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人之路》的读后感大全
《智人之路》是一本由【德】约翰内斯·克劳泽 / 【德】托马斯·特拉佩著著作,现代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2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智人之路》读后感(一):稍后重新更改!
全球销量突破200万册 版权售出超17国 明镜周刊畅销书 德国亚马逊畅销书榜霸榜超36周 与《未来简史》《自私的基因》同列德国亚马逊畅销榜 ----------------------- 复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李辉、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吴国盛、厦门大学人类学教授王传超、歌德学院(中国)盛赞推荐 ---------------------- 智人“走出非洲”继而遍布全球是真的吗?我们的祖先为什么能从三个智人亚种的竞争中胜出?早期猎人和农民有着怎样不同的基因表现?迁徙何以导致人类从青铜器时代回到石器时代?语言是如何一步步成为统治工具的?鼠疫、麻风病、肺结核等传染病如何随人类一起游荡在大陆之间? 马普所所长约翰内斯·克劳泽颠覆了我们对人类演化进程的惯有认识,重新书写60万年人类进化史,为广大读者送上一场别开生面的阅读盛宴。 --------------------- 一本引人入胜的可读性极强的好书。作者是著名的丹尼索瓦人种的发现者。他讲述的智人迁移之路,为欧亚大陆上的人类分布提供了DNA层面上的根据。移民带来了新文化,也带来了致命的传染病。读罢发人深省! ——吴国盛(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 与其他类似畅销书不同,这部著作的最大优点是*级人类学家直接参与撰写,因此书中的推理和结论格外谨慎,我几乎找不到什么缺陷,更别说错误。所以这无疑属于了解人类进化历程最值得阅读的科普著作。 ——李辉(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导、现代人类学实验室主任) 这本书就是一个新知识宝库,它像一部历史犯罪电影一样令人兴奋,即使是遗传学的门外汉也能够读懂。 ——约阿希姆·米勒-容,《法兰克福汇报》 一本充满人性的书,它向我们讲述了现代智人一次又一次踏上崭新旅途,寻找新家园的故事。 ——古伊多·克莱恩胡波尔特,《明镜周刊》 在短短200多页的篇幅里,你能学习到大量从根本上颠覆常识的人类学知识,我找不到第二本这样神奇的书了。 ——布克哈德·米勒,《南德意志报》 约翰内斯·克劳泽的研究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们能够重新理解我们自己的过去。 ——兰加·尤格施沃,知名科学记者 这本书会让你突然停下来大声说:“为什么我以前不知道?”它非常容易读懂,非常合乎逻辑,非常发人深省。读它,思考它,然后再读一遍。一本绝对的启示录。 ——苏·布莱克,《法医报告:死亡教会我们什么》作者 这本书生动而及时地提醒我们,病毒和其他传染病病原体只是一段史诗旅程的旅伴,这段旅程始于大约20万年前第一批人类移民离开非洲。 ——马克·霍尼斯鲍姆,《人类大瘟疫:一个世纪以来的全球性流行病》作者
《智人之路》读后感(二):基因关乎人类史学
《智人之路——基因新证重写六十万年人类史》本书是一本通过基因解读人类历史的社会科学的书籍。德国基因研究专家约翰内斯·克劳泽先生从遗传、基因的角度,讲述人类生存、繁衍、发展的历史。这是一本关于基因科学的书,同时也是集心理学、历史学、遗传学、医学、人类学以及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逸事和许多历史人物的生活经历的书,展示了基因传承给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带来的影响,并逐一解开一个个扑朔迷离的历史谜团。
书的前半部分讲述对古代移民的研究,特别是“走出非洲”的理论,60万年前,非洲直立人进化成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和现代人。书中描绘了一幅人类进化的宏大图景,涉及神秘的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等,人类走出非洲、孟德尔式遗传疾病等大众熟悉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欧洲人的基因突变,影响着肤色的改变,DNA大大改写了人类的进化史。遗传学重写了人类的历史,地球上至少出现了四类人种。
作者利用基因研究的成果,非常详细地对这些基因进行深入的研究,对于人类史是全新的解读,既科学又富有见地。书中讲述的基因问题,我们对人类进化的大部分认知来自于古代化石和骨骼的研究,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在大约50-60万年前与人类进化“分道扬镳”,最后的尼安德特人直到大约4万年前才从欧洲大陆彻底消失。通过对古代人类DNA测序,科学家可以将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的基因与现代人的基因进行比较,这将有助于识别差异和相似性,揭晓我们与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的大部分DNA是相同的。
作者讲述的这些非常有趣的基因研究结果,分析了远古物种的大脑提供重要线索,研究对单个基因的操控并对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的基因研究,能帮助我们理解人类特定历史基因的发展过程。
所以说,这本书讲述的基因历史,其实这也是我们人类共同的故事。我们的身体承载着过去。我们的每一个染色体中,都记录着我们人类这个物种的完整历史,生与死、疾病与战争、饥荒与迁徙。
基因,以超乎我们想象的方式存储着我们人类几十万年的演化史。约翰内斯·克劳泽先生在本书中,用基因重写了60万年的人类历史。
《智人之路》读后感(三):人类的祖先智人
人作为这个世界的主宰,确实有着不可思议的来历,在众多的生物之中,人是其中最为特殊的种群,可以直立行走,可以说话,从这直观就可以看出来与其他动物的区别。但是这只是表面的直观,其实除了人之外,也有一些动物可以直立行走,可以用声音交流,只不过我们不懂得它们交流的是什么内容而已,那么人和动物最为显著的区别是什么,在课本中我们获知,制造工具才是人和动物最为本质的区别。
在历史的长河中,地球经过推断已经有几十亿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岁月中,究竟发生了什么,相信短时间内,人类是无法给出确切答案的。只能够通过一些支离破碎的间接证据和人们的大胆猜测,尽量得出能够更加合理的论断。再这些论断中,也有一些论断经不起推敲,而被人们推翻,一些论断的结果可以支撑当下,所以被人们认可。现在的地球在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之下,已经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于宏观生物的认知也达到了一定高度。
现在的几大洲,几个人种已经大致的区分开来,在世界的不同地区,人们通过一些获得的证据来推断人类的祖先,得出了一些论断。现在能够被人们广泛认可的就是从非洲这片土地走出来的智人,他们被人们认可为共同的祖先。但是既然是共同的祖先,为什么会有白人,黑人,黄种人的区分那。这些也都通过了科学的解释,给出了合理的答案,也被人们所认可。
现在有很多的在介绍关于人类起源的书籍,通过这些书籍可以获得更多最新的结论,最近就阅读了一本这样的书籍,书的名字叫做《智人之路》,在这本书中,我们就可以通过作者的讲述,对于人类起源有更深刻的认识。也对于智人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书中不仅讲述了智人的起源,还讲述了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一些有趣的故事,同时也讲述了比较沉重的话题,也就是瘟疫的蔓延,让我们了解掌握了解更多的知识。
《智人之路》约作者是德国的作家翰内斯·克劳泽和托马斯·特拉佩共同出版的作品,其中翰内斯·克劳泽是图宾根大学史前史与中世纪考古研究所教授,还是马克斯·普朗克人类历史科学研究所所长以及马克斯·普朗克-哈佛研究中心主任,海德堡科学院院士等,而另一为作家托马斯·特拉佩是一位知名记者,也是《柏林人报》的作家兼主编,主要报道科学及政治相关新闻。本书是两位作家共同创作的,是一本科普读物,受到读者的喜欢。
《智人之路》是一本和不错的作品,通过这本书的讲解,我们对于人类的祖先智人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书中不仅讲述了智人的成长之路,还讲述了瘟疫的一些事情,让我们了解了更多,很喜欢这本书。
《智人之路》读后感(四):古人传道留其间——读《智人之路》
文/望月听雪
人类历史是一场最宏大的生命革命,书写了一整个洪荒宇宙间的生命传奇,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演变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这是一本以基因为基石的“启示录”,以基因新证重写六十万年人类史。“鼎湖流水清且闲,轩辕去时有弓剑,古人传道留其间。后宫婵娟多花颜,乘鸾飞烟亦不还,骑龙攀天造天关。后天而老凋三光,下视瑶池见王母,蛾眉萧飒如秋霜。”
——考古遗传学探索早期现代人如何走出非洲
“遗传学将在未来产生巨大的作用,DNA是人类生命的蓝图。”“使用DNA材料研究人类起源,对比世界各地的现代人遗传数据,有时也比较从骨骼、牙齿等遗骸中提取远古人类的遗传信息。考古遗传学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远古时代人类迁徙图景,以及文明的诞生。”
“一截来自中国西部边境阿尔泰山脉适应性的指骨让我们认识了新的原始人”,基因序列的分析,追根溯源,竟然发现了之前没有被发现的人类进化,笔者以其专业领域的知识,将目光穿越千年万年,那个时代里智慧人类的进化轨迹,仿佛电光火石般出现在科学家们的研究之下,这是“来自原始人的问候”,令人惊奇……
探测DNA并非想象那么简单,人类在科技的发展上总是会走一些这样那样的弯路,这是很正常的,就如同曾经全民信仰的“地心说”,曾经以为的亘古不变的真理,其实是一则未经成熟思考的表像,甚至被拿来当成神权统治的工具。“DNA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均匀损伤,损伤得越严重,DNA的年代就越久远。由此推导出远古时代DNA的纯度检测法。如果试验品中的损伤模型指向‘年轻’DNA,则说明该试验品已经受到污染,而这个来自俄罗斯的冰期人类身上,确切证明了其DNA没有被污染。而20世纪80年代,从一具木乃伊上提取的DNA,今天可以确定,这些DNA不是来自埃及,而是来自提取者自己身上。”
——中世纪的黑死病,鼠疫疫情,2019年的新冠病毒
“公元1338年左右,在中亚草原地区发生了一场大旱灾。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该地区爆发局部性的瘟疫。不久,这场瘟疫又通过人员的流动向外四处传播,而传播的起点则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城市——加法。”
“蒙古人向加法城发动进攻,这次他们采用了新的‘武器’,他们用巨大的抛石机将无数染病身亡的蒙古士兵的尸体发射到城内。加法城中很快出现了许多被瘟疫感染者,患者开始时出现寒战、头痛等症状,继而发热、谵妄、昏迷,皮肤广泛出血,身长恶疮,呼吸衰竭;快则两三天,多则四五天,就纷纷死亡。由于患者死后皮肤常呈黑紫色,因此人们将这种可怕的瘟疫称为‘黑死病’。它就是鼠疫,一种由鼠疫杆菌引起烈性传染病。一座曾经繁华的商业城市,转瞬间变成了一座人间地狱。那些尚没有染病的加法人侥幸逃生之后,登上了几艘帆船,踏上了返回祖国——意大利的路程。然而,传播瘟疫的罪魁祸首——老鼠和跳蚤,也爬上帆船的缆绳,藏进货舱,跟随这些逃生者向欧洲大陆漂泊而去。一个可怕的幽灵,悄悄地降临到了欧洲。来自加法的商人登陆墨西拿港不到一个星期,黑死病便在整个西西里岛传播开来。紧接着,瘟疫又从西西里向内陆扩散,横扫整个意大利。很快,整个欧洲都飘荡着黑死病的魅影。更不可思议的是,甚至在北极圈中的格林兰岛都因此遭了殃:长期在冰天雪地中苦苦挣扎的当地居民因得不到欧洲大陆送去的例行补给,没有一个活过1350年。欧洲几乎所有角落都被黑死病一网打尽,而瘟疫所到之处,不分阶层、无论贵贱,没有人能逃避死亡的威胁。具体死亡数字,当时也缺乏准确的统计,而后世一般估计约为2500万左右,占当时欧洲人口的近三分之一。”这是怎样的一场人间浩劫,触目惊心,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的长篇小说《鼠疫》血淋淋地再现了当时那种惨绝人寰的现实。
人类“用了将近5000年的时间,才真正了解了石器时代的瘟疫。将远古时的骸骨研磨成粉末,从DNA脱氧核糖核酸中析取出这本书将要讲述的‘故事’。我们甚至可以从几百上千年的牙齿上干掉的血迹里过滤出致人死亡的细菌。得益于这种考古遗传学研究方法,欧洲的历史,以及欧洲的疾病史才能用崭新的方式来讲述。毁灭性瘟疫和持续的移民浪潮将会是人类必须面对的核心主题。”
“如今,全世界都在全力抗击一种来势汹汹的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冠状病毒2,即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今天的新型冠状病毒无法与过往的致命瘟疫相提并论,可二者之间还是表现出一些相似之处:隐形的病菌总能在很短时间内让整个社会从信心满满陷入昏厥与无力。作为一块历经数次灾难性大瘟疫,最终都能变得更加强大的大陆。”
书中有两处点出了中国,第一处,“此后鼠疫疫情又多次爆发,最近一次大规模爆发是在19世纪末,其间大约有200万人丧生,大部分死者是中国人。”这令人想起毛姆的《面纱》以及同名电影,爱德华·诺顿出色地演绎了一位离乡背井支援中国农村并亲身治疗霍乱的医生。这是那个时代中国生存状态的缩影,落后无知。第二处,“对人员流动的限制仅短短几周就引发了社会混乱和经济垮塌,其严重程度将反映在未来几年里世界范围内的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中国也难免会受到波及。虽然它是全世界唯一能够迅速战胜疫情的国家,但由于其对出口的依赖,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或许会持续感受到全球经济衰退带来的切肤之痛。”这是这个时代里中国的现状,变得强大而秩序井然。
这是“一本充满人性的书,它向我们讲述了现代智人一次又一次踏上崭新旅途,寻找新家园的故事。移民带来了新文化,也带来了致命的传染病。”
“马普所所长约翰内斯·克劳泽颠覆了我们对人类演化进程的惯有认识,重新书写60万年人类进化史”,它“提醒我们,病毒和其他传染病病原体只是一段史诗旅程的旅伴,这段旅程始于大约20万年前第一批人类移民离开非洲。”
而无数的问号,将会在这本书里找到答案,“智人‘走出非洲’继而遍布全球是真的吗?我们的祖先为什么能从三个智人亚种的竞争中胜出?早期猎人和农民有着怎样不同的基因表现?迁徙何以导致人类从青铜器时代回到石器时代?语言是如何一步步成为统治工具的?鼠疫、麻风病、肺结核等传染病如何随人类一起游荡在大陆之间?”种种对于历史长河中奥秘的探索,用科技手段与过去对话,人类的历史也将在这探秘对话中驾着滚滚的时间车轮,向远方推进,变得愈来愈好,越来越强大,与大自然和平共处,生生不息。
静妈新浪博客同文链接
金色琴弦微信公众号同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