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李清照诗词全集(作家榜经典文库)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李清照诗词全集(作家榜经典文库)的读后感10篇

2022-03-26 03:33:1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李清照诗词全集(作家榜经典文库)的读后感10篇

  《李清照诗词全集(作家榜经典文库)》是一本由[宋] 李清照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裸脊锁线图书,本书定价:46元,页数:2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李清照诗词全集(作家榜经典文库)》读后感(一):藏家清照

  藏家清照

  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是赫赫有名的。按照现传的她的诗词,虽然只有87首,可是无论它们的知名度,还是传唱程度,都是高比率的,这一点远比一些有大量作品的作家强的多。

  这很说明问题。李清照的诗词,不仅是大众化通俗化的那种“红”,而且在学术上,也是高质量的。达到了非常高的技术含量以及人文价值。这么一说,好像是在评论一件文物古董,对于李清照的诗词本身反而不那么注意了似的。

  这是一种误解。考察一个作家,不能仅仅就其作品谈作品,那无疑是肤浅和泛泛的,必须结合其所处环境、遭遇,结合其思想变化来谈,这样才不是无源之水,才欣欣向荣,才有深度和分量。

  李清照生活的年代,在北宋。那个时候,是社会文化高度繁荣,但是社会危机四伏。朝堂之上,党争严重,这耗损了发展的动力,官吏的争权夺势,让国家政策不稳定,那么社会政治、经济都受影响。北宋的文化繁荣,体现在李清照是和苏轼、苏辙、秦观、黄庭坚、周邦彦等大家同一个时代。这是群星闪烁天空的时代,李清照生活在这种氛围当中,注定也要不平凡。

  文化的大环境好,自己的家庭条件教育等也好,父亲是文学家,使自己有了很好的文学启蒙,后来又有众多师友扶植,让自己快乐顺意生长,文学感知和写作能力,都得到提高。后来,又有了与自己兴味相投的丈夫,夫唱妇随,喜气祥和。看这个时候她作的词,就看出来,都比较欢快。

  《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这些词,千古流传,都已经成为了经典。当时寻常事物,经过李清照的书写,成了一个民族文化园地中的珍品了。这又说到文物古董上了。不得不说说,她和丈夫的共同爱好,那就是收藏古籍书画文物,他们是很有成绩的。收到的过程快乐,失去的过程痛苦。赶上金国入侵,丈夫病逝,国破家亡,金石书画也四散怠尽。

  这种颠破流离,让一个女词人的感受更深刻。看她后期所做的诗,都比较刚硬,不似早期的词,那么柔软艳丽和柔情似水了。

  《乌江》: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题八咏楼》: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这些句子一看就是饱经忧患以后的沧桑视角和满腹悲凉,但是豪情依旧在,诗人的精神世界是阔达和丰沛的。

  世间的一切事物,本质上就是无常。日出日落,潮起潮落,人生轮回,世间代谢。不过,白驹过隙中,留下了影尘光景,让人们有所怀念敬仰,那还是好的。犹如,雨后的彩虹,留下一天惊艳;也如世间的珍玩古董,历经风雨沧桑,劫后余灰,赫然出现,便惊了所有心灵。李清照正是如此的奇女子,她的诗词和人生,也将为世人永远铭记了。

  《李清照诗词全集(作家榜经典文库)》读后感(二):一本少年读不懂的书——《李清照诗词全集》

  我一直认为“词宗”有“二李”,一个是李宗盛,一个便是李易安。他们浅吟低唱、信手续弹,却一样道尽心中无限事。有句话是“初听不知曲中意,听懂已是曲中人”。

  读李易安的词,就要读李易安这个人。18岁之前,她清新脱俗,是大家闺秀,从早期作品《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点绛唇·蹴罢秋千》等便可看出。18岁后,她遇到了赵明诚,一个让她用一生去爱的男人。然而,本是门当户对的他们,却无情卷入党争,此后便经历了“身世浮沉雨打萍”。她愁,她的愁来自李赵二家的党争,来自聚少离多的思念,来自山河破碎的飘零,来自孤苦无依的寂寞……

  她的愁,愁得无奈,“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多丽·咏白菊》)、“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梨花欲谢恐难禁”(《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岂争那“无可奈何花落去”,却只知“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风雨”,写花而实则非花,“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个中滋味岂是年少能够读懂?

  她的愁,愁得莫名,“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凤凰台上忆吹箫》),心里真真个是“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行香子·草际鸣蛩》),因为往事涌上心头的一刻,“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南歌子·天上星河转》)、“得似旧时那”(《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个中滋味岂是年少能够读懂?

  她的愁,愁得高贵,陆游的“僵卧孤村不自哀”、杜甫的“潦倒新停浊酒杯”……总是让人怜悯,可叹英雄暮年。而她“试问卷帘人”(《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南歌子·天上星河转》),再落魄,始终瘦死骆驼比马大,身边多少还有个可以聊解心扉的侍儿,“翠贴”“金销”“玉钩”“瑞脑香”“辟寒金”又哪件不是官家玩意儿。但,就是这般的高贵,却总有个“角声催晓漏”(《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多丽·咏白菊》)、“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南歌子·天上星河转》)、“窗寒天欲曙”(《菩萨蛮·绿云鬓上飞金雀》)睡不着的人儿。“忘了除非醉”(《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原来这般愁绪,更是叫人心疼。

  她的愁,愁得到底,“女人,若没人爱,多可悲”(《不必在乎我是谁》李宗盛),寂寞总像病毒,不经意间就会蔓延,她的寂寞来自家里的空,“庭院深深深几许”(《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来自衾被的寒,“凉生枕簟泪痕滋”(《南歌子·天上星河转》),来自影子的孤,“谁伴明窗独坐,我共影儿两个”(《如梦令·谁伴明窗独坐》),李白笔下的影子,再怎么说还能与他互动,“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月下独酌》),而她呢,“灯尽欲眠时,影也把人抛躲”,个中滋味,愁、愁、愁!若非如此经历,哪得《声声慢·寻寻觅觅》所写,能从第一个字,愁到最后一个字?直道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劝君莫读易安词。

  她想走,“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她要逃离这风雨飘摇的天地;她控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夏日绝句·乌江》),她鄙夷这软弱无能的宋王朝和丈夫赵明诚;她无助,“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离愁、离不了愁。

  “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鹧鸪天·桂》),我想李易安的词,更是词中大宗,婉约派的集大成者,只不过,经年读来,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闽·蝶岛风叩读有感

一本少年读不懂的书——《李清照诗词全集》

  《李清照诗词全集(作家榜经典文库)》读后感(三):词之冠绝李易安,怎一个妙字了得!

  犹记儿时,母亲常听的一首《月满西楼》,将李清照带进了我小小的脑子里。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相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年幼的我并不能理解“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究竟是一份怎样的相思情,却惦记着“云中锦书”与“月满西楼”。 后来长大了一些,开始去试着了解李清照的词,才发现,原来李清照真真是一个灵动清雅的妙人儿!

这版《李清照》采用了裸脊线装,书封淡雅,颇有书卷气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受家中熏陶,她幼时便已经展现出了对诗词的天赋,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当时以男权为尊的大时代背景下,谓之:女子无才便是德。可她的父亲李格非却并没有这么做,反而是对于李清照加以引导以及教育,而后,才让世人看到了这样一个李清照。 在李清照的笔下,有“误入藕花深处”的灵动,也有“却把青梅嗅”的娇羞,一笔一划,不过寥寥数笔,便将那一份少女心思写的淋漓尽致,仿若就在眼前,是那般的生动,活泼,可爱。 而后,李清照嫁给了赵明诚,夫妻二人可以说的上是琴瑟和鸣,引人羡慕。只可惜,当时的朝局已然不稳,处于多事之秋,赵明诚当朝为官,也不免要受到一些影响,于是乎,李清照不得不与赵明诚二人两地分居,后又颠沛流离。 这时,李清照笔下的词,也随着她的际遇,有了变化。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相思之情,溢于言表。 李清照下笔,着眼于生活,所绘之景,皆是眼前之景,或是菊花,或是海棠,或雨或风;所绘之物,也皆是眼前之物,或是秋千,也或是瑞脑香,也或是桌上一杯酒,手中一捧茶。寓物于景,融景至情,这一番景象,也就跃然纸上了。读来往往有着极其强烈的共鸣感。

书中配以古图,有少许注释

  尤其是在李清照的词中,往往会引经据典,缕现新词,其中,那一个“瘦”字,便可称是一绝。 当时宋代文人对李清照皆有评价。朱彧在《萍洲可谈》卷中说李清照的词“词尤婉丽,往往出人意表,近未见其比。”,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说“近时妇人,能文词如李易安,颇多佳句。小词云:‘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肥红瘦’,此语甚新。 甚至明代杨慎也曾说过: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雄子闺阁也。 易安的词,是独一无二的,其中的魅力,也只有细品之人才能知味一二。 千年诗词,犹如锦书,纵使是跨越多年,也能给予出一份独特的美来,如此的李清照,怎一个妙字了得?

书封淡雅

  《李清照诗词全集(作家榜经典文库)》读后感(四):从《漱玉词》纵观李清照浮沉起落的人生

  谈起李清照一定绕不过“千古才女”“婉约派代表”的标签,语文课本中的寥寥数语无法满足我对李清照的好奇,因此读了这本《李清照诗词全集》,希望透过诗词作品寻找隐藏其中的最真实的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少女时期的李清照天真烂漫、无忧无虑。

  她会在见到客人时娇羞躲闪,也会在泛舟游湖时流连忘返,还会在遇到鸥鹭时相对皆惊……不必耗费笔墨细细描绘,她用只字片语便将少女心性展露的淋漓尽致。家境优渥衣食无忧的书香门第,知书识礼开明通达的父母长辈,清新自然极具灵性的天赋才情,如此种种成就了李清照的才女之名。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新婚燕尔的李清照夫唱妇随、异地而居。

  她是幸运的,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背景下,仍能觅得一位志同道合的丈夫——同样爱好收集整理书画金石的赵明诚;她也是不幸的,因为丈夫的工作调动,夫妻二人聚少离多,她只能在诗词中道出自己满腹的相思闺怨,但此时的离愁别绪尚可算作闲愁。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遭逢战争的李清照颠沛流离、孤苦无依。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场残酷的战争无论结局胜败对百姓而言都是一场浩劫,对于自幼生活优越平静闲适的李清照而言,这场战争更是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流落异乡、心乱如麻、宿醉未醒,似乎连窗外的风雨也沾染了一丝烦躁焦急,海棠花亦是枝叶茂盛却花朵瘦小凋零,如同飘零无依的自己……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中年丧夫的李清照缠绵床榻、以泪洗面。

  如果说战争让她变得敏感憔悴,那恩爱的丈夫离世无异于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风已停、花已谢、天色已晚,她却无心梳洗打扮,只是暗自神伤泪流满面,都说“女为悦己者容”,可是即便她精心装扮也无人欣赏了。都说“老伴、老伴”,随着年岁的增长,越发惧怕孤独,越发渴望陪伴,她却只剩孤身一人回忆往昔的美好,感怀如今的孤寂……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晚年孤身的李清照形单影只、凄凉哀怨。

  半生优渥,半生颠沛,到了晚年的李清照不复少年时单纯灵动,亦无中年时琴瑟和鸣,国破山河碎,家散影孤单,只剩下凄惨冷清的日子,一个人慢慢熬……她的一生经历了起起落落、浮浮沉沉,见识了安逸富庶的生活,也见证了靖康之变后的衰落,词风的转变同样印证了其心境的变化、人生的浮沉。

  这一版的《李清照诗词全集》带给我最大的惊喜不是精致古朴的裸脊线装,也不是纸页泛黄的古韵插画,更不是细心标注的字词读音释义,而是完整的李清照年表行迹图。无论是精心绘制的彩色地图,还是系统整理的年表,亦或是曲折反复的行迹,都在用一种客观全面的方式将李清照的人生轨迹娓娓道来,与诗词搭配解读更是加深了我们对《漱玉词》的理解与感悟。

  字如其人,词释其心,让我们一起品读清雅优美的诗词,探秘生于北宋、逝于南宋的才女李清照的心路历程。

  《李清照诗词全集(作家榜经典文库)》读后感(五):千年词作,不朽词人—李清照

  说起中国古代第一才女,李清照当之无愧,以词著称的她,在古代男尊女卑的传统中,能够“杀出一条血路”,可谓不易,而且自己自成一派,“婉约派”的词宗,与苏轼的“豪放派”在宋词领域平分秋色。而李清照凭借其仅仅七八十首的词作,能够与“诗仙”,“诗圣”平起平坐,而一点儿也不逊色。

  对于李清照的研究首先要研究李清照的词,她的词对于人生的几个部分也分的十分的明显,看过几版的《李清照词》,各有各的特色,但是自己最爱作家榜的这一版,因为自己比较喜欢中国风的东西,而这版的插图排版啥的都十分中国风,所以自己对于这版十分的喜爱。

作家榜《李清照诗词全集》

  李清照的词以细节见长,在她的词中,细节随处可见,“惊起一滩鸥鹭”、“却把青梅嗅”、“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肩看”,每一个字都恰到好处,让人不觉得心中为之感慨,“惊”、“嗅”、“比肩”都可谓句子中的点睛之笔,写到这里,不由得让我想起了《红楼梦》中的“香菱学诗”,香菱跟着林黛玉学诗,谈到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时,香菱认为“直”和“圆”真的很普通,然而想要用什么去替代却发现找不到合适的,可见,此处的每个字都是恰到好处,李清照的词也有这个特点。

  李清照的词在我们的课本中出现的次数可谓不少,下面挑几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最广为熟知的莫过于她的那首《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很多人对于这首词都能耳熟能详,甚至很多人不熟悉李清照的同学,对于这首词都可以达到背诵,可见她的词达到了普及的程度,也说明她的词老少咸宜。作为她少女时期体现较为明显的一首词,李清照将她少女时期的欢脱与不羁描绘的淋漓尽致,古代的几个少女成群结伴去划舟,重点是她们竟然还喝了酒,然后“误入藕花深处”,她们的天真烂漫的形象跃然纸上,虽然很写实,但是语言却俏皮可爱,令人眼前一亮,这也是李清照少女时代的快乐的阶段。

  下面一首是《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里面有一个小故事,想必很多人听说过,赵明诚的朋友评判,“人比黄花瘦”这一句胜过赵明诚的所有作品,且不论是真是假,但是李清照的才气是众所周知的,这首词也是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恩爱和谐时期,两人志同道合,而且醉心于金石,这一段时期是李清照最为舒适幸福的时期。

  代表李清照人生的最后阶段的一首词,也是最近比较火的一首词,那就是《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经历了国破家亡,丈夫的离世,自己大半生所收集的金石文物因为颠沛流离而丢失,物是人非,眼前的景象就好像人生希望,红花逐渐的凋零,自己对人生有了更多的感悟。

  三首词,三段时期,三种故事,李清照用她的词描绘了她的一生,当然也为后人留下了巨大的财富。当然不只是词,李清照也有诗文流传,本书有介绍。但是,李清照的词确是无人匹敌的,对于她的词,爱之深,爱之烈。喜欢本书,喜欢这些词作。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