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苏东坡:最是人间真情味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苏东坡:最是人间真情味读后感精选10篇

2019-09-04 23:5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苏东坡:最是人间真情味读后感精选10篇

  《苏东坡:最是人间情味》是一本由江晓英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双封图书,本书定价:48.0,页数:293,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苏东坡:最是人间真情味》读后感(一):一代风流人物

  一代风流人物 读《苏东坡——最是人间真情味》 ——听雪7801 说起唐宋八大家里面的,一门三父子可能大家都是耳熟能详,三苏,父亲苏洵,儿子苏轼和苏辙,可谓名扬天下。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世界文学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在父子中能出现三个文化名人,都是奇迹。这个跟家庭教育有莫大的关系,从小耳濡目染,那都是熏出来。 先说父亲苏洵,其实刚开始是个花花公子之类的,游手好闲吃喝玩乐,逗鸟赌钱什么的,反正怎么舒服怎么玩。一帮哥们,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就这样过了二十几年,突然一天结婚生子,反而舍弃这帮哥们,奋发读书,夜以继日,苏轼和苏辙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过的童年,父亲的诗书堆里度过,各种各样的书,熏出来了,要不说环境改变人,也塑造人呢! 再来说说夫人(苏洵夫人),那是有名的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司马光,写《史记》那位,轻易不会给你写传记,其中的女性传记就少之又少了,这位夫人他就写了,是一篇墓志铭,而且写的很详细,《苏主簿夫人墓志铭》,记载“夫人程氏,眉山人,大理寺丞……”一个官宦之家,一个极贫之家,本不是什么门当户对婚姻,就这样确实成了,也许夫人或者老丈人有过人眼光成就了这段传奇。虽然被熏着,期间也有夫人程氏的很大功劳,因为在苏轼八岁左右,苏洵进京赶考去了,这段时间就有母亲在家教育孩子言传身教重要,这里有一个故事,就是苏轼童年时期,有一次顺手拔了母亲刚刚种下的一颗小树苗,被母亲知道训斥一顿,“你知不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道理?”于是苏轼发誓要种一万颗树,直到房前屋后的山坡上到处都是郁郁葱葱样子,方才罢手,这样他也积累丰富的种树经验人称苏氏种树法。 当然要说的还是东坡先生的文学造诣。这让我想起了东坡肉,哈哈哈哈,我也是吃货一枚!还有就是苏小妹和苏东坡的故事印象最深的就是俩人,说对方长相的故事,“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可见苏小妹的聪明伶俐才华横溢,也是熏得不轻啊!侧面也显出苏家的教育方式,是成功的,这也给现代的父母启示。苏轼与佛印的故事,也显出了机智,文学造诣,生活趣味,佛印说你看到是什么,心里就是什么!一语道破了生活的真谛,只有自己心里快乐才是真快乐!

  《苏东坡:最是人间真情味》读后感(二):千古风流人物,东坡先生

  但愿能长久,千里共婵娟。东坡先生的影子无处不在。他的诗更是无时不在。 他是伟大散文家诗人词人书法家画家发明家政治家。东坡先生,正直一生赤诚一生,漂移一生,豪情一生,风流一生。 这本《苏东坡:最是人间真情味》通过传记的形式,分别对苏东坡的出生背景学习事途、爱情友情、修禅问道等等,进行了层层的剥茧和深入探究。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东坡先生的不凡的一生。 苏东坡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酷爱文学。他的母亲程氏,一位极贤惠大度智慧能干知性一身美好女子。 他们所取得的成就都和程氏的教育和培养密不可分。在苏东坡8岁之前的教育,都是由能母亲程氏进行启蒙的。 苏门三父子,彰显了中华孝悌文化,苏轼和苏辙的兄弟友爱精神,他们不离不弃相携相互相依相恋的兄弟之情,深深感染了无数华夏女儿的心。 《苏东坡:最是人间真情味》也列举了苏小妹和哥哥苏东坡的趣闻,只是书中又提到苏小妹并不能确定她是否真实存在,很可能是后世杜撰出来的角色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明者引路,慧者推荐智者提携,因为成功者的背后,缺不了慧眼识珠的领航导师。样“独铭五人”: 富弼、司马光、赵抃、范镇、张方平,是苏轼一生崇敬和仰慕之人。此五人慧眼识珠,给苏门父子带来的更光明前程。 而苏轼苏辙都是特殊人才被引进上京的,未参加过老乡的乡试,在京城人参加举人考试,皆轻松过关,其中苏轼取得了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舒适仕途之路和文学大道在欧阳修的带领指引下,前景越来越美好,道路越来越宽畅。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峨眉山三苏就属于这种不可斗量的人物。游刃有余社交能力也显示了他们的沟通水平和处事情商极高。 他们仕途不顺时,未达成理想目标,保持潜龙在渊的蛰伏姿态,正是他们性格特征体现拒绝将就只等待机会来临时一飞冲天。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而有准备的人时时都有机会。苏轼从默默无闻年轻学子一举闻名天下,是好运当头照还是发展必然呢? 其实主要有三点,一是打铁还需自身硬,毫无疑问苏轼的自身条件,万里挑一;二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欧阳修的慧眼识珠和热切力捧奠定了苏轼发展的高度;三是苏门三父子的高情商,为三父子的仕途奠定了基础。 江晓英,成都市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所著的《苏东坡:最是人间真情味》妙笔生花,把苏东坡跌宕起伏的一生描写淋漓尽致,令人爱不释手

  《苏东坡:最是人间真情味》读后感(三):清华其外,淡泊其中

  竹,自强不息虚怀若谷清雅脱俗,顶天立地,清华其外、淡泊其中,不媚世俗。竹的精神品格,一如东坡居士生命境界。 唐朝大诗人李白在《蜀道难》中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巴蜀孕育文明,不但文化锦绣,更风云而过无数富有诗书才华文人骚客。如:“蜀中四大才女”卓文君、薛涛、花蕊夫人、黄鹅。还有词赋大家司马相如,“诗仙”李太白,状元郎杨慎。更有苏门三父子,成为千年传奇,享誉中外,千古流传。 而今作为同门老乡的江晓英为苏门三父子之一的苏轼写了一本书,《苏东坡:最是人间真情味》,本书以传记的形式,分别从苏轼的出身背景、成长学习、功名考取、为官之道、人生蹉跎、爱情婚姻、朋友知己、修禅问道及艺术人生等进行了层层剥茧和深入探究,深度剖解苏东坡这位伟大的散文家、诗人、词人、书法家、画家、发明家、政治家在文学水平、艺术造诣、人格魅力和精神信仰等方面的成就和贡献展现其正直、赤诚、豪情、逸趣、旷达的生命姿态和人生信条。 苏东坡在中国人心中,可以用“甚爱”来表达,有中国人地方,东坡先生的身影便无处不在,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不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东坡的诗犹如山间清流汩汩而下,不经意间溅起浪花朵朵,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味无穷。 但是这么一位传奇富有才华的诗人,一生却非常坎坷不平飘逸一生,豪情一生,亦风流一生。他对堂妹一往情深,最后有情人却终难眷属。他对朝堂赤胆忠心,却因四道奏折,梦断京官。 苏轼爱说爱写,且喜欢实话实说,他对当时的“新政不满,他就在文章表现出来。于是他的文章得罪了当时朝廷人的一些利益,在元丰二年六月,有人将“谢恩表”抛出来弹劾苏轼,这也是历史著名的“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让苏轼经历牢狱之灾,这成为苏轼人生中转折点,经历过“乌台诗案”以后苏轼被贬黄州,后几经周折苏轼又得到朝廷的重用,经历过之前的种种,加上苏轼本人太正直,不善于结交党羽,他请求外放,去出任地方官。在任杭州太守时,他修建河堤,造福当地人民,深受当地人的喜爱。 苏东坡我们大多数人对他的印象是,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历史上有名的三苏之一,他是有名的诗人,至今流传下来许多脍炙人口诗词。江晓英的这本《苏东坡:最是人间真情味》很详细地介绍了苏东坡的一生,从这本书中,我们除了能了解到苏东坡以外,还能了解到当时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宋朝也是最重视文人的朝代之一 。如果你喜欢苏东坡,并且对历史感兴趣,那么读一读这本书吧!

  《苏东坡:最是人间真情味》读后感(四):人间文曲:东坡居士

  人们谈及苏轼这一生,总是先想到他的诗,透露着豪爽洒脱,流传下来的诗作传播率极高,为什么他的诗这么受欢迎呢?因为“真”。涉猎的体裁多,古诗、律诗、绝句、五言、七言,风格多变,婉约豪放粗犷等等,作品数量多,题材宽泛个性突出思想旷达,影响深远,通过学习他的诗作,了解苏仙的平生,他也是弟弟苏辙的偶像

  擅诗作、文章、书法、绘画,苏轼的艺术成就在历史长河中,也是极高的。究竟是什么成就了苏东坡?

原生家庭

  “二十七,始发奋”的父亲苏老泉,一门三父子,苏洵,苏轼,苏辙,所谓的二十七岁之前的不勤奋,不是他不读书,只是比较随意,读自己所爱,所好而已,平时的积淀极厚,二十七始读应试之书,给两个儿子取的名字也富有寓意

  轼是车厢前供人平倚的横木,无轼不适,无轼不完,无轼不安,不可以缺失,辙车轮印记,就像是车的影子一样叮嘱他们,轼要懂得价值所向,收敛锋芒;辙要静默守候,敢于平淡。兄弟之间最容易存在比较,聪明的教育方式,让兄弟两人在以后无论是生活还是仕途都互相扶持,成功的家庭教育。

  除了父亲的教育,苏母的教导不容忽视。被史学家司马光看好的女人,究竟有多优秀呢?喜读书、识大义。出身官宦,家境殷实,嫁给苏洵,算是下嫁,她的远见,成就了三位大才。婚后苏洵依然徜徉于山水之乐,她并没有离开或者抱怨。典当了嫁妆,做起了生意包容这个不学无术的丈夫,贤惠大度,好一位贤妻。她对于苏轼的教育方式也是非先进的,开拓了苏轼的学习兴趣。儿是范滂,母亦可为范母。“东坡种树法”也是受母亲的环保教育,种植了很多的树后,总结出来的,程氏辞世四十八。

求知之路

  除了父母亲的教导,苏轼本人的勤学值得我们学习。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用这段来形容他得到“天砚”后,对于书法的刻苦,传世的书法是不懈努力得来的,不拘一格成“苏体。

  ”师从高人张易简,道学双修,哪一位老师对他的影响最大都是片面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天下行,皆是我师。”

  抄书这种事情还是发生小学时候,苏轼却能主动的去抄写,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豁达

  成就人的一生,除了丰富的学识,还有强大心思素质,假如“乌台诗案”,苏轼选择自杀,那么他的传说只会带一点悲料,少了一份豪情。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份洒脱,成为我们更加喜欢这位仙人理由之一。

  吃,也是他生命中一件很重要的事。如今,走在苏杭的街上,还能看到大名鼎鼎的东坡肉,东坡鱼,等等,无论是被贬黄州还是惠州,就地取材,有什么吃什么,为了避免别人和自己抢,还修书给自己的儿子,怕别人和他抢生蚝,吃,也算是乐天派终极爱好了。

  只要不灭的真,身在何处,何处便是吾乡。

  《苏东坡:最是人间真情味》读后感(五):人间真情自真情

  世人皆知东坡,不仅仅是因为才学深厚,大多数都是因为他为人正直,做官一心为民,眼看东坡居士的一生,大起大落,一朝被贬再贬,然而不论被贬到哪?苏东坡,都会获得那个地方人们的称颂,乃至传到全国,因为,不论他到哪个地方,他总会把当地治理好,现出一番繁荣的生活。他总是为民请命,深知百姓疾苦,他甚至说过“吾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可见东坡心胸宽广!为何?世人传颂了这么多年,东坡的名号还是屹立不倒。让我们一起看看这本《苏东坡:最是人间真情味》,一起来了解吧。本书是通过传记的形式一一为我们到来!

  要想真正的了解一个人,就得从他小时候开始,所以本书为我们讲了他的出身背景,以及从小的学习成长,甚至还得看他所交之友,以及背后的妻子。苏东坡的出身,其实也很普通。只不过他的祖父乐善好施,我想这为了他以后为官为民之时打了基础。但其实,家教也是特别重要的。苏东坡的父亲苏洵以前都是好玩山水的人,苏东坡也好玩山水,看来是秉了他父亲的习性,只不过苏东坡却不想他父亲,他父亲年轻时好玩,到二十七岁才开始读书应考,主要还是他妻子的功劳。当苏东坡小的时候,就受到他父亲的备考熏陶,再加上他母亲的乐教和严教,才有了后来苏轼和苏辙后来考上的功名。不过说到底,家教再严再好,还是得看个人的天赋以及爱好。

  即使你是千里马,还得有伯乐,但伯乐难寻,幸运的是,苏东坡遇到了贵人,而且不只一个。张方平是苏家最大的伯乐,因为如果没有张方平的推荐,也不会有欧阳修的关注。而欧阳修又是当时的文学大家。因为欧阳修的知遇,才得以让苏东坡大放异彩。人都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想了解一个人,还是得看他交的朋友都是哪样的?而苏东坡交友甚广,与佛家和道家的名士相交甚好。正由于这些,苏东坡取其中的精华,弃其糟粕,才能在后面的大起大落中看淡。 其实,一个人的三观,往往与他所处,所经历的相关。苏东坡的习性,正是因为有这些挚友,以及妻子和贵人,才造就了如此。 所以说,最是人间真情味,还要得益于人间对你真情的人,让你时时刻刻感到人间的美好!

  《苏东坡:最是人间真情味》读后感(六):东坡先生的人生哲学

  前段时间一个以前的同事突然找我聊天,她说感觉你都不用上班的,天天在外边玩,我回她说,有上班,只是很轻松,讲实话也没那么轻松,但是是我自己喜欢的工作,因为愿意,所以日子也过得很开心,上班时间刚好八小时,下班了就到处溜达,反观休息的时候,天气炎热,倒更愿意窝在家里刷剧葛优躺,也挺享受现在的生活。

  前段时间收到新书《苏东坡•最是人间真情味》,挺羡慕东坡先生,能遇到懂自己的知己,被伯乐相中,一群好友,还有知书达礼的夫人,虽然后来仕途受挫,但总归是乐大于悲的。后人谈起东坡先生,同时就会想到三苏,其父苏洵和其弟苏辙皆是文人雅士。 现在的生活过得也还不错,八小时之外去图书馆走走,逛逛花市,展览,只是没能遇到知己。 苏东坡是学者亦是吃货,说起东坡肉大家肯定熟悉,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除了东坡肉还有东坡鱼、东坡豆腐、东坡饼,据不完全统计,以“东坡”命名的美食,多达六十种。 苏东坡出生在官宦之家,就像现在的各个领域有各个领域的圈子,苏东坡所在的圈子,聚集不少文人墨客、官场之人,而八大家中的欧阳修更是苏东坡的“伯乐”,知己难求。 欧阳修曾说到:“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欧阳修惜才,为人宽厚谦虚、仁爱,喜爱山水游玩,在《醉翁亭记》一书中得以体现。 利用现在的话来说,“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不管是欧阳修也好,东坡先生也好,都是出自书香门第,家里有良好的氛围,母亲是大家闺秀。 东坡先生自幼爱读书,爱说爱写,是个直爽性子,有话直说,见到就说,眼里揉不得沙子,深得百姓喜爱,可当权者们却不这么想,他们上书弹劾东坡先生,好在皇帝深明大义,下令明察,最后才在过年之前将苏轼放出,苏轼仍旧不改原先心性,当即作诗一首。好在没人借此大做文章,不然怕是又免不了牢狱之灾。 东坡先生有过两位妻子,两位妻子都在苏轼读书,参加考试考取功名时给了莫大的帮助,却都只是默默的在背后为他打理好一切,不曾主动向他邀功,在妻子过世后,东坡先生不再听“蝶恋花”,总会怀念起逝去的妻子,可见感情之深厚。 读书不能读死书,闲暇之际,东坡先生常约上三五好友聚会,研究美食,可谓劳逸结合。 做人应当苏东坡,足矣。 本书通过传记的形式,对苏轼的出生背景、成长学习,功名考取、为官之道,人生蹉跎、爱情婚姻,朋友知己、修禅问道进行深入研究,读完此书 我们对东坡先生的一生也了解的差不多了。 作者江晓英是四川省和成都市作协会员,曾著有《林徽因:民国最美的女神》等作品,是个喜欢享受生活的女子,写出来的文字也十分温柔。

  《苏东坡:最是人间真情味》读后感(七):最是人间真情味之苏东坡

  文:薇子

  自从下载了全民K歌之后,多年不唱歌的我又开始找出之前比较熟悉的老歌其中有一首诗邓丽君的,《但愿人长久》,邓丽君小姐,把这首很有名的宋词变成了一首歌曲,并且传唱了很久,至今,每逢中秋节的时候,人们也都会唱起这首歌。 第一次听到这首词的时候是在中学时代的课本上,当时觉得词很美,词人借中秋节写作课这首词,兄弟没有办法在中秋佳节团聚,借由这首词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的这首词可以看出来,对于兄弟的思念。对于家人远在千里之外,却能共赏一轮明月的慰藉。据说苏轼和他的弟弟在任职的时候,两个人所在的地方也是相距很近的,每隔一段时间,兄弟两就会在一起团聚。

  《苏东坡 最是人间真情味》是由天津人民出版社2019年出版的。关于苏轼的生平的历史也都在作者江晓英的笔下呈现出来。

  他是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的苏轼;

  他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轼;

  他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苏轼;

  还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苏轼。

  历史书上,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著名的词人,诗人。他所代表的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苏轼三父子中成就最高分一位。政治上因为性格耿直而遭到排挤,被贬官外调的时候,在当地为官公正,也做了很多的诗作。

  为了学习,他抄写了三遍《汉书》,读书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把书籍都透彻,每一次都有更深刻的理解。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估计就是这个道理吧。

  苏东坡在唐宋八大家里是不同的,他还是个“吃货”,虽然被贬在外做官,对于美食的追求却丝毫没有减少。而且美食还被写到了诗作里,“不辞长做岭南人”就是对于荔枝的美味的评价。

  《苏东坡 最是人间真情味》还有很多关于他的故事,从出身背景到成长学习,求学之路,为官之道等等多个方面,全方位的了解苏东坡。

  《苏东坡:最是人间真情味》读后感(八):东坡先生的成材之路

  唐宋八大家,苏家父子占据三个,在教育学、心理学还没有满大街宣传的时候,苏家想必已经有了一套完整且独特的教育理念。 相传苏家自苏轼祖辈开始就与世俗中的读书人不一样,苏家人都拥有率性,直爽的性格特点,在这样环境下成长的苏轼自然也与普通人家的子弟有所不同。 《苏东坡,最是人间真情味》以传记的形式详细的讲解了苏轼的一生,同样也讲述了东坡先生的成材之路。 01天赋异禀,耳濡目染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苏轼的成就离不开他过人的天赋,但其自幼生活的原生家庭更是起到巨大的作用。 苏轼的父亲苏洵学富五车,文采斐然自不必提,其母亲更是以为备受称赞的才女。苏轼的母亲不仅博学而且贤惠,她并没有在苏洵最好的年纪嫁给她,反而是她包容了丈夫的小任性,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维持家里的生活。 苏轼的启蒙工作得益于母亲程氏的耐心教育,而苏轼的成才之路也有父亲榜样的力量。苏轼就这样在父亲和母亲的双重陪伴下茁壮成长。 02 兄友弟恭 相伴成长 在苏轼的众多诗词中,流传度最高的莫过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直以来我都以为这句诗所表达的是对美丽女子的相思之情,直到《苏东坡,最是人间真情味》还原了此诗的真实意境。这首诗是苏轼写给自己弟弟以表思念的诗句,由此可见,苏家兄弟的深厚情谊。 回顾苏轼一生其实并不全是坦途,他也曾遇到人生的不如意,在低谷时依旧能看见家人的身影。苏轼的弟弟更是愿意和兄长放弃美好的前途,陪兄长远走,照顾在侧。都说人生难得遇一知己,苏家兄弟间相知相通,更是难得的缘分。有苏辙这个知己弟弟一起长大,想必也是苏轼人生成功的必要一环。 03 天道酬勤 不负人生 相传苏轼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是个智商极高的孩子,但他没有像《伤仲永》一样浪费自己的才华,苏轼的一生都极为勤勉。他曾发奋读书墨染了小池塘,他曾抄写《汉书》三遍。 书中讲述了一个苏轼求学时的故事,在学堂里先生吟了一首自己写的得意之作,下面的学生并无人听讲,只有苏轼一人不但认真听课还提出了修改意见,甚至比先生所写的更好。可见聪明的人反而更努力。 苏轼的成功不仅来自于良好的身世背景以及和谐的原生家庭,更大一部分来自于他的自律与勤奋。也正是这种脚踏实地的精神才没有浪费他的天赋。 其实古今中外的教育方法各不相同,却又总有些相通之处,一个天才的养成绝不会是单一元素决定的。在教育问题越来越被重视的今天,很多人都希望在一些成功人身上找标准答案。 可生活从来都没有标准答案,东坡先生的成材也只能给现在的人们做个参考。其实东坡先生不仅是个文学家,政治家,他也是个美食家。东坡先生的一生丰富精彩,希望大家不仅能在东坡先生的身上学会成材之道也能学会生活之道。

  《苏东坡:最是人间真情味》读后感(九):为人应当多学苏东坡

  前些日子从一本专门讲述吃肉的美食书籍上被一款网红午餐肉圈粉,只记得牌子好像是叫做眉州东坡,其他的倒也没有太过在意。近日读了一本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传记《最是人间真情味》之后,才发觉原来自己光想着吃了,全然没有发觉这款网红食品背后的关联。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人。亏自己平日里还是知道不少苏轼的历史典故,喜欢背诵他的那些诗词的,却全然忘记了他是四川眉州人,虽说这午餐肉和名菜东坡肉除了原材料都是猪肉之外实在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关联,但是也不由的佩服商家所利用的这名人效应。

  唐宋两朝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为繁荣昌盛的两个时期,众多文豪风起云涌,用自己的诗词佳篇、锦绣文章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明初朱右将唐宋时期八位著名散文家的文章编成《八先生文集》,于是就有了我们后来所知的唐宋八大家之名。这其中苏轼父子人就占了三个名额,而欧阳修则是苏轼的恩师,王安石虽然和苏轼在政见上并不统一,但是在文学方面却是惺惺相惜,彼此欣赏的。由此可见苏轼此人在中国文学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而他在历史上所留下的盛名却并非全因为他的诗词文章,更多的或许还是因为他的那份生活态度。

  他年轻时金榜题名,曾官至礼部尚书,高太皇太后对其也青眼有加,但是因为官场争斗,以至于仕途之路起起伏伏,曾经被一贬再贬,甚至被贬到今天的海南岛,虽然最终被召回却在不久之后就离世了。他也曾有过娇妻美妾,两妻一妾却都先他而去。苏东坡的一生算不得是顺畅,但是他在历史上却给人们留下了洒脱豪放的深刻印象。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读来是何等的旷达超脱?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寥寥数字,将那份日常中的惬意之感讲述的是淋漓尽致,试问在当时又有谁能够如同苏东坡将生活过的这般脱俗且又富有情调?

  即便是在岭南这历史上的毒山恶水之地,苏东坡也能够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千古佳句。

  苏东坡擅文、好书画、为人正直、性情阔达、富有幽默之感,且懂生活情趣。无论是在古还是现今,都算的上是一位了不得的风流人物。人生难免经历坎坷,但是在遭遇不幸与打击之后仍然能够如同苏东坡这般活得潇洒惬意的,还真的是不多见的。他并非心中不苦,只是更懂得人生的真谛罢了。

  为人,还是真的应该多学学苏东坡啊!

  《苏东坡:最是人间真情味》读后感(十):人生的起落沉浮里,能被爱包裹最是幸运!

  看到苏东坡三个字,脑海里浮现的是那首《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初读这首词时只觉得伤感却不是真懂了诗里的意境,毕竟年少轻狂情绪浮动时,情绪来去如风不多时也就忘了。对于苏轼的一切欢喜皆由诗词而起,越是在乎越对这个人有了探究之心。有幸读到这本《苏东坡:最是人间真情味》,才真的有机会走近这位诗赋盛名的大家。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惊叹诗人的诗词精妙,却很少能从诗词里去了解诗人的点滴人生。苏东坡究竟是怎样的人?苏东坡是诗词里的王者生活中又是怎样的状态?苏东坡的爱情也如诗词般多姿多彩吗?关于这个人我们想要去探究的真得很多。 我始终相信能成为某方面里的大能,首先是懂爱和不缺爱的人。人是情感丰沛的群居动物,所有的爱恨情仇都是生命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一点在这本书里就很好的体现出来。也是在这里,我第一次清晰地感受到了属于苏东坡的爱。 一个人的能力和学识固然是天赋决定的,可是如果没有生活的烟火气浸润着却也显得苍白。苏轼自出生到老去的六十五年里都是被爱包裹着的人,所以即便是胸怀大志而不得伸展却也不枉此生。人生哪有那么多圆满?能拥有一种就很不错了。 苏轼从小与竹为伴,更是身旁有一个慈爱、端庄的、学识满腹的母亲,与这二者相伴对于苏轼而言是幸运的。一个母亲的人品学识和眼界真的不重要吗?试问身旁日日相伴的母亲是粗鄙、无知的人,人生又怎么会有诸多选择?母亲日日相伴,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标杆,懂爱的母亲教会孩子包容和善良;自私暴躁的母亲教会孩子的是自私和冷漠。 苏轼无疑是幸福的,有一个贤良、慈爱的母亲陪伴成长。 然而,除了一位伟大的母亲之外,苏轼一路走来人生无论遭遇怎样挫折,他都不是孤家寡人独自奋斗。他有相濡以沫的妻子王弗一路相知引导,妻子不幸亡故后又有继妻王闰之时刻陪伴身边。就是这位继妻让苏轼在颠沛流离中有家的温暖、让他在失意落魄时有情的滋润、让他在动荡不安中有停泊的港湾,有这样一个知冷知热的贴心人如何不是幸事? 而当苏轼人到中年后又有青葱少女陪伴身旁,又是不可多得的美事。少女如同娇艳的花时刻展现的明媚多姿,这又让一个感受到迟暮之年的男人再次焕发出青春的激情。苏轼一生被爱包裹着身心流淌着爱,难道不是支撑他一次次遭遇挫折而不气馁的关键吗? 读完这本苏东坡传感概万千,无论怎样的文字堆砌都不能完整表述他的人生。如果说以前读到的那首《定风波》时是震撼,那此刻想起它时就是一种理所应当的了然。一个人如何能把人生活到坦然到“也无风雨也无晴”,只有仔细品过读苏东坡传才能窥探到一二了。 千年诗韵里的能者,把人生化作一首首诗词留给后世,是超然自我的人生,也是今时今日人们的幸运。 能透过一件事、一个人而领悟到人生真谛,是让有幸读到这本书的人的幸运!人生真得没有想像中长,如何能胜不骄败不馁,如何能珍惜生命里每次相遇,又该如何面对人生选择,其实是我们每个人都该好好思量的大事。 也许我们能力有限做不到大能的潇洒和坦然,但至少我们可以勇敢应对人生的一切可能。 如果依旧没有方向,不妨像我一样拿起这本《苏东坡:最是人间真情味》吧!这里面总有某一处能打开你的迷茫,让你找到人生的方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