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英国通史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英国通史的读后感大全

2022-04-12 03:05:0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英国通史的读后感大全

  《英国通史》是一本由钱乘旦 / 许洁明著作,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的378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007-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英国通史》精选点评:

  ●4.5,一本典型的由学者撰写的学术著作,粗略的叙述了腐国的前世今生,信息量大,阅读速度较慢。作者给出不少独到见解,行文严谨,但不乏颇具文学性的神来之笔。原来中学历史课本是照抄苏联的……

  ●虽然无聊,但还是要说,作者很有文采。

  ●确实是教科书的风格,而且偏重于政治史。但是这本书解答了我长期以来对英美传统自由主义的一些问题,“自由”是原生型的,需要一块合适的土壤、耐心的演进还有关键的运气。

  ●当初想找这本英国通史真的是大费周章啊,花了一个暑假终于陆陆续续的把这本英国通史给看完了。总的来说,这是一本好书,从远古时代说起,直到当代的英国,整体脉络清晰,深入了解英国史推荐读读

  ●3天读完

  ●非常好的一本书

  ●“对于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我们可以做出判断,但不可以删除,不可以隐瞒它的真实存在。”

  ●我喜欢钱老的史观。

  ●好像了解英国史从来都是从这本书进入,竟成了反复阅读的通史类读物

  ●前半部分比较乱,后半部分好点。很多人名地名没住原文,很不好。英国史还是看洋人写的吧。

  《英国通史》读后感(一):不统一

  相信这本书是一本确实的教材,凡是都是依照历史的。唯一不足,也是最大的缺陷就是书中使用的很多译名与其他主流用法不一样,造成一些别扭的困惑。建议以后能够使用主流的统一音译或者意译,避免发生这样的困惑,或者尽量标注英文原文,加强可理解性。

  《英国通史》读后感(二):一半是殖民史

  算是一本比较中立的历史观介绍英国历史的书。从旧石器时代一直把思路捋到了近代。前期的历史对世界影响不大,中学时候不熟悉。

  中期整个商业贸易的从地中海沿岸转移才算是开启了英国历史的黄金时代,这才开始慢慢熟悉这个海洋国家的历史。文艺复兴,伊丽莎白时代,维多利亚时代都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英国大发展时期。只不过单独把英国历史摘出来开的时候,会发现这个国家最出彩的一半历史都是殖民史,真是在瓜分世界的斗争中勇往直前的一个国家。

  风会变,势会移。由大英帝国变成了英联邦,联邦只是一个影子,而这个影子也越来越模糊。英国自二战以来的三大变化:第一,它改变了自由资本主义的色彩而成为一个福利国家;第二,它不再是一个大国而是一个小国;第三,它丢掉了而重新回到欧洲。英国跟进了潮流,却也在潮流中受到了猛烈的冲击。

  《英国通史》读后感(三):渐进的力量

  用不到五十万字,将一片土地上发生的故事从开化的黎明写到20世纪末,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写一部好的通史,则要将细节深度及其完整性和宏观广度脉络的清晰无缝衔接,而这本书做到了。一个优秀的史学家并非仅仅恪守“客观”而失之死板,相反,历史学人更有一腔情怀,在本书流畅的行文之间,处处可见作者的起伏的思索和感慨,使人敬服。这本《英国通史》应是给我等非史学专业人士触摸英国史的上乘素材。这本书在书架上躺了三四年,终于有一天可以名正言顺地捧起它,作为行前必备的一课。一部漫漫英国史,使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贯彻始终的妥协与进步。既不如欧陆国家那样都在不同程度上卷入了革命的激进,也不极端地拒绝变革。妥协是进步的妥协、进步是妥协的进步,妥协是社会成员间纽带的证明,亦是自由与安宁的基础。联合王国给了人类一个极好的证据,去相信非激进的、渐进的力量。

  《英国通史》读后感(四):乔治三世

  为了看柏克《美洲三书》,特地看了这段历史。在P204——205

  1781年英国军队在美国失利,国内舆论纷纷指责英军,指责乔治三世的个人干预造成了北美的巨大失误。辉格党群起攻之,认为若英国不采用镇压手段,殖民地本来是不会要独立的。柏克此时成为辉格党的重要理论家,他写了很多文章为殖民地辩护。他同时指出,政府用收买和贿赂方法推行自己的政策,腐败的政治现实给国王可乘之机。

  1782年诺思顶不住美国革命胜利的冲击波而辞职。但是乔治三世还想利用辉格党的内部分歧加强自己的地位,因此先让罗金汉组阁,后让谢尔本组阁,最后又组成福克斯——诺思联合内阁。1783年让年仅24岁的小皮特组阁,但是小皮特不是人们所估计的那样幼稚无知,1784年上台之初,他就举行议会大选,并且在选举中获胜,标志着国王个人统治的结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