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窃明》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窃明》经典读后感10篇

2022-05-19 02:06:1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窃明》经典读后感10篇

  《窃明》是一本由灰熊猫著作,南海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页数:363,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窃明》读后感(一):湮没的历史谁来作证

  记得知道袁崇焕时是看金庸的《碧血剑》,那时很是佩服这个只出现了名字的人,在我看来,一个人死了还能团结起那么多追随者,而且都那么忠心耿耿,甚至把这种感情延续到他的后代身上,那这个人的人格魅力是绝对可以的。可是看了《窃明》以后我的思想真受了很大的震动。《窃明》是一部穿越小说,从这个起点上来说,它有着比正规主流历史题材小说不可忽视的硬伤,但是除开这一点,其实整部小说还是很严谨的,而且也很能打动人心。你会随着主人公的经历心潮起伏,不可抑制地投入到那个充满了传奇的历史年代,一个平凡人的不平凡业绩,一个炎黄子孙的不屈斗争史,虽然其中还是很大的一种汉族情节,但不可否认它可以激起一个人热血与激情,恨不能以身替之。而且书中传达的另外一种思想也很有意思甚至可以说是有一定道理的:历史是当权者书写的。确实千百年后谁能分得清真正的历史是怎么样的呢?只要是人写的,即使是在当时,也会因为写的人的不同观点而发生扭曲,便如《史记》也不是掺杂了司马迁的个人观点吗?所以,未必史书告诉我们的就是史实啊!其次说实话,在众多的此类穿越时空改变历史的小说中,除了当初的《新宋》,《窃明》是最有意思的。穿越类小说或者说此类网络小说我一般只是拿来作消遣,一遍看过,甚至没看完就不会再去翻了,但是《窃明》我却看了两遍,估计再过上个年把我还会再去看一遍,不为别的,只为那份几可乱真的黄石史。

  《窃明》读后感(二):灰熊猫 写手就是写手

  从朋友那里借了窃明来读,起初感觉还不错,就一气看了下来。头三本里,情节比较新颖,构架也比较宏大,看起来颇有几分气象。可到了后面袁崇焕出场的时候,越看越觉得别扭。

  其实我也知道灰熊猫对袁崇焕的态度,也知道他写窃明是为了什么,可我还是没想到,对于袁崇焕,他的态度竟然偏激到了如此地步。对于袁崇焕的确有很多争议,但功是功,过是过,两者要分开看待,这是写历史小说的最起码的态度了吧。窃明号称书里的事情都有史料支撑,本来我以为灰熊猫只是选择对自己有利的史料而已。比如,书里说皇太极派了10万军队打朝鲜,还牛逼哄哄的说什么我一人可当10万兵,谅袁崇焕不敢来云云。其实,派10万军队只是一种观点,而且很可能是毛文龙为了请求增援而夸大数字,据朝鲜史书记载,阿敏是带了3万兵,那皇太极至少留了4-5万兵在手里。其实想一想就可以知道,皇太极这么谨慎的一个人,怎么可能一个兵不留?灰熊猫如此写,不过是为了显得袁崇焕胆小如鼠而已,可是袁崇焕孤守宁远的事迹,灰熊猫为什么选择性失明?

  史料上择“善”从之玩玩乾坤大挪移也就罢了,灰熊猫还玩起了“漂没”。宁锦大战,让灰熊猫漂没了五成(比那些文官黑多了),敢情皇太极到了宁远只是挥挥马鞭旅游了一圈。好,或许灰熊猫对宁锦大战有怀疑,可能奏章上确有夸大之处,那么,宁远大战为什么一字不著,“漂没”的干干净净,难道你灰熊猫认为宁远大战也不存在?

  是人家的功要记在人家头上,你这样再说人家的不是也还有人听,可灰熊猫这做派,明显是一边倒,太主观太偏激。比如,袁崇焕是横蛮了点,杀毛文龙草率了些,有些罪名是编织出来的,但总体说,他的人品倒不会有多么不堪,他和满桂有矛盾,但宁锦大战,他依然把满桂列为首功(只是不知道满桂面圣这一出,灰熊猫可有相关史料)。书中,灰熊猫抓住一切和袁崇焕有关的事情大做文章,有些事则实事,但前提和动机却被国宝做了手脚。杀小军官一事是有的,但袁崇焕的动机真是为了引起孙承宗的注意而草菅人命吗?还有些事情明显就是胡编,什么替赵引弓提亲事件,什么大义灭亲事件,灰熊猫利用这两件子虚乌有的事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奸诈虚伪无耻的奸官形象,顺利达到蒙蔽小朋友的目的。还有,袁崇焕反对高第后撤,对此事,灰熊猫通过两个将官的话,让人觉得袁崇焕就是送粮给努尔哈赤来抢。总之一句话,袁崇焕做什么都是错的,或者说,无论袁崇焕做什么,你灰熊猫都有本事让人家以为是错的。

  灰熊猫YY了个黄石,YY了个长生军,就一举扭转形势了?后金就如秋后的蚂蚱了?你YY一个很好的战略形势,让人觉得后金指日可败,然后此时再安排袁崇焕提出议和主张,小朋友们自然觉得这厮怎的如此可恶。可当时实际的形势是这样吗,你扪心自问。

  还有,文中提到袁文弼时,灰熊猫忙不迭地指出袁崇焕的后代是清朝的什么什么将军,不知他想说明什么,老子孬种儿混蛋?好嘛,血统论都出来了。我要提醒灰熊猫,郑成功的老子和孙子都投降了清朝,还有岳钟琪是什么人,你灰熊猫不会不知道吧?

  更让人恶心的,灰熊猫发动了书中从上到下从内到外从贵到贱几乎所有人物,一起对袁崇焕施以讽刺挖苦嘲笑,不管是谁,不管是什么事情,说几句话总要拐到袁崇焕身上骂几句,狗官啦,蠢货啦,灰熊猫你倒是过瘾了,可你的小肚鸡肠也就因此显露无疑,不过如此。

  其实灰熊猫还算聪明,他安排了一个虚构人物和历史真实人物当面PK,占尽地利天时,袁崇焕没有做过的事,他利用黄石牵出对袁崇焕不利的描写,他可以说这是写小说,合理虚构。等到了袁崇焕的章节,他又可以信誓旦旦地说,这都有史料为证。

  写小说,创意和文笔都是次要,其实就是看作者的胸襟。灰熊猫的气量如此狭小,充分证明一件事:写手就是写手。

  《窃明》读后感(三):窃明不是一部单纯的小说

  别把它当做一部小说

  没有哪部小说会把小说写成这样,比起小说,它更像是部考据严谨的历史著作,如果你不想看厚厚的《三朝辽事录》不想翻阅《满文老档》不想自己细致的考据当时的历史,如果你对清修《明史》心存怀疑,请看这本书,他能解决你的一切苦恼,他将自己所引用的史料标名挂号,用史料做最强有力的佐证,随着信息量的爆棚,一些被精心打扮被包装的英雄们渐渐露出画皮,历史正在洗去浓妆艳抹,露出它本来的风采,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浮出水面。

  整本书对历史唯一的更改就是在它的最后一役,穿过迷雾的穿越者在喜峰口全歼黄台吉,而之前,他有军队,但却对战局的发展无能为力,张盘被孚杀,张攀的自尽,江东军的弹尽粮绝,毛文龙的矫诏冤杀,历史一刻也没有离开它的轨迹,直到最后一刻,然而正如书中所写,穿越者黄石能做的不过是剜去这个帝国身上一块又一块烂肉,真正的窃明者穷凶极恶的摧残着这个帝国和帝国的人民,整本书里都充满着无奈和壮志难伸

  这是本叫你看完心头抑郁的好书,好书本该如此

  另外,认真的看它,它会在你和朋友们吹牛逼的时候帮你拉高形象,如果能从看小说上也能汲取到真正的知识养分的话,那说的就是这本书

  花了几天,把《窃明》看完了。这本书,大家争论的焦点和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实际上集中在对袁崇焕和毛文龙的评价以及对清朝代明的看法问题。撇开这个先不说,先就小说本身说两句。

  这里举两个前后照应上的漏洞例子:

  1、作者在小说的前半部分,就多次通过《外传》这种文言文史书式的方法交待黄石的婚事,说明黄石最后“窃明”是通过驸马这个身份,还有未来的皇后,也就是福王女来长生岛的感想,也就是说,他应该是最后娶了福王的女儿,福王在崇祯之后先即的位。这一情节,在黄石从辽阳抢回赵二姑娘后就没了交待,到最后干脆让黄太太来了个不知名,出现时居然有了一对儿女,中间毫无交待,岂不奇怪?

  2、作者在一开始就交待熊廷弼身边有个后金埋伏的间谍,将黄石来熊这里揭发孙得功的事情通过某种迅捷的渠道告诉了孙得功,以致孙临时起意要杀黄石。后来黄石又在熊临死时想问出这个间谍到底是谁。这一无间道式的情节后来就没了交待,只在黄石和几个手下做参谋推想的时候隐约指出这个人就是袁崇焕,且不说这是否合理,后来的情节又说明袁崇焕是为了个人利益,急于达成和议干出了一系列叛国的举动,那个间谍的推论就此不提。人呢?

  再说几个情节上的不合理:

  1、如果指袁崇焕是间谍,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众所周知,后金直到崇祯朝末年,所吸纳的汉人文士都是辽东本地如范文程这样的落魄文人,因为如果不是李自成起义,明朝内外交困,一直像天启朝这样发展下去,后金的最好结果就是宋朝时的大辽,双方划境而守的局面。事实也是如此,即便清朝取得松山大捷,全歼洪承畴十三万大军,可直到明亡于李自成,清军也未能越山海关一步。小说所描写的天启、崇祯初年时间,李自成还在当他的驿卒呢,大明还远没有到亡国的地步。袁崇焕进士出身,又不是辽东本地人,更没有家人等身陷敌手做人质,有什么理由去投后金?如果说后袁督师为了和议成功,采取了那么多措施,放后金军兵临城下,甚至想挟持皇上,其实也是不合逻辑的。袁崇焕在辽东谈和议,谈得是用岁币换取规复全辽的大功。如果他后来所谓计划成功,皇太极兵临城下,定城下之盟的时候,傻子也知道谈不上什么规复全辽了。袁崇焕督师边疆,被敌人破边而入,京师危殆,这时就算袁崇焕回军促和挽狂澜于既倒,也仅仅是赎罪于万一,谈得上什么大功?袁崇焕要真这么干,脑子坏掉了吗?那就一种可能,袁崇焕是后金从小派到明朝内地,伪造身份,潜伏多年的高级隐藏间谍。可是那时努尔哈赤还是关外明朝的部将呢。又不是克格勃!

  2、作者安排黄石离开辽东,到福建上任,主要是为了让辽东的历史按原来的轨迹发展。但是说朝廷同意把其所管的全军连同军户数万全部迁往福建,就太过分了。明朝的卫所制规定,军户世袭,军户归卫所所有,大将出征,从各卫所抽兵,事毕,散兵还卫。跟随将领走的只可能是他的家丁而已。只有戚继光离开浙江到蓟镇的时候,带了三千人作为训练的样板。这三千人一年后全部遣返,而且这些人根本不是原来的军户,仅仅是募兵而已。就算到了崇祯末年,流寇遍地,各将领带兵到处调动,也没有带附属军户的可能。

  3、黄石在福建迅速推动各项变革,有些过快了。靖海借款开始,却不知以前的平蛮借款是怎么还得?黄石的陆军改革还有可信性,海军他从未插手,指挥的全是以前的福建水师人员,居然出现了欧洲大舰队后来那种纵队接敌,敌前转横队射击,彻底以舰炮解决战斗的海战模式,也太不可思议了吧。才仅仅一年时间而已。

  4、黄石预见到努尔哈赤死期,于是勇闯辽阳救出赵二,再成就格毙敌酋的伟业。这个事情的起因是赵二陷身敌营,会对他的声誉抹黑,影响在辽东的前途而已。问题是黄石怎么会知道努尔哈赤一定会在这个时候死去?穿越以来,对历史的影响难以预料,这可是一场豪赌啊。

  5、崇祯皇帝在书中忽而绝对信任袁崇焕,忽而绝对信任黄石,表现得像个孩子一样。这与历史上的崇祯有天差地远之别。虽说穿越会影响到历史进程,可不会影响已有人物的性格阿。崇祯以17岁即位,在那个时代早就不是孩子了。而且此人素以多疑见称,怎么可能违反数百年的祖制,封什么大都督?大都督一职就在朱元璋时代有过那么短短一阵,皇帝再相信黄石,也不可能这么干。充其量用黄石督师就非常不简单了。这应是作者急于加快情节发展吧。

  最后谈一点明清史观的个人意见。

  《窃明》读后感(五):什么都可以炒作!唯独历史开不得玩笑

  本人对明末这段历史并无深究,本来没资格在此发言,但灰熊猫和他的合作团伙毫无掩饰地站在了金庸、阎崇年等前人的肩膀上,佐以火爆矫饰的宣传辞藻,使明眼人清楚地感受到背后的贪婪的商业目标、精巧连环的利益运作!其迅速地出版II续集,更是无可避免地暴露了其并不以还原历史、追求真实为旨。目睹此情,可悲可叹!悲的是原则丧失竟然被当以时尚、新潮来追捧;叹的是今人不单在"脱"、"裸"的物质层面进行包装与炒作,在精神层面的历史文化方面也渗透了逐利苟且的气息弥漫。

  真理与缪误只一步之差,敢作敢为跟厚颜无耻其实就一纸之隔。

  本来,作为军事将领的袁崇焕其历史地位本来不应受到质疑与挑战,但却因被凌迟处死的3543刃之骇人残暴引发后人廉价的口水和谈资,更进一层,当初京城黎民出钱买肉生食,更反映人性的愚昧和阴暗,这就给了后来的宵小“翻案”的巨大空间!

  任何事件可以炒作,唯独历史不可以。灰熊猫们,请慎之!

  附:

  明史载:崇焕行经法场前,刽子手一刀一刀的割下其肉,沿途百姓极痛恨辽东靼子,而更恨汉奸行径,于是有钱的捧钱场,富户们大把扔钱向刽子手行贿,竞价争买崇焕之肉“生”食之,没钱的捧人场,穷人们争相从刽子手手中抢来崇焕之肉生食之,一块肉往往又被争抢撕扯成数块,整个场面直比一场“人肉大拍卖”。至法场时,崇焕已气绝,骨肉无存,只余一首(头颅),崇祯皇帝命将其首传视九边(长城上的九个边防关口),以此震慑边将,以禁效尤。

  袁崇焕被整整刮了3543刀,大万人空巷盛况空前之下,大约有近万人抢到了崇焕之肉而生食之,并以此炫耀为能事。

  《窃明》读后感(六):小说家言

  我对窃明谈不上什么好恶,只是觉得有些Fans捧得太过,容易招人反感。

  任何小说终究只是小说。以小说体现的历史观来评价小说的价值,这种做法本身就是扭曲而怪异的。举袁崇焕评传的例子也好,举三国演义的例子也好,任何一本历史小说的作者都不会声称自己写的是绝对正确的历史。只有狂热而缺乏理智的读者才会认定某本小说写的都是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事实。从这一点上说,盲信窃明的同学相对于盲信金庸的同学没有任何长进。

  当然也有人可以宣布自己读了窃明以后学会了从不同角度看问题。不过这真能算是窃明的成就么?连我们永远正确的历史教科书上都在反复强调偏听则暗的道理,却一定要等到看到窃明才能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早些时候您在想什么呢?

  《窃明》读后感(七):有争议的一篇文

  这也算是篇典型的男主穿越文,毕竟也建立了功业,也有美人倾心么!毕竟主角也是一路升级,读起来也很爽么!不过也不算那么典型,毕竟男主还没有做皇帝,好像也不能那么金灿灿手指打开事事顺心如意,至于男主的老婆,实在不想吐槽神马了。

  本文有一个巨大的争议,就是关于袁崇焕,这个人到底是能力卓著,还是纸上谈兵?袁崇焕之死,到底是不是冤案?反正作者给出了和常规历史说法不一样的观点,读起来也挺有意思。现在网络小说什么的,不是很喜欢翻旧案,然后给出不一样的观点么?不过作为读者,这样也挺有意思,可能是因为经常需要“统一思想”,所以喜欢看点和官方不一样的说法。可惜我能力有限,明史方面读得不多,并不能够做一考据,不然应该会更加有趣。

  《窃明》读后感(八):我为什么要读《窃明》

  虽然redarmy兄发过一次,但是原文参杂过多无关信息,所以删减后,我再发一次,原贴发表于起点《窃明》讨论区,已封贴

  《窃明》读到现在,终于明白了作者灰熊猫的野心。他是想以一本架空小说再造明史观!

  在以明为背景的诸多架空小说中,《窃明》无疑是最吸引人的。甚至可以称之为明代架空第一。说是最好,不是在于其情节,也不在于文笔。而是灰熊猫通过一个挣扎在明末辽东的黄石将一个湮灭于清史的明末揭开一角,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些我们还算熟悉的历史人物到底是什么面目,天启、魏忠贤、袁崇焕、熊颋弼、孙承忠、祖大寿、东林党徒、辽东将门,纵然是一家之言,可是作者却将这些明末的人物写活了,写绝了。读一本《万历十五年》,崇祯的明末在我脑海里还是云山雾缭,读一本《窃明》,大半个明朝却在我眼前活灵活现。读窃明,让我想到了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同样鲜活的历史,那些被人扭曲后为我们所遗忘、无视的历史再一次被我们拾起。

  而《窃明》不仅仅在于写活了一个明末,还在于给了我们一种残酷的真实和沉痛的反思。以建奴数万草寇为什么能屠杀大明三分之二人口,湮灭天下?以大明广博疆域、百万将士官员何止于族亡史绝?在那个不可思议的年代到底发生了怎样荒诞的历史事件?哪些人哪种制度哪些原因又该为这样泣血的历史结果负责?

  因为和谐,我们的历史对明末轻描淡写,异族的入侵变成了朝代正常的交替。但是读《窃明》,我们知道了小冰河时期,气候对明国运的致命一击;我们知道了漂没,东林党为代表的明朝官员是如何的腐败昏聩;我们知道了辽西将门、军户制度,明军的战斗力为何如此的低下。我们还知道了毛文龙,这个东江以200人起家,孤军抗建奴,复土千里,救辽民数十万的浙江人,这个在《鹿鼎记》中被丑化,在建奴编著的明史中被贬低,仅仅因为被袁崇焕所杀而被我们所知的英雄。还有袁崇焕,这个相对毛文龙享有大名,被乾隆翻案被金庸吹捧被没有良心的满族“学者”捧上神坛,实际上却是空耗百万军饷、坐视军民被屠、友邦被灭,卖米资敌,擅杀同级大将、号称“五年复辽土”却被建奴打到北京城下,子孙摇身一变成为旗人的“民族英雄”。

  不读《窃明》之前,我相信袁崇焕帅才无双,关宁铁骑战力无敌,8千骑兵可以打败十万建奴;不读《窃明》之前,我相信东林党人清白坚贞,极具才干;不读《窃明》之前,我相信明朝皇帝弱智无能,无非木匠、烟鬼;不读《窃明》之前,我相信康乾盛世,x族统治下百姓幸福和谐。正如灰熊猫的起点笔名“大爆炸”,《窃明》真的是一个大爆炸。

  和所有的网络小说一样,小说中黄石对历史的改变可以给我们一种虚幻的满足,然而掩卷之后,那种沉重的压抑却会引起我们对历史的反思和重读,感谢《窃明》,我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无知。

  钱穆在《国史大纲》序中第一条写道“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建奴篡改了我们的历史,我们的教育回避了某些历史,《窃明》还给了我们。

  《窃明》读后感(九):必须让他震撼,这样人家才会仔细听你

  熊猫在百度贴吧的发言:只要搜索作者:灰衣熊猫

  这绝对不是起点07年最火爆的作品,但绝对是争论最火爆的作品。

  〔题外话:当当的分类比较囧:图书 >> 青春文学 >> 爱情/情感 )

  作品的评论区辩论绝对激烈:

  动辄封楼〔看点:满100贴,观点激烈对立)、

  党争不断〔看点:成立各种★★党,攻讦不断)、

  考据横行〔看点:旁证博引,引经据典)、

  明星闪耀〔看点:热门书女作者加入辩论,被围攻),

  每天很多人把追书的大部分时间花在看评论上,这应该会空前绝后了吧。

  文章的火爆来源于作品的大量颠覆性又合乎逻辑的观点:

  骑步军优劣对比,骑射远非我们以为的那么强;

  后金和明朝的对比,武人和文人的对比;

  战争的以力克巧,以巨大国家信用为支撑拖垮对方,摧垮对方的战术性胜利。

  当然,最热烈的是:

  论证了以袁的汉奸论为中心的明朝灭亡原因。

  先跳出窃明,问些问题:

  我们知道李连杰经纪人蔡子明为什么被枪杀吗?知道谭咏麟经纪人被刺吗?知道成龙和杨受成什么关系呢?知道曾志伟为什么被打吗?知道红十字捐款都是如何使用的呢?《东周刊》为什么停刊呢?张维迎为什么嫌大学学费还不够高?

  我们相信只要上好的大学就能找到好工作的保证吗?相信泰坦尼克的爱情,抑或现实才是本质?应该相信范跑跑还是郭跳跳?

  有多少次多少人向我们信誓旦旦保证,只要如何如何,我们就能怎样,当没有做到的时候,我们失望怀疑,可当一个新的保证来到,我们又相信了这个“一定”。

  我们相信真理和神圣不应被怀疑,任何怀疑就是对历史和自己的背叛?

  ----------------------------------------------------------

  那些坚信自己的看法非常正确的人,相信真正的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而自己是其中一员,等到发现别人的看法和自己向左的厉害,便实在是无法忍受这种情况发生,只能不遗余力的劝说别人相信自己的看法,对于屡教不改者痛斥相向。

  如果这些人掌权,很不幸,他们会打着国家利益社会安定的大旗,对与自己的真理相冲突的言论,删禁之,篡改之,毁灭之……直至采取肉体的人道毁灭,来实现“真理”的普及化。

  以前总是想,中国历史总是在这种极端到那种的极端中来回摇摆,要是我就不会,我一定会如何如何。

  现在想来,真是很幼稚,还不是一样极端,抱着真理尽在我手中的想法,又怎么会不极端。

  :摘录一段反对者的言论:

  一本以侮辱历史人物,侮辱民族英雄来吸引眼球,或许他能风靡一时,大热一时,但最终将会被扫进垃圾堆。不论袁崇焕他有什么的错误,至少他为大明浴血奋战,苦苦支撑大明朝十几年,最后为大明付出了生命!!想这样把一个历史英雄活生生的写汉奸来获取眼球的书是注定被钉在耻辱柱上的,它耻辱的本质决定了它耻辱的下场,其实真正耻辱的还是写他的人!!!

  幸亏他没成领袖,要不我们都成政治犯了。

  我不想看到这样的结果:真理的作用就是证明不同于真理的言论都很荒谬,神圣的作用就是证明做不到神圣的俗人都很丑陋。英雄的作用就是反衬凡人的怯懦。

  我们不需要权威强调的真理,我们需要的是自由质疑的声音,探究真相的理智。

  我不否认我是窃明众的一员,不过属于温和派,对于激进派的过激行为是在不太欣赏,疯狗一样的形迹,觉得实在是招人厌烦。同时对于抱着鄙夷的目光,“这只是一本小说”,仍坚信历史书和专家的人们,我不想劝说:“谁掌握了今天,就掌握了过去,也就掌握了未来”;导致反复的争论

  对此,我只想说不管你赞成还是反对《窃明》的观点,都无法否认它的巨大影响。它做到了,就如《七宗罪》里所说:“想要人听你说话,拍拍他肩膀是不够的,必须让他震撼,这样人家才会仔细听你”。

  推荐《12怒汉》豆瓣评价超高的片子:合理的怀疑,理智的分析

  我们要做一个合格的陪审员

  :看完觉得不错,点一下推荐,谢谢! (标准的起点风格!囧)

  《窃明》读后感(十):《窃明》

  架空历史小说给了当代民族主义者一个很好的意淫平台,对历史中所有的屈辱不再只能捶胸顿足、悲叹不已,可以用笔重新舒展抱负,在梦里改写历史。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里,有太多的转折点太多的屈辱题材可以书写,这是我们的优势。

  许多个通宵夜读之后终于看完了全书,作者很明显是个民族主义者,充满了对满清、对汉奸的愤恨,尤其是针对现如今某些学者、影视作品中对满清入关统治的正面解读有着强烈的情绪。在此动力下成就此书,展示给我们另一个明末“英雄榜”,让这些历史人物有血有肉的展现面前。袁崇焕,《明史》上屈死的民族英雄、《明朝那些事儿》中不谙政治、败笔连连的官员,在本书中成为卖国搏名的主角,实在不堪。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