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折叠笔记》读后感1000字
《亲子折叠笔记》是一本由Misa著作,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亲子折叠笔记》读后感(一):很少有家长知道,它比思维导图更有趣儿
经常听朋友说她家的小朋友作业要画一幅思维导图,新的课程学完之后要用思维导图梳理。 我也查了一下思维导图的形式,确实是比传统的笔记有意思多了, 简单的图形和树状的分支很好的归纳整理了新学的知识。 小学生的家长也很愿意让孩子自己思考,自己完成思维导图。
那么低幼年龄段的孩子怎么从让他们爱上学习呢?
幼儿时期更倾向于玩儿。很多新的知识的注入也最好是以轻松愉快的形式让孩子学习。这一方面比较符合孩子的心理年龄发展,另外一方面孩子的玩儿的天性不应该因为要学习新的知识。
那么对于小朋友学习新的知识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欧洲有一种有趣的笔记方法受到很多家长的青睐, 这就是折叠笔记。
1、什么是亲子折叠笔记
折叠笔记是一种通过对材质的剪贴和折叠来学习知识的笔记形式。它是参与度高,互动演练性强的沉浸式主动型学习方式。折叠笔记包含了文字、图形、色彩、互动。
2、折叠笔记需要哪些工具
折叠笔记需要的工具有:彩纸、彩笔、双面胶、剪刀、笔记本、双脚钉、魔术贴等等。
3、哪些学科可以使用折叠笔记
用折叠笔记学科学、学数学、学语言、养成好习惯
折叠笔记跟我们传统的笔记比起来, 年龄小的孩子更愿意参与进来,由于需要父母一起参与,折叠笔记也被叫做亲子折叠笔记:
1) 让学习的过程变得灵动起来
拿起准备好的工具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幅亲子笔记了, 不论是数学、科学、语言还是养成好习惯,折叠笔记都能做到。 相对于大人们一板一眼的写写画画做笔记, 折叠笔记的形式更灵动, 孩子也更容易接受色彩多样的笔记形式。
2) 孩子们喜欢的学习方法才是好方法
孩子们喜欢参与做小手工, 也有小朋友的父母参加进来,互动的过程也是一种增进亲子关系的过程, 孩子喜欢一些小游戏, 小手工, 而折叠笔记很好的满足了孩子们的这个心理。 确定好一个主题之后就可以开始着手和孩子设计笔记了。
希望孩子能更好的吸收知识的想法几乎是每个家长都有的。 寓教于乐算得上是最好的一个办法了。 折叠笔记的出现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和细致的观察力的同时也让孩子喜欢上了钻研和发现新知识。
《亲子折叠笔记》读后感(二):亲子折叠笔记:在欧美比思维导图还要常用的儿童学习工具
们经常会看到欧美孩子们的课室墙上都有各式各样的思维导图:️如带有创意想法的圆圈图、帮助识字的气泡图、帮助比较事物的双气泡图、用于分类的树形图、建立整体与部分之间关系的括号图、能够体现流程的流程图、用于对事物原因、结果进行分析的复流程图和用于类比的桥形图。我一直认为这就是最适合孩子的学习方式之一。
没想到,最近,我又发现了另一个更好用的工具。在妈妈点赞的推荐下,3月份我参加了Misa老师的直播《亲子折叠笔记》,带着Bill尝试跟着做了折叠笔记【儿童防疫手工】,您看,是不是超级有爱!
图片来源:Misaill说太好玩了,所以就在当当上赶紧买了Misa老师的新书《亲子折叠笔记》。Misa老师现在任教于西班牙马拉加中文学校。她不仅将中西教育模式融会贯通,而且特别擅长用生动的视觉表达进行儿童启蒙教育。
图片来源:Misa就是这本书了!
亲子折叠笔记评价人数不足Misa / 湖南教育出版社什么是折叠笔记?
折叠笔记是一种通过对彩纸的剪贴和折叠来学习知识的笔记形式。孩子们可以主动参与制作,在制作与演练中寻找答案,是一种参与度高、互动演练性强的沉浸式主动型学习方式。在欧美它是比思维导图还要常用的儿童学习工具。
使用折叠笔记有啥好处?
那好处就太多了!
使用折叠笔记可以助力成长,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经常听到有妈妈说,孩子早上起不了床,拖拖拉拉的,去幼儿园出门总是迟到,非常苦恼。在这本书的第三章“用折叠笔记进行亲子互动,在玩乐中学习”里就有几个实用的小工具:我的代办清单、我的时间计划表、我的小目标、我的2020新年计划、我的情绪脸谱、我的食物卡片……Bill一边做一边玩,我们一起做了家庭的小计划,畅想着属于我们的2020,超级开心。
尤其是TO DO LIST的清单,我们和孩子们说要重视时间管理,对于孩子来说太抽象,折叠笔记通过可视化的小图标,孩子们自己进行排序和总结,一下子就清晰立体并且很直观。
我们和Bill一起先讨论,都有哪些是需要做的事情呀,把这些都列出来后,就完成了列清单的任务,然后就让Bill进行排序,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来排序。每做完一件事情,就可以把它移到完成的事项中。Bill每次去贴的时候,都特别有满足感,不用我再在后面叨叨叨:要去写作业拉!要去……他自己就开始学着安排,真好!
图片来源:Misa使用折叠笔记可以学习语言
一年级我们要开始接触拼音,同时又要学习英语,真的是有一丢丢的手忙脚乱。遇到背单词,真的是头大,用了折叠笔记来复习后,我们就可以让这个背诵的过程好像玩游戏一样,学习起来就有趣很多了。当然,学习的路并不轻松,我们还是要加把劲。
图片来源:Misa使用折叠笔记可以左右脑联动
大家知道,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我们习惯于称它们为左脑和右脑。左脑主要负责人类的理性、语言、文字、分析等,右脑主要负责音乐、形象、经验、直观等认识,因而右脑“感觉”更强,我们常说的“创造性思维”也更多是右脑的产物。MISA老师在实践中发现:
在制作折叠笔记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要理解知识点,还需要涂涂画画、剪剪贴贴、折折叠叠,是一个全脑运转和开发的过程。使用折叠笔记利于思考并加深记忆在制作折叠笔记的过程中,孩子不仅要思考怎么做,还要思考用什么做,搜集素材和主题的内容,再进行创作。完成后可以反复学习,也可以将内容向爸爸妈妈和同伴们讲解。所以,能够帮助孩子们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和记忆。
如何制作折叠笔记?
看到这里,您可能会担心:说的这么好,会不会很难做?跟着Misa老师的书一步步尝试,并不难。年纪小的孩子可以在爸爸妈妈的协助下一起完成,这就是一个美好的亲子时光呢!年纪稍大的孩子可以自己动手做,也可以邀请同伴一起制作。
详细的制作流程包括:确定主题一搜集资料一设计布局一动手操作一互动演示。具体的制作方法这里就不继续剧透拉!
希望您喜欢我分享的《亲子折叠笔记》。
我是科学老师艺凌,青少年成长指导师,阅读分享人,如果您喜欢我的分享,记得点赞哦~
如果想了解更多的育儿小心得,欢迎关注我。
《亲子折叠笔记》读后感(三):疫情期间居家带娃,简单又益智的亲子手工游戏请查收!
编按:本文为湖南教育出版社为《亲子折叠笔记》一书写的推广文章。
连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在疫情解除之前,人们积极响应号召,不扎堆,不串门,宅在家中过新春。
客厅—厨房—卧室—卫生间,足不出户的日子让许多家有萌娃的宝爸宝妈犯了愁,每天在家跟宝贝大眼瞪小眼,“带娃储备”迅速告急!
这里,湘教君为大家送上一份简单有趣的亲子手工指南。简单易操作的手工活动,能在亲子合作过程中增进情感交流,更能帮助孩子启智益智!
1. 月缺月圆这样看
月亮为什么有时候弯,有时候圆?只要简单的几张卡纸、几只涂色笔和一把小剪刀(或者刻刀)就可以形象解答孩子的疑惑。
tep 1
准备一张黄色正方形卡纸,一张深蓝色和一张黑色长方形卡纸
tep2
将深蓝色卡纸中间用刻刀镂空一个圆形,
并将两边沿虚线向内折叠,贴在黄色卡纸上方
tep 3
在深蓝色卡纸上画一些星星,表示夜空
tep 4
把黑色卡纸的一边剪出半月形的弧度
tep 5
把黑色卡纸插入蓝、黄卡纸之间进行抽拉
TIPS
我们还可以用一首好玩的小诗来理解和记忆月相: 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身陷日地中。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面朝西。满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
2. 鳄鱼的嘴巴比大小
准备工具:活页笔记本、画笔、剪刀、双脚钉、A4纸。
tep 1
在A4纸上画出两个长方形图形作为鳄鱼的大嘴巴,写出2~3组0-9的数字卡片
tep 2
用剪刀剪出所有图形
tep 3
用双脚钉把鳄鱼嘴巴的上下部分分别固定在本子上,让鳄鱼嘴巴可以上下转动
tep4
在左右两边摆出数字,让孩子判断哪个大哪个小,灵活转动鳄鱼嘴巴,形成大于号、小于号或者等于号
这个鳄鱼嘴巴可以扮演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哪个数字大,鳄鱼的嘴巴就朝哪一方张开,当两个数字一样大时,鳄鱼嘴巴两边开合的程度一样。
TIPS
这个一目了然的方法,可以加深孩子对数字大小的印象,既有意思又有用。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段来决定具体使用几组数字卡片,当只比较个位数的大小时,只需要准备一组0~9的数字卡片;当准备了2~3组数字卡片时,就可以给孩子拼出两位数、三位数甚至四位数啦!
3. 孔雀的尾巴学单词
很多父母会给孩子进行英语启蒙,小动物形象可以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具体可以这样做的(材料还是很简单:剪刀、画笔、A4纸、活页笔记本):
tep1
在A4纸上画出几个孔雀的身体,在身体上写上字母的大小写;然后画出孔雀的尾巴羽毛,在羽毛上画出跟字幕对应的单词图形,每只孔雀可以配6-8根尾巴羽毛
tep 2
用剪刀把孔雀的身体和羽毛剪下来
tep 3
把写有字母大小写的孔雀身体和画了物品的羽毛打乱混合在一起
tep4
让孩子将羽毛上提示的单词和孔雀身上首字母进行配对
有趣的孔雀游戏可以帮助孩子轮番学习各个字母开头的简单词汇,而且在配对的过程中还对每个字母的发音有所体会,这让孩子对英语越来越感兴趣!
_
看完上面的手工示例,相信很多宝爸宝妈都已经跃跃欲试。快来学习这些轻松易上手的亲子手工活动,让“闭关修炼”的居家生活打破沉闷和无聊吧!
想要了解更多手工启蒙小妙招
这本《亲子折叠笔记》值得收藏:
寓教于乐的《亲子折叠笔记》帮助孩子在简单的手工活动中轻松掌握知识点!
学科学:
学拼音:
学单词:
看钟表:
居家抗疫情,每一个父母都是孩子最好的保护者,也是孩子最好的生活和学习导师!湘教君向勇敢的宝爸宝妈和孩子们致敬!
《亲子折叠笔记》读后感(四):亲子折叠笔记:“化静为动”,如何让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作者:心理菌创作团队 孟嘉(国家二级咨询师,心理学译者)
昨天晚上,一位朋友在微信上给我留言,想打电话咨询点事。接通电话,她就和我说起了她的女儿。
小姑娘五岁,活泼外向。在她看来,小姑娘尽是缺点:不爱学习,让她读一会儿英文书,她死活不肯;她只爱看图画书,带文字的一点不看,嫌累。这位朋友感到十分犯愁。
“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这让许多家长感到困惑。家长想找到一种方法:既让孩子产生兴趣,又能让孩子掌握知识。然而,市面上有许多游戏型学习产品,比如通过按键进行互动学习。不过,孩子只喜欢游戏的形式,新鲜一阵子就扔在角落里了。
如果你有同样的困惑,也许你可以试试这种风靡欧美的亲子教育方法——折叠笔记。
折叠笔记是什么?
折叠笔记是交互式笔记(interactive notebook)的一种,是让孩子能通过文字、图形、色彩以及互动等多种元素拓展知识的笔记形式。折叠笔记达人Misa曾在《亲子折叠笔记》一书中提到折叠笔记的诸多优势,比如折叠笔记具有直观生动的特点,能提升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自己的特色风格,并有利于思考与加深记忆。
1. 折叠笔记与传统笔记不同。传统笔记是“我教你学”的灌输式学习。孩子不需要有主动性,只需要被动接受老师或家长给予的知识。折叠笔记是“我教你想”的参与式学习。孩子需要在过程中主动参与,带着好奇心探索知识。
2. 折叠笔记与思维导图不同。思维导图是“关注重点”的提纲式学习。孩子需要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才能在思维导图中发挥更多的主动性。折叠笔记是“以点带面”的互动式学习,既可关注重点,也可以注重细节;折叠笔记的互动性更强,形式更多样。
折叠笔记的用途很广,孩子可以用它来学习科学、数学、语言,甚至可以用来养成好习惯。
折叠笔记需要准备哪些材料?
折叠笔记需要的材料有:
1. 收纳工具——尺寸合适的活页笔记本;
2. 制作工具——笔、彩纸、剪刀;
3. 粘贴工具——胶水、双面胶、订书机。
从形式上看,折叠笔记与手工制作类似。你可以选择一种或多种工具来制作自己的折叠笔记。折叠笔记带着强烈的个人色彩,如果觉得这些材料不够丰富,除了以上提到的基本材料之外,你可以大胆使用任何手工制作的材料与工具。
如何制作折叠笔记?
总结相关研究,我归纳了有效制作折叠笔记的五个步骤。这五个步骤既适用于独立制作,也适用于合作完成。年龄小的孩子需要在家长的协助下完成。这五个步骤分别是:
1.确定主题
主题是笔记的基石;没有主题,制作只能限于杂乱无章。因此,家长要和孩子一起确定主题。确定主题的过程其实是总结归纳的过程,能使孩子的思维更加条理。
比如,《亲子折叠笔记》提到确定“自然科学”的总体主题,然后,在确定“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小主题。这样,通过逐级分类就让我们的笔记更具有针对性,也更好收纳整理。
2. 确定内容
在一天之内把某个主题的内容全部做成笔记,显然不太现实;这也违背了折叠笔记的初衷。学习折叠笔记的方法,是为了让学习变得更有趣,而不是让学习变得更枯燥,把自己累趴下。
我们需要在主题之下继续细分;也就是说,确定一页笔记中的内容。同一页的笔记最好围绕同一主题展开。同样,以“太阳系八大行星”为例,我们可以把“八大行星的名字”作为一页笔记的内容,而不是在一页之内把每个行星的特点都囊括进来。内容越明确具体,笔记越不容易松散杂乱。
3. 确定形式
根据内容,我们要选择合适的形式。认知心理学家把知识分为程序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简单来说,陈述性知识是“是什么”的知识,比如事实、规则以及事件。程序性知识是“如何做”的知识,比如完成某项任务的步骤。
《亲子折叠笔记》介绍了开合式、转盘式、手风琴式、口袋式、拼图式等多种形式。陈述性知识相对松散,因此,你可以采用开合式、手风琴式、口袋式等形式。程序性知识具有顺序性,因此,你可以采用层叠式、抽拉式、立体式、转盘式等形式。这种分类并不是绝对的,你可以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呈现内容。
4. 开始制作
折叠笔记的制作过程是发挥个人创意的过程。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并装饰属于自己的折叠笔记。制作步骤如下:
(1) 通过剪、拼、折等方式,把彩纸处理成自己想要的形式;
(2) 把内容写到彩纸上:
(3) 把彩纸粘贴到笔记本的活页上;
(4) 给活页编号。
当然,我们也可以借助一些模板,让笔记更加美观、更具有趣味性。我们可以参考网络上的模板,也可以参照《亲子折叠笔记》中的模板。比如,“四季变化”的笔记就值得借鉴。通过树木的四季形态与小鸟的四季活动,让孩子更直接地了解了四季的特点。
无论是自己设计还是利用模板,都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折叠笔记没有对错之分,没有好坏可言,每一份折叠笔记都是独一无二的。
5. 收纳整理
有时,我们忙着制作笔记、学习新知识,却忘记了收纳整理它们。看着成堆的笔记,我们直犯愁:扔了,觉得非常可惜;留着,觉得杂乱无章。堆积起来,再想把它们弄条理,就非常困难。
需要知道的一点是,制作笔记很重要,收纳整理更重要。
我们可以把相同主题的笔记放在同一个活页夹里,小蝌蚪变青蛙、四季的变化、太阳系八大行星等知识,我们可以放在科学的活页夹里;数字数位、加减计算、分数小数等知识,我们可以放在数学的活页夹里。这样做,便于归类整理,也便于我们以后阅读查看。
折叠笔记需要避免哪些误区?
折叠笔记是一种互动式的学习工具,我们要尽可能发挥折叠笔记的作用,而不是把它当成是手工游戏书。因此,在使用时,我们要避免以下误区:
1.缺乏统一主题。
就像在森林里探险一样,探险者需要有指南针;同样,在制作笔记时,创作者也需要有性能良好的指南针。
主题就是制作折叠笔记的指南针。在亲子制作时,家长心中要有一根主线:“我们的目的地是哪里?我们要怎么去?” 这样,家长和孩子就不容易越做越泄气,因为画错线条或者剪错图案而陷入“我做不好”的自责之中。
2.过于注重形式。
制作折叠笔记的目的是为了有效掌握知识,而不是为了做手工游戏。如果仅仅是为了做手工游戏,我们不如直接买各式各样的手工书,何必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确定内容和主题上呢?
形式能给我带来乐趣,但形式不是唯一重要的。内容才是笔记的灵魂。如果我们只重视形式而不重视内容,就把自己置于“捡了芝麻丢西瓜”的境地。
3.逼迫孩子使用。
折叠笔记是一种不错的学习方法,但是,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孩子。
折叠笔记适合视觉型学习者,他们对文字、色彩、图案更敏感。同样,折叠笔记具有手工制作的属性,因此,它更适合那些热爱手工制作的孩子。如果一个孩子特别讨厌画画、折纸、涂色等手工活动,那么,他就不太适合这种学习方法。作为家长,我们要做的是因材施教,如果孩子不喜欢,我们没必要强迫孩子去学习这种方法。
《亲子折叠笔记》读后感(五):这样给孩子英语启蒙,比思维导图强百倍,复习知识重点生动有趣
最近两个月,我开始和孩子学习英语分级阅读。
我家娃一直很喜欢阅读,读英文绘本兴趣很浓厚。只是,他继续发扬了三岁娃喜欢看图看故事、不喜欢认字的优良传统。经常是一本分级读完了,他记住了故事情节,可英文词汇没记住几个,句式更是一无所知。
为了娃认字母,老母亲想了无数办法,我甚至迎合娃喜欢看动画《鹰嘴小鸡》的爱好,模仿动画里面鹰嘴小鸡的房子,给他做了一个无比粗陋的字母Aa的小房子。
直到最近,看到一本《亲子折叠笔记——风靡欧美的亲子早教启蒙书》,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老母亲无意中践行了风靡欧美教育方式。
当然,我也借此了解到:原来做亲子折叠笔记里面的学问这么多,自己有多么菜。
01 什么是亲子折叠笔记?折叠笔记=文字+图形+色彩+互动
什么是亲子折叠笔记呢?
听起来似乎很高大上,其实就是立体版的思维导图。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很喜欢用思维导图,用思维导图来记录读书或听课笔记,有助于用结构感帮助我们记忆图书中的内容。
而亲子折叠笔记实际上就是将一张张思维导图“立体”起来,它能够充分利用小朋友们对色彩以及手工的好奇,通过亲子互动把知识按照主题聚合起来。
所以,“折叠笔记=文字+图形+色彩+互动”这个公式真是再准确不过。
看看这些折叠笔记,我一个成年人都惊叹不已。
比如这页折叠笔记,左侧是五官,将中文、英文、图像结合在了一起,底下的英文句子还很贴心的将五官对应的动词,用红色的笔标明了出来。
而右侧介绍的是一些in、 out 、on 、under等涉及方位的词汇。
老母亲最近用raz aa级讲了4本给孩子解释这几个词的具体含义,讲到口干舌燥,结果孩子光记住了不同书中那只猴子在车上跳来跳去、跳上跳下,完全没get到具体意思。
而这幅图通过比较红色圆球和蓝色方块的关系,直观地能了解其中的差别。
不仅如此呢。
八大行星地理位置各不相同,大小也不同,这一本简简单单的折叠书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给孩子们讲述了地理知识。
仔细看看木星的大小,是不是明显比其他星球更大,这其实也是符合地理知识的哦——木星是太阳系家族中最胖的一个,其他星球加起来还不到它体积的一半。
《亲子折叠笔记》的作者Misa在微博上发布的视频,能更直观的体会到亲子折叠笔记在数学、语言学习和习惯养成的作用。
02 如何制作亲子折叠笔记?五步法简单又不简单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制作亲子折叠笔记呢?五步法帮助我们做好折叠笔记。
我从网上找到了一个英文模板,最近给孩子做了,觉得挺有意思的,就用原来的设计者的想法来拆解一下如何制作亲子折叠笔记吧。
第一步:确定主题
我之所以决定要给孩子做一个有关天气的折叠笔记,是因为最近我给他讲了牛津书分级阅读的《it is the weather》(都是天气惹的祸),而且他对Super simple song的《how is the weather?》很感兴趣,最近又学了《Little snowflake》这首歌。
第二步:搜集资料
比如,上面这个现成的模板里头就体现了作者收集的各方面的资料,包含了有关形容天气的词汇、恶劣天气的种类、云的类型等内容。
第三步:设计布局
简单的亲子折叠笔记对于布局来说没有那么严格的要求,只要能够在活页纸上粘贴就好了,需要注意的是抓住孩子的好奇心和答案的隐藏。
而对于A3纸张的折叠笔记,最好口袋式、转盘式、立体式等多种方式相结合,体现折叠笔记的趣味性和多样性。
比如,这个模板中间是转盘式,右侧下方是口袋式,右侧上方是折叠式,左侧是层叠式结构。
第四步:动手操作
设计好了就可以和孩子剪剪拼拼,一起和孩子边学习边玩。
当然,顺手的工具也是需要的。比如,做转盘的重要工具——双脚钉;简化粘贴的重要工具魔术贴和万能黏土免钉胶。
第五步:互动演示
做好了折叠笔记,闲置在那里就没有什么意义了。不妨和孩子一起互动演示,既涨知识又增进了亲子关系。
比如,我儿子自从学习了清华幼儿英语,儿歌里的“chase that big bug, make it go away”儿歌,对虫子非常感兴趣。我就从网上下载了这个有关虫子的折叠笔记的模板。
我和孩子互动了起来,指着左侧那个看起来有点恶心的大虫子问他“where is thu bug's head/eyes/legs?”儿子回答的很开心。
我又顺手拿出了瓶子里放着的那几张纸条,问他瓢虫、萤火虫等英文表述,孩子也觉得很好玩。
03 作为一个“美术渣”妈,如何玩转亲子折叠笔记
虽然折叠笔记非常的美好,但是作为一位“美术渣”妈,我该怎样玩转亲子折叠笔记呢?
别担心,我也是个“美术渣”,我能轻松地把孩子喜欢的“小青飞机”画成“小青小狗”,可我觉得同样可以做好亲子折叠笔记:
要点一:能画则画,画不来打印
我们做折叠笔记,目的不是留存一些非常美但是却无用的东西在孩子的记忆中,而更重要的是学习知识。
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学知识后的复盘,比如字、单词,我们可以用便签纸写好贴在活页本上,也是简单的折叠笔记呀。
如果真的画不来复杂的图画,那么网上有海量的资源可以作为素材。甚至是我和孩子最近读的raz和牛津树,基本上都有电子文本,截个图用软件稍微处理打印出来作为素材,也是不错的选择。
要点二:善用模板,简单加工
如今的网络资源也空前的发达,特别是最近欧美等学校也开放了很多资源供国内外下载,其中就不乏有折叠笔记的资源。
如果觉得看外文网站太费事,我们只要在各大母婴教育类网站搜索关键词lapbook,往往能得到不错的模板哦。
对了,这本《亲子折叠笔记》作者Misa在书后提供了不少现成模板可以利用, 她的微博也有不少简笔画素材,大家可以留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