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黑心钱 第一季》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黑心钱 第一季》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2022-03-26 03:31:1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黑心钱 第一季》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黑心钱 第一季》是一部由刘易斯·阿诺德执导,巴布·塞赛 / 吉尔·哈弗本尼 / 丽贝卡·弗朗特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黑心钱 第一季》影评(一):我喜欢这个结局

  重要的是,这个家庭经过痛苦挣扎,解决了分歧,变得温暖而积极,issac被温暖包围,也有了勇气克服性侵带来的心理阴影。这种心理问题可以毁掉一个人,也可以重塑一个人,但它不是一个人可以努力克服的,家庭在这个时候尤其重要。然而现实中更复杂,也很少有这样的完美结局。尤其在中国,可能大多父母连性侵对人心理的影响和危害都不了解,何况解决问题。

  《黑心钱 第一季》影评(二):真心觉得应该改名叫《童星丑陋的家人》

  《黑心钱》,其实另外一个译名《封口费》更准确。

  一个好莱坞制片大佬性侵天才电影少年后,家人拿封口费的故事,本来这个题材可以拍摄的非常精彩,可惜被这一家子的人物设定搞得非常失望。

  小儿子:天才电影演员,却极端自负。发生性侵遭遇后,心里扭曲严重而且格外敏感。

  黑人老爸:电影院卖爆米花的工作人员,特别无能却脾气非常大,除了干涉儿子自由,就是和老婆吵架,而且根据他大女儿和大儿子的年纪,可以看出来他还出轨搞出来一个这个私生大儿子,稳妥妥的渣男(演员这个颜值和五短身材也是醉了,怎么可以搞到女人出轨的?)。

  白人老妈:非常喜欢干涉儿子的自由,出事后就喜欢批评、教育儿子,疼爱小儿子,结果让大女儿觉得父母偏爱弟弟。

  大女儿:一直得不到父母重视,而且喜欢拿弟弟比较。应该是遗传了父亲所以智商欠费,为了给弟弟报仇结果冲动办坏事。

  大儿子:激情出轨的产物,智商极度欠费,一直拿自己的天才弟弟炫耀,知道弟弟的遭遇后又歧视他。

  看完这样的人物设定,真心觉得应该改名叫《童星丑陋的家人》。

  《黑心钱 第一季》影评(三):在强大的资本面前,我们可以做什么

  《黑心钱 第一季》影评(四):究竟是谁的错

  最近媒体曝光了几起儿童性侵的案件,一时间这个问题被抄到了风口浪尖,这个时候看到这部剧颇有感触。人性的黑暗就如无底洞,我们永远都不知道这个深渊下隐藏着多少恶意。儿童性侵这样的事每天都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上演,归根结底是由于性教育和完善的儿童保护法律的缺失。

  世界上的很多国家都是谈性色变,认为这是一个龌龊放荡的话题,成年人都尚且如此,儿童就更不会被普及相关方面的知识,很多小孩子小时候都会问父母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得到的回答多半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我们没有办法说出口这样敷衍的回答背后的真相。

  在法律方面,目前我国尚没有完善的法律来界定儿童性侵或者猥亵,没有相应严格的惩戒措施,没有对相关犯罪人员的后续监管体系。儿童性侵取证难,因为孩子还没有具备完善的认知,而且往往对这种事情羞于启齿,很多时候即使告知父母也会被父母认为是一件丑事把他捂死。说到父母,我相信所有的父母第一次从孩子口中听到这件事的时候一定都是震惊愤怒的,就像第一集里Isaac的父母告诉他,这不是你的错,可是后来这一切都变成了Isaac的错。父母一开始也是想要为儿子讨回公道的,可是他们太犹豫太懦弱,最后还是没能抵挡金钱的诱惑。有时候父母亲人不仅不是保护者,他们是加害者。很多儿童性侵案中的犯罪者都是孩子身边最亲近的人,甚至这样的事情并不是少数,很多人在小时候都收到过来自长辈的性骚扰,而在那时他们并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法律对儿童性侵的惩戒太轻了,犯罪的成本太低了,而且很多时候都被金钱掩埋了下去,几年的牢狱生活和受害人一生的梦魇相比也微不足道。

  《黑心钱 第一季》影评(五):生而为人,都是第一次做父母

  这里,我不谈性侵本身,只谈父母与孩子,成长与选择。 人而为人,都是第一次做父母,但我希望世间所有的父母都能把孩子当人。

  生而为人,都是第一次做父母,理解最初的选择,也尊重最后的决定。

  最初知道儿子被侵犯,父母的第一反应就是要用法律的手段让制片人付出代价,所以他们去寻求法律的援助。可是身在英国的他们要与美国的制片人打官司非常艰难,金钱上没有补助,还需要应对美国法律的心理战套路。本身经济条件就不好,违章停车费甚至还要前妻帮忙付的他们,面对这样的现实,开始犹豫了,冷静下来的他们没有了最初的冲动和愤怒,只剩下面对现实的无力。

  于是他们找到了Isaac在好莱坞的监护人,希望从她这边可以得到一些帮助,然而实际上Isaac只不过是她的工作,与她何与也,她也明白这件事即使想帮也很难有好结果,不如让他们拿了封口费,生活好一点来的实在。

  父母面对这一笔封口费,以及制片方的深深的套路和话术,选择了妥协,希望这件事就这样过去,Isaac不会再和制片人有任何接触,而他们会开始一段新生活。曾信誓旦旦的对Isaac说要让那家伙付出代价的人,现在却只想逃脱,不想惹麻烦,不敢面对可预见的未来。可真的会如愿么,生活继续美好安稳?

  其实本是可以的,对于接受封口费这件事,我个人的立场并不持反对意见,相反这个决定或许是当下的最佳选择,但这之后的一系列发展是我所不能接受,是我想表示不满的。

  最好的抚慰,永远陪伴,是尊重,是沟通,是尝试理解。

  擅自做主后,拿着这笔钱买了新房子,做了新发型,买了豪车...生活看上去好像回到了正轨,可是接踵而至的是电影的宣传需要,和续集的拍摄选角。父母并没有让那个承诺兑现,Isaac不得不再次面对那个魔鬼,他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回忆起那些不堪的片段。

  他表现的很好,主持人的提问,他回答的风趣幽默,面对镜头,露出这个年龄该有的笑容和纯真,只是眼神有片刻的游离,只是会去垃圾桶呕吐,只是在四下无人的时候会忍不住流泪,只是不再依赖父母,只是有时候脾气会变差,只是说话变得咄咄逼人,只是开始和全世界作对,只是他不在是以前那个他了。

  不要问为什么你变成了现在这样,如果你看过以前的我,就不会这么问了。 人生是场live show,错过就是错过了,没机会回看。而父母是孩子年轻时唯一的观众,你选择错估,就不要再去责怪,因为你没有立场去责怪。

  Isaac想要找地方发泄,所以开始放纵自己的行为,和女同学视频并扮演起了“制片方”的角色;会对着女孩子讲粗话行为不检;对父母极度叛逆,反感...这一切都是因为他身边没有一个人愿意听他倾诉,没有一个人陪伴,没有人在意他的内心世界,他很孤独,他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了,只能假装不在意,只能用这样的自己反抗这个对立的世界,即使身后没有依靠,只有他一个人。

  父母从没有试着去了解Isaac的内心,从没有真的理解Isaac的痛苦,即使是之后的转折,也只是来自他们内心强烈的谴责,而不是从Isaac的角度出发的。他们以为自己所有的做法都是为了Isaac好,可这世上最可怕的就是“为了你好”这一句,这句话的压力不是我们任何一个人能承受的,明明是你想做,却还要冠上我的名义,让我没有资格说不。如果可以,我希望未来,这世上再没有这样的“好意”。

  蔡康永在《奇葩说》中说过:很多事,不是原谅,而是算了。 这样的结局,是我们都期待的,却不是我们能看到的。

  我不喜欢这个结尾,岁月静好的假象。我更喜欢电影《迷雾》那样的结局,让你看清现实,世间没有那么多美好的故事结局。当然,可以用这样我们所希冀的美好,让大家相信只要你坚定了决心,并走下去,那么不管什么选择,一切都是对的。

  这里,我不谈性侵本身,只谈父母与孩子,成长与选择。 人而为人,都是第一次做父母,但我希望世间所有的父母都能把孩子当人。

  《黑心钱 第一季》影评(六):《黑心钱》 我害怕的是别人指责我是一位不作为的母亲

  这部电视剧的令人心痛之处,就在于过于真实。所有人的选择似乎都是当下最正确的选择。而所有的选择都是人之常情。

孩子不愿意别人知道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我非常能认同;而律师告知,美国的庭审制度只会一遍遍当庭询问孩子是否撒谎,这无异于当众羞辱;制片人团队开出了天价封口费。既然孩子不愿意张扬,那么优质的生活是否可以使这一切快点结束。殊不知,因为正义未得到伸张。孩子却将自己的遭遇套用在他人身上……

  孩子深知如今到这个结局和他当初的选择有关。但非常庆幸,他的父母从未将苦果单纯归结于他年少无知的决定,而是默默承受着一切压力。也许在少年心上刻下的伤疤,只有时间能抚平吧。

  人生没有彩排,观众也许可以从上帝视角窥见事情发生的走向。而身处迷局之中的我们,该如何选择?

  网上的风评中,大部分观者都是在指责孩子的父亲接受了这笔钱,且没有替孩子本人伸张正义。坦言,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身为一家之主的父亲。总被不明事理的观众指责为贪昧的罪魁祸首。

  但我却想说,这个家庭的悲剧核心之处,却是这个孩子母亲避无可避的负能量,这散发痛苦的核心。

  不可否认,她和所有父母一样,爱自己的孩子。在知道自己孩子的遭遇后义愤填膺。

  但她有个致命的缺点——

  她不愿意相信自己的孩子,她觉得孩子是在撒谎。

  于是。我想揭示了这个不曾察觉的真相。

  事实上,相较于 没有目的没有方向缺乏经验地教养孩子。她更想做的,是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无可指责的母亲,即 她只是维护自己完美母亲的人设。

校长告状孩子家长,男孩在学校里摸了女生裙子并使用不当词汇;校长告状,男孩诱导女同学开视频裸聊。 她总是第一时间责备孩子,她认为别人对孩子的指控,都是正确的。都是孩子的问题。“如果你没有犯错,那为什么你的校长要给我打电话?”

  我曾经一度以为,这样的父母是为了讨好别人。或至少是讨好型人格吧——宁可让自己和孩子委屈,也想让别人宽心——让别人知道,我已经做了工作,做了努力。我把做人的道理教给孩子了,修行全靠个人。

  他们常常说的话就是:你在外面犯错,别人只会指责是我们家教不好。但仔细一想,这反过来不就意味着,你绝不能在外犯错,因为我讨厌被人指责自己家教不到位的感觉。

  他们当然做梦都希望孩子能够出人头地。

  但殊不知,养孩子不是带徒弟。孩子成功与他们转嫁压力,二者本身就是互相矛盾。

  终究,孩子会拒绝成为他们释放压力的出口。

  我的老师曾经告诉我,中国的父母喜欢每天日复一日早起给孩子做早餐,喊孩子起床。

  如果百分之一百打心眼里毫无怨言地热爱6点早起把自己当成一个人肉闹钟也就罢了。

  但绝大部分家长,其实上是害怕别人指责自己:说孩子每天不吃早餐或者随便打发当早餐,或者上学迟到。是因为家长没有把工作做到位。

  也许,他们也想用日复一日的早起,来感动孩子,希望他们用出人头地来报答。甚至不惜以此当谈资霸凌孩子的选择。“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然而这一切 根本就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学习,早餐,不应该是孩子自己的事吗?

  如果孩子真心觉得上学是自己的事,迟到了会罚站,火辣辣烧着的是他自己的脸。

  我们为什么要把自己贴上去成为那个孩子迟到的借口呢?

  “都怪今天早晨我的妈妈没有叫我起床。”

  想推荐一本书,希望所有家长都认真学习一下。

  ▼

  剧中的母亲。十四年前丈夫的出轨,让她自省良多。

  她害怕被别人指责是做母亲不够好。

  以至于她能安排丈夫的私生子住同一屋檐下,笑着顶着青青草原。连私生子的母亲拜访也客气相迎。如此一个诡异的家庭关系。

  但实际上呢,她成为了家庭负面情绪的中心。大女儿不堪其扰匆匆出逃。丈夫也终究以离婚收场。而从头到尾无辜的儿子,成为了他下一个释放压力的对象。

  这样的家庭,如何成为“温暖的港湾”?

  电视剧的编剧可以手下留情,恩赐给我们一个没有那么悲惨的结局。但现实却远比电视剧复杂。

  所有人都是第一次做父母。

  我们无法教育孩子知识,连孩子的课本都看不懂。

  但我们能做的,就是教会他们爱的能力,信任的能力。

  前些日子安徽一女店主在新浪微博哭诉,说自己遭遇了买家的骚扰和死亡威胁。正当全网申讨男买家时,男买家公布了女店主恶意高价售卖假货。全网又一边倒地声讨女店主……

  我很讨厌用“神反转”这样的词去形容我们对待一件事情原应有的态度。

  在这个信息量爆棚的年代,每天发生的事件纠纷数以千计。

  这是一个警示,请小心,请小心各位。

  即使当一个吃瓜群众也绝不能着急站队。

  更别说当我们成为那个唯一的决断者时。

  一定要有“我想听听你的角度“,这样的清醒与理性。

  点击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本公众号

  《黑心钱 第一季》影评(七):《黑心钱》: 旁观者清,BBC给出了性侵剧集的另一种答案

  坦率的讲,起初当我看到《黑心钱》简介提到“性侵”,立刻失去了大半兴趣。一方面是因为这个题材在我看来有点“拍烂了”,尤其是对电影审查天生骄傲的韩国电影人,《熔炉》、《素媛》、《韩公主》、《小委托人》……这一套组合拳下来,虽然部部都算上是催泪经典,但是拍来拍去都没逃出炫技般的共情技巧和悲天悯人的主旋律格调;另一方面呢是我的一点私心,好莱坞Metoo活动清洗了一批偶像,比方说凯文·史派西,路易CK,伍迪·艾伦……即使理性明确这完全不对仍然免不了感性上总会刻意去回避如此沉重的主题。

  这样一个又俗又不讨人喜欢的主题还能拍出新东西吗?

  《黑心钱》能。

  故事讲述13岁的好莱坞童星Issac终于完成了电影拍摄,登上了返回伦敦老家的飞机。接下来摆在他面前的除了不可限量的璀璨星途,还有眼下正在家中为他准备的欢迎派对的亲朋好友,好像一切都是如此光明,如此充满期待。

  可是Issac本人好像却没那么高兴,反而把自己锁在房间内,甚至拒绝同朋友们聊起好莱坞的经历,一直到粗枝大叶的父母在提醒下才终于从Issac口中得知了儿子的难言之隐:在好莱坞的拍摄工作中他有过被知名好莱坞电影制片人性侵的经历。

  愤怒,伤痛之余,一家人不得不继续生活下去,尤其还远算不上中产的Manny一家人。在最终尝试过大多数合法的索赔方式后,他们不得不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接受金钱赔偿,也就是电影标题的黑心钱dark money,开始新生活。但很快他们发现,金钱远远不能弥补这件事对他们Issac造成的创伤…

  就像BBC在通稿里提到了,《黑心钱》并没有想去泛泛而谈那些诸如最近中国发生的“上海新城控股董事长猥亵女童”,这种特别典型的性侵犯故事;反而它的目标直指好莱坞以及2017年的好莱坞Metoo运动。剧中被刻化为极端邪恶,操控着比肩《星球大战》这样好莱坞大项目却私下里性侵丑闻不断的制片人,分明就是Metoo风暴中心的韦恩斯坦与史派西的结合体。或是为了避嫌,或是其他商业的考量,这个本该属于好莱坞的时代浪潮不得已只能被以旁观者清自居的英国人握在手里,并代入以英国编剧们体贴入微的观察力,抓住了浪潮底层的一片涟漪。用微观上看似离奇的一家遭遇,以微知著地去揭露大洋彼岸的好莱坞到底在搞什么鬼。

  为了完成这个故事,BBC讨巧地给Manny一家设计了足够奇情的设定:蓝领父亲Manny虽然养大了一个未来之子,目前的经济处境却是交通罚款都要前妻填补,还要随时兼顾着与前妻生下的不听话长子;居家太太Sam在深陷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无力感之外,还要受到肤色不同两口子之间潜伏的种族隔阂。于是当灾难降临到这个本来就矛盾重重的普通人家庭时,在令人失望,几乎蚍蜉撼树的司法裁决预测和令人心动,好莱坞律师团给出的高额封口费之间,选择的空间显然没有想象中的大。平心而论,如果我的家人受到如此伤害,我也会想像《彷徨之刃》那样替法律高举审判之刃;可是再平心而论,大多数老百姓过得不是电影里的生活,不能简单就去同生活的羁绊一刀两断而只好羞耻地选择妥协。

  C用这个设定给了故事不落窠臼,不去义正辞严把性侵和正义联系在一起而去接受黑心钱的理由,也让这黑心钱就像是扎在观众心头上的刀子,在每个人心底给出了一个不想却不得不承认的答案。

  说回剧集本身,之前提到《黑心钱》给我的惊喜除了别样的视角之外还有于我之前看过那些作品不同,在叙事上的侧重。显然BBC并没有费劲巴拉去下心思权衡道德与真实,考量如何把性侵的恐怖记录摆在屏幕上——故事里关于性侵本身发现过程说是敷衍也绝不为过。最终剧组把故事重点摆在了在妥协的前提下如何继续生活:Issac如何面对自己已被玷污的星途,如何在同学朋友无意识地关心中回忆噩梦的好莱坞生活;如何在父母无能的妥协之后再度与制片人同时站上红毯……当无数意料之中但是人们不愿细想的麻烦事接踵而来,活生生的问题被一个又一个地抛出,五分钟的决定一点点分离出了层出不穷的梦魇。这些事无巨细的后续看起来不过是一家人的陈芝麻烂谷子,可是叠加在一起却四两拨千斤地用这一家折射出千百家同样伤痛的家庭。

  坦率的讲,只要人类恶的一面还存在,与性侵有关的故事就不会停止。可是也正是因此,我们需要《黑心钱》这样的故事,去走进受害者的世界,去共情这个世界正在发生些什么糟糕事。扒开伤疤显然不会让人愉快,但记得这疼痛或许会让整个世界再变得好一点点。

  《黑心钱 第一季》影评(八):电影童星遭性侵,父母被塞300万封口费……还好BBC敢拍这种剧

  【本文同步微信公众号风和日丽(singthelife),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最近我们被这类案件堵得心塞。

  比如新城控股的王振华,一个50多岁的老男人,竟对女童下毒手。希望这些恋童癖全部被阉割。

  再比如今天要推荐的这部BBC短剧“Dark Money”。

  它被译成“黑心钱”或者“封口费”都可以。

  剧情围绕13岁的好莱坞男童星展开,年少成名,却遭遇性侵犯制片人毒手……

  这名叫Isaac的英国小男孩拍完电影后开始抑郁。

  面对家人迎接他归来时的欢腾雀跃,小男孩表现出由内到外的沮丧和不安。

  小孩子的天性如此,不懂得掩饰和伪装。

  他把当时的场景用手机偷偷录了下来,不过只有声音,没有具体画面。

  从声音和对话来看,小男孩遭遇了制片人的猥亵。

  父母看到这一幕,内心焦灼,是震惊,更是愤怒。

  小男孩情绪排异很严重。

  回学校,他成为了大家的明星,老师让他分享好莱坞之旅。

  他低着头,勉强且毫无表情地挤出了一些标准答案。

  一下课,他立马冲到垃圾桶呕吐,他觉得自己的好莱坞之旅无比恶心。

  父母决定维权。

  他最开始想给媒体爆料,通过舆论压力,让对方得到制裁。

  但他又犹豫了一下,没有和媒体进行充分交流。

  然后他们寻求法律援助,因为他们住在英国,律师表示,被告人在美国,这场官司打起来很难。

  律师还分析了美国法律的特色。维权路漫漫,法律很多时候只是权贵阶层的工具。

  如果要在美国打这场官司,除了高额的费用,还有漫长的心理战。

  美国法律体系的攻击性很强,他们会以家人及其声誉作为攻击点,用各种无关主题的黑料来做车轮大战,先让你们的心理极度崩溃。

  最后,他们和片方一位工作人员对接。

  眼前这位工作人员看起来很和睦,她也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坚决维护小孩利益,站在父母这边。

  她看到视频后,更是崩溃大哭,声泪俱下。

  然而,这位工作人员只是作秀而已。

  片方正式组团和父母进行了协商。不对,是一场强势的谈判。

  首先,片方以100%洗白的姿态和口吻,否认了视频里内容。

  他们坚持认为:这是一部伟大的电影,我们不会浪费所有人的心血。

  还玩起了鬼把戏:这段视频是拍摄期间偷拍的,你家小孩拍戏前签约了保密协议,所有拍戏期间的事宜都属于保密范畴,这段视频也是。

  紧接着,片方开出300万英镑的封口费:你们只有5分钟的考虑时间。

  如果接受这笔封口费,视频拷贝必须全部清除,事后也不能重新再提。

  收了钱,就要彻底闭嘴,如果旧事重提,你们逃不了法律的制裁。

  靠!你们老板性侵我家儿子,你们这些走狗还要如此厚颜无耻,毫无底线。

  为畜生工作,这些人也是泯灭了良知。

  让我更震惊的是,父母接受了这笔封口费。

  这是故事的开篇冲突点,后续还有一系列的人性挣扎。

  原本小孩子的家庭条件很一般,有了这笔巨款,全家人搬到了豪宅,过起来有钱人的生活。

  然而,这一家人真的快乐么?

  Isaac依然没有走出阴影,他电脑里还留着那段视频备份。

  父亲看到后,竟然斥责儿子:你怎么还留着,你不怕我们全家吃官司么?

  儿子对父母新增了仇恨感,在节目采访中,他提到最感谢的人里并没有自己父母。

  父母并没有心安理得地接受焕然一新的生活,他们依然诚惶诚恐。

  尤其在新片首映礼上。

  他们见到了那个制片人畜生,红毯合影环节,制片人装作若无其事地把手搭在小男孩肩膀上。

  小男孩这时候依然很难受,他本能式地出现身体僵硬。

  站在不远处的父母看到,依然揪心。

  父亲跑过去和制片人摊牌,这位畜生一脸圣人模样:你家娃是天才。

  与此同时,之前那位媒体一直默默跟进全程,试图让父亲说出真相。

  父母拿着封口费,过着表面光鲜亮丽的有钱人生活,可还是受不了良心的谴责。

  前面的剧情里,受害人以及家属把这段遭遇当成了自己的丑闻。

  从这个角度来看,他们处理问题时是抱着一种被动的态度,不敢和别人说,就算鼓起勇气想爆料,想靠舆论来压对方,可还是没将勇气进行到底。

  和片方谈判的时候,即便是愤怒,却显得底气不足,一下子就被对方的谈判阵仗给攻陷下来了。

  遇害方越胆怯,施害者越得意。

  片中小男孩父母,态度还不够决断,他们对小孩的心理疏导做得远远不够。

  小男孩郁郁寡欢很久,遇到敏感话题,情绪容易失控,易产生暴力冲动。

  这时候,父母只是听之任之,并没有想到用专业科学的心理干预方法。

  家长的犹豫,内心的不决断,也是导致后面收下这笔封口费的潜在缘由。

  如何正确认识性侵问题,这是留给无数家长要学习的课程。

  这几年,未成年人遭遇性侵的案例越来越多。

  美国HBO今年拍了一部纪录片——《在金牌的核心:美国体操丑闻》。

  美国体操队前队医拉里·纳萨尔性侵156位女性,震惊全球。

  众所周知,顶级体操选手的黄金周期都集中在15到17岁,尤其女运动员,体重以及身体发育都会影响自己的事业发展。

  这位队医就把魔爪伸向了这群少女运动员之中。

  这位性侵犯很懂得伪装,他看起来憨态可掬。

  也很懂得装好人,毕竟体操训练非常苦,美国练体操都是自费的,你不能出成绩,也就拉不到赞助商。在美国,体操运动员某种意义上更像是一棵摇钱树。

  队医往往在这个时候,就表达出对运动员的温馨关爱,获得她们的信任。

  儿童性侵犯的特征就是为人亲和,他们容易潜伏在神父、教练、队医等职业……

  受害者是这么描述纳萨尔的:外观得体,面带微笑,风度翩翩……是个典型的热心肠

  他会试着和你交心,受害者们一开始都是在他的蛊惑下,放下警惕。

  然后,他利用自己的职业便利,打着“治疗”的幌子,开始伸出魔爪。

  数名受害者勇敢地面对镜头分享了当时的遭遇。

  很多人都是在成年后,分享儿童时期的痛楚。

  这位曾经的女运动员,她6岁就遭遇队医性侵,这种惨状一直持续到青春期。

  因为性侵犯很懂得伪装,骗过了很多人,包括受害者的父亲都觉得自己女儿在撒谎。

  她与家人曾陷入长期的内战,非常无助。

  这部纪录片很勇敢,也帮无数受害者重拾信心,她们敢站在法官面前痛斥罪犯。

  她们更敢于重启自己的人生。

  作为性侵受害者及其家人,站出来发声确实需要极大的勇气。

  如果真的像《黑心钱》里的父母,拿着300万封口费,过着鸵鸟式的生活,他们的儿子估计会一直抑郁下去,人生可能一直灰暗......

  这部BBC短剧一共四集,刚播出两集,下周就能看到大结局。(人人视频可以在线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