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苏东坡》影评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苏东坡》影评精选10篇

2018-07-23 03:44: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苏东坡》影评精选10篇

  《苏东坡》是一部由王文杰执导,陆毅 / 林心如 / 韩雨芹主演的一部剧情 / 传记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苏东坡》影评(一):转载——《苏东坡》 大江东去要成绝唱吗? 来源:影视圈杂志

  来源:影视圈杂志

  等到中央确定不再播出《苏东坡》时,中国文联原副主席著名评论家李准说,“如果不播出,那是对不起天下读书人。”

  “关键是这戏真的不臭!哈哈!”导演王文杰大笑道,倾刻他便转回无奈,“还是说说吧,虽然这么多年已经说了很多。”

  《苏东坡》拍摄于2006年,是导演王文杰、编剧冷成金、演员陆毅、林心如等主创的倾力之作。王文杰在媒体采访中多次表示该剧是他拍戏水平最高代表作之一。而对于当年红日当天的陆毅来说,这部文化大戏是他个人转型力作,他对其极为看重。

  2008年,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重点推荐了四部剧目,《苏东坡》为其一。推荐意见是:“涉及重大历史史实基本无误,重要历史人物定位基本正确剧中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曲折、文化底蕴厚重雅俗共赏,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十分积极意义。”电视剧司司长李京盛对《苏东坡》更是青睐至极,发过不少文件,希望电视台能购买播出。

  然而,命途多舛的《苏东坡》在完成第一年便撞上了限播古装剧的红线,央视首当其冲成为遵守纪律。但制片人又非常执著,说“我们是文化大片,就等央一”。结果,这一等就等老了,到了第二年、第三年,其他电视台的购片人便觉得这已是一部卖不出去的烂片,没有人愿意要了。

  “收视率”成了地方卫视推剧的借口。他们的担心是,苏东坡是一个作诗写文章文人群众基础并不高,故事性和传奇性怕不够,这理由是最令王文杰头疼的。他说,很多人没有看内容就直接否定,剧中苏东坡一生的故事极其曲折,且富有戏剧性。“他从科考殿试被皇帝钦点,母亲去世丁忧三年之后开始致仕,太子太傅、杭州太守……直到乌台诗案后被贬为八品团练副使,开始自嘲东坡先生,在人生困境中作出《浪淘沙·赤壁怀古》,晚年在惠州完成大量著述,生活曲折诗篇伟大。”

  “所以,我觉得他们估计有误,这个戏不可能没收视率。主创是一堆腕儿不说,苏东坡更是公认的中国文化的先进代表,他的粉丝有多少啊?我有时候微博自己写一条转发只有七八十条,但跟苏东坡沾点边儿的转发都能上千。可见中国人对苏东坡也是很有感情的,它不能播出就是中国影视文化的一个损失。”

  《苏东坡》片长44集,展示苏东坡波澜迭起又豪迈壮阔的一生,这对于每个主创都是不小的挑战。王文杰自嘲他跟陆毅属于赶鸭子上架,当时的确没人敢演苏东坡,也没人敢拍。对于王文杰来说,他从小熟读苏东坡诗词,那种深入骨髓敬畏心,令他胆怯。后来时任文联副主席的李准给他来了个电话,“文杰,你就拍吧,这是对中国文化的一个贡献”。听了这句话,王文杰接了戏,并开始认真研究苏东坡。投资人请到的编剧是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研究苏东坡的学者冷成金,主创们在他的剧本基础上为了丰富故事性,又增加了二、三编剧,使历史性、真实性、故事性更趋完美

  “我们真的是很用心地在做戏,拍摄转战了六个地方。为了表现‘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意境,我去过盘古拉山、长江和黄河的源头,一路沿河而下,寻找这样的地方,到后来我拍了壶口瀑布,就是为了要那个浪花翻卷如雪的意境。”随后他又感叹道,“投资人真不容易,他允许我这么‘造’!”

  其实,投拍《苏东坡》的北京小百花影视公司并非资金雄厚,这部戏投资近三千万,尘封六年之后,已经让老板血本无归。“他是个苏东坡迷,真的是出于对苏东坡的热爱才会做这部戏,而且他会非常严谨对待历史,为了保证制作精良,花钱上从来不打折扣。”王文杰说。

  因此最令他不服气的是,担心收视率不高的论据从何而来。曾经,《苏东坡》卖给山东泰安和潍坊两市地面频道,来检验观众是否还有文化情怀,是否还关注苏东坡这个人。幸运的是,在泰安市播出时,收视率是该台一年中最高。而在潍坊市播出时,收视率仅次于湖南卫视。这两次的证明,也的确给了其他卫视信心。据王文杰透露,今年10月份《苏东坡》终于有望在福建卫视上星。

  “这些事实明了什么呢?它的收视率真的不会差,但谁去重视呢?我认为,电视台如果还有一点点文化良知和情怀,就要敢于做这样的事。如果只要收视率,我敢说,越是污七八糟东西收视率越高。但我们做的是文化传播工作,有责任推出文化大片,让中国人树立民族和文化的自豪感!”王文杰说。

  《苏东坡》影评(二):苏东坡

  经过八年筹拍,四年雪冻,长篇电视连续剧《苏东坡》终于和观众见面了。这部电视剧开创了中国古代文人名士剧的新风。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自从电视在中国普及以来,古装人物电视剧的表现重心几乎一致地都把帝王戏放在首位,以战争权谋宫斗为首选。《康熙大帝》,《雍正王朝》,《汉武大帝》先后都热遍荧屏,而对于中国历史上对中国文化影响最深的文人名士却极少有表现。究其原因,一是中国固有的贤君明主得天下的传统观念,以此表达某种盛世理念;二是因为编创人员本身素质不够,无法准确理解和表现中国古代文人名士的情操人格。因此像李白杜甫这样的文人大家几乎都无人敢拍,或者拍得非常糟糕。而《苏东坡》的创作是一次成功尝试。希望有更多的人去拍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李商隐、杜牧、柳永、辛弃疾、李清照、陆游等文人名士的电视剧。给中国观众奉献渴望已久的文化营养

  这部电视剧邀请苏轼专家冷成金教授作为主创编剧,首先使这部戏在历史和文化的真实性上有了基本的保证。该剧以“东坡文化”为背景,以苏轼一生的坎坷经历为叙事主线刻画出一个集大政治家、大文学家、大思想家、大书法家等多重身份一体的人物形象。冷成金将这个极其复杂的人物的一生经历总结为功业线、情感线和文化线三条线索,相互穿插,使得整部剧头绪纷繁脉络清晰,剧本充实布衣主线,有血有肉深度。将苏轼大起大落的一生几乎囊括其中。剧本通观全局,缓缓图之,慢慢用真情渗透于润物细无声境界

  另外,苏轼的诗词是这个人物最重要的成就,也是中华文化的精华所在。冷成金将苏轼最重的诗词作为本剧的灵魂,在经过苏轼的生活细节反复铺垫后,在最重要的关口引出这些诗词,起到了画龙点睛效果,让观众更深刻地理解这些诗词产生的背景,也是苏轼这个人物卓尔不群形象油然而生。比如纪念亡妻王弗的“十年生死两茫茫”;密州出猎的“老夫聊发少年狂”;被称为千古绝唱的《赤壁怀古》“大江东去”,以及“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俱废”的“明月几时有”。这些诗词伴随着苏轼跌宕人生,将一代文豪的形象托入云端。剧本台词时刻刻透着传统文人知识分子理想清高偏执,严谨而不死板,诵道却不晦涩。处处彰显着文人对执政者、国家社会以及个人的思考期待。该剧历史背景厚重,尊重事实题材,人物性格鲜明,情节平淡无华却也跌宕起伏,不娇柔做作,将苏轼超人才华高尚品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部影视作品是否成功关键是三个要素:一个好的编剧,一个好的导演和一群好的演员。有了好编剧就有好的故事,有了好的故事还要导演把故事转化为银幕形象,电视剧《苏东坡》的导演王文杰是倾尽所能,为塑造苏东坡的形象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部44集的电视连续剧,除了少量的话外音和字幕提示外,基本都是靠情节的转换和人物的对话表演完成了作品的叙事。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因为苏轼的一生所到之处甚多,接触的人物也是万千,要想叙而不乱,就必须用形象的画面来表达,使观众始终知道剧情的走向和人物在这一时段作用,这部剧基本做到这一点。这部作品的另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自始至终保持了一种平淡之处起波澜的风格。作品不追求奢华和强眼,无论是人物造型还是场景设置力求真实和平淡,而重点放在苏轼与各种人物的交锋,以此推进故事的发展。每每在故事和细节中引发出苏轼人格的伟大和文采飞扬。刻画了一个才思敏捷风趣幽默豪放不羁、快意恩仇光明磊落潇洒自在爱憎分明忧国忧民,这样一个痴情性情、重情集于一身的真性情的苏东坡。

  陆毅扮演的苏东坡是这部电视剧的又一个亮点。苏东坡是一个文武农商兼备,诗文书画全通,儒释道皆懂;在政坛跌宕起伏,在文坛光芒四射的极其复杂的人物,要把握这个人物的神韵的确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陆毅对苏轼的演绎可谓是恰到好处:豪俊中不减儒雅,文宗里常有悲悯,喜乐之间能自在方达,忧愤之时自显坚毅,可谓尽善。陆毅扮演苏轼从20岁进京赶考一直演到他66岁因病亡故,年龄跨度达40多年。演技横跨青、中、老年三阶段全面展现了苏东坡跌宕一生与诗心傲骨,将自身儒雅俊逸的气质融入表演,与角色浑然一体,处处动人心弦基本把握住了这个人物的各个时期心态韵味,将一个才华超群,文思四射,性格豪放,心地善良心胸宽阔,忠君爱民的超天才的一生都表现出来了。可以用不温不火,形似神随来评价陆毅的表演。看到最后仿佛陆毅真就成了那个仙风道骨、穿越百年依然屹立在中国文化史上,永不可磨灭的东坡先生了。另外剧中其他演员和非常到位。包括林心如扮演的王弗和那些扮演欧阳修,司马光,范镇的老戏骨一个个都很有味道长袖白须,仙风道骨。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如今打开电视,穿越剧、帝王剧、戏说剧比比皆是,插浑打科,生编滥造的电视充实银屏。而真正用心去发掘中华文化的精髓,精心塑造中国古代文人名士的生动形象的作品少之又少。电视剧《苏东坡》让观众眼前为之一震。这部作品的编剧导演皆很用心,一些细节处足见功力。真正的文人与东坡先生一样,自有他们的骄傲坚守,是愚是痴、是狂是拗,历史会记住。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中国的电视荧屏中就会有极品出现,《苏东坡》为我们开了个好头。

  《苏东坡》影评(三):那个名臣璀璨的年代

  我对剧组所有的工作人员献上百分百的敬意。我知道在这个浮躁的年代做一部严肃历史题材的戏

  有多难,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为坚守心中艺术、文化作品的格调不将就,不妥协,怎能不令人动容?

  一集集地品味,北宋的生活、民俗政治画卷缓缓铺陈,尽管它有诸多不足,如在戏剧性表达上有诸多欠缺。很多戏没有展开或者没更好的用戏剧的方式表达,但仍不能掩盖它的用心雕琢以及主创人员在作品品质上的孜孜追求。

  剧中台词虽多用文言文,但并不生涩难懂,多处庭争、论法、悟道的对答机辩让人心旌荡漾,如饮甘泉。当看到韩琦、司马光、欧阳修、苏轼、王安石、王珪满庭兰芝玉树共聚一堂谈论家国天下,庙堂上虽言语相激,私下却仍不失君子之交,一个时代风华就这样被他们雕刻出来。历史上最令人神往的和平与动荡,因循与变革的背景,纵横捭阖的名士砥砺,君臣相知,我们中华民族最儒雅、忧郁、伟大的王朝,这些万世镌刻在民族血液里的名字将永令我在长夜中沸腾。

  那个名臣璀璨的年代啊,君子、国士、风骨,千载风流,寰古相存!

  《苏东坡》影评(四):平生如寄,啸傲徐行

  一直很仰慕坡翁的气度风采,奔着对其生平了解,我以此剧为引线,结合关于苏轼的十余本传记,开始了对苏轼此生的了解。

  此剧给出的,基本是官宦生涯下的苏轼,对文学、艺术、交游层面的苏轼涉及不足,也就是所,此剧只给出了一个平面化的东坡,而不是立体的东坡。

  剧情方面,有点碎片化,是东坡典故事迹按部就班的拼接,剪辑生硬,甚至有时突兀,故事发展的整体性差。在人物塑造上,也有脸谱化的倾向, 欧阳修、范镇等角色诠释的较好,司马光、章惇的转变太突兀,对吕惠卿、张璪等人结局交代虎头蛇尾说白了,就是此剧拍的没有意境,没有东坡的那股风流达观感觉,倒是有不少说教、传播主流价值观意味

  但是,至少此剧让我对北宋这段历史有所了解,开启了我对“唐朝雄浑外放,宋朝风雅内敛”这一差异兴趣和研读,也让我怀着一颗批判之心,对东坡的生平有了整体的了解。

  《苏东坡》影评(五):丹青难写是精神

  这部戏的可观性和历史性都不是很高。但作为中国大陆仅有的几部反映北宋末年政局的电视剧,还是要给一点情怀分的。

  但以我的猜测,就这部戏而言,懂历史的多半看不下去,不懂历史的多半看不懂。

  我目前只看了前20集。涉及到文学的部分还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包括欧阳修在嘉佑二年知贡举的时候贬抑太学体,苏轼礼部试时写的那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还有任职凤翔期间做《喜雨亭记》,这些桥段基本都是根据史实进行的较为真实的戏剧创作。这部作品中甚至还有王安石在新法期间作《元日》的小情节,算是个小惊喜。但是本剧一开始就让苏轼苏辙章惇和一帮太学生对对联,这个实在是让人大跌眼镜,我差点就因为这个情节把这部戏弃掉了。。。。。。

  虽然这部剧的历史硬伤很多(比如剧中王安石外任之地居然是鄞州,陈希亮直接变成了武将等等),但是文学作品毕竟与史书不同,过于强求贴合历史反而是苛求。故而我决定以看“戏说”的态度继续往下看,但是看到20集又有些看不下去了。。。。。。在王安石变法这一部分中,本戏为了突出苏轼,对配角的刻画多有不到位之处,这就显得剧中人物的行为都有些解释不通。比如皇帝为什么要变法,为什么要用王安石,新法的内容是什么,王安石为什么固执坚持变法,朝中大臣为什么反对变法,苏轼当时在朝中的立场和地位究竟是怎样的,这些都只是一笔带过,没有真正说清楚。但是这些对于解释苏轼在朝局的起落和对新法的言行都是很重要的。不明白这些事情,看戏的人是难以真正明白苏轼当时的所作所为和处境的。所以我说,这部戏到王安石熙宁变法为止,不懂历史的人很难真正看明白,懂历史的人往往因为其中硬伤太多又看不下去,比如本人。

  不过看到现在也有些许亮点。仁宗皇帝,欧阳修刻画的都很不错。王珪,吕惠卿,范镇算是比较特色鲜明的。至于王安石,锐气有之,但诠释的微微不够坦荡,让人有些遗憾。从剧中亦可以看出编剧对王安石的偏爱,编剧不仅借韩维、范镇、司马光多次为王安石正名,甚至还在剧中穿插讲了他的几个小故事;虽然如此,这个人物还是没有完全立起来。司马牛到目前为止只有立场,少有性格,更没有立起来。。。。。。

  言多则限于篇幅,言少则不足观苏轼全貌;言深恐曲高和寡,言浅则不足道其命,更无法解其文章。可以说本剧就是在这种矛盾的纠缠下完成的。

  熙宁变法之难拍,难在褒贬之意。无论如何,还是当赞本剧开拓之勇气。

  《苏东坡》影评(六):“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评电视剧《苏东坡》的编导演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评电视剧《苏东坡》的编导演

  潘天强

  经过八年筹拍,四年雪冻,长篇电视连续剧《苏东坡》终于和观众见面了。这部电视剧开创了中国古代文人名士剧的新风。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自从电视在中国普及以来,古装人物电视剧的表现重心几乎一致地都把帝王戏放在首位,以战争权谋宫斗为首选。《康熙大帝》,《雍正王朝》,《汉武大帝》先后都热遍荧屏,而对于中国历史上对中国文化影响最深的文人名士却极少有表现。究其原因,一是中国固有的贤君明主得天下的传统观念,以此表达某种盛世的理念;二是因为编创人员本身素质不够,无法准确理解和表现中国古代文人名士的情操与人格。因此像李白杜甫这样的文人大家几乎都无人敢拍,或者拍得非常糟糕。而《苏东坡》的创作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希望有更多的人去拍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李商隐、杜牧、柳永、辛弃疾、李清照、陆游等文人名士的电视剧。给中国观众奉献渴望已久的文化营养。

  这部电视剧邀请苏轼专家冷成金教授作为主创编剧,首先使这部戏在历史和文化的真实性上有了基本的保证。该剧以“东坡文化”为背景,以苏轼一生的坎坷经历为叙事主线,刻画出一个集大政治家、大文学家、大思想家、大书法家等多重身份于一体的人物形象。冷成金将这个极其复杂的人物的一生经历总结为功业线、情感线和文化线三条线索,相互穿插,使得整部剧头绪纷繁而脉络清晰,剧本充实,布衣主线,有血有肉有深度。将苏轼大起大落的一生几乎囊括其中。剧本通观全局,缓缓图之,慢慢用真情渗透于物细无声之境界。

  另外,苏轼的诗词是这个人物最重要的成就,也是中华文化的精华所在。冷成金将苏轼最重的诗词作为本剧的灵魂,在经过苏轼的生活细节反复铺垫后,在最重要的关口引出这些诗词,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让观众更深刻地理解这些诗词产生的背景,也是苏轼这个人物卓尔不群形象油然而生。比如纪念亡妻王弗的“十年生死两茫茫”;密州出猎的“老夫聊发少年狂”;被称为千古绝唱的《赤壁怀古》“大江东去”,以及“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俱废”的“明月几时有”。这些诗词伴随着苏轼跌宕人生,将一代文豪的形象托入云端。剧本台词时时刻刻透着传统文人知识分子的理想、清高和偏执,严谨而不死板,诵道却不晦涩。处处彰显着文人对执政者、国家、社会以及个人的思考和期待。该剧历史背景厚重,尊重事实题材,人物性格鲜明,情节平淡无华却也跌宕起伏,不娇柔做作,将苏轼超人的才华与高尚的品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部影视作品是否成功关键是三个要素:一个好的编剧,一个好的导演和一群好的演员。有了好编剧就有好的故事,有了好的故事还要导演把故事转化为银幕形象,电视剧《苏东坡》的导演王文杰是倾尽所能,为塑造苏东坡的形象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部44集的电视连续剧,除了少量的话外音和字幕提示外,基本都是靠情节的转换和人物的对话与表演完成了作品的叙事。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因为苏轼的一生所到之处甚多,接触的人物也是万千,要想叙而不乱,就必须用形象的画面来表达,使观众始终知道剧情的走向和人物在这一时段的作用,这部剧基本做到这一点。这部作品的另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自始至终保持了一种平淡之处起波澜的风格。作品不追求奢华和强眼,无论是人物造型还是场景的设置力求真实和平淡,而重点放在苏轼与各种人物的交锋,以此推进故事的发展。每每在故事和细节中引发出苏轼人格的伟大和文采飞扬。刻画了一个才思敏捷、风趣幽默、豪放不羁、快意恩仇、光明磊落、潇洒自在、爱憎分明、忧国忧民,这样一个痴情、性情、重情集于一身的真性情的苏东坡。

  陆毅扮演的苏东坡是这部电视剧的又一个亮点。苏东坡是一个文武农商兼备,诗文书画全通,儒释道皆懂;在政坛跌宕起伏,在文坛光芒四射的极其复杂的人物,要把握这个人物的神韵的确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陆毅对苏轼的演绎可谓是恰到好处:豪俊中不减儒雅,文宗里常有悲悯,喜乐之间能自在方达,忧愤之时自显坚毅,可谓尽善。陆毅扮演苏轼从20岁进京赶考一直演到他66岁因病亡故,年龄跨度达40多年。演技横跨青、中、老年三阶段,全面展现了苏东坡跌宕一生与诗心傲骨,将自身儒雅俊逸的气质融入表演,与角色浑然一体,处处动人心弦基本把握住了这个人物的各个时期的心态和韵味,将一个才华超群,文思四射,性格豪放,心地善良,心胸宽阔,忠君爱民的超天才的一生都表现出来了。可以用不温不火,形似神随来评价陆毅的表演。看到最后仿佛陆毅真就成了那个仙风道骨、穿越百年依然屹立在中国文化史上,永不可磨灭的东坡先生了。另外剧中其他演员和非常到位。包括林心如扮演的王弗和那些扮演欧阳修,司马光,范镇的老戏骨一个个都很有味道,长袖白须,仙风道骨。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如今打开电视,穿越剧、帝王剧、戏说剧比比皆是,插浑打科,生编滥造的电视充实银屏。而真正用心去发掘中华文化的精髓,精心塑造中国古代文人名士的生动形象的作品少之又少。电视剧《苏东坡》让观众眼前为之一震。这部作品的编剧导演皆很用心,一些细节处足见功力。真正的文人与东坡先生一样,自有他们的骄傲与坚守,是愚是痴、是狂是拗,历史会记住。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中国的电视荧屏中就会有极品出现,《苏东坡》为我们开了个好头。

  《苏东坡》影评(七):名为写古,实为写今

  总有些人爱拿一些历史资料来诋毁一部好的电视剧,以凸显自己的博学多识。难道一部电视剧就一定是好剧非要严格按照历史一板一眼的拍出来?非也,非也。

  一部好的电视剧,在于告诉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理想,如何对待现实,在于树立一个好的形象而让人学习之。《苏东坡》这部电视剧名为写古,实为写今,是在告诉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在告诉知识分子追求理想无论深陷如何逆境是不能放弃的;是在告诉当代年轻人要敢于挑战恶势力的。此片为何被禁?看了电视剧的人都会知道其原因。

  何况这部电视剧已经尽力遵循史实,一些剧情添加也是为了让人物更加丰满。追求史实是没有错的,但过于计较只会阻碍你的眼睛。

  《苏东坡》影评(八):安贫乐道,随遇而安,吾心安处,便是吾家!

  这部电视剧,让我对苏东坡的一生有了较深的了解。从头到尾,苏东坡一直在搬家,每到一个地方,刚把当地治理好,屁股还没坐热,就要搬家了。简直是救火队,把火扑灭了,又换到另一个地方。

  命运坎坷,一生奔波于全国东西南北,期间3任妻子都已去世。晚年又遭小人章敦陷害,连下4道贬书,一直驱逐到海南。所幸的是苏东坡天性乐观旷达,随遇而安,每到一个地方都能发现此间的妙处,无论身处何等境地,都能诗兴大发,歉意抒怀。

  里面的朝云最漂亮、范镇最可爱、张噪最讨人嫌、章惇最阴毒、巢谷最痴情、吴道长最神仙。

  看了此剧,真觉得苏东坡真是旷世奇才,无可替代,人和人的差距在于境界,人是否快乐在于心态。

  《苏东坡》影评(九):卜算子·恋苏轼

  苏轼被贬黄州,夜扣门扉不开,豪情才子业已颠簸如老叟状,倚杖悲歌:“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月下痛哭至三更,是为知己苦。世世文人多,独爱东坡,予余生几十载,再无可恋人。

  梦子瞻

  残雪覆枯蒿,月移蓝光冷。

  但见青衣披夜来,窸窣谁人影?

  揽窗疑相望,夜半才惊醒。

  梦君又过潇湘门,却是路人行。

  哭子瞻

  簌簌追飞雪,并与晨光白。

  早雀戛然掠窗去,犹见枝痕摆。

  泪迹尚未干,为君困乌台。

  何事只怪孤且直,奇才本天纵。

  思子瞻

  少时三白饭,牢狱三毛茶。

  便条换羊肉,高帽求问学。

  恨君已长逝,知己难再寻。

  浮游江上客,你我皆寄人。

  《苏东坡》影评(十):文章千古事--剧中有关诗文对联

  刚开始知道陆毅和林心如要拍《苏东坡》的时候,就开始期待了,想想那是四五年前的事情了,没想到竟然搁置到今年才上映,其中缘故不明所以,但是能等到,已经深感欣慰。

  说到苏东坡,其人、其事、其文, 莫不光彩照人,而“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从他的诗文品味其人、其情、其心,也算是一件快事。

  40多集,怕是要看一段时间了,找个地方存一下剧中出现的诗文轶事。

  第一集

  1、作对

  第一集中子瞻、子由同日娶亲,两位新娘子王弗、史云都是才女。洞房花烛夜,王弗三难新郎,要对出诗文才让进洞房。

  王弗出对:月圆花好红灯照;

  东坡做对:风扁竹长紫气飘。

  王弗出对:天作棋盘星作子,日月争光;

  东坡做对:雷为战鼓电为旗,风云际会。

  2、《幽梦影》

  苏轼掀开新娘子盖头说了一段话:

  人云:灯前看月,舟中看霞,月下看美人,另是一番情境。没想到红烛下看新娘又是另一番情境。

  这段话本来语出清朝张潮的《幽梦影》,身在宋朝的苏轼说“人家说......”,这似乎不合适吧?

  3. 《刑赏忠厚之至论》

  刑赏忠厚之至论,为宋嘉祐二年(1057)苏轼应礼部试的试卷。主考官欧阳修认为它脱尽五代宋初以来的浮靡艰涩之风,十分赏识,曾说“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老夫当避此人,放出一头地。”

  原文如下: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故其吁俞之声,欢忻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成、康既没,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然犹命其臣吕侯而告之以祥刑。其言忧而不伤,威而不怒,兹爱而能断,恻然有哀怜无辜之心,故孔子犹有取焉。《传》曰:“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谨刑也。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圯族。”既而曰:“试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书》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呜呼!尽之矣!可以赏,可以无赏,党之过乎仁;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赏之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刑之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故曰:忠厚之至也!《诗》曰:“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夫君子之已乱,岂有异术哉?时其喜怒,而无失乎仁而已矣。《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

  4. 酒馆与太学生论战

  太学生:数点梅花和靖笑,

  苏 辙:三分明月李郎归

  太学生:三更灯火五更鸡,催我十年寒窗成滋味;

  苏 辙:二月杏花八月桂,动人千载伟业树功名

  太学生:大小多少,上下来去,天地之间人最大;

  苏 辙:先后左右,四面八方,古今内外礼当先

  太学生:杨玉环失意,赵飞燕得宠,避重就轻皆美女;

  苏 辙:太子丹图穷,燕荆轲藏剑,趋利赴义乃英雄

  太学生:求荐孟尝门,寄食田家,非田家也;

  苏 轼:飞投南国树,暂宿杜鹃,岂杜鹃乎?

  太学生:十岁为神童,二十为才子,五十为名臣,六十为神仙,可谓全人矣;

  苏 轼:春朝成云苗,夏月成秀干,秋日成栋梁,冬时成云骨,岂非嘉树哉?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