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情结》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情结》的读后感大全

2020-01-29 23:38:0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情结》的读后感大全

  《情结》是一本由[日]河合隼雄著作,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019-5,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情结》读后感(一):情结源于人类不幸记忆

  从一个民族文艺作品里可以总结出这个民族的情结,分析情结可以洞察这个民族背后的不幸记忆如抗日神剧背后的民族屈辱水浒传里的官僚主义主义民众野性仇恨发泄,三国里的天才崇拜情结,包青天里的青天大老爷做主与明君情结等等

  本书是一部通俗心理学读物,在荣格理学基础上,聚焦于分析情结,通过引用大量实例探索情结与自我的关系以及由其引发的各种神经症探讨自性实现的关系、男性女性超越个人集体意识层面原型等人类的深层奥秘

  《情结》读后感(二):强有力的自我。

  这是一本以情结为名的书,但我想他远不止如此,情结只是一个入口。尤其是写的如此清晰,读起来真是让人愉悦然,太愉悦可能意味着我没有深入理解…(人生好难啊哈哈)

  我不想说情结,却想聊一聊自我。前几天上瑜伽公开课,一个很帅的瑜伽老师说,太内向的人不适宜冥想开始容易走火入魔

  无论荣格还是弗洛伊德都很重视无意识,尤其荣格相无意识是创造来源,当我们大谈无意识的时候,要知道,没有强而有力的自我,深入无意识是一件很危险事情。就像寻找恶龙守护宝藏,不管你是靠蛮力还是智取,首先,你需要有一个自我,这个自我稳定且有一定能力,如果看到恶龙的你已经晕了,还谈什么宝藏呢。

  自我喜欢稳定,但是太稳定会无聊、僵化,就像生活需要一定的刺激。情结时而妩媚时而幼稚时而刻薄,跑来扰动我们的心,这是一场“对决”,太过脆弱的自我必然面临被吞没的危险。

  自我来自于哪呢,我想并不是那些高大上的事,可能只是那些小事,生活的事,你经历的那些鸡毛蒜皮。比如饿时吃饭,困时睡觉,不过说实话,我觉得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不要太难。

  《情结》读后感(三):科班情结背后的权力结构懒惰特权优越感

  这种自问自答式的大字报本来毫无反驳价值(虽然匿名了但我知道是怎么回事),不过我想要谈谈这位动辄“我们哲学圈”的那种科班情结。 曾经我也是一个有科班优越感的人,因为大学专业是一个学生重要的自我定位和自我认知来源之一。我开始对“科班”产生怀疑,源于我接触了一些学院心理咨询师作为来访者的我尽管没有读过心理学专业,但在思考能力、反思能力和洞察力上却比那些所谓经验丰富的科班心理咨询师还要更好(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对江湖派咨询师更有好感),刚开始我也不愿意相信这一点,反复确认,因为这意味着我也要否定自己的优越感,意味着我要从“我是xx圈的”的背后站出来,但后来越来越确认了一个事实:以绝大多数人对自己专业的厌恶之深和学业上的懒惰状态,加上专业培养模式本身的低效率,一个“科班”往往远不如非科班但具有强烈兴趣学习能力的人,只是人们普遍习惯于把科班高于非科班的地方归因为“念过大学”,从而避免出现认知失调荒谬感。我一直在反问:我作为“科班”到底有什么东西资源是一个有强大学习能力的非科班所绝对获得不了呢?换句话说,一个没有兴趣也没有能力,仅仅因为选了这个专业并取得了一纸证书,就觉得自己好像也是被“受过正统系统学术训练”开过光,撒过圣水的人,因而在思想上也能指导别人,这不过是一种非理性偶像崇拜。其实,所谓“科班”的标签对一个求知欲强的人来说更像是枷锁本身就不利终身学习观念确立。我没有必要把一个在18岁时选择的专业或者是出于逃避就业的恐惧才去读的研究生当成了我人生指南针,更没有必要把学术共同体出于某些目的划分学科标准当成我自己思考问题不可动摇框架思维天然就有着跨领域、不受束缚特点,且正是在跨领域、不预设任何门槛障碍吸收信息才能获得新的认识灵感,反倒是世俗权威的划分标准经常是有问题的(比如文理科的划分)。其实,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爆炸时代里,人们最需要的不是无反思、无条件认同专家和权威,而是大胆地吸收信息,主动思考并学会自学,不要因为自己没有那个领域的文凭,或是害怕别人说你是“跨领域答题”就不敢说话,认为学习和思考要预先以世俗身份前提,这正是康德所说的没有勇气运用自己理智的“不成熟状态”:   懒惰和怯懦乃是何以有如此大量的人,当大自然早己把他们从外界引导之下释放出来以后(naturalitermaiorennes)时,却仍然愿意终身处于不成熟状态之中,以及别人何以那么轻而易举地就俨然以他们的保护人自居的原因所在。处于不成熟状态是那么安。如果我有一部书能替我有理解,有一位牧师能替我有良心,有一位医生能替我规定食谱,等等;那么我自己就用不着操心了。只要能对我合算,我就无需去思想:自有别人会替我去做这类伤脑筋的事。 《什么是启蒙

  《情结》读后感(四):hey你好呀,驯龙高手

  “情结”是一个专业的心理学术语,尤其是学习荣格心理学、沙盘游戏治疗

  它不只是一个“名词”,里面的包含着“心理复合体”,像是一个入口,打开了解自己的一扇窗。了解“情结”为何物,不仅加强了解自己,也在管中窥豹了解神奇的人类的方式之一。想起了“神奇的人类”这个词,想到前几天好友朋友圈说自己的侄女每天早上醒来就看僵尸片,晚上做梦被僵尸追赶,又害怕又兴奋,每天乐此不疲。我评论说“人人往往害怕‘恐惧’的情绪,然而又经常主动制造这样情绪来体验活着感觉,真是奇怪的人类啊。”

  这本书内容很专业,翻译也很好。(自从看了《但是,还有书籍》的节目后,都不敢轻易差评书了,因为每一本书背后都有很多人付出心血努力啊,他们都做到了能力范围内的最好了。嫌弃翻译就自己好好学习外语,自己读原著咯~)

  以下摘抄一些有感而发文字

  1、为了他人而呕心沥血,在这善行的背后存在自卑感承认这一点是非常痛苦的事情。身为咨询师,如果满心只是要为深陷痛苦的人鞠躬尽瘁,这时候是否需要停下来想一想:首先应该被救助的,究竟是他人,还是自己?

  (这让我想起来了“病理性利他行为”,在帮助他人的前提下,你是否有能力照顾好自己了?)

  2、神经症,很多伟大艺术家文学家有神经症的举例太精彩了:

  “当事人的自我和情结的力量对比举例来说,用船载物时,即使是一艘小船,只要所载物品不超出限制,就不会出问题,这时候就是‘正常的’。给一条哪怕很大的船压上超出其承载能力的重物,就会出故障,显示出神经症的症状

  这个时候,如果船沉没了,一切结束,啥话也不用说了。但在出现故障情况下,还拼尽全力货物运到地方,就意味着成就了‘大事业’。船和货物的大小关系、人的素质以及环境因素,早就了各种各样的人生。”

  3、各种神经症的分类比喻更是有趣生动,因为篇幅太长不做摘抄,第84页。

  4、学习到了一个新名词“共享情结”,大意就是共同的情结,以集体形发生投射,针对某个人或者某一类人。昨天的电影光荣之路》其实也有共享情结的部分白人黑人种族歧视

  5、我们看某个人不顺眼、无端讨厌某个人的时候,可以静下来考虑一下这个人是不是自己的情结的人格化。这个对我很有启发,比如对待某一类人的情感总容易过于激烈浓烈,这也有可能是反向形成结果,以及自我情结的部分啊。

  6、母亲和女儿纠缠成为一体母亲自以为是相信无论字怎么责难孩子都不会离开自己,有恃无恐日复一日挑剔批评。其实母女两人都隐约感觉到彼此最终还是会分离的,所以争吵越来越激烈,但是都沉浸在“两者一体”的关系中不能自拔,怎么也产生不出改变现状所需要的努力。

  争吵的数量和激烈程度并不决定两者分离的可能性,以无意识的结合为基础的争吵,既不带来破坏,也不可能激发建设性行动,仅仅是永不长进状况在永无完结的重复

  (春节放假期间,我观察爹妈相处模式正是这样一种“融合”“共生”“纠缠一体”的关系。今天中午我开玩笑的跟我爸说“老爸,要不要我教教你怎么吵架?”他和我妈都笑了出来。这样简单一句话,换来了一下午的安宁时刻啊。)

  7、不拒绝情结,不回避情结,通过与情结的正面较量体验到死亡和重生,逐渐增强自我的力量,这是自性化实现治之路。

  (看着这段话竟然莫名有些感动有种“虽然不易,但依旧要全力以赴”的孤勇。想起了每一个人英雄之路,每个人都要走向自己的城堡,这路途中会遇见很多困难挫折, 更重要的是越靠近城堡越多奇奇怪怪的龙出现,“该隐龙”“嫉妒龙”“贪念龙”等等。龙的出现不是为了消灭它,而是驯化它,知道它在那里,避免造成伤害,尽量减少影响,与之和平共处。哇,想到每个人都是传说中的驯龙高手,真的很酷哦。)

  最后上一张笔记

  对于我来说,阅读和做笔记的乐趣一样多~

  《情结》读后感(五):情结

  一 何谓情结

  患神经症的人多数都在某种意义上做着不情愿的事,或抱有违背自己理念的理念,因而苦恼痛苦。

  在他心里产生了一种分离:一方不满,一方面想理解。由此说漏嘴。分离的一方有意识,一方无意识。

  荣格:存在于无意识中,由某种感情纠缠而形成的心理内容的集合,会妨碍通常的意识活动。荣格将“心理内容的集合”称为“被感情赋予色彩的复合体”,后简化为情结。

  近代发展实验心理学认为意识属于主观范畴,唯有客观事实才能成为科学研究对象,因而建立起“没有意识的心理学”

  不能语言化的阶段,自我无法认知并将体验留存在记忆中。我们从幼儿时就有各种感情的体验,愉快不快,这些随年龄增长而语言化,被纳入自我系统。(语言化之后才能纳入自我系统?同样,语言是否也会带来未曾经历过的东西,当语言自身成了一种独立存在。由此,根据语言的规则,人可以推知他未曾经历的。作者认为情感的记忆与语言不可分割,语言固定了情感。那么假如没有语言,就会缺少对过往情感的记忆?只有模糊感知,没有条理化了的自我。)

  遇到威胁,自我为了自身的存续和稳定,又想把不快的经历从系统中排斥出去。如果不去排除,而是把它也纳入系统中呢?那就需要更换原来信念支柱。(确实。我不常排除,不常自责,但我会灵活更换认知和信念。flexible)

  自我意识到自身形式的标识能动性单一性、同一性、相对于外界和他人的自我意识。

  情结会因某种问题显露自己的感情。一旦遭遇与情结相关的事,纠缠着的感情就会喷涌而出。在情结的核心,存在着创伤体验。但也没创伤体验这么简单,有复杂的多层结构。

  二 另一个我

  自我幻影,有的是短时间能看到自己的身影,有的是确信还有另一个自己,感觉到他趴在自己背上,有的是觉得自己的分身在遥远的地方独立活动。

  如果不好的部分被整合进了自我,被接受了,就不会有自卑情结。自卑情结一定掺杂着优越感(认为自己应该好)。是自我判断剧烈起伏把人逼到了自杀的一步。

  心里互补性:无意识中涌现对意识的互补。为了补偿自我的单一性,情结起了很大作用。荣格认为情结中具有人格发展的可能性,导入了目的论的观点

  自我:意识的中心。自性:心理整体的中心。

  三 情结的现象

  自我与情结的关系:1意识不到,不受影响 2某种意义上受影响 3自我和情结完全分离(双重人格) 4保持和谐

  情结增强,自我会尽其所能维护自己稳定性,即自我防御机制 1试图完全压抑,即抑制 2投射:把自我难以接受的东西转嫁给别人。3反向形成:对无法接受的欲求采取相反的行为 4补偿:选择与情结原本诉求不同的东西作为补偿,或在白日梦中得到满足

  神经症:

  1不安型癔症:自我对情结的存在感到不安,压抑情结原本的对象,用其他意象承接恐惧。恐惧型神经症介于不安型和强迫型之间,过于害怕把握到情结的具体内容并与之对决,试图借助具体的恐惧症状将其固化。

  2强迫型癔症:失去内核外壳,抽取掉情感被无休止重复。与不安型相反,强迫型癔症意识到了情感,但压抑了心理内容。情结的内容一定程度上被意识化并与自我整合,作为强迫症状的呈现出来的是剩下那些难以被自我整合的部分。

  癔症是存在被自我完全压抑的情结,被压抑的情结以身体障碍表现出来。

  3抑郁症:情结离自我的距离较近,自我对情结的抑制力没有癔症强大,自我预感到与情结的对立场面,但又对“改变自我”抱有强烈的恐惧或抵触。因此被逼到无法行动的窘迫场面。到了进退两难的危险地步,自杀好像成了唯一答案。

  4神经衰弱:情结不在自我所及的范围中活动,或不同情结相争斗,人的精神能量还在争斗的情结中流淌,从来灌注不进自我。

  5器官性神经症:情结的存在离自我很遥远,以身体症状表现,但与癔症的情结被自我防御机能完全压抑不同,情结时常给自我制造很多痛苦。

  自我防御影响着现实中人际关系。投射如果以集团的形式发生,就是替罪羊的现象。还有通过共享情结建立的集团。很多自卑感强烈的人聚集在一起,把自卑感作为一种不言而喻的共享事物,依仗人数众多虚张声势,靠自卑感的反向形成来捍卫自己,例如不良少年集团。这时翼集团的凝聚力非常强。因为只要离开集团一步,就不得不单独面对自己的自卑情结并与之决斗。(施受虐-权力情结)

  4 情结的消退

  井上靖《化石》:一鬼和“死”这样一个同伴者并肩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统统消失了。太阳的光芒、风的声音、天空的颜色,统统不一样了。

  人在逃脱死亡,获得生机是体验了丧失感。

  死亡:为了补偿外部事像的终止往往派生出永恒性的情感。

  多数情况下 我们都试图用柏树的概念极力回避体验柏树本身。

  五 梦和情结

  自我通过语言手段Ǽ整理意象5|的意义并将其整合进自我,那些尚未被整合的内容则往往在梦中以意象的形式表现出来。

  梦中的自己:被忘却的自己的一个侧面。

  6 情结和原型

  弗洛伊德认为俄狄浦斯情结是根源性的。但可能也与文化有关

  荣格:集体无意识作为表象的可能性的遗产,不具有个人独特性,不仅对翼翼人类翼甚至对动物都具有普遍性,是个人心理真正的基础。

  我们神话中剥离了各种程度的物理原理以后依然存在的那些内容,代表了心理内部感知、把握世间万物的机能。神话学者柯列尼认为,真正的神话不是在说明事物,而是为事物建造基础。

  个人无意识与集体无意识间似乎还可以插进文化无意识、庭无意识的层面

  自性实现:情结力量非常强大时,经常会产生与其对应的外部事项。

  一旦开始疑虑,脚就无法扎实站在地上。对“我”没有足够强大的信任,信息量越大,当事人的稳定性遭受毁灭的程度就越严重。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