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回东北乡下生活几天,我的见闻和思考(4)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回东北乡下生活几天,我的见闻和思考(4)

2019-10-26 14:00:33 作者:李娜yuer 娜姐的光影笔 来源:娜姐的光影笔记 阅读:载入中…

回东北乡下生活几天,我的见闻和思考(4)

  前三篇详见:回东北乡下生活几天,我的见闻思考(3)回东北乡下生活几天,我的见闻和思考(2)回东北乡下生活几天,我的见闻和思考(1)01/

看完人参从山上回来,已经是下午了,我们到大娘家休息了一会儿,晚上去桓仁县聚餐,又是满满当当一大家子,吃的铁锅炖。 我第一次见到如此大型的铁锅炖,一张大圆桌上有四只铁锅,分别炖的牛尾骨,鸡,鱼和排骨。吕娜 依然是饭局里的活跃分子,她一开口说话气氛热烈了起来,她嗓门又大,有时候她一张嘴,坐在她旁边的儿子就捂起耳朵,看得我哈哈大笑。(东北的铁锅炖可还行?)我很久没有感受过这样的大家族聚会了。 以前姥爷在世的时候,我们家也经常这样聚,那时候我们几个小孩年纪小,一聚会就会被问学习啊,工作啊,找男朋友的事,不胜其烦。我印象里最后一次聚会,姥爷已经生病住进了养老院,整个人疾病折磨骨瘦如柴眼睛里没有一丝神彩了,他的护工恭敬在旁边照顾,但是据说背地里对他态度恶劣。 我坐在对面隔着一张大桌子,好像隔着光年的距离感觉意志虽然尚清醒,但已经没有了生机。我不敢看他,一看他那深陷的眼窝微微张着颤抖的嘴唇,空茫的表情我的眼泪就要掉下来。那顿饭吃得五味陈杂,每个人都很沉重,都在强颜欢笑。不久之后,姥爷就在医院去世了…… 这世间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当时只道是寻常”,花好月圆良辰美景,都是转瞬即逝的。 东北人的饭桌嬉笑怒骂,无话不谈,无酒不欢。坐我旁边的嫂子不停给我夹菜,吕同学也忙着把牛尾骨的肉剔下来给我吃,我吃饱了就笑看他们喝酒聊天。 过了一会儿,看到有马车窗户外的马路经过。有人好奇地问,“怎么还有马车呢?”另外几个人回答说,“旅游的。坐马车绕城一圈,40块钱,你们去玩吗?” 吕同学问我想不想去坐马车,我说好。于是我们带着大娘,我婆婆一起出门,去寻找公园中央坐马车的地儿结果没有找到。小城的夜晚,张灯结彩,是冒着人间烟火味的热闹。我们沿着河边走了一会儿,看了会鱼,渐渐起风了有点冷,就往回走。(桓仁的夜晚) 回到饭店包间,他们还在喝酒聊天,不知怎么聊起了过年的事,一个姐夫说我这两年过年不回家,陪着老公到婆婆家过年,做出了很大的牺牲。 我赶紧表明态度,“谈不上什么牺牲,这都是小事啦。” 太可怕了,我很怕那种看似理解你,其实把你往怨妇节奏上带,甚至还带着点挑拨意味的人。 我陪吕同学回大庆过年,他也陪我回安徽看我爸妈,我们都是心甘情愿对方家人做些事,初衷是因为爱,而不是所谓“牺牲”的心理——更何况,在外人面前,我们一定是紧紧抱团,一致对外的,这样才有利于家庭这个team的安定团结啊。 夜渐渐深了,大家都聊得尽兴了,也就散了。02/ 第二是10月4号,我们在老家的最后一天了。 依然很早就起床,吃个热腾腾的早餐,然后我们去狍鹿沟看大姑。 从黑沟到狍鹿沟,过去要开很久的车,现在隧道通了,感觉没多久就到了。路上经过一个村庄,听公公婆婆说起他们一个熟人的事,挺唏嘘的。这家人过去卖人参赚了几百万,然后去县城买了房子定居了,却没想到“暴富”这件事害了他们,儿子开始吸毒,败光了家产,连县城的房子都被迫卖掉了,他们只好又回到村里的老房子住。 其实这样的故事并不新鲜,但我听了还是挺感慨的,因为故事主人的家就近在眼前。我打量这一片深山里的村庄,红色低矮屋顶,每家有个小院子,院子外是高高的玉米地,远处是绵延起伏的山峦。 我问吕同学,“他们有了钱为什么不存起来,或者多投资不动产?” 吕同学叹口气说,“他们从来没有过钱,也没有受过什么教育,以为几百万是一辈子都花不完的钱了吧……” 这时开始下雨了,雨不大,也不急,在这样的旷野里,忽然有了诗情画意的感觉。 到了大姑家,我们把车靠路边停着。姑父在院子里已经看见了我们,激动地拉着吕同学问,“你们怎么来了?”又看看我,又看看我公公婆婆,才想起来说,“快进屋。” 大姑看到我们也很激动,我脱掉鞋子进屋,她连忙大声说,“不用脱鞋!不用脱!”我还是坚持光着脚进去,熟练地上炕盘腿坐着,大姑把灯打开,问我吃没吃饭,又忙着拿梨给我吃。 大姑和姑父七十多岁了,种了一辈子人参,但是运气不太好。听说在90年代的时候,他们把一片林子的人参卖了,只卖了十几万,但是买家转手就卖了200多万!那是1990年代的200多万啊,想想是什么概念?而且更可气的是,这个买家还是他们一个村的,彼此都认识,所以对方转手赚了十几倍的事,很快就传开了。 大姑很懊悔,那几年每天都唉声叹气,心里很不平衡身体都气坏了。 可是不平衡有什么用?再次伤害自己。 买他们人参的,是同村一个年轻人人家脑子灵活,见过世面知道人参这东西在外面的市场是什么行情什么价格。 老家老一辈的人不行,他们一辈子没有出过深山,信息闭塞,老家漫山遍野都是人参,他们就理所当然觉得这东西不值钱,谁知道人家收购过去卖到南方能翻多少倍的利润?更别说同仁堂这样的大品牌了,老家桓仁是野山参唯一的产地,也是给同仁堂供货的,可是加上品牌的背书就能卖出天价。 大姑的故事我每年回去都听他们说,每次也都跟着感慨一回。 如今大姑和姑父年纪大了,腿脚不好了,山也爬不上去了,连屋子后面山坡上的果树,也没有精力打理了。 衰老,是悄无声息惊心动魄的。 可他们还惦记着给我们准备了一袋晒干的野山参,一大筐鸭蛋,都装装好放在门口。(现在在我家沙发上晒着的人参,昨天用一根小的炖了鸡汤,喝完浑身暖暖的)过了一会儿大姑又问我,“你们平时做饭吗?大姑也没什么东西给你,地里的大萝卜土豆给你们拔一些带回去吧?大姑自己种的。” 我和吕同学连忙说,“不要啦”。 大姑叹口气,“老了,啥也干不动了,大姑也没什么东西能给你们了……” 我忽然有点难过。又看见姑父翻箱倒柜找着什么,原来他在找那一袋他自己平时吃的人参须子,大姑在旁边说,“那不行,那都是碎的,你自己留着吃吧。” 唉,多么朴实的一对老人啊,恨不得把家里翻个底朝天找点好东西给我们。03/ 在大姑家坐了一会儿,又叙了回闲话,我们就告辞出来了,去县城菜市场买菜。买好菜回黑沟,在老姑家做饭。 降温了,我把最厚的毛毛外套都穿上了,还是冷。吃完饭又回小舅家,我把秋衣秋裤都翻出来穿上,幸好带了,第二天5号我们就回北京了。 在老家的经历基本就这样了,还有一个女孩的故事想重点写写,她就是大舅女儿萌萌。 那天下午,我第一次去大舅家,也是第一次见到萌萌,她比我小几岁,在新加坡工作,因为怀孕了所以就回老家休息待产了。 萌萌长得很瘦,精力充沛又十分干练样子,即便怀着四五个月的身孕动作依然很灵巧,我们去的那天,她忙前忙后的,怕我冷,还把被子抱出来给我盖脚。 我们聊得特别畅快,我问她回老家习惯吗?她说不习惯。 “哪里不习惯呢?”“哪哪都不习惯,哈哈”,是个特别直爽姑娘。 原来她很小就一个人出门打工的,大概17岁吧,第一站去的大连。 “那天我爸妈还在外面干活呢,我收拾了几件衣服就走了,走的时候只跟她们打个招呼。” “你那么小,自己一个人出门,没有跟家人商量吗?” “没有商量,我都自己拿主意的。” 17岁去大连,19岁去日本,现在在新加坡,在一个品牌店卖衣服,一个月收入有几万块人民币,老公比她挣得更多。 他们打算以后小孩就在新加坡读书。 “我还在为此奋斗着,”她有点谦虚笑笑,接着又说,“我是一个闲不住的人,我老公也跟我说,趁怀孕这段时间,可以学点什么新东西呢,不然脑子就锈住了。” 我挺佩服她的,一个中学都没有念完的姑娘,敢跑到国外去,自学了日语,英语,现在的工作环境都是全英文的,然后她还在自修大专学历,还在琢磨着等生完孩子出来创业。 “还是得自己做点生意,自己做才能大钱,也自由。”聊起未来她的眼睛闪闪发光,我也无比相信,她所有的梦想都会实现的。 我越来越发现,其实原生家庭啊,学历啊,环境啊,其实都困不住一个人。 最重要的,还是得有目标并且愿意为之努力。去主动学习,勇敢尝试探索,不断地扩大自己的舒适圈,每天进步一点点假以时日你会发现自己已经走得很远。 起点不高,也可以活出自己的精彩,这是我从萌萌身上感受到的能量很期待下次再和她见面呢。  04/ 临走前一天晚上,老姑又给我们装了好多鸡蛋;她还捡回了两只小狗,超可爱的。

  5号一大早,我们就要踏上了回程,公公婆婆过几天也要回大庆了。

  小舅妈包了热腾腾的饺子,东北有种说法“上车饺子下车面”,酸菜馅儿的饺子,很好吃

  公公婆婆在煮饺子的时候,我问他们几号回大庆,担心他们买票不方便,想提前在手机上定好。他们说,“10号试供暖,9号得回去。”

  吕同学立即给他们定好了回去的火车票

  相聚总是很短暂很快乐

  谨以此文记录那些美好的瞬间,期待下次再回去啦~

  全文完。

  娜姐还有一个号。以后这里不方便说的话,【娜姐自留地】放飞自我,随意自由叨逼叨,快跟进!

  

  READ MORE:

  俞渝李国庆,比《致命女人》更魔幻 

  分享我最近读的几本书

  ...END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所有原创文章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