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遗恨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遗恨读后感10篇

2019-09-18 23:56: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遗恨读后感10篇

  《遗恨》是一本由钟晓阳著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408图书,本书定价:59,页数:2019-9,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遗恨》读后感(一):尺子

  这看似荒诞不经故事,却常常发生在我们身边,许多人看来,前者退步了挨揍是天经地义,后者进步了得吻是理所当然。我们习惯妈妈厨房中的忙碌一日三餐总是准时吃到可口饭菜。可当有一天,我们回家面对着干锅冷灶的时候,却首先想到的是无饭可吃。沮丧之余,面露愠色,甚至开口责备完全忽略了她累了病了,撑不住了,连烧开水力气也没有了。而我们的爸爸偶尔下一次厨房,煮一碗面,却能让一家人感到万分知足惯性,使我们的尺子变得富有弹性,却无法丈量出爱的深远。大家还记得北方小城那位舍粥的大嫂吗?每到冬天她就半夜起来,熬上满满的三锅热粥,免费送给寒风中瑟缩的清洁工穷苦人和乞丐,数年如一日,不曾间断。而当有一天,一位老汉从中吃出了一粒沙子,顿时将一碗热粥泼在大嫂的身上,而领粥的人,也瞬间划分为两大阵营:有人说老汉不该撒野,也有人指责大嫂不该掺沙子。误解,让我们的尺子扭曲,冷了多少善良的心。开县一辆满载了19名乘客的中巴,突遇险情,一头栽进深达五米的水塘。当地村民金有树跳进冰冷刺骨的水中,砸开车窗将19名乘客全部救出。金有树患有肺病,举债治疗,最后病逝。有媒体报道说,19名幸存者无一人去为他送行。遗憾,让我们的尺子訇然寸断,留下无尽的感慨。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把尺子。我们用它来衡量别人,更要时常度量自己。这个世界,应当有这样一把尺子,于情充满温暖,于理凸显公平,于法彰显正义,时时刻刻闪耀着人性光辉。只要坚持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严于律己宽厚待人,人间终会洒满阳光,洒满爱

  《遗恨》读后感(二):尺子的后感

  这看似荒诞不经的故事,却常常发生在我们身边,许多人看来,前者退步了挨揍是天经地义,后者进步了得吻是理所当然。我们习惯了妈妈在厨房中的忙碌,一日三餐总是准时吃到可口的饭菜。可当有一天,我们回家面对着干锅冷灶的时候,却首先想到的是无饭可吃。沮丧之余,面露愠色,甚至开口责备,完全忽略了她累了病了,撑不住了,连烧开水的力气也没有了。而我们的爸爸偶尔下一次厨房,煮一碗面,却能让一家人感到万分知足。惯性,使我们的尺子变得富有弹性,却无法丈量出爱的深远。大家还记得北方小城那位舍粥的大嫂吗?每到冬天她就半夜起来,熬上满满的三锅热粥,免费送给寒风中瑟缩的清洁工、穷苦人和乞丐,数年如一日,不曾间断。而当有一天,一位老汉从中吃出了一粒沙子,顿时将一碗热粥泼在大嫂的身上,而领粥的人,也瞬间划分为两大阵营:有人说老汉不该撒野,也有人指责大嫂不该掺沙子。误解,让我们的尺子扭曲,冷了多少善良的心。开县一辆满载了19名乘客的中巴,突遇险情,一头栽进深达五米的水塘。当地村民金有树跳进冰冷刺骨的水中,砸开车窗将19名乘客全部救出。金有树患有肺病,举债治疗,最后病逝。有媒体报道说,19名幸存者无一人去为他送行。遗憾,让我们的尺子訇然寸断,留下无尽的感慨。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把尺子。我们用它来衡量别人,更要时常度量自己。这个世界,应当有这样一把尺子,于情充满温暖,于理凸显公平,于法彰显正义,时时刻刻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只要坚持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严于律己,宽厚待人,人间终会洒满阳光,洒满爱

  《遗恨》读后感(三):尺子的后感

  这看似荒诞不经的故事,却常常发生在我们身边,许多人看来,前者退步了挨揍是天经地义,后者进步了得吻是理所当然。我们习惯了妈妈在厨房中的忙碌,一日三餐总是准时吃到可口的饭菜。可当有一天,我们回家面对着干锅冷灶的时候,却首先想到的是无饭可吃。沮丧之余,面露愠色,甚至开口责备,完全忽略了她累了病了,撑不住了,连烧开水的力气也没有了。而我们的爸爸偶尔下一次厨房,煮一碗面,却能让一家人感到万分知足。惯性,使我们的尺子变得富有弹性,却无法丈量出爱的深远。大家还记得北方小城那位舍粥的大嫂吗?每到冬天她就半夜起来,熬上满满的三锅热粥,免费送给寒风中瑟缩的清洁工、穷苦人和乞丐,数年如一日,不曾间断。而当有一天,一位老汉从中吃出了一粒沙子,顿时将一碗热粥泼在大嫂的身上,而领粥的人,也瞬间划分为两大阵营:有人说老汉不该撒野,也有人指责大嫂不该掺沙子。误解,让我们的尺子扭曲,冷了多少善良的心。开县一辆满载了19名乘客的中巴,突遇险情,一头栽进深达五米的水塘。当地村民金有树跳进冰冷刺骨的水中,砸开车窗将19名乘客全部救出。金有树患有肺病,举债治疗,最后病逝。有媒体报道说,19名幸存者无一人去为他送行。遗憾,让我们的尺子訇然寸断,留下无尽的感慨。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把尺子。我们用它来衡量别人,更要时常度量自己。这个世界,应当有这样一把尺子,于情充满温暖,于理凸显公平,于法彰显正义,时时刻刻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只要坚持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严于律己,宽厚待人,人间终会洒满阳光,洒满爱

  《遗恨》读后感(四):剪不断理还乱,是向张爱玲的致敬

  1. 翻开第一章,跟随年轻主角一路行至太平山顶豪宅,拜访嫁入豪门姑母——这是不是很像《沉香屑·第一炉香》的开篇?主角于一平的设定很像男版的葛薇龙,当然,打动葛薇龙的是物质诱惑,打动于一平的,自始至终是情爱的诱惑。

  2.第五章结束,一平去墙角蚊香,他静静地蹲着,不说话,“看着蚊香烟扭成笔直的一股上升,辛辣的烟熏得他冒眼泪”——像不像《倾城之恋》里蹲在灯影里点蚊烟香的白流苏

  3.钟晓阳对张爱玲效仿痕迹明显的。除了情节,还有文字繁复和叙事的腔调——

「黄昏的光景里一切镀上了金。一轮咸蛋黄夕阳向海倾侧,像给破开了流出一海面的金液。香槟金、锦鲤金、烂银金、烟丝金,不同黄金比例的金。」「走在赶出船的人潮里,被推撞着拥挤着,他有从天上回到人间的感觉,山上发生的一切只是一场乱梦。」「他非常清楚知道她不会来了,但是仍旧站在那里不离去,直到弥敦道上湿淋淋霓虹招牌一个个放亮,直到售票处停止了卖票,看电影的人都进了场,大堂地上狼藉雨天湿报纸与脏黑凌乱脚印;直到所有失望难过被雨稀释,一点一滴从他心里消失,干干净净没有了任何感觉。 而她始终没有来。」「她仿佛是他青梅竹马的小表妹蚊帐垂落的房间里,一整个夏天的下午连续成一个长而伤感的永昼。床板咯吱,蝉鸣轰炸个不断,椭圆镜映着半格窗子的花飞花落云来云往。」

  4.《倾城之恋》的收梢,张爱玲写: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

  《遗恨》的篇头,钟晓阳疑惑:那许多的错是如何造成的。那噩梦般的旅程,自何处起始。那深渊中的坠落,至何处终止。那枚因果种子,又是何时种下的。

  5.张爱玲的笔下,香港的陷落成全了白流苏,时代背景衬得男女心事明明暗暗起起伏伏。《遗恨》里,亦隐现港岛97之前三十年的风云激荡

  1967年,香港动乱。劳资纠纷引起工人运动,再演变反映暴动。当时的英政府出动武力镇压。紧急法令、催泪弹、土制炸弹,都进入市民生活;

  1971年,保钓运动。抗议美日签署钓鱼岛协议学生市民举起标语牌,走上街头。

  1997前夕。

  只是想看一个爱情故事,然隐隐看出了港人的一种传统,一种性格,一路走到今时今日。

  6.跌宕起伏似《半生缘》,拍成剧一定好看实在是,没有想到那样结尾。

  7.一些名词原文保留港台译名,戴卓尔夫人,占士邦,柏德菲纳,积架,荷里活,有旧时代小说味道。书末附有港台译名和内地译名的对照表,细节好评

  《遗恨》读后感(五):传奇作家钟晓阳:被张爱玲亲赞,与王家合作

  1983年,一位正在安雅堡密西根大学读二年级的年轻女孩,收到一封“来自洛杉矶的信”,信里满是赞赏鼓励

  “晓阳小姐,多谢寄书来。前一向实在贱忙,没能早点回信……耽搁了这么些时,真对不起。动人爱情事实在少,难怪《停车暂借问》这样轰动……”落款:“ 张爱玲二月廿五

  这是张爱玲与钟晓阳仅有的一次联系,却以意味深长方式完成了一次文坛的传承。

  凭借《停车暂借问》成名,被誉为“张爱玲的继承人”的钟晓阳,成为彼时文学热潮的传奇。

  盛名之下,也曾璀璨,也曾沉寂。

  如今携“小说三部曲”《停车暂借问》《哀伤纪》《遗恨》重新出现在读者面前,她又多了几重身份:《是这样的》(《阿飞正传片尾曲)作词,《花样年华》《2046》《蓝莓之夜》文字编剧……王家卫最经典作品也刻上了钟晓阳的名字

  文坛、词坛、电影界,钟晓阳的一生,注定是由无数传奇聚成的一生。

《花样年华》剧照

十八岁成名的天才作家

  1980年,十八岁的钟晓阳随母亲回东北沈阳探亲。回港以后,用十几天的时间完成《停车暂借问》的第一部《妾住长城外》。

  随后两年,继续写出二三部《停车暂借问》和《却遗枕函泪》,1982年在朱天心、朱天文等人创办的三三书坊结集为《停车暂借问》出版。

  这部讲述东北女性宁静一生爱情传奇的文学经典,第一版就卖出40万册,几乎成为当时每个文青的必读书目

  写的是细腻纤巧的爱情故事,但是乱世流离的大背景——从抗日时期内战时期,再到1960年代的香港,让这部小说多了少女难见的敏感苍凉

  结尾处赵宁静和林爽然在十五年后久别重逢,最终又寂寥收场,不得不让人想起张爱玲的《半生缘》,都有些命运的仓惶难顾在里头。

  朱天心说她“才情之高和出手之大气魄,真叫人惊心和佩服”。

  詹宏志则夸她“十八岁就写出了不可轻狎的世故把握”。

  这股风刮到大陆,还是文学青年的黄磊说道:“以为是张爱玲写的,但读完,发现是很年轻的女孩的笔触,她比张爱玲轻,有棉花要远行的味道。少了张爱玲对人的利刃对白也格外地温柔”。

  和自己的偶像张爱玲一样,钟晓阳也趁早出了名。

  从毫无知觉地在书架上抽出一本《张爱玲短篇小说集》,到十八岁被人说行文里掺了张爱玲的遗风,钟晓阳的成名之路顺畅地几乎没有什么周折

  有古典传统的美学趣味,也会在繁密精巧的文句里铺排氛围,更会冷冷地给一个悲剧收尾——“今天好风,衣服想必很快就会干的,宁静的眼泪,很快的,也就干了。”像从张爱玲残留的光里走出来一样,钟晓阳的身上,也过早地出现了对人生微微疏离淡漠

  后来写散文集《春在绿芜中》,记录亲戚朋友,贩夫走卒,四季风物文章里依然是沉静老到口气:“日子深深魆魆的隧道,好长好长,永远没有出口,整条隧道是自己的回音。”

  到写小说集流年》,就更是张爱玲的样子。还是写爱情故事,却已经有了人情编织算计,有了恋爱幽微难言的暗面。前一句还会让人物相思中煎熬,后一句就急促安排“不到半年,潮信便和香伦结婚了”。

  这种不知从何而来的悲凉调子,放到年少的钟晓阳身上,有种错位的惊异感,但它又实在发生了,难免让人有种意外之喜。大概正像那句话讲,是“天上掉下来妙年英才”,自此,钟晓阳的写作也不再是个人的写作,而是所有人都有期待的写作。

《重庆森林》剧照

转场电影,与王家卫合作

  那是钟晓阳的黄金时代。

  靠着天才的面目,加上常年维持的写作水准,在文坛风行多年,永远舒展轻巧地,泄露着自己像是使不完的灵气。写小说,写散文,写诗歌,写歌词……几乎没有她不会的形式,每一样都有代表作

  24岁的时候,将自己的诗略略改动成歌词,用到张艾嘉的电影《最爱》里,随后就入围了当年的金马奖最佳电影插曲

  唱了许多年,直到今天也仍是经典曲目。2016年的《我是歌手》上,杨宗纬选了这首《最爱》,拿了半决赛冠军

  但就像是聚集了人生所有的光辉,热烈的一阵闪烁之后,便是相形之下的晦暗,钟晓阳的黄金时代并没有超长续航。经过十余年的修炼,每个人都在期待这个天才下一次的闪烁。

  她写得并不勤勉,每隔四五年才有新作问世。而这种近乎玩票性质创作,逐渐占据她生命中越来越大的比重

  更致命的在于,当年不吝赞美的王德威,论及钟晓阳《停车暂借问》以后的作品也说:“皆能维持水准,却似乎难有突破。”

  如同一个圈,钟晓阳被困在张派作家的体系里,困在祖师奶奶影子里。

  1996年,她写了一部长篇小说《遗恨传奇》后就此封笔。小说讲豪门纠葛金钱恩怨,人情争斗……通俗地完全不像是她旧日的精致诗意

  主角于一平的命运和世纪末香港的命运,到了九七都算尘埃落定,而这却只是钟晓阳翻天覆地的人生的开始。

  没有了任何下笔欲望的钟晓阳,淡出所有人的期待视野,开始了和导演们编剧们的周旋。

  和导演王家卫的合作更是长达20年。

  先从《阿飞正传》片尾曲的填词开始,伴随着结尾梁朝伟走出阁楼,梅艳芳的低沉嗓音唱的是:

  “来日的问昨天便可知/难料的是这心没法知/期待中渡过一生散聚……”

  “有天有人传了《阿飞正传》的主题曲《是这样的》的带子给我——我都忘了是谁传给我的,好像不是王家卫本人——听了我就填词。”

  随后是1990年《阿飞正传》中文字幕的翻译和润饰,到2000年《花样年华》的故事大纲和对白,再到2004年《2046》的故事大纲,中文字幕翻译和润饰,直到2007年的《蓝莓之夜》也仍是如此。

  现在想来,那个阶段的钟晓阳和王家卫也许正是恰巧契合。重情绪,轻情节的王家卫式电影,无疑给了笔下低迷,感知却细腻的钟晓阳一个新鲜出口。

  而王家卫电影中痴男怨女的相遇,失魂落魄的爱情,加之灰扑扑的宿命感,又无一不是钟晓阳旧日所长。

《阿飞正传》剧照

  人到中年的钟晓阳,生命中突发的褶皱和凝滞不动的状态,在这里似乎都被短暂地抚平了。

  填歌词写本子做翻译,和这个世界其他人建立微弱联系,就像找到了另外一个发光的场子,终究是拯救了她孤身一人进行的写作。

被马家辉劝服,重拾写作

  那是钟晓阳告别文坛的十年。在评论家和读者这里,却也是钟晓阳燃烧殆尽、就此黯淡的十年。

  直到2007年,《明报》主编马家辉找到钟晓阳邀稿。12篇的专栏,成了钟晓阳重拾写作的契机。

  经过人生一次次的试炼,摊开自己所有的阅历、技巧、心态,封笔又复笔的钟晓阳,已然不是当初的明澈心境。

  她变得更加老练,通达,沉静,且收敛。磨掉了过去十年怀揣的纠结紧张,开始从容地面对自己生命和创作的关口。

  人到中年,少年时的易感与热烈衰退之后,钟晓阳不再全然倚重她的灵感、才气、天赋,开始与过去的荣光告别。

  2008年《停车暂借问》再版时,钟晓阳在书后附了两万余字的《车痕遗事》,数尽自己家族的辗转流离,也交代完自己当初写作的始末细节。没有任何怀旧的心思,只有梳理记忆的珍重。自此“停车莫再问”,将过去的这段时间彻底封箱。

《阿飞正传》剧照

  随后是不断的自我修正和重写。

  24岁的作品《哀歌》,钟晓阳花了五年时间续写出另一部分《哀伤书》。28年后再次提笔,剔掉了年少的倔强心性,暧昧所致的忧郁,却发现恍然到了中年,正如多年前的分离一样,重逢依旧没有好的结局。

  “二十年没有多长,不够我们脱胎换骨,只够我们世故些、困顿些、幻灭些。”在最终成书的《哀伤纪》里,钟晓阳隔着遥远的时间,恍如隔世般回应着当初的青涩,却也分明直指生命的细碎与无常。这时的钟晓阳阅历和笔力都恰到火候,文字克制凝练而不乏诗意,唐诺推其为“几近完美的作品”。

  而另一部作品《遗恨》几乎是推翻重写,花了三年多的时间,2017年写成。在新添加的细节里,钟晓阳将背景拉大,香港社会成了人物活动的疆域。去掉了“传奇”二字的《遗恨》,忠实地记录起世纪末香港的各个阶层和都市空间,以及身处其中的于一平,甚至每一个被时代裹挟的无奈命运。张大春说这是他近二十年来读过的最跌宕起伏、最惊心动魄的小说。出版当年就拿到《亚洲周刊》年度十大小说。

  有了《哀伤纪》和《遗恨》的钟晓阳,分明已经再次成了一个传奇:毁弃雕饰的文字,让生命的自然体悟进场,再度聚集起让人无法忽视的灿烂光辉。

  这个传奇不借助于任何他人的力量,全然是她用今日的自己对抗过去的自己,硬生生地留下了一个独属于自己的新地标。

钟晓阳小说三部曲

  如果说《停车暂借问》是钟晓阳早慧的产物,在不知道爱情的千百种滋味时,石破天惊地写了一个传奇,那么《哀伤纪》《遗恨》就是钟晓阳的生命之书。

  在第一本小说出版将近40年后,她用惊人的体力、勇气、毅力,将自己从自我循环的,日渐衰退的状态里拯救出来。逆着时间,成为文学世界里又一个成熟稳定的写作者。

  本文作者:饺子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遗恨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