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l上90后禁欲男神,真实上演《我在故宫修文物》
《我在故宫修文物》
这部纪录片你们都看过吗?
那群神秘又发光的人,用一双巧手和一份温度
为千百年的物件赋予新生
把修复的生命变成橱窗的静止
他们是“文物修复师”
我们在Soul上也抓到一位文物修复师
他是个天蝎座的90后,
却自称有一颗“老年人的心”
跟魂淡君一起看看这份职业背后的秘密吧
?
我在Soul上修文物
口述者/天蝎大叔
我2013年本科毕业,学的是艺术设计专业,毕业半年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
2014年初去了北京,开始并没有明确的目的,就是去各个招聘会去看。大约跑了一个星期的招聘会也没有找到想做的工作。
偶然一次在一个招聘会上看到一个“古陶瓷修复”的职位,要求有美术基础,深深吸引了我。
招聘的姐姐了解了我的情况后,觉得条件比较符合,于是告诉我地址让我去面试,就这么“误打误撞”进入了文物修复的行业。
14年初到现在,在这一行马上六年了。
文物修复可能看起来神圣惬意,其实工作内容枯燥乏味,需要极大的耐心和定力才能坚持下去。
见过太多从事这个工作的同事转行换工作了,在北京的几年,每天的工作就是修复瓷器,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累了会起来休息会,每件东西都需要长时间的打磨和修复才能完成,眼睛会很累。
以这件瓷器为例吧:
这是一个清代矾红三多碗,有三片碎片,还有一小块缺少。修复过程需要六个步骤。
1.需要先把碎片拼接好,不能有一点错位,用文物修复专用胶粘好。
2.缺失部位以石膏或用胶加矿物颜料补齐,并打磨平整。
3.做颜色,调制和瓷器底色完全一致的白色用喷枪喷在需要修复的部位,覆盖瓷器缺失和断裂的部位。
4.画彩,喷上底色会覆盖一些原有的花纹,瓷器缺失的部位也可能会缺失花纹,需要重新画出来,做到和原有花纹衔接一致,一模一样
5.上釉,用瓷器专用仿釉材料对修复部位上一遍釉
6.抛光,对上釉的地方抛光,与器物原有光泽相同
这六年从业生涯里,我修复过的大小名贵瓷器不计其数。
有一件印象深刻的文物,是明宣德青花龙纹梅瓶,尺寸有50多公分,体量大,十分罕见。碎成一百多片碎片,拼接就用了一周时间。
中间有几片拼的有一点不齐导致后面无法进行,又重新再来一次,终于做好,修复一件很复杂的器物真的是非常磨练心性的。
▲大哥恐怕是对“简单修一下”有什么误解
所以刚做这份工作的时候会有神圣的感觉,一种使命感。但是时间长了,这种神圣感逐渐减弱以后,只有真正的热爱才能坚持下来。
我热爱这份工作,因为我敬畏历史。我从事文物工作以前就很喜欢逛博物馆,看一些考古类历史类的纪录片。所以工作虽然枯燥,依然愿意一直坚持下去。
前几年《我在故宫修文物》那部纪录片大火,身边许多小朋友也会常常问我这份工作需要什么学科背景,怎样入行,待遇之类的问题。
首先这一行待遇不高,尤其刚入行的年轻人,还属于学徒阶段。入行的年轻人还是比较多的,但是能坚持留下来的非常少,待遇低,工作枯燥,太难都是原因。
▲好酷哦!
其实现在的文物修复专业国内开设的比较多了,每年都有很多这个专业的毕业生,我作为设计专业学生做这个工作纯属偶然,算是机遇吧。
前些年修复专业非常少,那时候做修复的学什么专业的都有,国画,油画,设计等等。这个工作需要有一定的美术功底,对于性格人品方面要求其实要更高一些。
如果性格不够沉稳,比较活泼的,即使做了这个也做不久,因为沉不下心来,瓷器是最容易受损伤的文物了,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如果不够沉稳,怎么放心把文物交到他手上呢。
当然啦,人品也很重要,天天面对价值连城的古董,要是产生非分之想,怎么办呢。
由于我自己本身的性格比较内向,不爱说话,不太喜欢和人交流,喜欢安静。所以做了这么久也确实觉得自己很适合这份工作。
我比较引以为傲的是,工作六年以来,没有出过“事故”。
工作要时刻保持清醒,小心谨慎。工作之初因为技术不好,经常有东西修不好这是常有的事,心里也会特别着急,难受。
但是技术也不是一天两天能练好的,只能慢慢练习,积累经验。现在也经常会遇到有的修复后效果不满意,也会再重新做一次直到满意为止。
一开始我做的是商业修复,只修瓷器。商业修复是把有破损的瓷器修复完整,当做完整的器物出售。
所以对技术要求特别高,学习的过程也比较长且痛苦。
之前在北京工作的那几年,一直在做商业修复。那段日子很难感受到生活,工作压力很大。
▲神奇到仿佛PS过
在北京是不敢考虑结婚生孩子这些事情的,基本上是每周工作六天,每天十小时。忙的时候每天十二个小时工作也很正常。
工作的时候会放歌或者小说来听。虽然是每天坐着工作,还是感觉挺累的。我感觉自己天生有些焦虑感,在北京生活节奏快,更会感觉到焦虑。
到了这个年纪,也想有属于自己的家庭和生活,所以就在去年回到了济南。
回济南以后,做的是博物馆修复,修复的都是博物馆的藏品。我们公司是有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的,为各个博物馆提供文物保护和修复的服务。
大家可能会好奇“商业修复”和“博物馆修复”的区别。这么说吧,商业修复是为了盈利,博物馆修复是为了文化的传承。
所以现在会感觉工作更有意义一些,自己修复的文物不再被当做商品来衡量价值。
从大城市“逃回”老家,也是一次全方面的转型,修复文物的意义从“钱”变成了很纯粹的“传承”,生活状态从“奔命”转向“安定”。
虽然自己是个90后,但我觉得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里,能找到自己的平衡,让自己不委屈不压抑,是一件我所追求的事情。
在Soul分享日常工作点滴,也是我对自己职业之爱的经营。
很多朋友会过来询问我各种问题,通过这个善意美好的平台,把中国古文物的知识和风貌展示出来,也是我和Soul的奇妙连接。
欢迎大家来当好奇宝宝,与我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