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爸爸爱喜禾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爸爸爱喜禾读后感锦集

2020-02-08 23:32:0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爸爸爱喜禾读后感锦集

  《爸爸爱喜禾》是一本由蔡春猪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6.80元,页数:2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爸爸爱喜禾》精选点评:

  ●其实有点感动

  ●略显贫嘴的语言里却让人读出温馨与哀伤。希望喜禾小朋友健康快乐!

  ●很喜欢。被蔡春猪跟喜禾之间的故事感动。

  ●希望有些深入的可以借鉴的内容,但是没有 更适合普通人家看吧

  ●身体智力健全是我最大的财富

  ●20190206

  ●怀着挺高的期待读,插科打诨看几篇尚且觉得有点意思,一直这样开些感觉有点过的玩笑就有点不适了,读到一半想放弃想想还是看完吧,最后看到类似后记部分突然理解了——唉,生活这么艰辛,可不得万事万物都拿来开玩笑好让自己努力撑下去吗。鼻子有一点点酸。

  ●只能说希望人类医学早日进步吧。。。。。

  ●狗在马路上被碾了,留下的只有那一点颠簸

  ●一起笑,一起哭

  《爸爸爱喜禾》读后感(一):爱如山高,如海深

  阅读《爸爸爱喜禾》这本书的过程,心情一直沉沉的。每每读到心酸处,不由鼻子发酸,眼眶潮湿。

  喜禾,这个来自星星的孩子,爸爸妈妈养育他的艰辛和痛苦,完全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点进喜禾爸爸微博,看到喜禾新近和姥姥在雪地里玩耍的照片。照片中,喜禾已长成了和姥姥差不多高的小小少年,他笑意盈盈地看着姥姥,表情那么甜,那么暖。这一瞬间,我甚至有一种感觉,喜禾是一个健康正常的孩子。

  然而,转念一想,喜禾两岁确诊是来自另一个星球的孩子,我们现在所看到他的快乐,是爸爸妈妈和家人多少倾心的付出和等待,才有了这一刻的温暖对视?喜禾小小少年,愿沐浴在这份如山般高、如海般深爱里的你,带给爸爸妈妈和家人更多的惊喜和安慰。

  读完这本书,上网了解到自闭症儿童的一些特征。

  “两岁和三岁时仍然不会说话,不能与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不能与父母建立正常的依恋关系,喜欢独处,不喜欢玩具而喜欢玩一些非玩具性的物品,如一个瓶盖,或观察转动的电风扇等等……”

  喜禾爸爸在文中提到,喜禾连爸爸是什么都不知道,没听过喜禾自然而发地叫一声“爸爸”,爸爸陪喜禾舔滑梯,喜禾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他做的一切……这个世界的一切都与他无关。喜禾除了爱吃,便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任凭爸妈怎么努力,至今也无法走进他的世界……

  爸爸用文字记录喜禾的种种“不听话,不近人情”。他的记录不乏幽默,然而,我读到的却是幽默里的一种深深无力感和痛苦,也有一种自嘲式的坚强。这些文字笑中带泪,是一个爸爸的努力,期盼,守望,深情和不放弃。

  喜禾是不幸的,父母也是不幸的。

  当不幸降临在这个家的时候,父母从最初的崩溃绝望,到最后的接受和积极寻求治疗。在这一点上,喜禾又是幸运和幸福的,因为无论他是什么样子,他都拥有一对始终如一深爱他的父母。

  罗曼·罗兰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儿童自闭症目前还没有治愈的可能,对于喜禾的父母以及所有这些不放弃孩子的父母来说,他们都是孩子的英雄,苦难生活里的英雄。

  向这些英雄父母致敬!愿喜禾和他的伙伴,在父母和社会的关爱下,离他们那个星球远一点,融入地球人的生活近一点,更近一点……

  《爸爸爱喜禾》读后感(二):爸爸的爱你知道吗?

  爸爸的爱你知道吗?《爸爸爱喜禾》

  这本书我读得很慢,不是因为不好读,而是因为不舍得快快的读完。看这本书让我想起很多很多年以前,读周国平的《妞妞》,当年也是久久不能平静。

  喜禾的爸爸是一位编剧,文笔相当好,风趣幽默,每一篇都是经典的美文。喜禾呢,是他的儿子,同时还是一名自闭症患者。虽然做了这么多年的教育,对自闭症有很多了解,也遇到过自闭症儿童,可是第一次看到自闭症家长写的故事。

  写对儿子的爱不难,写对自闭症儿子的爱也不难,难的是把那种委屈、无助甚至愤恨、忧郁合适的表达出来,尤其是使用幽默的方式。这一点真的很了不起。

  自闭症儿童刚出生的时候,甚至一两岁的时候,家长可能看不出来,等到三岁以后就能注意到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不同来了。而且越大,差距就越明显。喜禾要去机构进行训练,在机构中看到的都是患自闭症的孩子,时间长了大家也就习惯了,以为孩子就是这样,可是当一个正常的三岁孩子来了以后,大家马上就会意识到,做一个正常的孩子的父母是多么幸福。

  喜禾特别难带,放到地上就跑,如果不抓住就可能跑到马路上,这还不是特例,机构中有一个妈妈,蹲下系鞋带的功夫,孩子就跑上了公交车,而且还换了另一辆公交车,两天后才被警察送回来。喜禾喜欢撕纸,喜欢摘树叶,喜欢咬人,喜欢说火车,一阵子喜欢做一件事,谁都拦不住,家中的东西都要收拾干净。带这样一个孩子真的很累很累,而且重要的是他还不和你交流,你很难从他的身上获得那种来自孩子的幸福和满足。更更重要的是,别的孩子都有未来和希望,而自闭症的孩子连希望都很渺茫。做爸爸妈妈难,可是只有你给一个自闭症的孩子做过父母以后,你才真正知道做喜禾的爸爸妈妈有多难,当喜禾诊断下来以后,喜禾的妈妈就辞职回家,带他到各种机构去进行训练,如果对比一下你就会觉得只要你的孩子是正常的,那就好像在天堂一样。

  做过父母的都知道,当一个孩子刚刚出生的时候,我们希望孩子未来都是人中龙凤,可是当孩子一点点长大,父母们的希望就越来越现实,能够有一份工作,能够自己生存,能够有自己的家庭,也就满足了。可是当你遇到一个自闭症的孩子,你连这样的普通的要求都无法实现,你会发现因为这个孩子,你的一生都被改变了,可是无数父母还是选择了坚持,坚持,坚持,这就是伟大的父母!向所有自闭症孩子的父母们致敬!尤其是喜禾的爸爸,不但承受了自己的命运,还能在这种境遇中笑得出来,真的太了不起了,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推荐给大家!

  《爸爸爱喜禾》读后感(三):心疼、无解,但生活仍将继续

  故事是这样的:

  某某因为工作忙,总是将儿子锁在家里,然后某年某月某日,突然(真的有那么突然吗?)发现孩子不会说话了,把屎拉在裤子里了,然后知道孩子得了自闭症……

  某某某两口子都是记者,孩子放在家里奶奶带,奶奶最大的爱好就是打麻将看人打牌,从来不和孩子交流,然后某年某月,突然(又是突然)感觉孩子不对劲儿,去医院,诊断孩子为自闭症……

  我说这种故事情节你可能都不算陌生,话说,《海洋天堂》前你可能还没发现身边有那么多自闭症,然后有天,这种故事情节就变得稀松平常了。

  我已经不记得自己是因为什么什么时候开始关注自闭症了,起因一定有好奇的原因,就像地球突然多了很多外星人,你无法不对外星人好奇,他们的智慧,他们的知识结构,他们世界运作的情况,想知道,然后机缘巧合正好读了《三联生活周刊》做了一期有关“自闭症”的深度报道,正好身边也听说了一些自闭症孩子的故事……然后,然后就没然后了。看到、了解甚至于理解之后,我想说的是,其实作用微乎其微,当然这不并是说不要去做,不要去看,闭目塞听,就像喜禾的爸爸不管怎么样爱自己的儿子,其实对于自闭症本身来说,没有多大的改观。而且很吊诡,这个所谓的“自闭症”你越是从学术方面了解的越多,越觉得它不是个病,然而,这个不是病的病,它折磨的,是所有自闭症患儿的亲人。

  所以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当你读了这本书之后,真正心疼的反而是家长。这么说吧,外星人可能在外星生活的好好的,但是你非要他来地球,来到地球他还是按照在外星生活的方式生活,可是这种方式是独属于他的,你不了解,你还得按照地球的方式来,而两者又绝无存在沟通的可能,你说着急不着急?

  同样在你看来怪诞的行为也许外星就是正常,时间久了,到底什么是正常什么是非正常你自己也搞不清楚了。我们地球人都相信爱的强大,但是也知道消耗掉爱其实也不是一件难事。地球人有些人爱养宠物,但是养冷血动物的人并不多。即便是养宠物,人都希望能有所回应,更何况是养孩子。我们通常说的“亲子关系”,落点在“关系”上,如果两个人不能产生“关系”,怎么“亲”呢?

  喜禾爸爸的书写得,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语言算得上诙谐幽默,情节描写也算得上搞笑,但是,你就是笑不出来。因为你知道,这些大抵都算得上苦笑,都算得上苦中作乐。养一个永远不会回应你的孩子,才是这些家长最大的心伤。

  说真心话,看这本书的时候有些事情是有些埋怨孩子的,你无法掩饰内心的情感的偏移,因为作为自闭症孩子的父母,他们真的太累了。没完没了的游走各种机构,做各种收效甚微的康复训练,不管是经济还是精神,一个孩子带给一个家庭的巨大负担,听起来,好像都是这个来自星星的孩子的错。可是回身过来,如果大家都这么想,都放纵自己这样想,又能有谁来关爱这些和这个地球格格不入的孩子呢?自闭症又被称为“孤独症”,那他们真的是,太孤独了。

  喜禾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喜禾的爸爸让他一直学画。看喜禾的话,我觉得那也是一种途径。星星的孩子和地球的孩子沟通的方式,他们不是神经病,只是,他们的世界我们进入不了罢了。

  《爸爸爱喜禾》读后感(四):不幸的喜禾,又是多么幸福啊

  喜禾是谁?喜禾姓蔡,喜禾就是《爸爸爱喜禾》这本书的作者“蔡春猪”的儿子,是一个不太那么寻常的小男孩的名字——之所以说“不寻常”,只是和绝大多数正常的孩子相对而言的,因为喜禾是个患有自闭症的孩子。而自闭症也叫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种亚型,以男性多见,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比较麻烦的一点是,约有3/4的患者伴有明显的精神发育迟滞;不幸之中的万幸是,部分患儿在一般性智力落后的背景下某方面具有较好的能力。

  虽然喜禾是一个天生就得了病的孩子,虽然事情已经很不如意了,可是,在身为爸爸的“蔡春猪”看来,他和喜禾妈妈最想对儿子说的话却是:“别人问起你名字啥意思,你就跟他说,爸爸说我将来是一个欢欢喜喜的庄稼人……你跟别人不一样,生来与众不同,你太有个性了,爸爸妈妈的精力只能对付你一个人,爸爸妈妈的爱也只想给你一人。”多幸福啊!这就是所谓“不幸中的万幸”最具绝对价值的地方!喜禾将来长大了,明白更多事理、拥有更多本事的时候,一定要时时刻刻把这几句话记在心里,这就是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好,比什么别的承诺都更有意义、都弥足珍贵!

  在确认了这个最大的不幸的消息之前,爸爸和妈妈一定有过非常痛苦的时刻。但痛苦终将过去,因为没有办法一直沉浸在痛苦之中,还有更多的事情等着要去做呢!所以“痛定”之后,爸爸妈妈都在努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想尽一切办法,去陪伴喜禾成长的每一天!教育一个孩子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不用说教育一个患有自闭症的孩子了!面临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面临的困难也是实实在在的!

  作为观众的时候,即使能够做到共情的地步,那也仅仅只是共情而已,毕竟痛苦并不是加诸自己身上的。而在陪伴喜禾成长的过程中,最初爸爸最盼望的,只是喜禾能够叫自己一声“爸爸”,要是是发自内心、意识清晰的叫自己一声“爸爸”那就更好了!“蔡春猪”自己写道——爸爸很期待那么一天,你主动向爸爸提问,哪怕你问:“你是谁啊?你找我妈有什么事吗?”写《爸爸爱喜禾》这本书的时候,不知道喜禾能不能做到这一点——如果现在还不能够,但愿喜禾将来能够做到这一点,最好是能够拿着《爸爸爱喜禾》这一本书,指着这些句子“质问”一下爸爸“蔡春猪”!哈哈,可想而知,“蔡春猪”肯定不会生气,他会高兴得发疯!

  以前看过几本关于自闭症孩子的纪实以及小说,对于养育一个自闭症孩子的种种艰辛,内心中是有某种准备的——但还是深为忧虑,假如或者万一,自己能不能做到像“蔡春猪”和喜禾妈妈这样,自己对自己还真的没有什么信心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幸的喜禾,真的还是相当幸福的!

  《爸爸爱喜禾》读后感(五):大家都来关心自闭症孩子

  大家都来关心自闭症孩子

  评《爸爸爱喜禾》

  第一次到同事小任家的时候2017年7月份,他家的孩子正在屋子里自己玩,看起来和别的小朋友不一样,小任说孩子不爱说话,不爱玩玩具,走路的时候经常就是转圈圈。我抱着他的时候,他挣扎着就下地跑了,然后躲在门口偷偷地看我。我说没事,主要是你们两口子经常不在家,帮忙带孩子的阿姨不善言谈,所以孩子就显得内向一些,你们应该多带孩子出去外面玩,培养他的社会性。2018年我还在出差的时候,小任带着孩子去检查,把检查报告发给我了,说医生告诉她基本上就是“自闭症”了,我能感受到电话那头小任的辛酸与绝望,无助的语言安慰之后告诉她要振作一些,她说已经联系好了专门的训练机构,接下来的时间就是要经常陪孩子在那里接受训练了。

  后来和朋友去过小任家几趟,通过小任也慢慢知道了自闭症孩子的特征,就是我上面所说的;也知道有这么一个小群体的孩子,在和自己玩,他们的父母顶着天大的压力,一方面陪着他们上课接受训练,很多人因此辞去了工作全程陪同;另一方面还得像小任和爱人一样背负巨大的精神压力:为什么是我的孩子?他们怎么会有这样的症状?这些外表看起来和平常小孩没有任何区别的孩子,却只会活在自我的小世界之中,任凭父母们悲情地千呼万唤,即使经过专业机构的万千次强化训练,依然无法得到一个正常小孩那样的心智。唯一值得欣慰的是,虽然他们没有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但他们可能会在某个方面有个特别的专长,可能是数学,可能是绘画,也可能是我们无法发现的天资。

  为了更好地了解朋友小任,我关注了蔡春猪的微博,也阅读了他的这本《爸爸爱喜禾》。和小任不一样的是,蔡爸爸用一种开玩笑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他或许也是抱怨命运的不公,他或许也在背负生活中旁人所不理解的压力,但是在整本书中,他一直表现着一位父亲对于孩子应有的耐心,喜禾只是喜欢和自己玩而已,他不说话只是因为还没有找到他愿意说话的人,他画的画虽然不是最好,但也不错;他是蔡爸爸的绝对领导,他甚至是他那个家里的最高领导,家里的人都需要听从他的最高旨意!蔡爸爸确实特别特别爱喜禾,从他的微博、他的书里都能看出来,他开的玩笑一点儿也不过分,他的语言风格甚至和珍妮·罗森像极了,就像她在《高兴死了!!!》书中所说:我正在人生低谷,我高兴死了。

  这些特殊孩子们真的很不容易,他们的父母更不容易,他们不仅需要耐心和持久的陪护,还需要不停地为自己调整和解压,这种接纳现实并开自己玩笑的勇气不是所有人都能有的。如若不然,我们还能怎样呢?!以现在的医学水平,自闭症的孩子还不能得到很好的救治,他们只能不停地接受训练,通过语言和行为的强化让他们得到一点点的生活自理能力。未来是什么样的?他们和我们都不知道。“自闭症的人就像被困在机器人里的灵魂,他们的一生都无法逃脱,在各自的星球独自生活,但无论有多么不同,他们都需要被世界理解、尊重。也许,他们只是需要一个好导游,理解他们的星球,也能帮助他们认识地球,或许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尝试做那个导游!……”

  是啊,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尝试做那个导游!即使不能,也能给特殊的孩子们一些理解和关心,不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们,笑着看着他们不说话的样子,理解他们不一样的言行举止,他们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一直在和自己玩而已。

  为蔡爸爸的勇气点赞,加油蔡爸爸,你是棒棒的。

  2019/1/8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