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全传(六卷八册)》的读后感大全
《慈禧全传(六卷八册)》是一本由高阳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20.00元,页数:30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慈禧全传(六卷八册)》精选点评:
●很久以前就爱读的一套书,直到今天仍时不时地翻翻。
●这书实在不是特别有感觉,铺叙得太啰嗦了。而历史关头,一旦铺叙繁复,反而失诸重点所在。拉那后掌晚清朝局40多年,而中国从来未有之大变局亦从此时展开。然此书太过平叙,使读者难窥堂奥。
●十足一部晚清信史
●。。。我看得快要累死了,好书。
●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刻画场景身临其境
●没有好人,没有坏人,只有中国人;不是历史,不是官场,是真正的华人社会
●一群男人腐蚀了国家的活力,却归咎于女主当国;一群旗人贵族耗尽了清朝的气数,却找了个替死鬼。
●几口气在kindle上看完了,真不容易。有些美化,但是却也并不尽然过分。主要是看她和曾左李的交集,怎生则天后与狄仁杰之感?还是很有感触。高阳的细节真厉害,牛在此,也磨死人。
●又名《大清是怎么亡的》
●略显话痨
《慈禧全传(六卷八册)》读后感(一):权力的逻辑
能做决定的人不一定拥有权力,做决定只是权力运行的最后一环。
还有一个更大的权力:决定权力去决定的权力。给权力设定议事日程的才是真正权力。
一切权力流程本质上就是信息流程。
没人是坏人。
对位置负责而不对事负责,则组织形态就沦为人挤人的内耗。
《慈禧全传(六卷八册)》读后感(二):对慈禧太后的重新认识
之前一直被洗脑,以为晚清中华民族的屈辱皆因慈禧所造成,读此书才知被误导太久,慈禧绝对是人中龙凤,居然在那么艰难的局面硬撑近半个世纪没被列强瓜分掉,保住大清江山的完整,移交下一任,也没有被私欲诱惑而称帝,守住自己的本分。对比袁世凯,已经做到终身总统了,还要做皇帝,因而不得善终.......
《慈禧全传(六卷八册)》读后感(三):失落的十年
反复读过这部书后,一直有一个很大的遗憾,或是疑问:母子君臣结束于光绪15年,胭脂井开始就是光绪24年,中间这十年为什么被华丽地忽略了呢?高阳在世的时候,没有回答过这个问题吗?
曾经有一个小小的野心:等我退休之后,花时间阅读相关史籍,再学习高阳的写作风格,把这失落的十年补上,当然,这是遥远遥远的计划了,最好有人先我一步完成它
《慈禧全传(六卷八册)》读后感(四):今时同往日
顺着读简直要气死,倒着读稍微好点。最虐的是根本没法置身事外,当做历史读物去读,因为过去的一切槽点现在一个不少,全部存在。连那种坐井观天,抱住过去不肯放手,容不得人说一点不是的盲目自大都还没抛掉,往前走一步,就恨不得赶紧往后退两步,随时准备开时代倒车。皇帝和皇帝也没有不同,好一点的皇帝,把天下当做自己的,用心经营,差一点的皇帝,天下是天下,宮里是宫里,使劲把天下的东西往宫里扒拉。
《慈禧全传(六卷八册)》读后感(五):百看不厌
历史小说,除高阳外再无任一人可比拟。
买了一部获得大陆矛盾文学奖的熊召政版《张居正》,简直不忍卒读。
一部《胡雪岩》加上一部《慈禧全传》就是一副晚清版的“清明上河图”,上至庙堂、下至民间,历史事件、官制律例、百事风俗等等无不囊括,其中多少各类人物全都跃然纸上。
值得力荐,值得收藏。
我购买的是“华夏出版社”的版本,印刷、纸张、包装算的上乘,但封面设计实在值得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