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基因中的人类简史》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基因中的人类简史》的读后感大全

2020-03-02 23:23:0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基因中的人类简史》的读后感大全

  《基因中的人类简史》是一本由[澳]克里斯廷·肯奈利著作天地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页数:34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基因中的人类简史》精选点评

  ●基因传承给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带来的影响,并逐一解开一个个扑朔迷离历史谜团

  ●从遗传、基因的角度讲述人类生存、繁衍发展的历史。这是一本关于基因科学的书,也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

  ●看完了,就想说自己健健康康的真是个奇迹,人类有那么多遗传病,没“中彩”真是不易。要孩子之前还真得和另一半做个基因检测什么的,什么都不如信科学。

  ●竟然发现老爸在读,大概可能是想搞清楚儿子搞的基因检测什么的是怎么回事吧,拿来翻了一下,作者还是比较懂行

  ●分子家谱学囧

  ●这本书如果不是无聊到爆,千万别看。作者文笔很差,特别啰嗦,讲了好多谱的破事,反反复复的说澳大利亚她家那点破事。基因和人类基本篇幅很少,书名多半也是为了蹭热点

  ●别笑我,我比较笨,从小就想不明一个问题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是四个人,爸爸妈妈是两个人,孩子是一个人,那过了n多年以后,人口应该减半、减半再减半啊,怎么会越来越多呢?这本书终于帮我整明白了,必须发个豆评标记一下,呵呵

  ●能触动自己就算没白读。真心想说其实每个人都要了解自己从哪里来,无论是从基因遗传的角度,还是文化寻根的角度,还是家族起源的角度,这样感觉自己在历史中有了一个根,经历再多也不会随波逐流浮萍

  ●经典

  ●还不错,在书店草草翻了下吧,书中讲了关于基因的一些历史故事,家谱史与基因结合研究现状,人类从非洲走出后的DNA故事,翻译的挺好,也有些闪光点高中生扎实的看起来会体验更好。

  《基因中的人类简史》读后感(一):基因中会有哪些关于人类不知道的历史!

  自己本身对基因充满好奇,非常渴望能够了解科学家破解的基因密码。如今基因的应用开始普及,比如关于疾病或者血缘史通过基因检测的流行。 前一段时间阅读悉达多·穆克吉 的《基因传》,然我对基因的历史有了跟多的了解。甚至比尔盖茨类似说过下一个世界首富出现在基因领域。这些无疑不在说明基因领域的重要性。如果基因更多的普及应用价值真的非常巨大,不单单是医学,还可能涉及我们生活习惯身体对这个世界的适应感知,,,等等

  基因的发现应该算是非常晚的,但是本身的存在一种伴随我们整个生命的发展,这一点上不同于,计算机人工智能。有时候我非常渴望看到科技人工智能和基因技术的结合,改变整个人类的生命状态和生活方式。但是具体会可以猜测却难以预料,但是可以确定一旦实现绝对颠覆性质的。

  《基因中的人类简史》读后感(二):基因告诉你的来处

  人类是一个好奇很重的动物,我们会追根究底的探寻自己的出处,比如小的时候,我们都会缠着妈妈问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根据回答的不同,我们被分为了垃圾堆派和路边派。当然这种回答是大人的玩笑话,不过当年的我是信的,为此在过家家没有人愿意当宝宝的情况下,还曾经组织小伙伴到路边挖一个orz。相信小伙伴们的家长给的答案也是类似的,反正没有人提出异议,都热火朝天的挖起来。

  人类对未知的未来、宇宙空间也是充满了好奇,科学家们不断的探索着,但追根究底还是对人类自身的兴趣驱使的,人们探索宇宙的目的是寻找跟人类相同的生命,是对宇宙形成后人类的诞生又好奇,跟其他科学家从历史中、遗迹中寻找人类的起源是异曲同工,殊途同归的。

  基因的概念出现后,似乎一夜之间,每个人都在讨论基因,相关的书籍也如雨后春笋,最为有名的应该就是《自私的基因》了。而人类对自身的认知速度就呈现爆炸式增长。人类可以通过基因追寻自己的本源,通过基因来找寻自己的祖先,尤其是在家谱没有书面记载的情况下,基因是辨别我们谱系的最好工具。

  澳洲女作家克里斯廷·肯奈利是一个移民者的后代,她的先祖是当年被流放到澳大利亚的罪犯之一,当她有一天对自己的家族谱系产生了好奇后,她决定写一本家谱学的书籍,在此过程中,她遭受了世人的偏见和反对,但是成功的写出了《基因中的人类简史》,而幸运的是天地出版社出版了这本畅销书的中文版本让我们一睹为快,土生土长的中国人,还是中文看的舒服啊。

  这本书不仅仅是肯奈利最初设想的家谱学,而是从社会学、家谱学、生物学、历史学、环境学等等一大堆学科的角度带我们追寻人类祖先的足迹,对人类的起源、历史脉络和基因演化等方面做出了阐释。人类在发展中遭遇了什么困难,进行了怎样的大迁徙们,大融合和冲突,如何进化发展到我们现代社会的样子。最重要的是,作者提出政府应该利用基因技术为人类谋福祉,也明确的驳斥了种族优越论的错误观点,是一本三观很正的科普书籍。

  我们人类对自身的探求欲是无尽的,这本书很好的用目前最先进的理论和科学研究成果解答了人们的疑问,也许有一天科学发展证明这里有错误,但是这也是人类认知自我的一个阶段。如若你想了解人类的历史,不妨看看这本书吧。

  《基因中的人类简史》读后感(三):历史从来不容假设

  跨学科研究是新的理论产生的重要方法,尤其是传统的文科与理科的交叉、边缘更是如此(文科、理科的划分是基于中国高考的体系,说实话,我一直觉得科学不分文理,这种人为的划分并没有多少科学的依据,并不意味着学好理科的人读不好文科,反之亦然)。试想诺贝尔等奖项获取并不是信手拈来,而是对某一现象的穷追硬打,然后曙光一现,成为了某一科学阵地的捷足先登者。《基因中的人类简史》就是这样的一本书,它让读者知道了历史不仅仅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更多的是尊重人类主体的创造性与主动性。 诚然,基因的发现是生物学的巨大进步,有了基因我们终于对于某些疾病的根源有了清晰的认识,不再沦为是“遭天谴“那类唯心主义的说教,而是想一些方法去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比如现代婚姻的禁止近亲结婚就是一个实证,防止缺陷基因的强化使每一类病症成为不可挽回的悲剧。当然,我们应该推而广之,在人类历史中更多地提倡血缘的差序化格局。 书中提到的神秘的尼安德特人、北欧海盗、美国国父杰斐逊、澳洲囚犯流放、人类走出非洲、孟德尔式遗传疾病等历史人物和事件,有些是之前熟悉的,有些是第一次见闻的,还得通过百度来知道来龙去脉,但是作者的初心并不是向我们普及这些冷知识,而是让我们在阅读历史时联系其它学科的知识,比如生物。这些事件的共同点就是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时间的推移中发生着变异,这些变异从一年两年短时间内看,是微不足道的,但是三十年五十年是可以由量变到质变的,这不是夸夸其谈,而是证明 世界的多元性及其内在的规律性。 根据过去去推导未来,是建立在规律的掌握上的,作者较好地将北欧海盗、澳洲囚犯流放等事件放在一个相对公正公平的环境上,尽管社会学不同于自然科学,可以进行实证研究,但是剥离一些偶然因素,我们就更加确认了基因不仅是天使更是魔鬼。 孟德尔的基因学说,真心说,不是其一个人的发明创造,最初也不是拿人类社会进行研究的,而是基于大豆试验,显性、隐性、DNA、RNA之类的,要想读懂确实需要点生物学根基,但是仅仅从了解、知道的层面,我们可以忽略其背后的逻辑,只需要正视孟德尔的结论就可以了。以此类推,我们发现基因与历史的重合与解构,并不需要以专家学者的认真,只须本着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即可!

  《基因中的人类简史》读后感(四):科学基因史和迷信上帝史

  基因记录着人类完整的历史:生老病死,疾病战争,饥荒与迁徙,基因史就是历史演化。 《基因中的人类简史》这本书并没有像普通的科普书那样索然无味。看的时候,完全把我的好奇心给勾勒回来了。这本书被纽约时报书评评为“年度百佳图书”通过解读人类基因史来讲述基因中可以看到普通人好奇的遗传,疾病,心理,灾难等缘由。想要知道这些根源,阅读这本书会让人大开眼界的。 前段时间,我先生的大伯母,生病住院了。起因由于眼睛看东西有点模糊,看不清楚东西,不舒服,于是去了河北省张家口市看眼睛。医院并没有看出个所以然,只是让吊水,输点营养液先观察观察。然而一观察事情就大了,据说吊水后就昏迷不醒,直接成为一个植物人,生命特征都存在,只是昏迷不醒,在张家口医院躺了两个月,后来转回到北京又住了一个月,什么变化都没有。每个人都在纳闷,好端端一个人只是眼睛不舒服,去医院一看,居然变成这样了。于是乎,他们开始相信迷信,叫了一个神婆给看说是大伯母撞见了什么不该撞见的事物。神婆念叨完,当天医院传来消息说人醒了,眼睛睁开了。于是乎将人带回了家,诚然眼前所见的确让人疑惑质疑,事实情况是真有效果了。然而最近又复发了,老人眼睛慢慢的看不见了,坐在面前的人都很难辨别。他们家人,还是坚信神婆的功利。大伯母好像六十岁还不到。年轻小辈们的建议拗不过长辈的迷信。 这件事情让我感触很多,《基因中的人类简史》告诉我们任何一种疾病的产生都是由于基因的变化,都不是人为能控制的,但是可以适当的延缓基因的突变。我们身体里面的基因状况从一出生就已经注定好了,无论疾病灾难都已经在基因分子中体现出来了,只是我们几乎没人关注到这一点,所以才会有天不遂人意,迷信的路子出现。 《基因中的人类简史》也具体的告诉我们为什么会有遗传,什么会遗传,什么基本不会遗传。我们时常在想,为什么自己长这个样子,就像我的一对儿女,很多时候我都在纳闷为什么儿子像爸爸,女儿像妈妈,然而又有交叉的地方,这本书很好的告知了我缘由。基因也就是DNA决定了人的长相,当然疾病与健康也一同遗传了下来。 《基因中的人类简史》给我们编织了一张基因网,从古至今,甚至未来发展都是可以追溯缘由的,都是在定向规律中发展起来的。 这本书让我们看完以后,更多的意识到我们人类生活的是一个科学社会,一切疾病走向都是来源于基因。真的得倡导结婚前都做一个基因检测预防疾病从基因里面带出来,改变就不太可能了。我们都应该相信科学,相信基因学,而不是像我这位大伯母一样,家人相信神学。

  《基因中的人类简史》读后感(五):基因中的秘密

  血统论是自古以来都备受争议的。

  我们亚洲地区最是注重传承,孔子后人传承了几千年,家谱保存完整,这样的例子我们国家有很多。

  我们传承的是姓氏,是家族文化,是我们所说的根。

  落叶归根是每个中国人的毕生追求,也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文化。我们虽然说不清这种感情从何而来,却深深的刻在了我们的骨髓之中。

  我曾问过自己的父亲,祖上是做什么的,父亲对此一知半解,说祖上可能是走西口来到了内蒙古,孤身闯天下。

  后来有机会回到老家,我听爷爷说要修缮家谱,想把家谱传下去,我虽然对此没有什么想法却也深觉荣耀,我原来也是有家谱的人,也是知道自己从何而来的。

  当代人绝大多数都对家谱一类的事物不感兴趣,嗤之以鼻,觉得它代表着封建色彩,我母亲信奉佛教,是一位俗家弟子,每年都会带着我和弟弟祭奠祖先,后人祭奠先人就是我们对过去的人的最大尊重。以前我从未在这个角度考虑问题,随着我认识的增长,我突然明白了这个行为的意义,我们是在祭奠祖先也是在定位自己的人生位置,找到自己的生命坐标。同时自己也开始主动去做这些事,就像我小时候不明白什么是过年,可是长大了也会照着以前的事做。这恐怕就是基因带给我的生命记忆。

  我的父亲信奉的是耶稣,虽然没有祭祖这一传统也是对这方面很重视的,信仰成为了沟通过去与现在的唯一桥梁。

  我们普遍看重未来如何,对过去不重视,我想弄明白我的祖先都是些怎样的人,他们有着怎样的性格,哪怕知道他们叫什么也行,这很难,我无法找到任何资料来证明。

  祖先留给我的信息太少了,我不知道我的基因中有那些信息是他们留给我的,我也不知道我的面孔和谁长得更像一些。

  有很多人都争相证明自己与历史中的某一人物有关,他们想证明自己身出名门,证明自己生来就与众不同,我们这里的人就是这样好面子,子虚乌有的事也敢夸下海口。

  我们还相信一句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多少代的农民起义都是改朝换代的样本,得了皇位的人反而开始在乎起来,开始寻根问祖。

  所有的民族性的东西都有可能是基因带来的记忆,要不然怎么就能产生如此多相同特征的人呢?可能文化会有很大影响,但是基因的记忆是我认为更重要的一点。

  当年希特勒搞人种计划,想要推广雅利安人这个德国样本,最后打倒了法西斯之后证明这个基因计划是多么的反人类和不切实际。

  我们人类从非洲起源发展到如今,早就不知道通过基因融合产生了多少变化,一个新的混血或者根据外貌而归纳人都是片面的认识。

  最后也证实了这个计划的可笑。

  可我认为有这样想法的人,可不仅仅只是法西斯们,还有很多人也是这么想却没有机会实施。

  我有的时候也会不由自主的定义人的类别,比如根据宗教信仰和皮肤颜色,当然这就是歧视,尽管我们这里不这么承认。

  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圈子里产生出比生殖隔离还要严重的偏见和歧视,这些都是基因中带来的选择么?不是吧。

  但我承认一点:基因真的是自私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