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七年9》观后感10篇
《人生七年9》是一部由迈克尔·艾普特执导,Tony Walker / Charles Furneaux / Nicholas Hitchon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生七年9》观后感(一):过好自己的人生
这个纪录片好有意义。人生七年,每隔七年去看看不同阶级的孩子的成长情况。坚持了几十年,记录了这些孩子的一生。现实是残酷的,确实人的原生家庭环境极大影响了他的眼界和发展,但这又不是完全绝对,就像里面的小孩一样,靠自己的努力成为大学教授,一步一步。不过呀,总的来看,能过得幸福快乐,还是看自己的心态,奋斗拼搏,再加上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满足,总会找到自己的幸福生活。
《人生七年9》观后感(二):生而为人,人生七年。
人生如梦,一场唏嘘。导演用上帝视角记录芸芸众生,殊不知,当我们降临这个世界的时候上帝早已冥冥中安排好了一切。所有的苦难与喜悦都是必须要去经历的,这些人物的七岁到六十二岁,仿佛看见了整个大英帝国的辉煌与正在衰落的迷茫。导演可以提问关于政治和制度的看法,不同阶层站在其既有利益上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典型就是福利制度的优越以及对于财政造成的繁重,政府不得不削减开支。事实证明,阶层也不是永远不变的,不变的是,我等凡人都要去努力生活。
《人生七年9》观后感(三):,,,
迈克尔·艾普特从1964年开始拍摄纪录片系列的第一部,采访来自英国不同阶层的十四个七岁的小孩子,他们有的来自孤儿院,有的是上层社会的小孩。此后每隔七年,艾普特都会重新采访当年的这些孩子,倾听他们的梦想,畅谈他们的生活。四十九岁知天命,看尽岁月流逝,看穿沧海桑田。本片综合 了被访者七岁、十四岁、二十一岁、二十八岁、三十五岁、四十二岁、四十九岁及五十六岁多年的访问精华。 《人生七年》荣获2006年英国电影学院奖和金卫星奖提名。
《人生七年9》观后感(四):《人生七年》摘抄
这个世界没有所谓的教育,它只是一场你死我活的大比拼。 如果你出身富贵,你会得到更有吸引力的工作,和更轻松的生活,也更容易成功。但那并不意味着他们不需要努力。 是的,我觉得我一直非常幸运。 我不能和他生活在一起,但我对他的爱一直没有停止。 孩子以后能做任何事,如果你能让孩子认识到这种可能性,这就是你的最大帮助。 生活是现在这样,而不是可能那样。 我知道如果我想要什么我可以做到,但是我没有行动,只有借口。 如果你看到我情绪沮丧,和我说说话,但不要一直说,说完就让我自己待着。(一个抑郁症患者,跟我像)
《人生七年9》观后感(五):最爱的纪录片,没有之一
非常期待的纪录片,在美国用VPN上英国的ITV网站看的,今天播了三分之一的第一部分,Tony(出租车司机,伦敦东区长大的淘气小子) Andrew(精英人设,律所合伙人,纪录片是2018年摄制的,他说年底就退休了,所以剧播的时候应该已经退休了现在), Sue(伦敦东区三女孩之一,24岁结婚,35岁有两孩后离婚,后来做了大学行政,还是跟那个长期男朋友在一起超过20年了,没有结婚) Nick(农村小子,考上了牛津,后来移民到美国当了大学教授,离婚,再婚,所谓突破阶级的人物,63up 身体明显不好了,生病,整个状态也很悲,看了心里挺不好过的)大家在这一期都明显老了很多,感觉真是要好好珍惜过好年轻的每一天,不留遗憾,不后悔;明天继续看后续的几个人生故事。最爱的纪录片,没有之一。
《人生七年9》观后感(六):Lynn, what a surprise,not just for me, but for those children
没想到,63 up最让我感动的人是 lynn,这个前期看时觉得有点cool有点背的girl,她把一生的时间和commitment to每一个那个多元社区的孩子。当她去世后,社区建造了一个以她命名的liabry(这个她一生工作的地方),documentary里响起了她曾经说的话“there things we all do that, oh I wish I’d done that different, but you take it on board and you learn from that experience”,屏幕中闪现她7岁~54岁的画面,那张她虽沧桑但坚毅、洋溢着喜悦和满足的脸,是对她说的“I’m happy with the way my life has gone, and it has worth it”最好的注脚
《人生七年9》观后感(七):这是一个超字的短评
78岁的导演,63岁的孩子,56年的跟拍。 很难相信有些人还是只能用出身决定命运,上升通道关闭之类的陈词滥调去描绘这部片子。 我不否认1964年开拍的初衷,以及大量关于主题的讨论。但是显然在漫长的岁月里,导演和观众都被这一个个普通人的一生感染了,等待七年一次的更新,我们不是要看到他们功成名就,打破所谓的阶层固化,而是发自内心地关心并祝福着他们。我们乐于看到他们走在自己的路上,用自己的方式诠释幸福,而不是到达世俗成就的标杆。 纪录片可以比电影更精彩,因为现实可以折射出人生不同的色彩,使我们不必每一季都站在同一个角度去解读。 我们会伤感lynn的早逝,担心nick的癌症,为tony的乐观莞尔,为neil的每一次努力加油,欣慰福利院兄弟的相聚,被bruce的圣光所鼓舞。也理解不愿意再参与拍摄的每一个人。 我们看着他们,还是那个7岁的孩子,但也是一个不一样的老人。
《人生七年9》观后感(八):看完以后真的焦虑了
其实他们在42岁之后就开始不由自主地走下坡路了。到了63岁,这几个人无论当年多么义气风发或者还有心中未实现的愿望,也只能放下了。
比如 Nick对人生和世界那么积极的人得了癌症,他心有不甘地看着远方。一次又一次的对导演说自己还是那个对热切勇敢的七岁男孩。
比如John 虽然还是保持了贵族的派头。他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委托方都老死了,他现在也没有什么案子了。他的母国保加利亚也加入了欧盟已经不像二十年前那么需要帮助了。倒是他自己从马背上摔了下来,现在健康堪忧。
哎,那些原本就甘于平凡的就不提了。
绝大多数人都会在45岁以后走下坡路。除非你是特朗普和意大利的贝卢斯科尼那种级别的,会在65岁以后迎来人生的高光时刻,但其实是他们40岁以前就已经站在人生的巅峰。
岁月只是会对普通人格外残忍。
看后我打算马上就去筹划自己要做的事业。
《人生七年9》观后感(九):《人生七年》与我
2017年是我的高考年。那一年暑假我第一次看完了这部纪录片,感慨万千,心想着人生不能如此不堪,要有一些出路。后来,高考失败,复读一年后考上了一所普通大学。当初看那些关于《56UP》的杂志文章时,得知2019年可能会出最新的《UP》,便一直关注。今天饶有兴致地看完腾讯视频的上集后。才发现,3年过去了,其实我一直未变,还在那条注定的道路上前行,也许这就是芸芸众生的命运吧。这次看完上集发现,里面所有人都很满足现在的生活,并且为当初自己能够参加这部纪录片而高兴。以前杂志有关文章读后感说里面下层社会的男人找的老婆,在中年时便一直发福;上层社会的男人的老婆因为高度自律而体态良好。现在来自上层社会的Andrew的老婆已经走形了,不过她看起来还是很幸福。这次出场的Nick最不同。他是纪录片中唯一跨越阶级的采访对象。一直被大家看视为希望与微小概率的存在。可却因为喉癌而身体糟糕。看起来十分忧伤,不过对自己的学生十分骄傲,以及担心自己离开家人后大家的感受。这次大家明显老了不少,所以这次的《63UP》真的很可能是最后一部了。感谢该片制作相关人员,今年没有失约,给我们带来了最新的《UP》。
《人生七年9》观后感(十):您所在的国家不允许观看
油管上面预告片都不让看,致敬老导演
为什么非要我写140字?
为什么非要我写140字?
为什么非要我写140字?
为什么非要我写140字?
为什么非要我写140字?
为什么非要我写140字?
为什么非要我写140字?
为什么非要我写140字? 为什么非要我写140字? 为什么非要我写140字? 为什么非要我写140字? 为什么非要我写140字? 为什么非要我写140字? 为什么非要我写140字? 为什么非要我写140字? 为什么非要我写140字? 为什么非要我写140字? 为什么非要我写140字? 为什么非要我写14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