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未至之境》经典观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未至之境》经典观后感1000字

2020-03-01 22:34:0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未至之境》经典观后感1000字

  《未至之境》是一部由纪录片执导,中国大陆主演的一部2019-11-19(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未至之境》观后感(一):第一部完整看完的纪录片

  这是第一次完整地看完一部纪录片。大熊猫,金丝猴,小浣熊,藏狐,岩羊,大象,许许多多的动物,都极其富有生命力。雄性动物都比雌性生得更为美艳,羽毛也华丽多彩,雄性为求偶而各显神通倒与人类世界有点不同。毕竟人类中,都是打扮得漂亮的小姐姐多,但在寻找恋爱对象方面,敌不动我也不动倒都贯彻得淋漓尽致。

  总有人说xx这么可爱为什么要吃xx,可爱才不是生存准则,物竞天择才是自然界生存之道。

  《未至之境》观后感(二):未知的动物世界,非常神奇,也透露出残酷的竞争

  很荣幸成为世界首批观看此影片的观众之一,大自然的神奇,造就了各色各样的生物,见证了大熊猫从出生到独自面临生活考验的经历,还有体长不到2.5厘米的蝙蝠的特异功能。其中动物之间的求偶,原来跟人类世界是如此相似,镜头下的它们的鲜活、有趣,让人生临其境。最后亲眼目睹藏狐爸爸艰难的抚养四位孩子的辛苦历程,在中国多样性的地貌,诞生了许许多多神奇的物种,处于不同环境的它们,各自练就了生存的本领,让人对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有了一个更直观的认识,每个画面每一帧都拍摄的非常精彩,由远及近,从广袤到细致,每个安排的背后都可以看到拍摄的用心和艰心。这次看了其中的两集,期待b站到时候的全部上线,可以再次刷了

  《未至之境》观后感(三):E02 (轻微小剧透)努力啊!活下去就有希望

  不论是什么动物,都在为活下去而努力啊…

  通过第一集被不断吓到第二集已经总结出来了经验

  知道可可爱爱之后一定会出来写残忍/残酷的东西

  果然被pika(觉得这名太可爱了)挖洞后的满地花美到之后

  臧狐就开始了…

  但是在小妹妹吃pika的时候

  一边拉出来血淋淋的肠子(我猜)

  一边说连小女儿也不例外

  这也太硬核了

  臧狐爸爸活下去了真的太感动了

  几句碎碎念:藏羚羊长得太好看了!!

  惯例,两张被戳到笑点的图

  《未至之境》观后感(四):大自然就是不给你缓过来的时间

  “啊啊啊啊刚出生的大熊猫好可爱啊”

  还没嘤嘤嘤过三秒……

  一条蛇的大特写吓死个人,吐信子真的太吓人了

  然后再看看大熊猫…

  然后被螳螂吓死,螳螂的眼睛真的看起来很像个斗士

  然后再看看大熊猫…

  好看的鸡出来了,又可可爱爱不过三秒,苍鹰突然要来吃?

  然后再看看大熊猫…

  再看看可可爱爱的藏酋猴…

  再看看可怜的大熊猫从树上掉下来(太可爱了哼哼唧唧的就掉下来了)

  然后猝不及防的看了一种蟾的片(据说是第一次拍到)

  然后再看看大熊猫…

  然后他就要离家了!

  等反应过来自己已经哭哭啼啼的了

  这片竹林真的是,危险温情爱情愤怒独立都在一瞬间,不会等你准备好。

  . 第一次知道原来大熊猫是独居动物,好酷哦…

  贴两张戳中笑点的图

  《未至之境》观后感(五):将中国文化与生态融合一起

  滚滚成长记充满了感动治愈还有搞笑〜( ̄▽ ̄〜)

  除了探讨竹林生态圈的各种生物,还对他们生存环境的中国哲学进行了探讨。熊猫的阴阳,猴的佛教……

峨眉山烟雾缭绕的仙境!画面真的太美太仙了!熊猫的黑白代表阴阳中国阴阳的概念

  所以这不单单是了解生态的纪录片,还是对中国人文文化的探讨。中国哲学强调人与自然,而生灵与自然……

  万物之间的关系充满了哲学的思辨。真的看完之后醍醐灌顶。

当然,除了这些,纪录片第一集介绍的很多动物故事也是real有趣!

  《未至之境》观后感(六):将大熊猫作为文化输出的武器

  一部纪录片必备两种素质,真实性和艺术性,在这部影片中,并没有想突出真实性,“0剪辑、无bgm、保留同期声”的镜头相对较少,这部纪录片更加注重艺术性,想展示更美的东西。因此也没有介绍更多的自然知识,而是将这些动物角色都放在一个个充满戏剧性的小故事里,影片只是想借大熊猫来让我们“看”这片竹林王国,这是一个舞台,而并不想让观众沉浸其中。 本片主题:展示中国的各种未为人所知的生物。主要在于“展示”二字。

  那么影片为了更好的契合这个展示的主题,就加入更多“美”的部分,戏剧化的部分,而将自然的残酷或者重复枯燥的部分做了最大的删减,有些直接闭口不提,有些则一笔带过。虽然这样的处理牺牲了真实性,但是却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艺术性。也让影片的布局、剪辑拥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 比方说,如果不是为了展示更多的独特生物,影片完全可以采用更细的分集方式,大熊猫一集、螳螂一集等等,但是这样做就违反了本片展示中国“各种”独特生物的主题。理由如下:

  第一,可以看出制作者想令大熊猫成为展示者,观众的视角跟随大熊猫而看到更多更广阔的竹林王国,如果一集就结束,显然别的几集就失去了主角。

  第二,所有人都不可否认,大熊猫的吸引力,是在所有动物中名列前茅中的前茅的,甚至有人能大胆的说“全世界都喜欢大熊猫”,以及“熊猫外交”的出现,基本都在佐证大熊猫的魅力。因此,制作人的思路可能是通过大熊猫这个明线来捆绑观众,以让观众了解更多的中国的独特生物,再鉴于本片的人文属性的内核,可以这样理解:制作者想通过大熊猫的魅力,来吸引观众基础,使用大熊猫作为突破口,向观众介绍中国更多的物质与文化,借此丰富当代年轻人的历史文化内涵,同时在世界范围内达到文化输出的目的。因此,当本片将大熊猫的故事作为单独的一集来处理,最后的总播放量很大可能会出现单集爆款,而别的分集都比较冷门的情况。这样也是违背展示更多生物的主题的。 大熊猫本身由于其过强的吸引力,哪怕不作任何处理,观众也会看的很开心很投入。但是别的动物就不一样了,为了增强大熊猫以外部分的动物的观感,这些独特的动物都只是进行了非常简单的科普介绍,而接着通过一个戏剧化的小故事来保证观众观看时的趣味性。而由于载体是“小故事”,就会显得这部分的艺术性更加突出而真实性会受到质疑(弹幕中的确会有人质疑是否为摆拍),艺术性突出的表现是背景音乐的使用、剪辑量的增加、故事的形成。制作者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观众的注意力,而不至于落差过大而引发负面观感。

  再看本片的“大制作”,中英文版本,感觉野心还是挺大的,另外提一下影片的衔接部分。

  为了将各个关联并不那么紧密的生物在一集纪录片中展示,影片使用了大量的过渡场景,比如在介绍大熊猫之前总是给一段竹林里面的场景,介绍别的动物之前,总是给一段大的地貌场景。这些过渡在前期十分流畅,通过比较合理的逻辑连接,比如熊猫吃竹子,介绍完熊猫接下来是竹子,介绍完竹子,再介绍生活在竹子里的扁颅蝠。 在影片中期,螳螂、红腹锦鸡以及峨眉山、猴子的介绍,并没有使用这种逻辑上的链接,而是用一个地貌空镜和解说,制造一个间隙、停顿,然后再直接切换到新角色,不加过渡,这种硬切简单粗暴,但是不会让观众难受,有一种看完了一场戏,再看下一场的感觉。 但是到了中后期,由于事物之间的关系不再那样有逻辑上的紧密联系,也已经给了观众“上一场戏已经结束”的感觉,而又要将叙述转回到大熊猫主角时,为了保证一定的叙述流畅性,影片的衔接阶段的文案,就显得有些刻意,甚至有强行关联的感觉。比如“大熊猫在树冠上,就没它的猴子邻居那么自在了”,又接着,在大熊猫爬上树的时候,说它虽然拥有了“看待生活的全新视角”,也会暴露在恶劣天气之下,这个衔接在我看来有些逻辑缺失,大熊猫不爬上树,就不会被雨淋湿了吗?在我看来此处的转换,甚至不如一句“下雨了”来的好使。此处又说在同一片树冠上,还有一只小熊猫,借此引出小熊猫的介绍。

  可以发现,这里所采用的衔接方式是“物理上的相邻”,“邻居”、“同一片树冠”,这样的衔接方式之所以让人难受,是因为影片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展示他们的连接,没有大熊猫与猴子的相遇的镜头,没有大熊猫与小熊猫相遇的镜头,这些物理上的连接,如果都不通过镜头表达出来,就会让人觉得真实性比较匮乏,让人产生怀疑。而“爬上树就会暴露在恶劣天气中”则是单纯的逻辑上让人不解,当地的植被真的已经浓密到可以隔绝恶劣天气了吗?如果可以,那我觉得这个要素有必要在纪录片中展示出来,如果不可以,那么这就是一段失败的衔接。 影片后期,又回到了中期采用的硬切方法,虽然这次只展示了一种名为峨眉髭蟾的动物,紧接着就是影片的结尾。依旧以大熊猫宝宝为主,通过其独立,开始闯荡竹林王国来引出接下来的故事。

  以上是我作为一个非专业的观众的一些简单看法,和提出的一些疑问,以及自己的思考,如有不足, 恳请大家斧正!

  影片整体可以说是非常出色了,大熊猫太可爱了,awsl,希望中国能有更多这样优秀的纪录片!

  《未至之境》观后感(七):又一部纪录片出圈了!豆瓣高达9.4,40多分钟一集真的不够看

  以青少年群体为主,主攻二次元文化的B-站最近越来越有点“斜杠”了,接连出品的几部纪录片纷纷成为爆款。

  《人生一串》以中国式“深夜食堂”——烧烤为主题,题材新颖接地气。

  不跑高档餐厅,专拍巷子里胡同口深藏着的美味烤档,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从烟火中冉冉升起的不只是食物的香味,更是深夜推杯换盏间的人间冷暖。

  除了《人生一串》外,《我在故宫修文物》、《极地》等多部记录片也都取得了成功,高质量高口碑的稳定输出将“B-站出品纪录片”逐渐打造成了一个新品牌。

  而这次,又一部精品纪录片出圈了,相信里面的主角将会治愈你整个寒冬——

  《未至之境》

  《未至之境》由B-站与美国国家地理联合出品,有中文配音和英文配音2个版本。

  在B站上的评分都达到了9.9的高分。

  豆瓣上的评分也达到了9.4。

  大部分观众都给了5星,3星以下的评分根本就不存在!

  中配版由吴磊老师担任配音,粉丝也叫他毛毛老师。

  这位大神的代表作包括《哈利·波特》中的哈利,《秦时明月》中的卫庄,《英雄联盟》中的盖伦、亚索等等,从电影电视到、游戏广播都有着强烈的存在感。

  而《恋与制作人》中他配音的霸道总裁李泽言,一口低音炮简直太苏!

  想象一下,当李泽言用低音炮带你闯入动物界……

  你就能明白为什么弹幕一度爆炸。

  中国幅员辽阔,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居住着各种稀奇的生物。

  《未至之境》走入无人之境,将镜头聚焦于华夏土地上的万物生灵,共分为5集来讲述。

  大熊猫作为国宝在第一集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主角,领跑动物界。

  青葱茂密的竹林王国中,刚出生的大熊猫宝宝依偎在妈妈怀里睡眼惺忪,粉红的小肉垫舒展开来。

  在刚出生的两年里,它还太过弱小,不能单独闯荡竹林。

  因此它需要和妈妈形影不离地生活在一起,与妈妈学习熊猫的生存之道。

  但显然,这位大熊猫妈妈是一个心大的家长。

  孩子第一次“开眼看世界”,独自出行,步伐蹒跚,频频把自己绊倒。

  而我们的大熊猫妈妈在一旁乐津津地啃着竹子,分一眼出来看崽子的空隙都没有:

  “熊娃,妈妈吃着呢,一边玩去。”

  对于挑选竹子,熊猫妈妈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

  在中国,竹子有不止500多个品种,虽然大家都统一泛称为“竹子”,但其实高矮胖瘦,竹质的新鲜弹牙各不相同。

  其中,能入大熊猫妈妈法眼的只有60多种竹子,条条嫩竹精挑细选,堪称动物界资深老饕。

  其实,在几百万年前,大熊猫的祖先主要是肉食动物。

  但世态炎凉,肉价一路拉长,到了我辈大多被坏境所迫,纷纷改行当起了素食动物。

  因为消化效率不高,所以这只大熊猫妈妈的一天,几乎被吃占据了一半。

  每天都要吃多达40公斤的竹子,这个战绩也是很凶了。

  因为每天都在不停地“嘎嘣脆”,整个身材十分圆润。

  不仅如此,喜欢吃还不运动。

  能躺着吃绝不坐着吃,生动演绎当代青年现状。

  看着妈妈如此懒散,熊猫宝宝只能独自出门玩耍。

  干起了熊孩子最喜欢做的事情之一——上树。

  即使在动物界,上树也很重要,在危机来临时能帮助熊猫宝宝躲避地上的捕食者,是有效的自保手段之一。

  毕竟熊命贵着呢~当然要保护好寄几。

  但这只熊猫宝宝显然对自己的体重没点数,挑了根细杈就蹬丫子爬上去了。

  结果当然可想而知,从天上到地上,仅在一息之间。

  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来得就是那么突然。

  树:我承受了我这个年纪所不该有的重量……

  不过失败是成功之母,只要多折断几颗树,你总能找到合适自己的粗细。

  等到熊猫宝宝找到自己的那棵树时,却天降大雨,真是可怜巴巴。

  第一集中除了用大篇幅来介绍了重量级国宝熊猫外,也在介绍主角的间隙里安插了一些小动物,赋予了它们各自独特而有趣的小故事。

  比如熊猫宝宝在突如其来的暴雨中,遇到了那位自己生命中的干脆面——

  小熊猫。

  虽然名字叫小熊猫,但它们其实并不是正统熊猫,反而与黄鼠狼、浣熊、臭鼬更接近。

  至于为什么要叫小熊猫,我想可能是想强行与国宝沾亲。

  还有熊猫居住的竹林中一种隐藏在黑暗中的生物——扁颅蝠。

  这种蝙蝠只有2.5厘米多长,它们居住在竹节中。

  一段狭长的竹节里挤着一只雄性扁颅蝠,和十二只雌性扁颅蝠。

  1:12,简直是开挂的人生赢家,酸了……

  相比起雄性扁颅蝠,雌性螳螂在求爱上的地位无疑太过卑微。

  就连办事时也不能放松警惕,一不小心就会被雌螳螂吞吃入腹。

  而动物界的秀儿红腹锦鸡在求爱上则十分大胆奔放。

  雄性红腹锦鸡的羽毛光鲜亮丽,金色象征财富与圆满,红色象征好运与欢乐,黄色则象征英雄主义,是最有威望的颜色。

  而雌性的外表相较而言则过分朴素,看起来完全不在同一个画风。

  雄性红腹锦鸡的求爱方式与它那身亮丽的羽毛一样热烈,通俗点来说就是——

  太秀。

  老妹你看我这身漂亮不?

  老妹别走啊,你瞧瞧老哥!

  即使为爱化身“舔鸡”,妹子依然不为所动。

  但更惨的是,这边妹还没撩上呢,又来了一只野鸡。

  两兄弟二人转撩妹,蹦蹦跳跳简直太有喜感了!

  峨眉山上的藏酋猴则显得过分“佛系”,一脸深沉,仿佛早已看破红尘。

  它们结群而居,巩固家庭关系的仪式就是为彼此梳理厚厚的毛发。

  同样简单点来说,就是:

  你给我顺顺毛,我给你顺顺毛。

  不过大家都不是什么正经美容院出身,下手起来往往不知轻重。

  一把薅下去,有些猴哥难免就成为了地中海。

  在华夏大地里居住的生灵繁多,但每一个物种都有它们的生活习性,每一个生物也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故事。

  《未至之境》镜头下的动物们是生动的,它们和人类相似,有舐犊情深的亲情。

  为了让熊猫宝宝产生抗体,妈妈会喂自己的口水给它。

  而孩子也终将离家,要学会靠自己去闯荡世界。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目送孩子离去的熊猫妈妈也让我们产生了情感共鸣。

  《未至之境》用一种讲故事的手法来带观众进入万千变化的动物世界,虽然少了些专业性的说辞,但却更能让观众投入,对可爱的萌物们产生兴趣。

  片中的音乐也随着每一个物种不同的特性而变化。

  热情的红腹锦鸡求爱时是欢快的唢呐,而黑暗竹林中的扁颅蝠出场时的BGM则是禅意空洞的鼓点……

  当高画质的镜头,配上恰到好处的音乐,观众的感官体验也被上升到了极致。

  第一集带大家云吸国宝,第二集中的主角则是另一种神奇生物——藏狐。

  冷漠脸简直太魔性,从小自带表情包潜力。

  除了大熊猫外,还有更多的生物都在人烟罕见的未至之境中默默生存,它们繁衍生息,却鲜有人知。

  最后给《未至之境》打个分吧。

  如果满分是5分的话,我会给到4.99分。

  扣的那0.01分,不是因为别的,仅仅是出于对这部纪录片的喜爱——

  40多分钟一集真的完全不够看啊!

  青石电影编辑部丨Leslie

  《未至之境》观后感(八):这9.4分顶级国片,必须刷爆朋友圈!

  大自然,永远猜不透。 冰河山川,平野陆地,幽林深处,总有秘密。 无数的自然探险家,试图用影像去解开大自然的奥秘。 而其中的佼佼者,必有「国家地理」的名字。 一次奥斯卡、129次艾美奖,N次国际专业纪录片大奖,全都收归囊中 最近,国家地理又出一部新作。 令人惊奇的是,这次他们探寻的地方,就在我们脚下——

未至之境

  导演:帕特里克·莫里斯 主演:罗南·萨莫尔斯 首播:2019-11-19(中国大陆) 集数:5 单集片长:44分钟

  豆瓣评分9.4,超过70%的观众给出五星好评。

  而最让人目瞪口呆的,来自于国家地理与BiliBili(简称“B站”)的合作出品。 全片五集,播放量高达900多万,弹幕总数6.7万。 我敢保证,这部纪录片,绝对是前所未有的神奇体验。 不管是摄制团队,还是配音画面,都是顶尖配置。

  担任本次拍摄制作任务的,是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与英国布赖恩里斯公司。 导演Patrick Morris和Jess Tombs,都曾供职BBC。 负责主摄影的Jacky Poon,中文名潘光平,是一名华裔野生动物和自然历史摄影师。 他曾在BBC《七个世界,一个星球》担任摄影师及航拍摄影师。 对于自然风光、野生动物拍摄有着自己的见解和技巧,曾凭借《香格里拉神秘之猴》获艾美奖提名。

  同样,他也足够了解中国,他参与的大多数项目都与祖国密切联系。 像《鸟瞰中国》、《中国神奇的动物王国》,还有《我们诞生在中国》。 《未至之境》也贴心地准备了中英文两个版本的配音讲解。 其中,中文版由《恋与制作人》的“李泽言”,配音演员吴磊来讲解。

吴磊配音的游戏角色

  低沉温柔的声音,美轮美奂的画面,正带你走进奇妙的探险世界。 片中的每一位主人公们,都有着非凡而不为人知的故事。 他们或遨游在天际,或驰骋在林原,又或隐秘于地底下。 中国疆土之广大,那些人迹罕至的未至之境里,多得是的我们不曾知晓的神秘世界。 第一位主人公,就锁定在了中国最具有标志性的动物——“国宝”大熊猫。

  大熊猫已经在地球上至少生存的800万年,还被称作为“活化石”。 中国是全世界拥有最多大熊猫的国家,约有野生大熊猫1864只,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大熊猫能在中国不断繁衍生长,得益于中国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 在中国的中南部,有着超过3万2千平方公里的土地被竹子所覆盖。 让人称奇的是,竹子是世界上长得最快的植物。 每年春天,新芽都以每天61厘米的速度蹿升,一根竹子就能长成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

  而竹子,正是大熊猫赖以生存的必备食物。 熊猫似乎天生就很能吃竹子,手上各有五个爪子。 还有一节类似拇指、带有肉垫的腕骨,拆解竹子不在话下。

  而它又大又有力的下颚肌肉,方便熊猫将坚硬的竹茎磨碎。 也因为咬肌过于发达,熊猫的脸越发长成了圆滚滚的样子。

  不仅脸圆,熊猫的肚子也很圆,它们每天都要吃多达40公斤的竹子。

  在这一片竹林里,不仅只有生活惬意的圆滚滚熊猫,还有依附着竹子生存的动物朋友们。 有一种竹子,高达21米,被称为“刺竹”。 有的竹茎上,会有甲虫咬出的细小狭缝,在里面寄生繁衍,而形成了“虫洞” 在虫洞里,住着世界上最小的哺乳动物之一——扁颅蝠,只有2.5厘米多长。

  一只雄性蝙蝠会和12只雌性蝙蝠以及他们的孩子,生活在一节竹茎中。

  年纪尚幼的蝙蝠宝宝还不会飞,觅食全靠父母外出。 而此时,黑眉锦蛇盯着独自在窝里的蝙蝠宝宝,已经很久了……

高能死亡凝视

  但所幸的是,巢洞十分狭小,黑眉锦蛇并没有机会能够趁虚而入。 在动物届,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同样弥足珍贵。 蝙蝠父母会为孩子找到最适合藏匿的虫洞,而熊猫宝宝在独立之前,也会在妈妈的怀抱和目光下,学会适应自然世界。 渐渐断奶后的熊猫宝宝,不光要知道哪种竹子能吃,还要知道吃哪里。 竹子的新芽富含氮和磷,竹叶能提供钙,但食物中依然存在着病菌。

  破解病菌的携带,唯有妈妈能够帮忙。 通过舔舐妈妈的嘴唇,熊猫宝宝能刺激妈妈分泌唾液。 喝下这种液体,也许有助于它形成自己的免疫系统。

  当陆地上出现像豹子那样、危险的捕食者时,熊猫妈妈会义无反顾地为自己的孩子保驾护航。 虽然他们看起来软软的很可爱,但对于大型动物而言,解决掉任何胆敢威胁自己孩子的捕食者,绰绰有余。

  熊猫宝宝长大的过程中,免不了要学会怎么爬树。 不仅能够避开地上的捕食者,还能强健体魄、活动四肢。

  但对于体型健壮的熊猫来说,爬树的关键在于要选对一颗适合它们的树木。 无数次的跌倒、受伤,终究会让他们在艰难中成长。

  但爬到了制高点,也有那么一点不好。 当恶劣天气来袭,它们就完全地暴露在了风雨之中。 幸好熊猫宝宝天生的厚重皮毛,就像防水的羽绒服一样,能够让它在低至7度的环境中,也不觉得冷。

  与妈妈相处的两年时间里,熊猫宝宝渐渐长大,也成为了年轻而健壮的成年熊猫。

  是时候,要离开妈妈了。

  人的成长临界点在于18岁,思想独立、行为自主。 而对于熊猫来说,成年不仅意味着独立,还将面对与母亲的分离,甚至是永别。

  动物世界的生存法则便是如此残酷,不进、则退。 作为父母的动物们,抚养孩子成长的方式,是那么的原始—— 为他们捕获食物,拥抱给予温暖,不惜牺牲,也要保护好自己的幼崽。

  在占据了中国国土三分之一的大草原上,居住着各式各样的动物家庭。 其中最为神奇的,当属“行走的表情包”—— 藏狐。

  在此前,极少有人能够拍到藏狐,除了表情包以外,我们对它一无所知。

  大草原上住着藏狐一家六口,有爸爸妈妈、哥哥弟弟和妹妹。 孩子还小,爸爸妈妈轮流外出捕获食物,带回来给孩子们食用。

  趁着万物复苏、繁衍不息的时候,多囤点食物、多长点肉,好度过寒冷的冬天。 它绝大多数吃的一种食物,叫作高原鼠兔。

  鼠兔是兔子的近亲,但只有15厘米长,体型极小,穿梭在地洞之间。

  鼠兔以吃鲜草为生,真·吃草大户,还是中国大草原上的“园丁”。

  它们的挖掘有助于提升土壤的透气性,它们的粪便为草原提供肥料。 在青海部分地区,鼠兔挖过洞的地方会长出极其美丽的花丛。 但动物世界有着极其严格的生态链,鼠兔只要一不小心,就会沦为藏狐的口粮。

  外出捕食的藏狐妈妈毫无音讯,孩子们却有些饿了,爸爸只好在附近寻找鼠兔来充饥。 暂时充饥的孩子们安静了下来,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妈妈已经不会再回来了。

  藏狐妈妈被藏狼咬伤,而爸爸也要承担起照顾兄妹四狐的责任了。 不管自己有多累,有多难,爸爸依然坚持着为孩子们抓捕猎物。 因为它坚信着,只有它足够努力,才能给孩子们一个舒适、惬意、平稳的生活。

  而在中国四川,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海拔森林中,同样有着这样依偎着妈妈长大的珍稀哺乳动物,一只金丝猴妹妹。 金丝猴宝宝从出生到长大,大多数的时间都是躺在父母的怀里的。

  父母的怀抱,能够给他们带来最大的温暖,也能保护他们避免敌人的攻击。 孩子总是要成长,金丝猴宝宝们也会在三个月的时候学着爬树、活动,和其他的小猴子进行社交活动。 一旦不幸遇到极端天气,爬得太高的金丝猴宝宝,由于还没长出厚厚的毛发,会有被冻死的危险。

  金丝猴妈妈抱着自己已经死去的宝宝,难过地抹着眼泪。

  它们或许,也懂得死亡的意味。 这片寒冷的森林,恰恰是非人类灵长动物,所能忍受的平均温度最低的环境。

  面对凛冬,金丝猴有着两种独家技能。 长长的金黄色皮毛,能够遮住它们的手和脚,免受风雪的酷寒。 还有它们奇特的扁鼻子,不容易被冻伤。

  除此之外,它们还是全世界唯一一种,能在雪地里直立行走的猴子。

  这让它们的双手避免接触冰冷的地面,帮助他们行动更快,减少与冰雪接触的时间。 但不管再怎样卓越的技能,在零下20度的低温中,让金丝猴们幸免于严寒的关键,还是一个温暖的拥抱。

  这些彼此关怀的猴子,一整年都在拥抱,但在冬天抱得最为频繁。 不管是一家三口,还是单身汉,都会选择通过拥抱来分享体温。

  温暖共存,互相依偎。 当我们感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残酷法则时,却也依然有像大熊猫、藏狐、金丝猴等等各种动物对于幼崽、同伴的悉心付出。

  不管是人还是动物,都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动物世界简单、纯粹,却也残酷、直接。 没有太多勾心斗角,却有着残忍的杀戮争夺。

  而这一切我们所未曾知晓的动物世界,竟与我们共同呼吸在同一片国土之上。 《未至之境》不是传统意义的科普性纪录片,没有深奥的知识、复杂的逻辑。 只是简单的介绍、唯美的画面,就将动物世界的华丽和精彩呈现在了我们面前。 而且偶有言语中,还充满了“接地气式”的吐槽和调侃。 像是“行走的表情包”、“太治愈了”、“相当累人”,等等。

  与此同时,弹幕上更是贡献出另外一番收看体验—— 鼠兔出现时:吸烟有害健康。

  金丝猴互相梳毛时:吧唧吧唧,猴子的按摩院。

  跨次元的合作,要的就是这个味儿。 片中所呈现的,还有数不清的珍稀动物。 甚至,有的还是第一次出镜露面上电视——

丽眼斑螳红腹锦鸡小熊猫雪豹雪猪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疆域辽阔,地形复杂,天气多样。 复杂多变的环境,给了这片土地独有的传奇和色彩。 锦绣河山,神秘王国,皆入眼帘,尤甚幸哉。 在了解之后,我们所该做的,便是毫无保留地,珍惜我们的祖国,保护这些与我们共存的珍稀动物。 从现在开始,还不算晚。

  *本文作者:阿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