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高分9.0!如果你正陷入迷茫,一定要读这本书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高分9.0!如果你正陷入迷茫,一定要读这本书

2019-09-29 06:16:01 作者:羊子姑娘 来源:麦家陪你读书 阅读:载入中…

高分9.0!如果你正陷入迷茫,一定要读这本书

  ♪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简宁的领读音乐 | Jack Johnson - 麦家陪你读书

  麦家与你的约定:20年共读1000本好书。

  每天清晨6点30分,邀请你共赴阅读之旅。

  后台回复【读书计划】,领取我们为读者朋友准备的福利~

在过去的一周里,我们以人物为线索,读完了加缪的《鼠疫》。加缪以鼠疫作为布景板,深入地阐释了灾难中的人性之复杂。除了塔鲁的人物形象有些理想化之外,其他的四类人物,都是对客观现实最直观的映射,他们的人生态度有值得歌颂的美好,也有应该唾弃的趋炎附势。人生漫漫,四种不同的选择,到底什么才是值得我们坚守的呢?在面对荒谬之时,我们又该如何反抗与超越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共读时间,去字里行间寻找答案。在书中,里厄无疑是英雄人物的化身,面对突如其来的鼠疫构成的荒谬,他是第一个站起来反抗的。从开始到结束,他始终站在第一线,尽自己所能地保护奥兰的民众,使他们不受鼠疫的侵扰。为了打赢这场战争,里厄甚至抛弃了自己的个人幸福。鼠疫结束后,里厄失去了妻子,也失去了并肩作战的伙伴。他唯一赢得的,只有回忆和认识。我们不禁要问,里厄坚持下来的动力是什么?塔鲁也为这个问题问过里厄,他说:“总不习惯看人死去。”但里厄作为一名医生,他要见证的死亡比普通人多得多。毕竟,死亡是所有人的最终宿命,没有人能例外。尤其是在鼠疫面前,生与死的更迭,就在旦夕之间。这就意味着无休止的失败,他永远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可里厄认为,就算失败,也不是停止斗争的理由。所以他唯有尽自己所能,帮助病人摆脱痛苦,战胜死亡。这就是他所期待的,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现实生活,如死亡一般无法战胜的荒谬有太多太多。就像西西弗斯推石上山,永远的失败是命运的结果,但我们不能停止反抗,正好符合了中国传统的“明知不可而为之”的价值观。因为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在这个过程中得以实现。尽管结果不尽如人意,至少曾经奋斗过。而与里厄的人生观相对的,则是记者朗贝尔。朗贝尔作为记者,他意识到了奥兰城正在发生着什么,也明白瘟疫的恐怖。他思考的是如果一场战斗的胜利,是以失去个人幸福为代价的,那么“赢”的意义又在哪里呢?因而他最先想到的是,自己的个人幸福会不会被瘟疫夺走。所以从关闭城门开始,朗贝尔就一直想办法出城,和自己的家人团聚。可终于能离开之时,朗贝尔选择留了下来。因为他觉得如果现在掉头走掉,心里会感到羞耻,也就是人格不再完整。可能有些人会觉得,相比于里厄,朗贝尔最初的决定未免有些自私。其实,这只是一个关于生命轻重的问题。里厄选择的是生命之重,而朗贝尔选择的是生命之轻。两种选择,并没有高低优劣之分。重要的是,你想要追求的是什么。如果你想要人生更加充实,具有社会价值,无疑要承受生命的沉重。要是你更在意自己的幸福,觉得人生在世,追求爱与被爱更重要,那么选择生命之轻也无可厚非。每一种对人生的选择,都值得被尊重与肯定。若是所有人都以同样一副面孔活着,世界该多无趣。如果说里厄与朗贝尔在小说中形成轻与重的对比,那么格朗与柯塔达就是善与恶的对比。相比于里厄与朗贝尔的敏感,格朗对奥兰城里发生的一切则显得懵懵懂懂的,问他关于老鼠的事情,他也答不上来。格朗所代表的是奥兰城中的普通人,对世界缺乏了解,也没有能力去改变些什么。当防疫队需要志愿者时,他毫不犹豫地说:“我来干吧!”做一个跟随者,就是他能做的全部了。他踏实朴素,有着自己的小理想。虽然很难实现,但还是日复一日地努力着。生活中大多数人不正是如此吗?为了生活做着一份不喜欢的工作,家庭中也有自己的烦恼,日子过得平凡且琐碎,但却无力去改变。因为,这就是生活的本质啊。与格朗相同的是,柯塔尔的人生之路也不太顺利,奔波了大半辈子,日子还是苦巴巴的。但他黑暗愚昧的人生观,让他走上了一条与格朗截然相反的道路。和平时期柯塔尔犯了法,始终活在孤独和恐惧之中。鼠疫爆发时,他又为所欲为趁机发财。甚至在结尾因为过于害怕,随意地开枪杀人。柯塔达的孤独与恐惧固然可以原谅,但他对于生命的过度轻视是无法谅解的。正因为这一点,柯塔尔成为了谋杀者。他自认为是有权杀人的。而世上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人,才有更多的伤害。但还好,好人总比坏人多。同样是无知,有时会带来善良热情,有时却会带来愚昧无知,这主要取决于每个人的价值观。除了柯塔尔之外,故事中的人物都选择了与鼠疫抗争。这其实也体现了加缪的存在主义哲学,不论世界多么荒谬,都不要停止反抗。就算结果是可以预见的失败,那又如何?重要是斗争的过程,旅途中的风景。史铁生在《命若琴弦》中也讲过类似的故事。老瞎子和小瞎子都是镇上的手艺人,专门以说书弹琴为生。他们师门中流传着一个治疗眼睛的药方,只要弹断一千根琴弦,就可以打开药方去抓药治好眼睛。药方早由老瞎子的师傅传了下来,但老瞎子不曾打开。他非要等到断了一千根琴弦才肯抓药。就这样弹着弹着,从青年熬成了老年,才终于到了一千根。可当老瞎子兴冲冲地打开药方时,才发现里面什么字都没有。这时,老瞎子才明白,其实所谓药方的目的,只不过是让他们心里有个追求,好好练琴罢了。于是老瞎子又把药方传给小瞎子,告诉他:“我记错了,要弹断一千两百根琴弦,才能打开。”老瞎子是希望,小瞎子能够永远地弹着琴,而不必去看那张无字的白纸。人生到了最后,兜兜转转永远是零。可就算如此,我们也应该用一个值得长期坚守的目标去填充它,坚持自由而积极的人生态度。可当代社会中,硬性地规定:每个人都该为了金钱努力奋斗。就算不想这么做,世俗裹挟的怪异目光,仍然会影响着我们。为了金钱,我们每天庸庸碌碌,疲惫不堪,却不知道为了什么而活,“心存高远”成为了一句轻飘飘的口号。缺少一个长远的目标,这似乎是当代年轻人遭遇的群体性困境。这是在旧的价值追求被打破,新的尚未形成总,必然会面临的尴尬。虽然正处于混沌期,但也给了我们极大的自由,去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本周我们带你领略了加缪笔下各个人物面对灾难的举措。

   下周精读预告 

本周我们共读了加缪的《鼠疫》。下一期,我们将共同走进《人类简史》:了解属于人类自己的历史,探索从猿猴到智人的缘由与过程。这是以色列新锐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的一部重磅作品。它必然刷新你的三观:从兽欲,到物欲,从兽性,到人性,再到神性,我们真的了解自己吗? 地球上曾经有6个人种,为何今天只剩下了我们? 从啃食虎狼柴犬吃剩的残骨的猿人,到跃居食物链顶端的智人。 这本书几乎涉及了所有人类的重要话题,关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本书将重新解答存在与幸福的意义。 《人类简史》勇敢地抛开潜意识里固有的观念,将我们对自己的定义全部清零,并为我们还原人类一路走来最真实的状况。

  上期回顾:

《鼠疫》精读第6天:《人生下半场,有同理心的人更容易幸福》领读人:羊子姑娘。愿笔含情,努力前行。主播:简宁。声音控,电台主播。世界如此喧嚣,愿用声音给你这一刻心灵的安宁。个人。责编:栎树图片:文中插图来自网络。文末歌曲:Jack Johnson -

  欢 迎 分 享 文 章 到 朋 友 圈

   ▼金秋9月,点击阅读原文记录读书的日子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