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不买我就不起来!”:5岁女孩哭闹,父亲冷眼旁观三小时,网友吵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不买我就不起来!”:5岁女孩哭闹,父亲冷眼旁观三小时,网友吵

2020-02-18 20:32:55 作者:呵护小妹 来源:呵护育儿 阅读:载入中…

“不买我就不起来!”:5岁女孩哭闹,父亲冷眼旁观三小时,网友吵

  1

  知乎出现了一个热门讨论话题

  #5岁女孩撒泼打滚要玩具父亲原地看3个小时不制止,如果家长有什么更好的教育方式?#

  光看标题,是不是就已经有满满的画面感了?

  知乎发问者说,自己近日看到一位父亲带孩子去逛商场,孩子看到玩具想买,但被父亲拒绝

  理由是说,里已经有类似的玩具,再买就是浪费

  哪知孩子非但不理解,还就地撒泼打滚。

  嘴巴嘟囔着“不买就不起来”。

  于是,这位老父亲就在原地生生“围观”了3个小时。

  听起来有些可笑,该是多么佛系的男人才可以淡定地站在边上3个小时,雷打不动,不觉得丢人

  很多宝妈都有这样的经历——

  孩子在公众场合大哭大闹,自己觉得脸上火烧似的,疯狂想要钻进地缝里躲起来。

  明明已经很闹心了,还要对着路人投来的责备眼神说声抱歉”。

  不少家长对这样的熊孩子有着巨大理“阴影”,纷纷给这位“英勇”的老父亲送上“鼓励”——

  坚称:这样做没错!

  可仔细想一想,真的完全没错吗?

  面对孩子哭闹的行为,我觉得,上面这个家长的做法妥当

  人的情绪发泄时候,另一方不作回应,难道不憋屈?

  这就跟平时在跟另一半吵架,对方不言不语地坐在一边是一个道理——

  妥妥的冷暴力

  每个宝贝都是天使对待孩子本不该如此冷酷无情

  2

  想起同事跟我说过一件哭笑不得的事。

  她说,因为有一次自家的小宝在玩具区看到了喜欢的玩具,哭闹着不肯走。

  因为哭得实在太惨了,她还差点被店员作是拐卖孩子的人贩子

  现在回想起来,对孩子哭闹的威力还有点后怕。

  于是,她四处询问教育孩子的方法

  有认识的宝妈,推荐了她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曾经公开分享过的一个方法——

  “不打、不骂、不说教、不走开”的四大原则

  第一,不打孩子,孩子是弱势人群,不能打;

  第二,不骂孩子,不论是父亲还是母亲,骂孩子只会给孩子一不好观念

  第三,不说教,孩子这时候正处在一个情绪化的状态,他们是听不进去的;

  第四,不走开,孩子表达情绪的对象是你,所以家长得坐在他们跟前看着;

  李玫瑾说,一个孩子3岁之前哭泣大部分是因为痛苦

  可3岁以后就不是了。

  他/她可以是因为你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而哭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情绪威胁

  这时候,我们就有必要对孩子做“克制训练”,对孩子的无理要求说“不”。

  是不是我们按照上述父亲的举措面色凛然地站在孩子的面前不作任何的回应,就能实现对孩子的教育了?

  不一定。

  那么,具体实施起来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李玫瑾教授现身说法,把孩子抱到卧室里,确保环境安全的,就坐在孩子面前看着她哭。

  等她哭累了,就给她用热水毛巾擦擦脸,表示对孩子的关心。

  等擦完后,可以说一句“还哭吗,想哭你就接着哭”吧。

  这是在告诉孩子,你闹起来没有道理的话,我不会心疼也不会让步。

  多试几次,孩子以后就会知道,闹是没有用的,年龄越小的孩子越容易管。

  等孩子冷静下来以后,你可以跟孩子说,你哭闹是没有用的,但是你可以尝试来说服我。

  这样一来,孩子就能养成和家长沟通的习惯。

  大概三次里有一次家长可以适当妥协,这样孩子就会知道,原来我沟通也是有用的,他们就会以沟通来代替哭闹。

  3

  上述李玫瑾教授讲的方法的确是有可操作性,但一味地生硬模仿,也不见得就是最好的办法。

  不知道宝妈们有没有发现,这套生硬的模式像在训犬?

  这就是早前提出来的“驯养式教养”。

  包括李玫瑾教授自己也说了,她觉得教育年幼的孩子就跟训犬一样。

  李教授的做法不能说全错,只是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小孩,

  不适应的孩子教出来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有知乎高赞的评论里提到过活生生的例子:

  26个月的宝宝哭着叫妈妈,却被妈妈情漠视,最后对妈妈的回应感到害怕,这难道不令人痛心?

  李教授表达的方式太冷漠了,带点高高在上的俯视感,会让习惯平等待人的开明家长觉得不适。

  但是对于除了打骂呵斥,不知道如何教育小孩的所谓中国式家长来说,这样的教育方法已经是先进的不得了的方法了。

  如果能有更好的方法,我们为什么要用如此生硬的体系来“驯养”我们的宝贝呢?

  知乎上也有评论,称这种生硬的训练方法只会给孩子短暂的屈服,长大成人后只会想着逃离自己的原生家庭。

  讲到这里,很多家长已经急了。

  到底要怎么做,才是解决宝贝问题行为的最好办法?

  4

  今天我要给各位宝妈说的是“ACT”教育。

  Acceptance an Therapy,简称ACT,即“接纳-承诺疗法”。

  第一:accepting your child‘s wishes an

  比如:我们看到孩子正不听话地在床上蹦来蹦去。

  让孩子明白你理解他,你可以这么说:

  “我知道你喜欢跳来跳去,所以在床上蹦,对吧?”

  第二:communicate the rule

  这时候如果对孩子吼叫,肯定是不行的,所以我们应该尽量平稳自己的情绪,重申规则。

  “床是用来睡觉的,不是用来给你做运动的,你跳来跳去会受伤的。”

  第三:target a positive choice

  相信不少宝妈有这样的经验,在餐厅里,孩子热情地奔跑穿梭,然后你大喊着“不要跑了”,但他或许只会抓住一个关键词“跑了”,于是撒欢地跑的更开心了。

  这也是否定式的命令对孩子来说,效果总不好,他们总喜欢跟家长对着干的原因。

  对于3岁以下的宝宝来说,一次性记住4-6个随机的数字都有困难,要让他们一次性记住长句,也一样困难。

  按照前两个步骤,我们已经接纳了孩子的情绪,并且重申了规则以后,我们还可以提供一个新的选择给孩子,并且这是我们双方都能接受的。

  比如:

  孩子喜欢跑跳,就带着他到户外安全的地方跑跳;

  孩子只是喜欢床上蹦起来的感觉,那就带他到专门玩蹦床的地方;

  当然,也可以选择把枕头从床上挪到地上的垫子作为障碍物,让孩子尝试跳过枕头;

  这些对于他来说,都是可以接受的选项。

  小的孩子更容易分心,当你提出一些新鲜的解决方案,他们极容易改变原有的行为;大一点的则有可能更固执。

  这样来看,我们就需要找到孩子需求的关键点,也就是他们行为背后的动机,再对症下药。

  运用“ACT”三步法的注意事项如下:

  1、看着孩子的眼睛与孩子沟通

  2、尝试给孩子其他的选择或解决方案

  3、在沟通的过程中,家长和孩子都应该控制好情绪

  注意,任何时候,我们在和孩子进行沟通的情况下,都是孩子情绪平稳的时候。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

  我们在教育孩子的同时要学会因材施教,不停地“试错”,在教育的路上不断提升自我的境界和修养。

  作者:呵护育儿,自2012年起,呵护育儿通过线下社区、网站、APP、公众号等多种形式,已累计服务超过600万个新生儿家庭。以身边新闻、亲身见闻为基础,每天分享实用的育儿知识,让你成为更好的妈妈!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