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18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18读后感摘抄

2020-03-01 23:4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18读后感摘抄

  《18》是一本由欧阳娜娜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 元,页数:26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18》精选点评:

  ●活了几天就在回忆了呀?写出来就是不会让人去看的书

  ●18岁对谁来说都是有纪念意义的,喜欢欧阳娜娜身上的青春气息,真的天才少女啊~收藏真本书了,若干年后再翻翻应该别有一番感慨。

  ●人家也是很努力的

  ●无蝉的夏天

  ●竟然被这个十八岁的女孩打动,在书店无意见看到她的书,一开始甚是惊讶,因为被负面新闻包裹的她,实在想不到会写一本怎样的自传体,随意翻开,被音乐生涯的开始所吸引,竟在一小时内阅读完了一本书。突然有些心疼她的经历,但是也羡慕她的经历,很坚定,也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她依然是个单纯的小女孩,看到最后她选择了继续学音乐,也为她感到开心,希望她越来越好。

  ●15岁到18岁品尝到的多种滋味 18岁之后的人生还有无限可能✨

  ●喜欢欧阳娜娜,一直,没什么特别理由,18岁前的人生经历让人羡慕,看完这本书时突然觉得之所以有现在的欧阳娜娜也不是偶然的,还会继续喜欢她

  ●有些惊喜的一本书,冲着娜娜的颜和光环来读的,文字轻松而又发散出不该18岁拥有的淡定从容。她的成长她的努力,休止符和各种美好的机遇……老母亲本人是来不及了,但突然好想这么培养一下娃,让她感受到努力蓬勃向上,也让她看更多的世界繁华,要不要从音乐启蒙开始呢

  ●是个很不错的女生。对得起她所拥有的良好的条件。更重要的是,她对自己有很清晰的认识,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我觉得在这个年纪能有这样的认识很不错了。不过分天真,也不过分世俗,刚刚好。

  ●轻飘飘的羽毛般光洁的路途,一张张明媚笑靥和故作忧郁的写真中间,穿插着Oynn对人生浅显的领悟,令人羡慕的浅显。到底要多么幸福,才能不懂得过多的道理?

  《18》读后感(一):我对她有很多期望,期待共同成长。

  娜娜是我的同龄人,所以对她会有特别的磁场和关注。这本书写得很不错,至少比我厉害多了,文笔流畅简洁,自然不造作,关键是很真诚。我暗自决定以后写字要简洁有深度,力到深处,不过多拖泥带水。

  她的履历颇丰,见过很多大世面,当然很让姑娘们羡慕。她有很好的家庭条件,很会教导的妈妈,引领她时尚道路和态度的姑姑。身边有很多对她有重要影响的人……这些都是她成长丰沃的土壤。 当然她也有自己引以为傲的性格特质,不错的天赋让她不断得到正向反馈,从而变得自信而富于接受挑战,学习新的东西,有更多丰富的尝试和体验。她有自己独立的想法与思考,有自己想做并想做好的事情。 总之这本书写得很不错,看完之后我对她的了解更进一步,我对她的喜爱没有减少,我觉得这就是很大的成功了。 喜欢她也有些时日了吧?很想去看一次她的现场,近面感受她的气质和气息。如果有新的书,会一如既往的支持哦。

  《18》读后感(二):小惊喜

  我很开心在18年快结束的时候有了娜娜这个小偶像。起初是被她每周都会po的vlog吸引到的。真是个有趣又古灵精怪的小姑娘,青春真是美好啊,满脸的胶原蛋白和奇思妙想。拿到这本《18》又接触到了大众视野下一个不太一样的娜娜,她自我剖析还有一些成长的片段让我觉得真的是个很有想法和主见的姑娘。

  我自己是个很难坚持的人,但是她的自律和对大提琴的坚持真的震撼到我。很多学艺术学体育的孩子看到这些应该会有共鸣吧,反正我是真的很佩服你们啦。娜娜的小伙伴在楼下喊她练好琴没那里真的很有画面感。

  我对自己的18岁已经很模糊了(虽然也才没过几年但可能因为没发生什么特别的事也没什么成就吧),但她的18岁真的很棒啊!已经达到很多人达不到的高度,虽然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也有我们体会不到的困扰。

  感觉她也是挺有规划的,小目标大目标短期长期,从小“打卡”作息应该对这个还挺有影响的。

  “不要害怕留下自己当时的声音”和“要有自己的口袋歌”,无论放在哪个领域哪个行当都应该如此。

  《18》读后感(三):18

  买这本书是为了看述禾拍的照片,但读完文字,真是更佩服这个小姑娘,优秀的人一定有过人之处。

  想起几年前在工体周杰伦演唱会入场碰到她时,目光交汇的一瞬间,她竟然会先害羞的目光闪躲了一下,请求合影时她也十分友好的同意了,再后来独自去听过一场她的演奏会,但我自认为也算不上是她的粉丝。后来网络上一些她的负面新闻还有一些键盘侠的评论,我没有特别去看,只是知道这些事情,包括退学,入学,演技被吐槽等。看了书中她写的文字,从另一个角度看到了这些事,惊觉她年纪轻轻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且在面对这些时,想的是怎样让自己下次更好,再想想自己在十几岁的年龄时,还是懵懵懂懂按部就班的上学考试呢,她朋友的烦恼是怎么应付考试,她的烦恼是下次如何让自己做到更好。她确实有普通人很难有的平台和起点,也有着比普通人更多的压力。

  平台和起点可以让你在起跑线有绝对优势,但人生是场马拉松比赛,如果普通人可以365天重复做好一件事,我想也会小有成就吧。

  虽然没有过多的描述和妈妈之间的事,但能感受到,有个好妈妈是多么重要。我也要好好努力,开拓自己的思想眼界,扩展自己的能力,争取以后自己有孩子了,可以为ta的成长保驾护航。

  总之,意外的很棒的一本写真集,照片拍的特别好,文字很好,排版和设计也很用心。希望娜娜越来越好,我也越来越好。

  《18》读后感(四):成长

  构成这本书的元素有很多,有大提琴、演员、时尚等等,主线当然是娜娜的成长经历。

大提琴

  因为体制问题,在台湾继续读书可能无法继续花费大量的心思在大提琴上,转而去美国读书,考上了相当相当不错的柯蒂斯音乐学院,这所学院的录取条件相当严苛。学校常年保持在160个学生左右,录取名额根据毕业人数而定。欧阳娜娜经过两轮面试顺利通过,这对于她来说是不可思议的。因为与她一起报名的人当中不乏有她在YouTube上关注的音乐家。顺利被录取对于娜娜来说当然是开心到飞起的事情,但娜娜在这样一所世界著名的音乐学院却没有像在台湾那样的充实感,可能是因为体制问题,在美国读书确实多了很多的空闲时间,但也是因为这份空虚感,让娜娜产生了休学的念头,当然,这个念头也得到了妈妈的支持。我想说,娜娜的妈妈真的是很善解人意的妈妈,考上这样一所世界著名的音乐学院,一所那么多人梦寐以求的音乐学院,明明是一件多么值得珍惜的事情,产生休学念头会是多么可惜啊!换做是其他大部分家长,可能会觉得我家小孩是不是脑子秀逗了?当然,如今18岁的娜娜又回到了伯克利大学继续读音乐啦。

演员

  人生的可能性不仅仅局限于当下所我所擅长的事情,我或许可以去开拓一些我未知的领域,是吧?

  娜娜进军了影视业。作为一名观看过娜娜作品的人,我觉得娜娜的演技确实......有待提高。确实是因为演技不尽人意,也遭到了网友的大量抨击。网络世界言论自由没错,但是我希望作为人,还是能够多一份善意,在批评他人的时候能够过滤掉肮脏的字眼,尽量以客观辩证的角度去评价。演员的身份让娜娜学习到了很多,也认识到了很多影视领域的新朋友,这是一段不错的经历,同时也让娜娜明白到大提琴对她的意义。

  相信娜娜的成长经历应该是很多人都羡慕的,有自己热爱的事物,并且还尝试了当一个演员的身份,并且在年纪小小的时候出国求学,她的经历太丰富太充实,有甜蜜也有苦涩。在书中也有许多产生共鸣的地方,如果她没有当演员的经历,那她又怎么去评定大提琴对她的重要性呢。评定自己有多么热爱一件事情,那就是当你没时间去做的时候,是否让你产生了空虚感。

  这本书的质感很棒,插图也很多。看完下来特别的轻松愉快,能够从娜娜的经历中学习到一些东西,很正面,娜娜的粉丝可以买下来收藏啦!图书封面

  《18》读后感(五):成长的高光

  在西西弗用三个下午看完了这本书。向来对名人自传很有兴趣,一方面是因为太过不一样的人生,另一是会好奇,这个人生活中的样子,或者说他愿意披露给你看的样子,会和你在公众场合见到的连续统一吗?我看过孟非的,看过陈坤的,看过成龙的,本以为小孩子的传记会相对乏善可陈,出乎意料的是,因为真诚,欧阳娜娜的呈述相当有看头,里面有很多成长过程中直击内心痛苦的内容。

  这种内容因为不同的讲法会有非常不一样的效果。有的人虽然也会提,但他有太多想保护自己的地方,所以只会透露一点点中心思想给你,但离了大量真实的细节,最后表达出来的正能量思想显得很鸡汤。是啊,我们都知道成长是财富也是必要的,但我们更想知道你是怎么过来的,因为大家都有身陷痛苦自觉过不下去的时候。

  所以当我看到娜娜直接写,她被人骂在人前崩溃的时候,还是觉得很难得的。因为要再现这种场景,承认你看到了它,需要你已经能在心里接受,正视,否则你写下的很可能是“相信自己”之类的总结性发言。相信自己是没错,但首先,你得先理解自己经历了什么,而不是慌慌地看一眼后马上回避正在眼前上演的东西。

  从书里可以看出,这是个很有主见的姑娘,这种主见一部分是天生,一部分来源于过去孜孜不倦的努力都取得了成就。如果你长期处于一种“去做——做到”的正向循环里,你会培养出这种踏实的自信,练琴就是这么一个过程。冥冥中也许这是我会挑中这本书的另一个原因——当下我正需要这种土星的特质:制定目标,实现;制定下一个目标,继续实现。因此看她考取柯蒂斯之前种种的高强度学习、练习,对我来说是一种享受。

  有几个具体的地方很是喜欢,甚至能想象出当时的场景:

  一是娜娜上幼儿园时准备毕业表演,随着准备逐渐一路将节目难度逐节升级,目睹她投入的妈妈说:“这是你第一次对自己做的事表现出强烈的执着和坚持,你开始有了'一定要这样做'的想法,也开始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练习和付出了。”

  看到这里我很恍神,因为小时候我也是这样的人,单纯得有了想法就会不管不顾地做,完全不会去想能不能做好。对我来说,结果才不是我需要考虑的东西。现在我就想回归当时的单纯和勇敢,当然,以一种不鲁莽的方式。

  二是廖老师对她说:“考试不是为了证明你比别人强,而是为了证明你完成了这件事。”

  欧阳娜娜说,她喜欢接受挑战,廖老师在她很小的时候就抓住了她的这种特性,总是给她制定比她能力稍高一些的目标。这确实是一条高速进取之路,同时也是一条艰辛的路,因为你面对的永远是高于当前的自己的问题,你永远要学习新的东西,没有舒适区可以停留。这条路很容易令人产生放弃的念头,而坚持的关键就在于训练,严密的、持久的训练,唯有不断获得熟练的经验,才可以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你只有停留在这种状态里,才能真正做到不和别人比较,因为你要的那个n+1的n是自己。

  很多人想要n+1,但他们不愿反复练习,所以畏难、受挫、消极怠工这些情绪就容易趁虚而入。我看过的教写作书里都说,任何时候你不知道该写什么,那就随便先写点什么,或只是打开文档修修改改,写着写着就会冒出更多想写、可写的东西。总结出来就一句话:不要中断【做】这个动作,只要你做了这一步,总有下一步可走。

  好了,我又能继续上路了。

  欧阳娜娜的大提琴老师曾对她说:“就算技巧不够好,音乐性不满意,就算你认为自己还没有达到一个专业的音乐家的水平,你也不要害怕留下一部作品,不要害怕留下自己当时的声音。”

  这个老师30岁就出了一张全组的巴哈无伴奏专辑,这是一组在音乐人心中只有大师才敢录制的音乐。她也问过自己:你觉得自己是大师了吗?你真的敢留下自己不成熟的声音吗?你有勇气面对质疑和挑战吗?这些话简直戳在我心坎上。我还没面对过什么质疑呢,我得到的总是中肯善意的评价,但我心里的质疑声比谁都大。这也是我每个长篇开头后写不下去的主要原因,写完惊鸿一瞥后我就开始担心,故事不知道怎么发展,该有哪些人物,传递的信息够正能量吗。是的,我居然连价值观这种事都会操心,好像我对自己的检查还不够多似的,我的内心到底有多少诚惶诚恐?

  因此,看到欧阳娜娜直白地对问她要不要演戏的导演说出“我不想我的生命只有大提琴”时,我有些感动。

  人都有欲望,却往往很难认同自己的欲望。我们已经习惯给欲望打标签了:这个是有前途的,这个才是正统,这个更安全……因而这个才是适合的那个。很多人的欲望一生就这样被压抑下来,只能转而用奇奇怪怪的物品发泄。

  和大提琴相比,演戏或许就是那个不正统不靠谱不明智的欲望,特别是在她已经为大提琴付出了那么多,也挣到了属于自己的成就和肯定的情况下。但是我很能理解她的选择,这个时候,选择什么甚至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有选择的自由,和勇气。

  诚实地承认,不管它在外人眼中看来多不划算,这就是我想要的。既然它是当下我想要的,其中必然有吸引我去弄清楚搞明白的东西,正是这样一种过程引领我们去认识自己身上未知的部分,从而获得成长。

  因此休学这一步,我觉得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后面娜娜也坦诚地写道,确实一度很后悔,若不是想做就去做了,也不会引来滔天的批评。如果她只是和众多表演新生一样,在学校默默地蹒跚学步,谁也不会认为她就该演技好。而把这个过程在电视上公布于众改变了一切。但最终,她和所有成长了的人一样,回头看不再后悔当初的决定——“小时候我会想要当一个很专业的演奏家,提琴拉得很棒,现在我虽然不这么想了,但不代表我把音乐给放弃了。我去做演员,是因为我喜欢尝试新的东西,我有机会做选择,那我就想试一试演员这条路。这两件事其实是相互的,因为什么,结果什么,都不冲突,如果我没有走这么一圈,我可能永远都不知道音乐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而所有发生的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成长的一个显著标志,即是能把过去定义为厄运的事件咂摸出幸运的意义,这不是阿q精神,而是当我们终于来到心平气和的境界时,恍然意识到今天的强大其实无法刨除过去的任一天达成。

  《演员的诞生》最后,当她和刘芸被淘汰时,他们反而特别开心。刘芸对她说:“只有我们自己明白我们收获了什么,对大众来说这只是一个节目,但对我们来说,这是一次成长。”

  感谢分享,你说的我都能懂。成长的路,我也一样没白走。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18读后感摘抄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