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发现燕然山铭》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发表文章就可以赚钱!

《发现燕然山铭》的读后感大全

2022-03-15 14:41:2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发现燕然山铭》的读后感大全

  《发现燕然山铭》是一本由辛德勇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2018-8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发现燕然山铭》精选点评:

  ●东拉西扯,一块碑铭能扯出一本书,真的很厉害,只是有些吐槽有点尴尬。可怜班固。。。

  ●路菜

  ●什么叫学问功夫?功夫就是辛德勇能从《燕然山铭》的一句“纳于大麓”里,看出班固的经学授受是今文学的大小夏侯之学,而不是古文学或今文学的欧阳氏之学,陈乔枞和皮锡瑞将“大麓”解为“大录”都出错了。叹为观止。今人全不读书。

  ●这并非严肃的学术专著,而是继《海昏侯》之后又一部追随热点的科普启蒙作品。出于其目的,我举一百双手支持这类“大家小书”。但从行文中也可以看出急就章的痕迹,虽然充分展示了辛先生在历史地理学和文献学的深厚学识,但细琐错误也确有不少。其实这本书就是一系列澎湃专栏文章的集结,作为网络文字,在高邈宗旨下的专业学术探讨中,间有时事之讥,嬉笑怒骂洋溢着浓烈的辛氏风格,又凸显着他游走在这互联网时代的“时尚”。然而,在一定意义上,这与这部作品在科普启蒙方面的功能又会产生矛盾。“有教养的读者”抑或“没有教养的读者”不免会更多关注于这些“关怀”之上,其激愤却有几分偏谬的观点不免会产生副作用的失焦(譬如“和制汉语”的“常识”等)。当然,可能本书本来的目的就在质而不在文,那么无论从中读到什么,都去深思而践行吧。

  ●考据具体铭文的一节差点要弃书,那部分对于爱好者来说略显艰深了。

  ●“考古之事,尽其心力而已”,辛神一发力,许多人连喝汤的机会都没了。

  ●作者自定义为“漫笔”,故不以学术专著标准苛求。三点可贵处:1对军事行动细节的考订,2传世文本与出土资料的核校实践展示,3漠北地理考证的一些归纳。凭此,可容忍文中颇多牢骚,其中有三观正确者、有因时境可理解者,但也有若干因立场问题导致的方法逻辑问题,有失偏颇。朋友评论:“学问乃公器,应超越时间空间”——深以为然。

  ●东汉永元元年,车骑将军窦宪率军北征匈奴,大获全胜。班师途中经过燕然山,窦宪指令随军的班固撰写了一篇记功文章,刻在山崖上,这就是著名的《燕然山铭》。辛德勇教授的基础史料功底十分令我佩服,虽然书中知识含量大、考证细腻,但丝毫不会让人读起来有负担,辛老师不是用盖棺定论的语气在写,而是营造一种议论的氛围,读来极为畅快。读者不是在被人说教,仿佛是在平等的讨论,这种阅读感觉十分舒服。识读拓本文字、复原北征之役原貌特别有意思。好看好看。

  ●废话太多。本来一篇严谨的论文可以说清楚的。非得成拖拖拉拉的一本书赚钱

  ●第六篇是本书的重点,至于拓本流传等问题作者最拿手的地方,不过因为尚未看到清晰的燕然山铭拓本,因此结论部分仍然谨慎,布局一类也有待检验。作者认为讨伐北匈奴可以说是各怀鬼胎的一次行动,南匈奴目的是统一南北增强实力,而东汉则是窦氏家族掌控政权的手段,因此对这次战争评价很低,认为是劳民伤财之举,大体赞同,不过把前汉灭晋鲜卑崛起都归结到这次战争,有点过了,阴谋论色彩也有些重,比如宋史那部分那里。此外作者将这篇文章定义为军事地理研究,但感觉路线图还原部分还是粗糙,这个要结合地势并实地考察才更有说服力。ps:辛神真敢吐槽。

  《发现燕然山铭》读后感(一):对于其中地理的两个小疑问。

  第180页对私渠比鞮海的注释是今天“邦察罕泊”或者“邦察干湖”。这两个名称没有查到,仅知道在蒙古苏赫巴托省有湖泊名称是胡鲁苏台察罕泊。但苏赫巴托省在蒙古国东边,靠近中国边界。这与北匈奴朝北或者西向逃跑的方向不符合。网络上对私渠比鞮海的解释是今蒙古乌布苏省的“乌布苏诺尔湖”,在燕然山的西北方。乌布苏诺尔湖在西伯利亚与中亚之间,湖的位置与北匈奴逃跑的方向没问题,但是距离太遥远。对照蒙古国地图和谭其骧先生所绘的图(也就是书中第181页刊登的图),私渠比鞮海应该是今蒙古巴彦洪戈尔省境内的“本查干湖”。本查干湖在燕然山铭发现地中戈壁省德勒格尔杭爱的西方,符合匈奴逃跑方向。

  第184页“西海”的注释是“今喀拉湖”。喀拉湖位于中国与塔吉克斯坦中间,远在中亚。对照蒙古国地图和谭其骧先生的图,根据水系和位置,西海应该是今蒙古科布多省境内的哈尔湖与德勒湖。

  《发现燕然山铭》读后感(二):考据、历史和政治倾向、人生态度以及个人情绪

  这十篇文章是作者为网络专栏所写,缜密程度和系统性与《建元与改元》的三篇长文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但能就社会热点在短时间内写出一组颇有见地的文章,还是说明作者学识、功力十分了得。

  这十篇文章不仅是单纯的考据,也包括作者的历史和政治观点、人生态度和个人情绪。若论考据,头三篇是核心,廓清了《燕然山铭》的基本面貌、流传情况。若论历史和政治观点,第五、六篇是核心。第五篇用一大段讲徽钦往事,就论证而言大可不必,只能说是蕴含了作者思想机锋。第六篇是全书核心,篇幅最重,占到将近三分之一,把窦氏兄妹彻底扒皮,把民族主义者所乐道的大破匈奴之战还原为东汉朝廷政治斗争和窦氏兄妹利益算计的延续,很清楚的表明了作者的倾向。若论人生态度,作者在第十篇中对司马迁和班固的臧否可称是自况,让人很佩服。

  总之,这算是本还值得一读的书,但不必像《建元与改元》那样字字认真对待。

  《发现燕然山铭》读后感(三):还原历史的真相

  2017年七八月间,班固所做«燕然山铭»摩崖石刻被发现,辛德勇有感于向普通民众介绍这一发现的背景和意义,写了一系列的历史随笔,汇集成«发现燕然山铭»此书。本书分为三块主要内容:

  (1)«燕然山铭»文字内容的确认

  结合«汉书»等记录的«燕然山铭»原文,新发现的«燕然山铭»石刻拓片,以及历金石学的考证,辛德勇试图还原«燕然山铭»正确的原文内容。这一部分论述,让我们了解到了比较冷僻的金石学的发展和意义,同时了解到燕然山位置的历史考证以及其存在的意义。由于辛德勇本人并非金石学或古文字专家,故这一部分的解读更多的是一家之言,其准确性存疑,但可以为我们揭示一些对于古代文献考证的思路和方法。

  (2)北征匈奴的战争历程

  这部分主要是对«燕然山铭»背后的公元89年窦宪北征匈奴的整个事件的解读,从北征的原由,兵力的组成,行动的路线,以及延伸的行动等等多方面进行了详尽的分析。辛德勇是古代历史地理专家,这部分是其专业擅长所在,故分析最详尽、最可信、最精彩。从此我们能够看到东汉对边疆少数民族的政策以及战略,以及此次北征匈奴内含的各种不可告人的目的。

  (3)«燕然山铭»一些其他考证

  主要涉及铭刻时间、篇名考证以及文物保护的讨论,属于延伸出来的内容

  «燕然山铭»并非严肃历史学术著作而是历史随笔,里面有较多的辛德勇的一家之言,但作为对普通大众一次历史学的启蒙,唤起大众历史热情的作用,还是值得称道的。辛德勇尤其对«燕然山铭»的作者班固做了犀利的批评,“其议论常排死节,否正直,而不叙杀身成仁之为美,则轻仁义,贱守节愈矣”。作为史学大家的班固,没有节操的投效权贵,为外戚窦宪做«燕然山铭»歌功颂德,却因此在窦宪倒台后牵连下狱而身死。呜呼哉,文人最大的悲哀和耻辱莫过于此。

  《发现燕然山铭》读后感(四):部分情感强烈处摘抄

  94

从表面上看,庙算神谋,煞是了得,自唐末以来就内侵夏土的契丹大辽王朝,在宋金双方的强力进攻下,很快就被彻底击垮。然而辽亡并不等于就是宋兴宋盛,自己的国事没整明白,仅仅靠四下里舞枪弄棒,绝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最终的下场,往往比安安稳稳地混日子会更加凄惨。

  139

孰知罪案很快败露。自己对老哥儿这么信任,老哥儿却如此罔顾自己内心的情感以及身体的正常需求,窦太后当然十分恼怒。一气之下,下令把窦宪关在了内廷宫中。小妹子可不是个普普通通的风流寡妇,而是一个在文武百官面前公然称孤道寡的皇太后(窦太后和东汉很多主政的皇太后一样临朝称“朕”)。刚找到的心上人,竟被活生生地害死,这股无名火要是尽情喷发出来,后果是明摆着的。身陷图图之中,窦宪这オ明白自己干了一件有多么糗的糗事。一看大事不妙,赶紧想辙,以脱身免罪。窦宪想出的自救措施,便是“自求击匈奴以赎死”。正好赶在这个时候,南匈奴单于屯屠何也向朝廷提出了攻击北匈奴的请求。(后汉书》卷二三《窦宪传》)

  224

每一个学术圈子都是一个小世界。很多年前,在一次很大范围的京城学者聚会过程中,与一位我十分钦敬的考古文博界老前辈闲谈,我随便说道,历史学界的人很无赖、正在迅速“黑社会化”。不料这位老前辈笑道:“历史学オ刚刚‘黑社会化’呀,这也太落伍了,考古学界早就是成熟的‘黑社会’了。”“黑社会”成员的规矩,是不管彼此之间有多大冲突,也是自己的事儿在自己的圈子里解决,不能对外讲的。……就连今天我写这篇稿子来讲述相关的情况,也有我很敬重的文史学者动告说不必如此多事,他告诉我考古文博界内类似的事情多着去了,比这更重要的文物也说毁就毁了,是讲不过来的;况且公开来,惹人家不高兴,什么时候再去看东西也就不方便了。

  278遵循这样的人生哲学,班固当然不会像司马迁那样出于天理而去触犯上意,面对当政者的淫威,他不仅仅限止于献赋称颂、与时俯仰而已,甚至一味奉迎窦氏兄妹的私意,卖身求荣。

  《发现燕然山铭》读后感(五):登高何处是燕然:两位史家千年后的对弈

  地不爱宝,我们生在今日有幸看到了很多古人也未必能一见的文物,实在幸运。但由物蠡测一个时代乃至一个人则非技高者不能为。这本《发现燕然山铭》在延续《海昏侯刘贺》的研究思路的基础上,开拓了传世文献研究的新视野。

  在系列漫笔的篇首可以了解到燕然山铭的发现的概况,当时我在澎湃新闻上读到信息时也是十分震撼。燕然未勒归无计的词句仍记忆在心,谁能想到原碑铭能有重现天日的一天,但历来这些文物造假的很多,于是在第一篇里辛神用了相当笔墨谈了传世的《燕然山铭》旧拓本和赝品的流变,做了文献学上的定性分析。

  这里比较有趣的还是对时代风气的精准把握,也就是说历史并非都是偶然为之的,寻找一定的通例对于研究史事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金石学风尚下的塞外摩崖碑文”这一节就是为论证南宋学者刘球手中的《燕然山铭》拓本来自塞北商贾或使者之手张本。天水一朝疆域狭促,所以欧阳脩、曾巩等人的金石著录里并未收录《燕然山铭》,而假设当时有拓本流传到中原则根据当时通例,是会著录其地点的。然而这里还有一层疑惑,按照后文论证宋金之间交好的逻辑,宋辽也曾交好按道理求一个拓片并非难事,但为何北宋人却未见著录而一定要到南宋?这里存在对辽、金对碑铭书籍等的管辖的松紧问题,也涉及到北宋人著述的亡佚缺失,恐不能以南宋北碑南来确证。归根结底则是一种推测,当然有很大可能性。

  燕然山勒石的故事在历史上过于知名,乃至燕然勒石早已形成了超越具体战役的文化符号。于是在后世出现了不断的仿刻、赝造。在第一篇随笔里辛神就介绍了明末人记述的位于直隶宣化的所谓《燕然山铭》。但揆诸地理形势不难排除此碑,明末人做这种勾当不过是虚张声势地自我壮胆罢了。说完了仿刻,还有赝造。这里面自然有拍马屁和谋暴利的因素在其中,历史上《燕然山铭》一类的碑铭刻石不知有多少赝品,就是这个道理。在第二篇《赵家那朝人看到的“燕然山铭”》一文中,则更进一步根据三个不同的版本复原厘定了新发现的有磨损的《燕然山铭》的文字。这一节主要是比勘文字形态差异,择定较好的本子对勘。

  第三篇也是基础性工作,辛神自述“考古之事,尽其心力而已。”越古老、久远的文献,流传过程中错误就越多,那真是一笔糊涂账。高明的文献学家就要在这些文字构成的谜团里裁断。而目前所见的《燕然山铭》的文本,是石刻原本和传世文献敪录两大文本系统。在选定的版本里则综合运用了宋刻本和中华书局点校本等本子。此段文字校勘、比照感兴趣的自可细读。比较有意思的是区单域灭、区落(逗略)的阐释。

  若是其他人来做怕又是要用音韵学里的云山雾绕的对音、转音来解释,但辛神在这里依然在用传世文献。大概他对《史记》、《汉书》、《后汉书》非常熟悉之故,找到了前代学者引用西晋牛人张华的注解,这个逗略(落)就是匈奴名冢,核对文意和汉军动作,焚毁匈奴单于的坟墓、祭祀场所自然具有极大的象征和震慑力,能成一说。总的来说铭文文辞十分雅致,班固大概卖弄才学,谄媚窦宪,把自己的文采不吝笔墨,成此一篇大赋。(未完)

八字精批2025运势命中贵人八字合婚

发文赚钱-发表文章就有现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