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熊猫中国:中国大熊猫纪实》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熊猫中国:中国大熊猫纪实》读后感锦集

2019-12-21 23:00:1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熊猫中国:中国大熊猫纪实》读后感锦集

  《《熊猫中国:中国大熊猫纪实》》是一本由赵良冶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8.00元,页数:37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熊猫中国:中国大熊猫纪实》》读后感(一):国宝的前世今生

  读《熊猫中国》 ——听雪7801 可能想象不到,我们的国宝熊猫以前也是食肉动物哦。有活化石之称,可简单年代应该很久远了。从出土的化石来看有800万年了。即便是曾经王者也摆脱不了自然规则。熊猫生活范围不仅仅是四川。古代的时候生活的范围更大地域更广。由于气候变化。各种植被减少。30最后他从食肉者。只能选择竹子喂食。 19世纪之后,一个法国的传教士在四川发现了大熊猫,并偷偷的把它运到了国外。他就是戴维。这时全世界知道了。中国的国宝大熊猫。最开始是猎杀了一只。最后偷偷的用大箱子用骡马队偷偷的朝外边运。解放之前因为中国国力问题没有办法处置。法国传教士代为朝外边运熊猫。是建国之后随着我们国家国力的强盛,对熊猫的认识也在进一步加强。 法国传教士身份来中国的戴维要说明一下,他不仅仅是一个盗猎者和偷熊猫的人,他还是世界著名生物学家。他来的任务就是要找到其他各种不同生物。他走遍了的中国很多地方比如说中国的大漠和夹金山地区。非常重视大熊猫和大熊猫生活的地区,那是要到改革开放之后,专门刚建立了专门的野生动保护区就是大熊猫野生动物保护区。 1957年开始大熊猫作为国立。曾经正与苏联。数量正。这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随后的英国和美国相继。你要求赠送大熊猫。不过这个赠送。可能是有条件的,就是,有时间限制的。另外一个熊猫生的小熊猫也是属于中国所有的。这样子熊猫作为和平使者外交使者。走向了全世界。 其实各国想,想要养大熊猫。却不是要做慈善。而是要对动物多样性进行研究。从中学习到熊猫的相关生存知识。所以保护权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全世界人都要做的。我们可以从更多的生存知识。 08年四川卧龙保护区的大熊猫迎来了一次危险。那就是汶川大地震也波及到了这里。不过是有惊无险经过工作人员的。积极抢救维护。很不见人,现在已经恢复了往日的新生机。汶川地震之后迎来了一个非常积极的时刻就是团团圆圆赴台啦。这使得两岸和平统一又迎来了新的生机。 随着祖国的国力强盛,大熊猫也迎来了新的生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你也越来越宽广

  《《熊猫中国:中国大熊猫纪实》》读后感(二):保护“国宝”大熊猫,爱护大自然

  “竹子开花咯喂,咪咪躺在妈妈的怀里数星星。星星呀星星真美丽,明天的早餐在哪里……”

  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这首歌。这是1980年代为了拯救濒临灭绝的国宝熊猫而作的。

  1983年到1985年,九寨沟箭竹大面积开花枯死,大熊猫面临粮食危机,随后难觅踪影。当时,不仅国内,甚至国际上,都掀起了“拯救大熊猫”的热潮

  熊猫,明明是一种凶猛的野兽,在经历了百万年的地理变迁生态进化后,变成了如今人见人爱的“萌兽”,在这个漫长历程中,它们到底经历了什么?

  《熊猫中国:中国大熊猫纪实》是首部中国大熊猫完整生存纪实,记录了大熊猫与人类交往过程。也是一部大熊猫的在与人类相交之前的几百万年里,除了自然灾害,熊猫种群基本没有什么危险,在巴蜀大地上悠悠闲闲的生活着,基于什么原因导致大熊猫改变饮食习惯,开始吃竹子的呢?近些年研究认为,熊猫以竹子为主食,主要原因是由于体型庞大行动不灵活了,不在具备奔跑捕食的能力,靠捡拾动物尸体也不现实,那就吃植物吧。竹子刚好在当地分布广,而且一年四季生长旺盛,刚好成为最佳选择。另一种原因是某种基因在进化过程中突然失活,导致熊猫无法感受肉类鲜美,熊猫慢慢就不在吃肉食。这种改变在整个自然界中,也算是一种“特化”。然而也是得益于这种独特的改变,使得大熊猫种群跨越了800万年生进化史,存活至今。

  在与人类相交后的短短150年里,大熊猫却经历艰险,几次面临濒危境地,好在人们及时醒悟过来,将大熊猫保护起来,从研究探索到野化放归,帮助这种珍稀物种渡过难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外大熊猫研究学者饲养员以及普通老百姓,与大熊猫之间所经历的故事,从这些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人类对于大熊猫的爱护之情和深厚因缘

  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物种,但它的身份不单单是一种需要受到保护的野兽,还是我们国家的“国宝”。它们经历过被盗猎的时代,也经历过食物短缺时期,但我国人民始终为保护它们而作出种种努力。现在“国宝”们的生活已经回到了那种悠闲度日,在保育区内吃喝不愁也没有天敌和被偷猎的危险,但这些对于大熊猫来说还不够。一个物种最好的生存状态不是被圈养,而是能恢复天性回归大自然,在没有人类的干预自由自在的生活。

  2005年,我国将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作为“申遗”其中一个项目报给了世界遗产大会,并于2006年全票通过成为了“世界自然遗产”。大熊猫种群生存的最大威胁,并非天敌和疾病人口增长导致栖息地被人为破坏才是根本原因。为了保护天然林资源,1998年,我们国家在“退耕还林”的基础上,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森工企业转向营林管护。事实上,保护大熊猫,保护它们赖以生存的栖息地,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都是留给子孙后代宝藏

  《《熊猫中国:中国大熊猫纪实》》读后感(三):中国大熊猫的纪实之作

  有一种动物,圆圆的脸颊大大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非常萌的样子,这么一种动物,居然靠卖萌为生!它那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动物,这是我们的国宝——大熊猫。而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的动物,现在外国动物园中的大熊猫,都是从中国过去的。因为大熊猫数量稀少,所以被誉为“中国国宝”。大熊猫家族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了。有人说熊猫黑白色皮毛代表全人类黑色的代表黑人,白的代表白人,它生长在亚洲代表黄种人,白与黑的融合,也代表中国的太极文化

  《熊猫中国:中国大熊猫纪实》重点讲述了150年间大熊猫与人类交往的细节。这部纪实作品讲述了大熊猫的进化史、大熊猫与人类的交往史、世界“大熊猫热”的文化源流以及中国大熊猫保护与研究历程。

  在漫长的800万年生物进化时空,却在150年前,在中国的四川夹金山,大熊猫才正式进入科学研究者视野,并引起举世狂热追逐和肆意捕猎。中华人共和国成立后,对大熊猫进行生物保护、立法监督、繁育科研直至对外输出、野化放归。在这150年里,大熊猫与人类一起,经历了很多自然灾害社会变革,也曾历经艰险,几临濒危,终究渡过难关。从这本书的描述中,我们能看到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变化和成果。书中讲述在几十年中,中国通过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等林业重点工程,不断完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体系,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全国已建立了67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形成大熊猫栖息地保护网络体系,的大熊猫栖息地和野生大熊猫种群纳入到自然保护区的有效保护中。

  书中还介绍了我国还启动了圈养大熊猫的野化培训和放归研究,已放归圈养大熊猫,建立了大熊猫野化培训和放归的技术体系,开创性地启动了圈养大熊猫野外引种试验。我国积极推动大熊猫保护的全球行动,大熊猫科研成果实现全球共享,并开展大熊猫保护国际合作研究。目前有17个国家、22个动物园与我国开展了大熊猫保护合作研究项目。

  作者赵良冶是大熊猫故乡四川雅安人,长年居住在四川大熊猫栖息地边缘地区,几十年来持续追访考察中国大熊猫研究和保护,积累了大量一手资料,写成这本书,对我们进一步了解大熊猫的真实状况,提供了详实的资料,使得人们更了解大熊猫,增强保护意识

  《熊猫中国:中国大熊猫纪实》书中图文并茂,收录了一百多幅有关大熊猫的相关图片,真实的还原了大熊猫的日常生活和保护历程。

  《《熊猫中国:中国大熊猫纪实》》读后感(四):让更多的人了解更多与熊猫有关的事

  说起熊猫这种动物,相信是个中国人就不会陌生,很多人更加习惯用“国宝”两个字来称呼它。

  大熊猫它得益于天时地利等等各种因素,,历经艰险,几临濒危跨越800万年生物进化史却依然在今天能够存活,简直是是生物世界的进化奇迹。它憨态可掬形象可爱,简直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以其形象所创作出来的LOGO,随处可见

  不过除了知道它爱吃竹子,长着一对黑眼圈,会爬树,老家在四川之外,有关于它的其他知识你了解得多吗?

  虽然熊猫在中国甚至是世界上都是家喻户晓的动物明星,它已经被人类科学发现了一百五十周年,但是真正了解这种动物的人,恐怕还真的是不算多的。

  一本《熊猫中国:中国大熊猫纪实》将完整告诉我们有关于大熊猫的一切。这是首部纪录大熊猫与人类交往全过程的纪实性书籍,为读者披露大熊猫鲜为人知的一切。从它的生物起源震惊世界的为人所发现,从狂热的滥捕到现在的科学保护……这种自远古时期就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动物,原来居然经历了这么多的事情

  还记得小时候曾经看过一部由中日合作的动画片《熊猫的故事》,讲述的就是在多年前,一只被外国人盗猎出境的熊猫在美国的动物园所发生的故事。那只熊猫最终孤独的老死在了异国他乡,至死的愿望都是能够回到自己家乡四川。虽然已经过去了多年,但是至今想起来动画片的一些场景,我还是会不由的泪流满面

  在这本《熊猫中国:中国大熊猫纪实》一书中,针对那段历史也有着详细的讲述,现在想想当年的那部动画片应该就是以此段熊猫的历史为灵感而创作出来的,其中很多基本的内容都是相符的。中国的大熊猫,在当时让整个西方世界轰动,也同样让人们为之疯狂

  在今天,不用多讲大家也应该知道,大熊猫的境遇要比那时候的熊猫好的太多。它的身份早已从原本山林间的野兽变成了“国宝”。国家对于保护大熊猫所作出的努力工作,在这本书中我们能够看到详细的讲述。不过对于它们的保护,可并不是要将他们完全的放入保护区圈养。更重要的是要维护他们原本的天性,让它们能够重新回到大自然的怀抱,从有名有姓回归到无名无姓,自由的奔跑于天地之间,做回真正的大熊猫。

  作者通过这本书详细的将熊猫与人类之间发生的那些事讲述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更多与熊猫有关的事,应该也是出于今后能够更好的保护熊猫的目的。让我们与作者一起携手走进熊猫的世界,共同去读一读那些“国宝”鲜为人知的故事。

  《《熊猫中国:中国大熊猫纪实》》读后感(五):从“竹林隐士” 到“世界公民

  2019年是大熊猫被发现150周年。

  大熊猫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人们习惯用憨态可掬来形容大熊猫,有大熊猫的地方一定充满了欢声笑语,无论是幼年的大熊猫还是成年大熊猫,都能引来人们的关注喜爱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是最受大众喜爱的近距离接触大熊猫场所,严冬也好酷暑也罢,前往基地观赏大熊猫的人络绎不绝。每当有幼年大熊猫出生征名之时,成百上千万的可爱名字纷至沓来

  可以说,大熊猫人见人爱,那么它是如何从无人问津到争相宠爱的呢?

  大熊猫

  发现大熊猫

  1869年初春,阿尔芒·戴维长途跋涉从成都来到邓池沟天主教堂,阿尔芒·戴维将是邓池沟天主教堂的第四任神父

  阿尔芒·戴维是法国人,他从小喜欢大自然,在当地是个小有名气博物学家。在戴维成为天主教会神职人员的第二年,他提出要到中国传经布道,这份请求直到戴维36岁时才获得准许。在戴维临走时,法国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米勒·爱德华兹教授提出,希望戴维可以帮助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到中国采集动植物标本

  热爱探险,与大自然亲密接角,已经成为阿尔芒·戴维生命的一部分,无论走到哪里,只有一有机会,戴维就会深入大自然,追寻生灵足迹。到达邓也沟不久,戴维被神秘莫测的红山顶吸引,一次又一次地深入。在这里,戴维发现了许多珍贵的动植物,其中包括有川金丝猴和鸽子花(学名珙桐,在地球上生存了上百万年,属第四纪冰川孑遗植物,是植物界的“活化石”也被称为“植物界的大熊猫”)。

  1869年3月的一天,阿尔芒·戴维和学生在一户李姓主人家歇脚。在这户人家,戴维看到了一张奇特的动物毛皮,阿尔芒·戴维在当天的日记中这样写道:

  “在返回教堂的途中,本山谷最大的地主先生邀请我到他家喝茶,吃甜点。在这个异教徒家里,我看到一张从未见过的黑白兽皮,个体相当大,是一种非常奇怪的动物。我的猎人告诉我,他们明天就要去寻找这种动物。它将会成为科学界一个有趣的新种属。”

  在戴维的请求下,猎人们于1869年4月1日捉到了一只“黑白熊”,它黑白分明,圆脸大眼,美丽灵动,令人惊叹,招人喜爱。阿尔芒·戴维指挥工匠做了一个牢固的大木笼,以便自己对这个奇特的物种进行详细的观察记录。然而,由于饲养不当等原因,这只“黑白熊”不久便悄然离世。阿尔芒·戴维只好将其解剖,并将骨骼制成标本,编号登记后寄往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

  阿尔芒·戴维也就成了第一个向西方世界介绍中国大熊猫的外国人。

  大熊猫发现者-阿尔芒·戴维

  从“大猫熊”到“大熊猫”

  米勒·爱德华兹教授经过研究确认:它既不是熊,也不是猫,而是与中国西藏发现的小猫熊相似的另一种较大的猫熊,便正式给它定名为“大猫熊”。

  1939年,重庆平明动物园举办了一次动物标本展览,其中“猫熊”标本最吸引观众注意。那个时候,标牌采用流行的国际书写格式,分别注明中文和拉丁文,但由于当时中文的习惯读法是从右往左读,所以参观者一律把“猫熊”读成“熊猫”。

  久而久之,人们就约定俗成地把“大猫熊”叫成了“大熊猫”。

  台湾有家报纸曾撰文给“熊猫”正名,但人民已经习惯,反而觉得“猫熊”不那么顺口了。从此,“大熊猫”这个现代名称就这样诞生了!

  国宝大熊猫

  国宝大熊猫

  事实上,大熊猫登上国宝之位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点。

  据《旧唐书》记载,公元685年,倭国遣唐使来大唐上述请求更改国名,唐睿宗李旦说:“倭国自恶其名不雅,改国名为日本”为了表示大唐对番邦的友好,当时掌权的武则天就赠送了两只熊猫给日本,随同遣唐使一同返回了日本。而日本《皇家年鉴》记载,武后垂拱元年(685年),临朝称制的太后武则天就曾送给日本天武天皇两只“白熊”和70张“白熊”毛皮。

  自此开始,大熊猫屡次被赋予友好使者的使命。

  以国礼身份走出国门的第一对大熊猫,是北京动物园的“碛碛”和“平平”。1957年4月,苏联元帅伏罗希洛夫访问中国,他参观北京动物园之时,被大熊猫国深深吸引,提出希望得到这种迷人的动物。于是,动物园工作人员挑选出了最优秀的一对大熊猫(雌性大熊猫“碛碛”和雄性大熊猫“平平”)赠送给苏联,同时借以祝贺十月革命胜利四十周年。

  因为“碛碛”二字太过生僻,改用了同音字“姬姬”。

  关于“姬姬”,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后续故事。未成年大型哺乳动物之中,辨别性别最难的当数大熊猫。因为这,“姬姬”在到达莫斯科动物园之后,被认定并非雌性而是雄性,要求北京动物园予以调换。无奈之下,北京动物园只好另选了“安安”将“姬姬”换回。事实上,“姬姬”的确是雌性大熊猫,而“安安”是百分百的雄性大熊猫。

  “熊猫外交”自此开启:

  1972年大熊猫“兴兴”和“玲玲”到达美国首都华盛顿;

  1972年大熊猫“兰兰”和“康康”到达日本东京;

  1974年大熊猫“黎黎”和“燕燕”到达法国巴黎;

  1974年大熊猫“佳佳”和“晶晶”登上飞往英国伦敦的飞机

  ……

  《熊猫中国:中国大熊猫纪实》

  世界自然遗产

  然而,诸多因素造成大熊猫死亡率居高不下,再加上繁殖后代困难等原因。1982年,中国加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后做出决定,不再以国礼形式赠送他国大熊猫。与此同时,大熊猫的繁育保护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倡议与努力之下,征得中国同意后,大熊猫研究与保护工作提上日程。1980年,中国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在荷兰正式签订了《熊猫行动计划议定书》。1983年,中外合作重大项目——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建成,同年,国务院同意设立卧龙特别行政区。

  自此,大熊猫研究与保护工作有序推进。多年的努力,国宝大熊猫终于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从濒危改为易危。

  2000年3月,以“四川大熊猫自然遗产”名义启动了卧龙—四姑娘山“申遗”。然而,最初的兴奋过后,工作人员发现“申遗”的准备工作还存在着许多漏洞,同时,雅安宝兴在得知“申遗”后,也表示出了自己在大熊猫发现与保护工作中的重要位置。最终,四川省协调统筹全局,决定整合邛崃山脉八个自然保护区,齐心协力开展“申遗”。

  2005年国庆前夕,大熊猫栖息地“申遗”正式迎检。

  2006年,第三十界世界遗产大会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召开,21名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一致举手,将中国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世界自然基金会会徽

  大熊猫在成为大熊猫之前,有一些更加凶猛更加强大的名字,比如《诗经》中称作貔(pí)貅(xiù)或貅、《蜀都赋》中称食铁兽、《毛诗广要》中称白罴、《尔雅》中称白豹、《蜀中广记》中称为猛豹等等。

  无疑,大熊猫这个名字是最恰当、最适合的。

  从“竹林隐士” 到“世界公民”,大熊猫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精彩名片,更是现代文明进程的有力见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