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西方艺术通史 ——从艺术看西方历史,从人文、画作读懂西方的发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西方艺术通史 ——从艺术看西方历史,从人文、画作读懂西方的发

2020-01-03 23:0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西方艺术通史 ——从艺术看西方历史,从人文、画作读懂西方的发

  《西方艺术通史 ——从艺术看西方历史,从人文画作读懂西方的发展》是一本由文聘元著作,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80元,页数:38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西方艺术通史 ——从艺术看西方历史,从人文、画作读懂西方的发展》读后感(一):艺术从未高不可攀

  在艺术这个门里,我只是个门外汉,甚至可以说是个站的远远地看一眼的人,可是上一次读《人到了美术馆好看起来》这本书的时候,我第一次觉得艺术离我很近,因为这本书我知道了很多博物馆,让我也想走进艺术这个门探头探脑看看艺术到底是什么。

  读艺术应该是从哪里开始啦!很迷茫很抓瞎,还好我遇上了西方艺术通史,翻开书的时候我有点晕眩,密密麻麻小字,让我回到了以前读书政治课感觉。但还好不是枯燥无聊政治课,而是有趣生动的艺术历史过程

  这本书从古希腊时期开始讲到了20世纪的艺术,这里面经历了太多的时期,我们遥远的古希腊艺术,文艺复兴时期,还有我们耳熟能详的莎士比亚,达芬奇,以及17世纪的巴洛克艺术,18世纪的洛可可艺术等等的艺术文明,书里所述的艺术代表作很多都有留存下来,在世界角落里,等待我们去遇见。艺术从来不限于形式,可以是画画,可以是建筑,可以是雕刻,各种形式,却都在各个形态上发光发亮着。

  古希腊时期的艺术更多的留存在建筑上,就像那座克诺索斯宫,也就是“迷宫”它的存在告诉着人们那个时期艺术的模样,而绘画展现几乎都是在壁画上,这让我想起了敦煌的壁画,东西方的艺术展现没有太大的差别

  作者文字像我们打开了一幅画,此刻我们站在了它的面前被惊艳着,随着作者文字的描述目光移动着,所有的一切都随着作者的描述而铺开,在脑海中里想象着。作者的文笔不会让人感到无趣枯燥,而是充满了活力,就像有个活泼导游面前引路给你讲解这些古老的艺术,让你思索感叹,当时的人是怎么创造的这一切的。

  历史在前行,艺术也在前行,随着脚步变化的艺术风格,由诞生出这些的艺术家们来引领改变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17世纪的巴洛克艺术,18世纪的洛可可,这里的大师将毕生献给了艺术。

  艺术不分形式也不分国界,在第十六章的小国家的大师们,这一章节里我们认识了荷兰这个小国却有着非凡的艺术成就故事油画发明家便是来自荷兰的艺术家们。所以艺术从来都是不分国界,不分身份的。

  艺术这条河流上,总有一个主流东西支持着,例如古希腊时期的建筑,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而17世纪的巴洛克风格便是在文艺复兴的基础上在创造,不再是简单线条,而是多了复杂人物景物,让其整幅画都丰富了起来。

  阅读这本《西方艺术通史》需要慢慢的吸收作为一个艺术的门外汉,我阅读的很缓慢,书里提到的艺术作品因为没有搭配图片,只能是边看边百度了,要是配上图片该多好,尤其是对于门外汉的我来说,我能一目了解的知道你说的就是这个东西。

  虽然阅读起来缓慢,但是还好我在艺术的河流里慢慢前行着,我的这艘船从最古老的时期出发航行到了20世纪的码头靠岸,期间也曾因为文中的一些人物而驻足许久,不忍离去,却还是顺着河流前行着。

  对于任何东西我们都会偏爱,艺术也是这样,或许某一天我这艘船就在某个艺术时期停下,朝着这个世纪的艺术前进着,不知道有没有同行的人,一起闲聊艺术,畅享那个时期的艺术,是多么美好

  《西方艺术通史 ——从艺术看西方历史,从人文、画作读懂西方的发展》读后感(二):原来,这就是美

  艺术,对于现代生活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生死攸关的。艺术给了我们在尘世享受权利激发了我们对于万千世界的美好欲望。通过艺术,我们可以知道自己是从哪儿来的,又要到哪儿去。 《西方艺术通史》的关键之处,不在于告诉我们祖先有多么出色,而是告诉我们无论走到多远。走到多么光明未来,都不要忘记自己的根。 提升艺术修养方法有很多,比如去风景名胜,去博物馆,但是最有效方式就是通过读相关书籍获取间接经验。在林林总总的艺术书中,总有一些深奥晦涩的,总有一些简单直白的,这些需要我们擦亮一双眼睛,去寻找那些适合自己水平的。相比于《西方艺术简史》,《西方艺术通史》则厚重得多,让我们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西方艺术通史》介绍了许多名家名作,有些我们在启蒙教育中就已经不陌生了,有些则是第一次相遇,就有相见恨晚的感觉。艺术没有那么多公理公式,也不仅仅是界于“像”与“不像”之间,更多的是给了我们另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 《最后的晚餐》之所以能成为达芬奇的名画,这与西方传统是有着密切关系的,在神的谕示下,人是无比渺小的,既然出卖并不作为一种美德而存在,但是出卖却激发了名家的创作欲望。达芬奇较好地掌握了这一规律,他放开手去刻划圣人的十三位门徒,他们性格迥异,对待“出卖”有着不同解读,在构图上可以说是无懈可击,在内涵上更显得出神入化。作者文聘元在描述《最后的晚餐》时,假定读者都没有见过这幅真迹,所以应用文字的张力让读者充分感受色彩形状之外的意韵。 从《西方艺术通史》中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世界观、是方法论。以小说的方式来书写历史,对于专业人士而言,不够严谨不够客观,但是对于专业之外的绝大多数的人而言,艺术则显得更加亲切。我们可以知道一幅名作名画的出世,并不是灵感突发,而是历经很长时间爆发,只是我们平时太注重于尘世的名与利,对于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界限已经很模糊了。我们听故事,以为故事里说的都是真的,文聘元不是当事人,但讲出来的故事就像当事一样,很有现实感。 人的一生很短,创作的黄金期更短,能在有限的黄金期内实现自己的艺术理想,是残酷的。今天我们并不缺乏学习艺术、研究艺术的人,但是有谁敢问再过百年、五百年,他们的作品还是被后世人所称赞呢。 言必称希腊、罗马,其实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从今人眼光看,那些划时代断熠的作品让我们即使用今天发达科技也难以还原,甚至克隆都是极为困难的。为什么时隔千里,我们还有这种或那种的情感,因为我们首先是人,只有人的眼中才能发现美,对于人之外的动物,最多是发现食物而已。 呈现中的世界是困难的,且不说文学作品中的每个字、每句话都是提炼精华,就是以绘画、雕塑见长的艺术品也在一笔一划、一勾一抹中尽得风采想当年,艺术家们多半不从事具体生产劳动,唯一擅长的就是刻刀画笔,这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冥思苦想,却也验证了有付出才有回报的道理。 当我们穿越历史,发现达芬奇、米开郎琪罗、马奈、莫奈时,会不会觉得他们曾经活过,而且一直没有死去呢?如果答案肯定的,那么我们终于历经千辛万苦,找到了通往艺术殿堂的明径。

  《西方艺术通史 ——从艺术看西方历史,从人文、画作读懂西方的发展》读后感(三):西方艺术通史书评

封面

  拿到这么书的时候,只看到封面就有点心虚,谈到艺术史,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晦涩难懂,以为这个本难啃的书。但事实上,这本书非常易读,作者很少用专业名词,而不得不说的专业名词也用非常浅显易懂的几句话就解释清楚了。

  当我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在看什么?

  我看的是一个个人传记。这本书并不是像一般史书一样的编年史,而是类似于纪传体。在这本书里,我们不光可以看到伟大的艺术作品,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够看到这些伟大艺术作品的作者的一生经历。在博物馆里,我们可能会去欣赏这幅画的艺术内涵,可能会查阅这幅作品的历史背景,但是往往不会去把作者的整个生平都了解一遍。

  在这本书里,伟大的艺术家其实就跟我们每个人一样,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人生的高光时刻,偶尔也有犯傻的时候。他们有的对爱情忠贞不渝,有的终生不婚,而有的四处沾花惹草。

  这本书的缺点显而易见的,作为艺术普及本,全书竟然没有任何一张图片哪怕是黑白的。著者在preface 里写到出书的目的之一就是为那些没有足够时间、精力去世界各地参观这些艺术作品的人提供一个了解的途径。所以应该想到,大多数人来读这本书之前是没有看过这些作品的,仅凭文字描述不足以让人感同身受

  可能是篇幅成本受限,并没有图片插入。所以在读这本书的朋友如果感兴趣,可以拿出手机,找到画作或雕塑的图片,在根据书中的赏析,边看文字边看画儿。相一定能够收获很多。因为关于这些作品的赏析,作者是带有自身情感,同时有尽量用浅显易懂的文字描述出来。不管你之前是否有看到过这些作品,都将会有新的收获。

  本书可以的目的不在于让读者理解负责的艺术知识,而是起到一个引路人作用。向前追溯西方文化几乎追溯到了石器时代,向后写也写到了二十世纪末。对于想了解西方艺术却不知道如何入门的读者来说可谓大有裨益。知道一些词义,比如洛可可艺术、巴洛克艺术。下次看跟人谈论,也大概知道别人在说什么不至于丝毫不懂。

  作者对于西方文化的了解不仅局限于艺术方面,本书只是系列丛书之中的一本。所以,在讲艺术的时候,文中也会穿插当时的政治、社会、历史,进行讲解以便读者更加体会到人物当时的心境。最后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一本这样的作品。

  书里有达芬奇的烦恼,有提香的喜好,也有拉斐尔英俊外貌。读书时,常有先贤就在眼前之感,那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萦绕在心头。

  由于篇幅所限,很多喜欢的艺术家并没有得到十分详尽描写。看完书,意犹未尽。了解的越多,却发现自己知道的越少。所以,读完本书我想再去找找毕加索或莫奈等人的专门传记读一读才好。

  以上。

  《西方艺术通史 ——从艺术看西方历史,从人文、画作读懂西方的发展》读后感(四):被忽略的西方艺术

  刚开始接触此书时,看书都第一印象就是:“西方”,“抽象”,“乏味”,“文化隔阂”,各种标签,因为在我的学习过程中,西方经济学,西方货币学,西方教育基础理论……,凡是涉及西方的都脑壳疼,这一本书也不例外,当对艺术喜欢的我来说,对此书还是充满了好奇之心,发现这不是一本枯燥,乏味的书本,它是一本以小说的形式来讲述艺术家的人生及其作品,呈现西方艺术的每个发展阶段及艺术流派在光与色的绚丽交融展开艺术的精彩,非常值得各位读者一品。 艺术史是一门不断发展中的学科,再权威观点也可能过时。尽管(西方)艺术史可以完全基于视觉上的形式分析,循着风格的演进加以讲述,但最近几十年来的新趋势,是将其跟相关的社会与文化背景有机结合,从而加深读者对艺术史的理解。目前市面流行的多种西方艺术史书籍,除了贡布里希的名著《艺术的故事》,实际上都是美国大学的艺术史导论教材。《艺术的故事》是一本适于入门的好书,我却更青睐那些教材。说起来,导论教材的阅读门槛其实与面向大众的普及读本相当,更具学术性又兼顾可读性,且在系统性和严谨性上远胜于后者。而那个让《艺术的故事》如此成功秘诀,同样也融入了导论教材中。什么秘诀呢?贡布里希采用了一个比过往理论更具有解释力的观点来讲述艺术史。那是一代代艺术家围绕着“错觉主义”,不断进步并发展“再现性艺术”的历史,说白一点,就是如何更好地在二维平面表现三维世界的历史。循着这样一条主线,便有了从古埃及—希腊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浪漫主义—印象主义最后到现代涌现各种流派的艺术史,它基于艺术风格的转变,把原本碎片状的历史有效地黏合起来,成为各种教材叙事的范本

  前一阵子巴黎圣母院的一场大火,牵动了全世界无数人的心。大家都关注圣母院中那些珍贵文物保存状况如何,有没有损坏。也间接带动了世界名著《巴黎圣母院》的热卖。 近些年随着传媒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西方艺术品进入中国展览,大家对西方的艺术有着越来越多的兴趣。但是苦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和对西方历史了解的不够多,理解起西方的艺术来比较吃力。文聘元的《西方艺术简史》,以时间为轴,从公元前西方文明的起源开始讲起,回到那遥远的历史中,带领着读者一路走过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等各个时代。通过介绍各个艺术流派的艺术家和艺术代表作,让读者领略西方的建筑、雕塑、绘画、工艺品精品,将历史寓于故事当中,让读者在轻松愉悦中理顺西方艺术发展的脉络追寻人类共同向往的美好与创造。全书共分为三十六章,从不同的维度去介绍西方艺术史。从书中整理的脉络可知,整体来说西方艺术可以分成古希腊罗马艺术、中世纪艺术、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术、巴洛克艺术、新古典主义、洛可可艺术、印象派、后印象派等。在这其中,有一些我们比较熟悉,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巴洛克艺术等,在去年的时候,意大利的17家博物馆还与首都博物馆联合举办了一场“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艺术、文化和生活”展览,见识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社会文化、生活、宗教等各方面的生活,受益匪浅。另外在之前的阅读中,也涉及到不少西方的艺术文化。比如最近正火的《巴黎圣母院》,比如肯福莱特的《中世纪三部曲》,在比如《悲惨世界》等等。另外在小时候最喜欢看的《圣斗士星矢》中,也涉及很多的古希腊罗马的神话传说、建筑、雕塑等文化艺术背景,可以说是我的西方艺术启蒙之作了。

  《西方艺术通史 ——从艺术看西方历史,从人文、画作读懂西方的发展》读后感(五):故事里的西方艺术

  马上就要到2020年了,最近看到豆瓣上很多豆友在梳理自己一年来所读之书,相较于那些读书量很大的读者来说,只能说,我所读的那些书真是太少了,不值一提。这本《西方艺术通史》拿在手上的时候,我更意识到,关于西方艺术,我仅了解了皮毛,有的对于内容的把握很片面也很模糊。关于西方艺术,我印象最深的是上大学时我们读文学史时会涉及一些这样的内容,但是非常不系统。曾有一段时间,我想把整个的西方艺术史做一个全面的梳理,毕竟在世界艺术史当中,西方艺术史确实非常闪耀。

  都说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对我来讲,我认为艺术史也是一样。在《西方艺术通史》中,作者用自己熟悉的讲故事的方式为我们呈现了他所认为的西方艺术史。我记得大学每读到关于西方艺术的内容时,基本都是在一个很大的历史背景下叙述的,在庞大的世界史知识网络里,我看的比较焦灼,再加上有些论述偏学术,因此也比较难从这个系统中跳出来去审视西方艺术。这本书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可读性很强,因为它没有厚重的历史背景铺垫,没有冗余的学术理论分析,可以说做到了轻松讲故事,快乐看艺术。

  虽然我曾经因为那些庞大的知识网而没有很好地对西方艺术史做一个脉络梳理,但是西方艺术史是无法脱离历史、文学以及其他因素而单独去阐述的。在这本《西方艺术通史》中,作者首先从对古希腊的艺术叙述开始梳理,一直到20世纪,这中间有的重要的艺术家是作为单独章节呈现的,如“马萨乔与弗朗切斯卡”“丢勒”“达•芬奇”“拉斐尔”等;有重要的艺术流派作为单独章节呈现的,如“洛可可艺术”“巴洛克艺术”等;也有的是以标志性的建筑作为章节的,如“万神庙与斗兽场”等。纵向上,作者以时间线为轴,从古希腊一直到20世纪,中间经历了多少个世纪的国家兴衰,但是在艺术领域,西方世界依然夹缝中求生存,凭借人类的艺术创造力,形成了闪耀的人文艺术;横向上,历史的变迁以及社会的变革带来了人们艺术上的更新,同一时期的不同国家也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形成不同形态的人文艺术。我们经常感叹历史过程中人类的伟大,当我们今天回望这些历史上的闪耀时刻时,我们会非常感慨这样一个漫长的艺术旅程中他们的异彩纷呈,古典的、现代的、表现的、抽象的、浪漫的、现实的……横向与纵向的交织可以与此同时,以时间为主线,我们用读故事的心态在阅读,这种阅读体验会很放松,也很容易让读者在宏观的基础上比较全面清晰地了解丰富多样的艺术史内容。

  如今我们在艺术领域的所有尝试我想都离不开巨人的肩膀,我们今天很多领域的艺术创造都能看到这些巨人身上这样那样的一些影子,可以说,西方历史艺术和近现代艺术基本上一脉相承的。历史上的艺术家经过艺术创造,为我们呈现了具有强烈视觉审美的艺术史,这使得我们在去阅读一些世界历史时显得不那么黑白和无趣,正因为这样,我们头脑当中的世界艺术史是色彩斑斓的,尤其是不同时期艺术风格的转变,这也促使我们形成新的艺术思考。如今,我们通过对艺术史的追溯,反观西方历史和世界,从而去看西方国家在世界进程中的发展,我想我们会有很多新的思考。对艺术史中的艺术,我们每个人本应该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这种见解是去除偏见之后的个人思考,艺术的繁荣本应该建立在每一个具有独立意识的个体身上,毕竟,历史很真实地诠释了,形成艺术史的前提是包容所有的艺术形式,同时将所有的艺术的呈现吸纳进我们的历史时间轴上来。

  对大部分读者来讲,这本作品的可读性很强,尤其是对那些比较厌烦那些纵横交织的历史背景铺垫的读者来讲,这本书无疑是一本较为通俗的艺术史著作。

  《西方艺术通史 ——从艺术看西方历史,从人文、画作读懂西方的发展》读后感(六):为去欧洲旅游打好通识基础——读《西方艺术通史》

  去年听朋友吐槽她带家人一行八人参加欧洲七国品质游,结果一路除了看风景就是看教堂看博物馆,大家对美景很感兴趣,对教堂和博物馆却没有什么兴趣,虽然有导游一路解说,也不懂西方的建筑、雕塑和绘画,按照朋友的说法就是外行看热闹,既不懂西方历史,又不懂希腊神话和基督教文化,美仑美奂的建筑、雕刻、绘画及工艺品,根本看不出什么深层次的美来,也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听完朋友说的,我觉得真有必要在去欧洲旅游之前补一补西方历史、文学、艺术、哲学、科学和地理方面的知识,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再去旅游那就不仅仅是看热闹了。我一直向往将来有钱有闲了就去旅游,看一看不一样的世界,而如今不能出门就先让我们在书里去体验去欣赏去旅行吧。

西方艺术通史

  看了文聘元博士的《西方通史丛书》介绍,觉得这套书非常适合作为我们了解西方的通识教育书籍,丛书包括《西方通史》、《西方文学通史》、《西方哲学通史》、《西方哲学通史》、《西方艺术通史》、《西方科学通史》、《西方地理通史》。这套书能从历史、文学、哲学、艺术、科学和地理等比较全面广博地了解西方相关经典知识,开拓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对西方的认知。

  想去旅行当然先看的就是西方的艺术:建筑、雕塑、绘画和工艺品。艺术贯穿于人类文明史始终,有人类活动就有了艺术。艺术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显著表达,是构成西方文明的精髓。文聘元博士的《西方艺术通史》通过四十二章内容介绍了古希腊、罗马、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直至20世纪的艺术史,着重讲述了各阶段的建筑、雕刻、绘画及工艺品乃至世界艺术产生深刻影响的艺术家生平事迹及其经典作品鉴赏。以说故事的方式,结合历史、哲学、文学等因素,追寻西方艺术发展的脉络,为我们呈现西方艺术的每个发展阶段及艺术流派,在大与壮,精与实,力与美,光与色中铺陈了炫丽多姿的各时期的艺术成果,精彩纷呈,壮美无比。

  看了《西方艺术通史》印象较深的有雅典卫城和其中的帕特农神庙。之前也看过相关的资料,但都是片段性的介绍,而本书从古希腊艺术萌芽到建筑、雕刻和绘画以及古希腊历史、神话以及具体的卫城位置与历史,整体结构和装饰艺术和神庙的雅典娜雕像都有详细的描写,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将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美融为一体的古希腊艺术的巅峰之作。其次印象深刻的是凝固的《圣经》一章,对罗马式教堂和哥特式教堂有了清晰的认识,而在《为神而存在的雕刻与绘画》一章了解了教堂内门柱、门楣、墙壁、拱门及拱顶等的雕刻和绘画,以基督教题材的教堂艺术处处呈现令人难以忘怀的甚至震撼人心的美,这是超乎日常的艺术之美,精神和灵魂之美。再者印象深刻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们,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提香,委拉斯凯兹、戈雅、大卫、伦勃朗、马奈、莫奈、罗丹、凡•高、毕加索等,作者除了简介艺术家生平,还详细着墨描绘了其代表作品的内容、特色与神韵,许多从前见的名家作品经作者析解释义又看懂了不少细节与特点,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甚至有了一种想到博物馆一睹真迹实物的好奇和冲动。

  通读一遍《西方艺术通史》自然是不能将西方艺术之精华吸收消化的,当然是要多读几遍才好。如要去欧洲旅游那一定带上这本书,随时翻阅对照查找,理论指导实践,读经典赏经典,那这一定是一趟终生难忘的艺术之旅。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