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李鸿章全传(套装共3册)》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李鸿章全传(套装共3册)》的读后感大全

2020-05-11 23:46:0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李鸿章全传(套装共3册)》的读后感大全

  《李鸿章全传(套装共3册)》是一本由濮蘭德 / 梁启超 / 威廉弗朗西斯•曼尼克斯 / 阿其博尔德著作,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724图书,本书定价:99.00元,页数:2013-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李鸿章全传(套装共3册)》精选点评

  ●只了璞兰德写的,是作者参考了他认为较客观记录以及自己观察展现了李的几个方面:广识外国人,善于利用列强间互相竞争关系最大化减少中国损失,极度地对权势金钱贪婪,不惜任用祸国殃民自己人。或许李从头至尾都不曾以振兴民族己任,而是把个人仕途成功作为第一位的。

  ●如果一个人能读懂李中堂,那他能读透中国历史文化明白中国只是时间问题。第一册最佳。

  ●君子正道直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虽然梁启超先生批评其为庸才,或是无能。然,天下庸人无咎无誉。春秋批评贤者,实为敬重。很多人并不懂这个道理,听其只言片语,便觉指责过甚。殊不知梁启超先生对李鸿章有着如师般的敬重。 重其鞠躬精粹不辞劳苦,哀其一味愚忠不敢破格。 读中国近代史必不能不读李鸿章。

  ●有救国之终不能力挽狂澜,半生心血于一战之中付之于东流,不避责任勇于担当最终却留下诸多骂名。敬其才,惜其识,悲其遇,确实。

  ●洋版的有可圈可点之处,但是离不开列强与史料垄断自大与对中国文自以为是解释。梁版可谓经典,最后那本所谓日记”,算是那个时代在西方流传最广的同人罢。

  ●前半部的译文通俗易懂,后半部的梁氏古文稍显晦涩,但都很完整呈现了清末名臣戎马一生…因为阅读时长长,期间正好造访其合肥故居着实气派,但已物是人非

  ●12|《李鸿章全传》借曾国藩的《冰鉴》里面一段李鸿章对恩师曾国藩的回答:“天下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挺膺负责,如同那个老头子那样,乃有成事之望。好比后来发生的天津教案,主战者全是局外之人,他们不负责任,徒尚意气,倘若让他们入局负责,也不会喊得那么起劲了。”

  ●180604始 于微信读书

  ●“事实上,李鸿章身上并没有什么超人特质。他之所以能获得非凡的名声原因在于一些前所未有条件,即使在他落魄时候,也能为他不断地创造发挥专业知识和无穷精力机会。时代造就的人物,但就这持韧性生命力鞠躬尽瘁持久旺盛精力,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非常打破我对于读书那会历史上的李鸿章片面了解,但还是觉得他非常骨子里非常怂,格物致知,却从未破格。

  ●知者罪者,其惟春秋。李鸿章,其幸与不幸,都恰逢满清大厦将倾,其成于力挽狂澜,败于未能继续力挽狂澜。可叹的是南明,连一个李鸿章都没有。可怜的是满清,天下只有一个李鸿章。

  《李鸿章全传(套装共3册)》读后感(一):晚清柱石――李鸿章

  本书很客观的为我们描述了那个智慧又狭隘,忧国但也自私,勇敢而却结党的李鸿章――一个近现代史中你可以尊敬可以痛恨但没法忽视的人物。书通篇读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李鸿章的孤独,和他同样有着忧国忧民心思的人都站在了他的对立面,不切实际的幻想一切可以立马见效;愿意聚在他身边的都是蝇营狗苟之辈,只想着升官发财哪管洪水滔天;只有李鸿章孤独的对着这个烂摊子缝缝补补。

  《李鸿章全传(套装共3册)》读后感(二):自大的泰晤士报眼中的李鸿章和旧时代中国。

  两星。

  很好的发扬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英伦记者作风。虽然将历史化整为零的讲述手法颇为可观,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让李鸿章变得形象鲜活,对中国官僚群体的描写也入木三分。但是文章大部分只是发表评论,事实记述极少――甚至很多内容完全违背了历史事实。且以西方人的视角和价值观评判东方哲学,充满了主观性和欺骗性,可以看得出来,所用材料大都援引自西方人的只言片语(比如无限美化琅威理和戈登、齐文等英国流氓,却让丁汝昌刘步蟾等人坐实了一些莫须有的罪名),对于最真实的中国官方史料反而只字不提。说成李鸿章传是明显不合适的,应该命名为:自大的泰晤士报眼中的李鸿章和旧时代中国。

  《李鸿章全传(套装共3册)》读后感(三):如果我是李鸿章

  后人大多以卖国贼来评价这位晚清民臣,可即便以事后诸葛的目光来审视,恐怕也不能说我们就有资格骂他。在时晚清外交困难的局面下,李鸿章实在太想和平解决纠纷了。作为北洋军的主导者,他对于海防的实力是门清的。越南尚可以指望西方列强来压制法国,可朝鲜问题呢?沙俄不管,英国遁走。一旦日本突破局面,当时的晚清根本无力承受两线作战。我不忍将卖国的罪名压于他身上,只能说当时的晚清真的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算是我比较喜欢的一本书,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作者是外国人。转述方式会比较客观理性一点,日记的部分让人能更直观的看到这位晚清名臣的所思所想。在这个末代帝国乌云笼罩的背景下,真的让我有一种亲历历史的感觉。文笔算不上出彩,这可能是优点也是缺点吧。

  《李鸿章全传(套装共3册)》读后感(四):值得一看,客观全面了解李中堂

  李鸿章,是晚清最具争议重臣之一,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我读完本书后,感慨李鸿章的悲情,再了解清楚当时的时代背景,又是何其悲怆与无奈,一次次割肉般的诠释弱国无外交的悲惨,设身处地,如果是你又或者是任何一个键盘侠身处其境,你确定能做的比他好?只能说生不逢时,是时代的悲剧。若能生于强国,其外交才能更好体现的淋漓尽致!当然人无完人,晚年的李鸿章的确敛财无数,总体来说,个人观点终其一生功劳还是大于过错的。懂历史的会清楚,如果不是慈溪鼓励太平军肆意屠杀传教士,又怎会让八国联军抓住共同侵略大清的理由?而当时能看清楚整个国际与国情况的,唯有李鸿章,深知战必败,更不能同时与多国作战。这本书真的很值得一看,下面两段是引用该书的内容简介,希望能打动你去了解一个全面的李鸿章。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许多屈辱条约的签字者,然而中国近代化的许多“第一”又都与他的名字联在一起,如中国第一家近代化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中国第一条自己修筑的商业铁路、中国人自行架设的报线、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中国第一支近代化的海军等等。国人骂他,是因为觉得他与晚清的许多耻辱有直接关系;西方人敬他,是因为认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真正的杰出外交家。”

  “《李鸿章全集》的作者之一梁启超曾经说过“天下唯庸人无咎无誉”,而李鸿章在许多略知历史的人眼中肯定是“谤满天下”,果真应该如此吗?也许《李鸿章全集》中就有答案!无论是李鸿章的同时代学者被誉为晚清“第一笔”的梁启超,还是多次采访李鸿章本人的《泰晤士报》记者布兰德,以及与李鸿章打过交道的西方女权主义者阿奇博尔德•立德夫人等人在本书中都以深刻独特的笔触为我们揭示出了一个真实的李鸿章,一个真实的晚清历史。读此书如见其人,如入其心,如领其神,这也许是那个时代的学者给现代读者的财富。”

  《李鸿章全传(套装共3册)》读后感(五):本来是是很好的创意,但是不负责任的出版方、责编、翻译真是让人觉得气愤!

  其实我看这三本书,是在“微读书”上看的,将与李鸿章同一时代的濮蘭德 、 梁启超 、 威廉•弗朗西斯•曼尼克斯 、 阿其博尔德•立德夫人 4人(或者5五人,威廉•弗朗西斯•曼尼克斯 的内容大部分源于李鸿章本人的日记,也就是相当于李鸿章自写自传)的作品一起编成合辑,通过对比,更全面的看李鸿章的一生。仅从同一代的这几个人的分别论著成为合辑,这个创意是非常好的。

  但是不知道是“微信读书”转录的问题,还是这套书本身的问题,如果是这套书本身的问题,那真是让我气愤。这套书的出版方、责编,过于不负责任,里边的错字、错误、错漏简直比比皆是。就算抛开可能是“微信读书”转录出了错,而书本身其实没错字、错入,但是翻译的水平也真是良莠不齐,或者说很多地方都实在是太生硬,更让人不能接受的是翻译也不负责任,尤其指的是第二本威廉•弗朗西斯•曼尼克斯 所写的那本的翻译,后边会详细说。

  我虽然打了4分,但是这三本,其实可以说是4本,普兰德的部分可以打3星,任公的部分可以打4-5星, 威廉•弗朗西斯•曼尼克斯的部分就只能打1星,而阿其博尔德•立德夫人我可以打5星,所以看在创意的份上,还是给了综合的4星。

  然后分别说了一下,毕竟是我在“微信读书”分别写的评论。

  第一本:普兰德 著、梁启超 著

  实际应该算两本,看完了这本感慨万千,却一时无从下笔,也许是普兰德和任公所述皆以详备。以普兰德和任公两个同时代中西两人看李鸿章,不觉得极为有趣。

  普兰德以西方的视角,虽然分门别类的论述了李鸿章的各个方面,说得详尽,总是带着西方人的优越感,对东方官场文化、历史社会文化不解的盲目和嘲讽,有时候甚显得幼稚无知的自以为是。但是他一针见血的指出李鸿章及政府的腐败根源,这几乎是大清这个大帝国崩塌的罪魁,而其中即便有千万种可能的改变,但最终都显得如此无力,可谓大树已朽,牵一发而动全身,不是改良和局部的努力就可以改好的。其实我们如今也可以深感这一点的存在,但是我们也许身在其中,觉得普兰德的少见多怪,其实是我们习以为常的很少当回事。

  而任公因“身在其中”,几乎没有把腐败当做重点,而在“李鸿章的作为”重点探讨,但不免理想而天真。然而无论是普兰德还是任公,两者都对李鸿章所处所为也给了极高的评价。想李中堂的一生,恐怕正如任公评价的“时势所造之英雄,而非造时势之英雄”,诚然如此,中堂不能造时势,也不想造时势,中堂想得明白,看得清楚,鞠躬尽瘁于责,独自面对天下诸列强,国内诸敌对,其勇气担当何人可堪?李鸿章独自为苟延残喘待大清而续命,为大清做这糊裱匠。今读全书,不胜感慨,为李鸿章背一世污名所叹,李鸿章,无论如何,也可担英雄之名。

  第二本: 威廉•弗朗西斯•曼尼克斯 著

  书的本身内容并无太大问题,李鸿章日记翻译再转译回来看也挺有意思,也有很让人感慨和很有让我认识上有新意的地方。但是依然少不了威廉•弗朗西斯•曼尼克斯 各种个人感情色彩强烈的主观评断,如普兰德一样,让人觉得减分不少。

  但关键是这套书的出版方、责编和翻译的工作态度实在太差,这本书错字百出,从头至尾,而且李鸿章的诗文部分,直接用排版稀烂的英文原文,简直是让人看了觉得发指,太荒谬可笑了,太糊弄事了,你就不能找到书信、诗文的原文吗?如果找不到,你出这本书有啥意义?如果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不如干脆也翻译了,这叫什么?太影响情绪,以至于直接可以给差评。

  第三本:阿奇博尔德.立德夫人 著

  虽然即便是网上,我也没有找到阿奇博尔德.立德夫人更多详细的介绍,但是这位作者的创作态度以及文笔和用心真的让我很尊重。

  作为这一系列书的最后一本,我必须给予这本书的作者阿奇博尔德.立德夫人的著作极高的评价。这位作者以编年的形式,脉络清晰明确的选择了期间的重大事件,在论证的材料中,往往有针对同一事件,不同来源的材料、评价、角度的对比,尽量做到公正,但是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发言谨慎,比起普兰德,基本无过于主观的评价和意见,所以非常史实,而且在评论的部分,也用词谨慎,就事论事,就材料而言,不过多自己主观的情绪的评价,更没有高高在上的优越感,真是非常非常难得,比起另外三人,是一本更为优秀而正统的传记。

  最后说一句,这么厚的一套书,看完还是很辛苦的,但是通过几本书的对比,不求甚解的我,至少对李鸿章一生的重要脉络终于整理清了。历史课本,是政治的延续,是意志的灌输,而历史的真相和评价,不可听一家之言。看过之后,当年历史课本上的那个“卖国贼”,如今在我眼里,更多的是这个老人复杂的性格,更多的是他辛酸和艰难,顽强和无奈。人都是复杂。无论怎么论述评价,都实在太难,但绝不是不是简单一句“卖国贼”就盖棺论定的,他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是个有远见,超前意识,有责任感,但不想,也不能,也不愿当圣人的英雄。生前多少事,都已经早化为了历史,只随身后评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