智,让她轻松破译了大佬们的心理密码。

  虽然好莱坞和硅谷离得很近,但两地对女性之美有着截然不同的欣赏角度。好莱坞欣赏的女性尽管随着时间变迁,多样性在逐渐增加,但底色依然和玛丽莲·梦露们息息相关;而硅谷精英们欣赏的女性,最最重要的是能用最短的时间理解他们想要什么,懂得他们的欲望,欣赏他们的贪婪,对外表的重视度非常的因人而异。

  伊丽莎白的员工说,她看起来挺吓人,因为她几乎不怎么眨眼。看伊丽莎白的采访视频,她语速也不是特别快,每个词都铿锵有力,时常停顿,这不禁让我想到大学时上过的语言训练课——如果想要让对方留下对你深刻印象,你需要:

  1.放慢你的眨眼频率

  2.先想清楚再开口,且语速尽量放慢,清晰有力

  3.说话时要有重音,强调有趣的部分

  别小看这三点,我大学学到的,到现在也做不到,因为它们需要持之以恒的训练,融入成为潜意识的反应和行为。显然,如果伊丽莎白不是天生如此,她一定有着强大的自控力和清晰地目标,知道自己的强弱项,并逐步作出调整。

  仅仅做到这些小细节,显然还不足以说明,为什么名利场的老男人们都爱她?

  第一次对Theranos和伊丽莎白有着充分报道的媒体是《财富》,那位当年把她推向大众并为之倾倒的主编,在纪录片里流下了痛苦地泪水,他无法相信,自己亲手写下的报道,塑造了伊丽莎白成功女创业家的形象,居然是个彻头彻尾地谎言,这和他一辈子坚持的新闻主义,一定是相悖的。但他自己也说了,当初,他如此地相信她,觉得她就是夜空里最明亮的那颗星。

  诸如此类描述伊丽莎白的话,不要太多。她的创业合作伙伴和男朋友Sunny,足足大她19岁,曾经也是在硅谷混的叱咤的创业人,大家说起Sunny都觉得他是一个很强硬有胆识的人。可他在伊丽莎白面前,显然就是温顺的小绵羊,纪录片形容他们的关系是,她主宰(dominate)了他。可见,这位科创界的新秀能够轻松掌控这些老男人,有点如来佛的意思。

  要我说,默多克爱上邓文迪,除了她年轻有趣充满异域风情外,更重要的是,她懂得“示强”。她从耶鲁MBA毕业,身无分文却野心勃勃。因为没有什么可失去的,就没有什么可惧怕的,所以她和默多克在交往中,是平等的、自由的,因为她对梦想的狂热,让老默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返回来看伊丽莎白,她25岁时的谈吐就已经和成功的硅谷创业者无异,她可以很轻松的把名利场里的老男人们头上的光环抛到脑后,认认真真和他们谈自己的梦想。她完全不畏惧这些人的权威和名望,她要要做的事,有着无限大的使命和动力。在纪录片里,老男人们反省对伊丽莎白的看法,用了Zealot这个词——狂热分子来形容她。

  名利场上漂浮的永远是虚妄地利用与被利用。而在伊丽莎白这里,老男人身上的价值被赋予了使命感,因此他们每个人在名利追逐后的疲惫里,忽然有了新的意义,这和血液里诸如兴奋剂应该有类似功效。

  而伊丽莎白呢,可以断定她是个天才,除了学识和家庭背景的熏陶外,她无比坚信自己所做的事。因为相信变成了信念,人就可以无往不胜。她就是“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的又一个典型例子。

  硅谷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朝气蓬勃,追逐名利的地方必然充斥着谎言与骗术,伊丽莎白和她的血液检测公司因为野心大于实力而翻船了,我却忠心希望她能够东山再起,踏踏实实做出一个像样的东西来,让名利场内外的女人们为她鼓掌。

  《发明家:硅谷大放血》观后感(九):全球第一女骗子的“传奇”一生

  世界上存在两种鸡汤。

  第一种是暖意满满型鸡汤,喝完之后嘴角向上,拥抱太阳,满满的正能量;第二种是想死型鸡汤,这种鸡汤喝了之后则会感到世界黑暗,没有最毒,只有更毒。

  不过这两种鸡汤是相对独立的吗?

  并不是,喝多了就会知道有些暖鸡汤其实是变相的毒鸡汤,还是剧毒无比的那种。

  比如说——成功学书籍。

  看过《欢乐颂》的朋友们应该都记得这一幕,失恋的邱莹莹在房间里一边看着父亲给她买的成功学书籍,一边对着视频里的“大师”给自己鼓劲加油。

  安迪路过看到后便直接告诉她:逻辑不通而又煽动人心的书不是好书,不应该看。

  成功学确实就像传销组织一样,它告诉你那些所谓的年纪轻轻的成功人士是如何克服周遭的困难,通过自己的努力年入百万甚至千万,这些文字刺激着我们的神经又制造着更深的恐慌。

  那么为何这种营销性质的盲目鼓励的东西还会受到无数人的追捧?

  原因很简单,人人都需要偶像。

  在美国,就有这么一位“传奇女性”,她的偶像是乔布斯,她的理想是成为第二个乔布斯,你以为她是痴人说梦?不,她曾和马云坐在一起谈笑风生。

  她有没有资格称之为大家的偶像?曾经的她当然有资格,她不仅和马云高谈阔论,还被美国总统邀请参加国宴。

  可就是这么一位曾经站在金字塔顶端的女人,在一夜之间却突然跌落谷底,变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这个女人,叫伊丽莎白·福尔摩斯。

  她这讽刺又魔幻的真实经历,被HBO的镜头记录了下来——

  《发明家 硅谷大放血》。

  两个小时的纪录片,完整的向我们叙述了一场长达一年的豪华骗局,一个女骗子的兴衰史。

  不过,在这两个小时之前,这血淋淋的真相早已用文字记录了下来。

  最早扒开“女王新衣”的是他——拿过两次普利策奖的王牌记者约翰·卡瑞尤。

  2015年,在真相浮出水面后,约翰·卡瑞尤用了长达三年半的时间,深入贼窝,采访了60多个伊丽莎白的前员工还有其他跟伊丽莎白或多或少有点关系的人,总共超过了150人。

  2018年,《滴血成金》出版了,每一个细节都被描写的相当清晰。

  而这本书最终获得了无数“年度最佳”——

  美国亚马逊2018年度最佳图书、《时代周刊》2018年度最佳图书、《金融时报》2018年度商业类最佳图书、《华尔街日报》2018年度最佳图书等等。

  这个成绩对得起作者也对得起这个故事。

  小时候的伊丽莎白,用一个词就可以形容:天才。

  年仅9岁的伊丽莎白就已经有着成为亿万富翁的梦想。

  这个看似孩童玩笑的梦想,却被伊丽莎白一步步的实现。

  从中学时期开始,她就是门门功课全A的优等生,17岁时,就被名校斯坦福大学录取,还成为总统奖学金的获得者,每月都有3000美元的科研经费。

  斯坦福工程学院的院长钱宁·罗伯逊见伊丽莎白对科研如此痴狂,认为她必是今后科研界的栋梁之才,于是破例让刚上大一的她去实验室给博士生帮忙。

  不过,不得不说,这次的帮忙确实帮出了效果。

  2003年,非典在亚洲蔓延时,她负责在血液样本中检测SARS病毒,可当时由于技术的落后,检测起来非常的麻烦,这让伊丽莎白开始了思考与研究,最终在困境中申请了自己的第一项专利:一个可穿戴的药物注射贴片。

  这可把她牛逼坏了,她觉得有理想又有能力的自己不应该只待在学校。

  于是,2004年,她辍学了,离开了斯坦福,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公司名叫“Theranos”——therapy+diagnosis,诊疗。

  2004年之前的她,的确是真·天才。

  作为一个创业公司,一个全新的创业项目是必不可少的,而伊丽莎白选择的项目名叫微量血液检测。

  听着很深奥?其实解释起来很简单。

  指尖一滴血,百余种病全知晓。

  也就是用最少的血,预防更多的疾病。

  并且,再也不用排队挂号去医院,随时随地都可以测,多快好省。

  这简直就是一个挑战现有技术并且如果真的做到了就是创世纪的、甚至是能改变世界的伟大项目。

  她将成为整个医疗界的大功臣。

  光有伟大的构想没有用,最主要的是要有钱,要有甘心投资的人。

  就这样,父母院长、关系好的邻居先支持了她,给了她第一笔融资,600万美元。

  600万美元,听起来不少,可做实验本身就是一个烧钱的东西,这点钱根本不够。

  而伊丽莎白最厉害的地方恰恰就在这里,用一张嘴,就把这家0价值公司变成了价值90亿美元(接近600亿人民币)的公司。

  无数军政界大鳄为她投资,包括两位美国前国务卿、美国前国防部长、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前任主席、前海军上将和前海军陆战队将军,还有出手阔绰一下子给她1.25亿美元的传媒大亨默多克。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在前后烧光 14 亿美元的融资后,Theranos 最后却只造出一台仅能检测几项指标而且错误率极高的仪器。

  那么,伊丽莎白究竟有什么魔力,让所有人都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就是营销。

  伊丽莎白或许不是一位优秀的科研工作者甚至是一个病态般的人,不过毫无疑问她是一个成功的富有魅力的骗子。

  首先她给了我们一个相当动情的开场。

  她在TED演讲时说过,她想要做出这个的初衷,因为她最爱的舅舅先后被检测出患有皮肤癌、脑癌和骨癌,甚至没能陪儿子长大,如果当时就有血液检测技术,或许悲剧就不会发生。

  没有人能拒绝这种感人肺腑的故事,一个让人信服的实验原因是成功的开始,不过,不是成功的全部。

  能否得到大家的追捧和支持,主要还是看这件事和人们的利益有没有直接关系。

  毫无疑问,医疗健康是和人们的切身利益联系最密切的。

  伊丽莎白很聪明,她的承诺非常具有诱惑力。

  一滴血,放入检测仪,不一会就能出结果,且价格低廉。

  这款如电脑主机般的检测仪被命名为“爱迪生”。

  至于为什么叫爱迪生,想了解的朋友可以去看纪录片,总之这号称能“改变世界”的机器不仅对世界没有一点作用,反而是个祸害。

  这变成了一场“机器骗局”。

  测试作假。

  “爱迪生”能做的仅仅是几项简单的测试,而那长长的诊疗单上的其余250项血液测试,全部都是在从西门子或索林购买的商用机器上完成的。

  可靠性作假。

  为了让更多的人来做测试,并且相信“爱迪生”,在最基础的测试都没弄明白的前提下开始研究更多的传染病,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片中举了一个很直接的例子,如果有100个梅毒患者来做测试,仅仅告诉65位患者他们患有梅毒,告诉其他35位:你是正常的,不需要进行医疗干预,这样的后果就是将会有更多的人得梅毒。

  并且最后事情败露后调查结果显示,在“爱迪生”上做的测试,睾酮含量错误率:87%;维生素B12含量的误差范围:34到48%,而一般的机器才2到3%;跟正常的商用机器相比,总体偏差高达146%。

  这样化验出来的结果,跟连蒙带猜没有任何区别。

  不仅如此,甚至连最开始一直宣传的“只用抽一滴血”也是假的。

  人们去验血时,还是需要静脉穿刺,而不是只用抽指尖的血,质问伊丽莎白时,她还是依旧淡定,说不到一年,一定能做到99%都是指尖抽血。

  太荒谬了。

  就像她的前员工所说,这个女人一直以来所做的,都是一场华丽的表演。

  她在表演,全美国都在陪她表演。

  《福布斯》(Forbes)杂志把她评选为“全球最年轻的、白手起家的女性亿万富翁”;《财富》(Fortun)将她评选为“年度商业家”、“40位40岁以下精英”;她还在2014年的“福布斯美国400富豪榜”上名列第110位。

  她的偶像是乔布斯,记者们也把她捧成了“下一个乔布斯”,这时她就真以为自己是乔布斯了。

  2015年10月15日,伪装了一年的Theranos终于被爆出来了,90亿资产一夜清零。

  《华尔街日报》头版发文:《一家明星创业公司的挣扎》。

  但就算真相已经被爆出,伊丽莎白依旧不觉得自己做错了。

  甚至在电视台中还激愤的回应:“一开始他们觉得你疯了,紧接着他们会攻击你,你只有挺过去,才能看到拨云见日的曙光。”

  用天使的心,做着恶魔般的事。

  美国法院对于这起硅谷最大骗局的审理还在继续,伊丽莎白或将面临20年的监禁。

  那么,为什么这么多人会被伊丽莎白牵着鼻子走?

  条姐认为,第一,人们需要这样的故事。

  就算Facebook的COO谢丽尔·桑德伯格,雅虎的CEO玛丽莎·梅耶尔他们都是著名的女企业家,但她们都不是公司的第一创始人。

  就像我之前说的,这个世界需要偶像。

  第二,这个项目如果成功了,受益的将是所有这些上当受骗的人。

  这就和《达拉斯买家俱乐部》,《我不是药神》这些电影中的原型人物一样,不管是药还是血检,都和人们的健康有着直接的关系,触到了很多人心中最渴望的东西。

  因为这个只活在PPT里的技术太诱人了,所以人们宁愿选择去相信。

  只可惜,破灭。

  多希望,伊丽莎白不是骗子,多希望,有一天,能出现一个真正的伊丽莎白。

  这个故事还没有结束,电影改编权已经被传奇影业重金拿下,女主将由“大表姐”詹妮弗·劳伦斯出演。

  你们觉得,大表姐的眼里有那种病态般的疯狂感吗?

  《发明家:硅谷大放血》观后感(十):从「女版乔布斯」到「硅谷最牛骗子」,她是如何赚到600亿的?

  又一次,玛妮被硅谷大佬们改变世界的野心刷新了世界观。

  说起天才遍地的硅谷,年年都能折腾出点大事,但最近几年硅谷最刺激最魔幻的故事,还是传奇女企业家伊丽莎白的陨落。

  《发明家 硅谷大放血》

  女版乔布斯的诞生

  2014年,美国《福布斯》公布了年度富豪榜,一个陌生的名字吸引了所有人的好奇:伊丽莎白•福尔摩斯(Elizabeth Holmes)。

  这个金发碧眼的年轻女性,其十年前创办的医疗企业Theranos被风险投资估值为90亿美元。

  仅仅30岁的她,是继扎克伯格之后最年轻的女性亿万富翁。

  1984年,伊丽莎白出生在一个环境优越的家庭中,她的父亲是美国国际开发署救灾协调员,母亲是国会女职员。

  九岁那年,伊丽莎白遭受到了人生的第一次重创,与她来往亲密的叔叔,突然被查出换有皮肤癌,很快脑癌和骨癌等并发症出现,她还来不及告别,舅舅就离开了她们。

  这对伊丽莎白造成了巨大影响,一个伟大的“救世梦”在内心悄然出现:如果舅舅能在家里进行日常身体检测,那么癌细胞就能提早发现,悲剧或许就不会发生了。

  正因为此,小伊丽莎白下定决心投身医疗事业

  与伟大梦想相匹配的,是天才的脑子,恰恰伊丽莎白统统拥有

  门门功课都拿A的伊丽莎白,17岁收到了斯坦福大学的录取书,附带3000美元的总统奖学金。

  院长钱宁·罗伯森

  2003年非典肆虐,伊丽莎白到新加坡实习,她发现目前对血液病毒的检测技术太落后,埋头研究了5天,伊丽莎白发明了第一项专利产品——一种可穿戴的药物注射贴片。

  就是这项专利,打开了伊丽莎白的创业之门。

  2004年,升上大二的伊丽莎白从斯坦福大学辍学,利用学费和第一笔融资(600万),创办了血液检测系统公司——Theranos,取自“therapy(治疗)”+“diagnosis(诊断)”。

  到这里,一个新的扎克伯格神话似乎诞生了。那一年,伊丽莎白才19岁。

  在伊丽莎白的努力下,她带着团队设计出足以改革传统血检方式的血液检测机器——“爱迪生”。

  这台外型酷似电脑主机的血液分析仪,摈弃了老式的静脉血管抽血法,采用指尖抽血法,只需在指尖取出几滴血液吸入微型试管,经过爱迪生的血液分析,就可以完成一份涵盖240项身体检测的医学报告。

  “爱迪生”的灵感来源于伊丽莎白自小对针头的恐惧,她发现很多与小孩与她一样害怕针孔抽血,重病患者更是每天都要抽好几管血。

  伊丽莎白希望改善这种状况,所以她设计出了这种无痛抽血仪器。

  伟大吧?

  最重要的是,“爱迪生”不仅检测完整,它的价格比普通医院体检便宜很多。在美国,如果你没有医疗保险,即使是一套简单的血液检测,也要耗费高额的医疗费用。

  而Theranos,只要2.99美元。

  可以预见,一旦“爱迪生”投入市场,将彻底推翻美国医疗体系,伊丽莎白足以成为医疗界乃至普通民众的英雄。

  公司solgan:「小小一滴,改变一切」

  不过此时的“爱迪生”还不够完美,伊丽莎白需要继续研究,但她已经花光了第一笔融资,为了吸引更多投资人,伊丽莎白走上了建立医疗帝国的第二步——营销。

  伊丽莎白频繁地做演讲、拉风投,每个见过她的人,都会对她印象深刻:

  这个长相甜美的80后女孩,在装束上和她的偶像乔布斯几乎一样,黑色外套和翻领黑色毛衣,搭配黑色便裤。

  更独特的是,她有着一口接近男低音的暗沉嗓音。

  伊丽莎白高超的演讲技巧和独特的个人魅力,让她吸引了不少风投圈的大佬,比如著名的风险投资公司德丰杰,还有甲骨文前CEO拉里·埃里森。

  最终,她遇上了贵人乔治·舒尔茨,美国前国务卿。

  一个19岁的女学生,抱着改革医疗科技的伟大梦想辍学创业,乔治·舒尔茨这份坚持打动,决定入股Theranos公司。

  并且在他的引荐下,美国前国防部长威廉·佩里、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传媒大亨默多克等政商界大鳄纷纷参投,组成了阵容堪比白宫内阁的董事会名单。

  有了名人大佬的支持,伊丽莎白顺利和美国药店巨头沃尔格林签约,在其药房内部开设健康中心,为病人提供血液采集和检测服务。

  同时,伊丽莎白斥巨资拍广告、发行礼品卡,推出免费血检活动,“爱迪生”迅速风靡全国。

  2015年,伊丽莎白一跃成为身价45亿的女性创业家,入选《时代》杂志评选的「年度最具影响力百大人物」。

  31岁的伊丽莎白,真的成功复制了偶像乔布斯的传奇人生,成为了硅谷的「女版乔布斯」。

  神话的瞬间坍塌

  等等?估计很多人看到这里已经懵逼了,为什么没有关于“爱迪生”的技术细节?它到底取得了什么重大研究成果?

  不是玛妮忘了说,而是真的没有。

  Theranos虽然在疯狂扩张,但直到2015年,“爱迪生”也没有取得任何成果。

  张爱玲,伊丽莎白的迷妹,为了她进入Theranos公司,也发现了这个问题。

  虽然伊丽莎白不断地演讲作秀,但事实上,无论实验室如何努力,“爱迪生”也达不到伊丽莎白畅想的运作能力。

  它的容量太小,装不下足够的检测设备,血液样本太少,支撑不了240项检测。

  而且在运作中,“爱迪生”时常冻结、损坏,有时还需要工作员工冒着被扎到的风险伸手调节。

  每当投资者来做血液检测,工作人员就会帮忙作假。

  先让“爱迪生”抽血,然后趁着投资者开会或参观的功夫,把血液样本带到实验室进行人工检测。

  这样投资者拿到手的报告,自然是正确完整的检验报告。

  有人可能要问了,这些员工既然知情,为什么不愿揭发伊丽莎白呢?

  不是不愿,是不敢。

  这些员工在进入公司前都会签订一份保密协议,使用的电脑也被公司监控。

  一旦员工对外透露了公司机密,等待他们的将是天价赔偿费,足以让其倾家荡产。

  张爱玲在意识到被骗后,辞职离开了公司,但另一个员工泰勒·舒尔茨不愿就此沉默。

  泰勒·舒尔茨是乔治·舒尔茨的孙子,毕业后被爷爷推荐进入Theranos,不久后他就发现Theranos的临床检测数据不准确。

  受迫于「保密协议」,泰勒不能直接曝光,于是他向《华尔街日报》的王牌记者、两获普利策奖的约翰·卡瑞尤“告密”。

  就是这个男人,一手摧毁了伊丽莎白的医疗帝国。

  约翰到健康中心秘密调查了数月,采访了Theranos的前员工和使用过“爱迪生”的病人、医生,才确定“爱迪生”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商业骗局。

  2015年10月15日,约翰将他的调查结果全部发布于《华尔街日报》头版头条,这条报道震动了整个美国:《一家明星创业公司的挣扎》。

  这篇报道,彻底改变了伊丽莎白的人生。

  原来,所谓的240项血液测试,“爱迪生”只能完成12项,其他检测都是在西门子等其他品牌的血液检测器上完成的。

  不仅如此,大肆宣传的指尖抽血法也是假的。病人到健康中心抽血时,依然要做静脉穿刺。

  更糟糕的是,不少来验血的病人收到了错误的检测结果,生病的人病情被耽误,健康的人白白浪费治疗费。

  什么天才少女、改变世界、医疗帝国……都不过是现代版“皇帝的新衣”。

  新闻一出,全美哗然。Theranos公司90亿的市值一夜蒸发,「女版乔布斯」的神话瞬间坍塌。

  然而即使真相被揭穿,伊丽莎白依然厚颜无耻地在电视节目上为自己辩护:

  此时的伊丽莎白已经无力回天,紧接着美国临床实验室的监管机构介入这起案件,禁止Theranos继续涉足实验室行业。

  直到2018年,伊丽莎白因两项串谋诈骗罪和九项诈骗罪受到起诉。

  她面临的,是最高可达20年的监禁。

  荒谬的造神运动

  故事到此为止,然而关于它还有很多谜团未解开——

  比如为什么这些身经百战的政商界人物愿意相信伊丽莎白呢?股东之一的乔治·舒尔茨甚至在伊丽莎白被捕后,不惜与孙子泰勒翻脸,依然力挺她。

  另一位投资人默多克,更是在旗下《华尔街日报》调查伊丽莎白时,还拿出了1.25亿美元投资Theranos公司。

  比如那些风投公司,他们见过太多天才创业者,为何也如此轻易地掉进了伊丽莎白的陷阱?

  比如那些吹捧伊丽莎白的媒体,他们明明是最具怀疑精神的人,为什么在约翰之前,没有一个人问过“这项技术如何运作”?

  还有参与其中的每个员工,他们切身体会到了“爱迪生”的荒谬,为什么还继续相信她?

  玛妮相信他们不是恰好集体犯蠢,或许是因为硅谷曾经诞生过太多类似的创业神话,所以当他们面对「女版乔布斯」时,本能地选择相信。

  又或许是因为继乔布斯、扎克伯格以后,硅谷太需要一个新的天才、新的图腾了,所以集体下水,参与这场造神运动。

  最后说回伊丽莎白,根据后续调查,她和舅舅之间的关系并不亲密,连口中的男低音都是伪装的。

  这让人不由得怀疑,她到底是真的信仰口中的故事,还是从头到尾都在故意说谎?

  有趣的是,伊丽莎白之所以将血液检测机器命名为“爱迪生”,是因为她笃信爱迪生的一句名言:Fake it till you make it,一直假装直到成功。

  这位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家之一,在百年前也干过伊丽莎白这档子事,他为了稳定投资者,谎称自己解开了白炽灯的秘密,但其实并没有。

  他在展示中做假,用公司股票贿赂记者,让这个秘密成功隐瞒了四年。

  四年后,努力研究的爱迪生真的解开了白炽灯的秘密。

  可惜的是,伊丽莎白只做到了前半句。所以她不是新时代的「爱迪生」,她只是谋财害命的无耻骗子。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