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否认》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否认》的读后感大全

2020-02-13 23:08:0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否认》的读后感大全

  《否认》是一本由[美]黛博拉·利普斯塔特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页数:3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否认》精选点评:

  ●对于战争,我们不提起,不代表遗忘,那只是对受害者的一种默哀和同情,但是,当有人试图歪曲历史事实的时候,我们都应当站出来,为历史发声,让否认者知道他是多么无知。

  ●一本纪实作品,真实、全面而生动地叙述了作者和大屠杀否认者在法庭的交涉与较量。 残酷的历史不堪回首,但并不代表可以漠视。我们要活在当下,展望未来,更要铭记历史,铭记先烈们为今天的生活付出的牺牲,铭记施暴者们对无辜人民的迫害,铭记受压迫人民受到的屈辱。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别的,是为了给我们自己警醒,警惕悲剧不再发生,残酷的历史不再上演。 面对历史漠视、歪曲甚至否认者,作为历史真相的见证者、接收者和传递者,我们应当站出来同他们抗争到底。

  ●即便是荒谬的反驳,也需要有一个公平对话的平台,用法律,而不是口水和删除,来取得历史的真实,或者正义。其实还蛮想看厄文的书的,老早就译本了竟然,就是太早了。

  ●https://athenacool.wordpress.com/2019/09/03/%e5%90%a6%e8%ae%a4/

  《否认》读后感(一):否认

  https://athenacool.wordpress.com/2019/09/03/%e5%90%a6%e8%ae%a4/

  否认:我与大屠杀否认者在法庭的日子 [美]黛博拉·利普斯塔特 / 王戎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2019-9

  子扉我 2019年秋 季风异次元空间二世

  原载回响编辑部微信2019年9月3日,发表时有改动

  《否认》读后感(二):真相无法否认

  说到战争,永远伴随着武器、战斗、死亡这些词,战争是残酷,它能让一个个家庭破灭,甚至是一个国家灭亡,一个种族毁灭,在战火硝烟过后,给人们留下刻苦铭心的痛和触目惊心的历史印记。因此,在这个和平年代,我们都避免战争的发生。

  关于二战,相信有些历史知识的人都会知道,以德国、意大利、日本等轴心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世界众多人口被卷入这场战争中,而这场战争也在时时提醒我们要铭记历史。

  说到二战,印象最深刻的是美国记者写的《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新闻稿,作者以一种欲擒故纵的手法,引起读者的兴趣,再用对比的手法写出如今的奥斯维辛集中营阳光明媚,但曾经是人间地狱。作者笔下那些毒气室、焚尸炉、灰砖房、地下室等都在揭露着这里发生的一切,都在控诉法西斯犯下的滔天大罪,同时也提醒人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然而,对于历史过往的种种,居然还会有人否认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纳粹对欧洲犹太人的大屠杀,并且这个人还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多么荒唐滑稽。作者在书中记录了自己与否认者长达六年多的交涉和较量。

  历史是用来铭记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自己曾经历过的伤痛,那么它是无法成长的。说到这个,就想到了自己看过的新闻,日本某些人否认南京大屠杀,他们试图用欺骗和妄想来掩盖真相和事实,让人忍不住发笑。事实和真相就在那里,历史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那些历史遗迹时刻在提醒着暴徒他们所犯下的罪行。

  我很佩服普利斯塔特,一个为历史真相发声的人,一个维护正义的人,正因为有这种的人存在,历史才不会被遗忘,不断提醒着我们要缅怀过往。

  对于战争,我们不提起,不代表遗忘,那只是对受害者的一种默哀和同情,但是,当有人试图歪曲历史事实的时候,我们都应当站出来,为历史发声,让否认者知道他是多么无知。

  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但是对于历史过往的种种,好或坏,我们都应该铭记于心,这样才能砥砺前行。

  《否认》读后感(三):否认不能改变历史的车轮

  《否认》不应该算是历史书,应该是一本记录书,记录着作者——黛博拉、利普斯塔特和大屠杀否认者厄文在法庭的日子,一开始只是看见书名叫《否认》,最后才知道是和大屠杀的否认者在法庭进行“厮杀”,我才开始有些迷惑,大屠杀不是很确凿的历史吗?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小学的课文里面讲诉的奥斯维辛集中营里的大屠杀,手段极其残忍,人数极其众多,可谓是闻者毛骨悚然,这应该是我们供人的事实,怎么会有人质疑?还有人要否认?这不禁引起了我阅读的兴致。

  书开始主要讲诉黛博拉的一些经历,包括她很穿过叙利亚到达约旦,再从约旦到耶路撒冷,不禁令我佩服,也令很多人敬佩,她看见了伟大的“西墙”,尽管最后很多人都看见了,但这成为一度的佳话;还有她在俄罗斯与一些犹太人的联络,最后甚至被克格勃遣送离境,这在但是都是危险万分,但黛博拉的勇敢值得我们敬仰。

  之后书中讲诉了黛博拉和厄文的初识,仅仅是因为黛博拉的《否认》,引起厄文的起诉,并且是在英国起诉的,英国的法律规定,关于这方面的要被告承担举证责任,这也就意味着由黛博拉和企鹅出版社承担举证,从1996年开始决定应诉,到2000年的开庭审判,这四年的时间,与很多犹太民族的人支持黛博拉,并且给予金钱的帮助还有精神的支撑,有着企鹅出版社的支持,有着安东尼,这个曾经给戴安娜王妃打离婚官司,并且胜利的大律师,给黛博拉免费提供帮助,这对黛博拉来说都是莫大的支持,杂整个庭审以及申辩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厄文出尔反尔,还有他的阴险,但这些杜被世人看在眼里,甚至在黛博拉在英国住的宾馆的一些服务人员都给予黛博拉鼓励,尤其到了最后的时候,黛博拉直到顺利 那一刻,她自己可能都没有意识自己做的是多么伟大的事情,她只是坚持自己的原则,认为对的就是对的,但最后的事实证明,她为那些死去的遇难者赢得了尊严,赢得了荣誉,啦的感谢信也证明了这一点。

  最后我想说,历史的车轮是不会被否认也不会因为否认者而改变,我们都应该尊重历史,不管是好还是坏,我们能做的只有认可。不管否认者如何的巧舌如簧,最终都不会改变历史,因为永远有一些人是会为了真理,为了真相而奋不顾身的奋斗的!

  《否认》读后感(四):正视历史,尊重历史

  最近再又跟学生讲《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文章。恰巧也拿到了这本书,这本书刚好与我讲的内容一致。在讲课之前,我十分详细的阅读了这本书。通过这本书去了解了当时的历史,也了解了不同的人对于这一历史事件的评价。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其实在每一个国家都有人会有这样看法,很多人对于过去的历史他们是持否认态度,他们坚决不承认发生的不好的历史经历。就好像这本书的名字《否认》一样。真的否认,就能当这一段历史不存在吗?其实答案我们都知道,不可能的,不管你再怎么否认,历史的发生它就是存在。 当我在阅读《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就感觉到十分的心痛。边看的时候,你会感觉到后背一阵阵发凉,到底是什么促使这些人变得这么可恶,面对一个个生命,残忍的举起自己的屠刀杀害别人。 在这本书里面,我们通过阅读可以发现,这本书的性质。一本纪实作品,真实、全面而生动地叙述了作者和大屠杀否认者在法庭的交涉与较量。在这一次又一次的交涉与较量当中,我们可以看出来作者他本人以及同行者对于历史的尊重与正视。站在作者对立面的,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是一群否认者,他们否认历史的存在。他们认为这些历史极其的屈辱他们不承认历史的存在。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明白一个道理——残酷的历史不堪回首,但并不代表可以漠视。历史是真正发生过的事情,它是真实存在的,我们没有办法否认,你必须要承认它的发生。我们要活在当下,展望未来,更要铭记历史,铭记先烈们为今天的生活付出的牺牲,铭记施暴者们对无辜人民的迫害,铭记受压迫人民受到的屈辱。只有清晰的记住了历史,才能够在未来的日子当中,避免再出现这样的错误。这就是我们对于每一段历史的态度。只有正式为一段历史,才能够更好的迎接未来的各种挑战,解决未来的各种问题。在未来的过程当中,积累更多的经验。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别的,是为了给我们自己警醒,警惕悲剧不再发生,残酷的历史不再上演。 面对历史漠视、歪曲甚至否认者,作为历史真相的见证者、接收者和传递者,我们应当站出来同他们抗争到底。这就是作者身上所呈现出来给我们的一股正气盎然。我相信作者写这本书的意图,也是要让我们学会正视历史,尊重历史。

  《否认》读后感(五):否认——为了忘却的纪念!(我觉得我还能再写写

  一、

  记得在2011年的时候,《金陵十三钗》上映,虽然刚开始是怀着轻松的心情看的,但是电影里的很多情节却让我在观看的过程中,心情逐渐变得沉重,直到流下眼泪,咬疼了自己的嘴唇。国军战士用身体来抵挡坦克,少年战士永远失去了双眼,豆蔻死时的惨烈……最后饱受摧残的她们代替教堂年幼的女孩挺身而出,走上了日军的卡车,也走上了再也回不来的路。她们代表了战争年代中国千千万万饱受摧残与蹂躏的妇女。直到现在想起电影中的细节,那种惨烈,依旧让从小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无法想象。 1995年8月,日本承认了侵略和殖民统治,在其右翼势力的强横抵制之下,断然的否认了其罄竹难书的侵略罪行,并且编写各种否认侵华战争的历史教科书,进一步扭曲了日本青少年的历史观。尤其是——日本政府曾经对在占领区中掠夺女孩做慰安妇的行为进行了无理的抵赖!

  2015年,中国曾经将慰安妇的历史资料与南京大屠杀的资料一同申遗,但慰安妇资料一直未能入选。日本政府以审议过程存在瑕疵为由进行无理的抵制,并且表示了强烈的反对。

  但是全世界的人,始终都没有忘记这些二战期间受到日军残害的妇女。就像全世界并没有忘记那些被纳粹德国残忍的进行种族灭绝的犹太人。然而在英国,也有一个人,他对奥斯维辛的毒气室,死亡工厂和大屠杀的证据视而不见,甚至刻意扭曲篡改历史。他就是被本书的作者黛博拉. 利普斯塔特称为“最危险的大屠杀否认者之一”的人——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戴维. 厄文。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