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教你讀懂文學的27堂課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教你讀懂文學的27堂課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0-05-25 23:3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教你讀懂文學的27堂課经典读后感有感

  《教你讀懂文學的27堂課》是一本由湯瑪斯·佛斯特著作,貓頭鷹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5.00元,页数:38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教你讀懂文學的27堂課》精选点评

  ●原名是How to Read Literature Like a Professor,我是覺得這樣閱讀也太累人了啦,雖然一些比較難懂的作品知道文本背後的含意還挺有意思,但有些地方我還是覺得腦補過度,感覺就是一直在找典故套進去。。。

  ●推荐了不少好书

  ●耐读下去,必有收获。可时时翻阅。

  ●条条框框生动语言

  ●一下觉得很多书都没懂,如盗梦空间一般。就是台湾的翻译强调有点怪。

  ●备课找资料,又读了一部分,第二次读就觉得太浅了,可以归为“一遍读物

  ●应该算文学理论的入门科普书,读完开窍好多,要是中学时候学了这个,那就更不怕“中心思想”类题目了,呵呵。现在觉得以前那些名著读了。

  ●料很足 可惜阅读周期太长。。。

  ●活泛,深入浅出,很好。dodo给的^_^

  ●对结构主义兴趣朋友一定不要错过作者从文学的角度运用结构主义的方法讲述如果读书,很有意思

  《教你讀懂文學的27堂課》读后感(一):教你讀懂文學的27堂課

  开始觉得废话有点多,中断阅读思路。后来这种现象有所减弱。另外我一直想知道作家们是怎样写作的(如果自己写,即使有idea,但没有任何基础技巧等,总觉得缺少底气),此书终于让我有所了解

  书中条条框框思维定势太多(例如:“没淹死,就是受洗成功”,拜托,肯定有其他可能性好吗)。但这些定势有时确实是一种帮助和依托

  此书有些观点让我极为不赞同(比如互文性之类的)。这也算是一种新的阅读体验吧!因为似乎,中国人写的书都比较中庸,因此也没什么明确的反对或不反对。而这个作者可以用极端口气写极端的内容

  《教你讀懂文學的27堂課》读后感(二):开始读27堂课

  书到手已经有差不多2个月了,才开始读,首要原因是这是本繁体加竖排版的书,说实话这是我的第一本竖排版的书,初读有些吃力,但是静下心渐渐读进去之后,发现内容的精彩和生动的语言使阅读困难文字成功铐住了我双眼。

  看完前言与第一堂课,心里便开始埋怨小学初中高中语文老师再加上大学没有的语文课我们读书时学语文课都学了什么啊!只懂得根据套用的思维方式阅读文章,划重要语句形容词,但是回答文章中心要点却怎么也答不准;按照高考作文模式写作,毕业后连个读后感都写得歪歪扭扭的,连看本小说都只知道他的情节主人公喜怒哀乐,读完一本书之后仍有疑惑

  为什么?

  因为我看不懂。

  为什么看不懂或者能有什么看不懂?

  我不知道

  但在看完前言与第一课之后,在老师说其实那样的任务故事是在讲一个主人公的追寻故事之后我想,我能开始渐渐发现文学的乐趣了。

  想想也是,正如自己喜爱的宫泽贤治的童话般,童话往往有比较多不现实的比喻和象征,故事的神奇表象,主人公甚至布景的一个动作和他们的神态颜色之下,都有作者煞费苦心想要表达的东西。他们为故事中的角色化妆,换上另一个世界的服装,再更换故事的舞台布景,于是,一个新的故事出现在人们面前,等待有心人发现其中的奥秘,就像是交到了知己。

  我将继续阅读下去,发现更多神奇的好东西。

  《教你讀懂文學的27堂課》读后感(三):这本书打通了我的任督二脉

  标题有点吓唬自己

  读到这本书,明白了自己过去二十多年来读书读世界看电影看任何东西都只是在用眼睛和嘴巴读,而不是在用心和脑读。这真是一个残忍的真相,还由自己揭开这个巨大的自欺欺人的亲身经历,真是自杀的心都有。

  非常感谢梁文道,是他在《开卷八分钟》推荐这本书,给了我一个切入点,更感谢作者和翻译者,虽然看上去,他在全书都只是在写文学象征符号,从追寻、雨雪、四季递嬗、疾病、性爱、神话、莎士比亚、圣经、政治等等元素讲解文学的解读,但是我从中学到了不只是审美、鉴赏文学的意义,还有思考自己和世界关系的感悟。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完全无法自控自己的思绪突然开始回忆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学习经历,与父母相处的过程,也理解了父母的一些言行,总之这本书,不算厚,我却看了十天之久。

  真正感受到学习文学其实是在学习做人,文学对一个人的教育简直是在你无意识中开始指导你回顾自己的人生,教你思考,教你理解世界,鼓舞你与众不同,除了音乐,目前还没有其他任何一样事情让我感受到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支持着我,不论最后结果如何,我愿意走在一条独自前行的路上,不管这条路是否漆黑坎坷,孤单寒冷,我都坚定地走下去,这股强大的力量让我有勇气面对自己的过去的失败、懦弱、无知、恐惧,让我重新慢慢站立起来,成为人生独一无二的自己。

  所以算不算是忽然间打通了我的任督二脉吗?

  没有自由意志就无所谓善恶。无知不是罪过。

  最后一课的测试,还没有做,我想等我看完《追忆似水年华》《2666》《约翰·克里斯朵夫》《百年孤独》《1984》再来完成那篇期末考试

  《教你讀懂文學的27堂課》读后感(四):阅读是一种乐趣

  阅读是一种乐趣,平铺在纸面上的文字,一经过你的阅读,却活跃为一个场景、一个人物、一种声音,这个由静到动的过程,你体验到的就是这么一种乐趣。

  文学作品中,作者安排了角色和情结,让读者跟着他的文字,按照他预设的构想,一步一步把我们引入他所创造的奇妙世界里。我们跟随主角的情感而悲喜不由已,跟随着情节的起伏演进而心跳加速,仿佛身临其境,在虚拟的世界里走了一遭哪呢过。为什么文学作品会有这种魔力?通过文字便能带来如此震撼的力量?这也许就是文学所独具的魅力。

  刚开始接触文学作品,我们通过阅读,能为其故事所吸引,感受到其中所传达的情感,虽然这些都是比较粗糙的体会,但也是很正常的。因为阅读有限,我们首先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是希望获得一种乐趣,就是这些最简单的体会也是一部文学作品必须先要具备的条件。前不久,我阅读了一本英文小说,开始之前我没有了解过作者的背景,也没有了解小说所设置的国社会背景,另外由于能力有限,书中很多词汇都不懂,又不可能一一查阅,但即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仍旧可以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能体会到书中几个主角的情感,并因为她们的遭遇而数度落泪。

  可是,随着阅读的增加,我们读的书越来越多,我们就不只是满足于此,而希望获得更深层的阅读乐趣。作者是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如何布局、架构情节,如何凸显主角个性,如何升华情感而促使读者能够依靠这些看似隐藏着的线索而获得共鸣?大部分的我们不可能因为想成为了个更好的读者而去进修文学专业课程,但我们却可以通过自学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学欣赏技能。那么,你就需要读一读这么书——《教你读懂文学的27堂课》。

  该书作者美国密西根大学英文系教授汤玛斯▪福斯特,任教经验超过20年,他所写的这本书旨在通过27个章节,循着一问一答的模式,启发文学爱好者学会更深入地去品味文学作品;期中总结和期末测试题,帮助读者总结阶段学习的内容,温故而知新;最后附送书单,涵括他在这接近400页的作品中提及的文学作品以及一些因为篇幅关系删除掉的章节里头想介绍的作品书单,领着读者走进更开拓的文学作品世界。

  他指出,很多学者都同意,文学作品没有“原创”,而都是借鉴前人作品,或诠释,或改换时代重新演绎,或反讽,沿用前人的成品而注入个人的新的见解,达到二重唱的更加美妙的欣赏效果。所有人世间的故事,以及人类生存会遇到的种种事物,几乎都被在《圣经》和莎士比亚的作品所囊括。所有的文字都已经被记载下来,作者不可能通过创造新的文字来表达作品,而只能在现有的文字上做文章,写故事。这样一来,世界所有文学作品都存在“互文性”,读者可以在作品中找到某一些作品的影子,同时发现新的一种视角。所以我们阅读的时候不得不去注意这些影子,同时,去思考作者让这些影子在他的作品中出现的含意。另外,比如文学作品中的天气,包括雨,雪,春,冬等等的寓意,它们或是要体现主角的心声、经历、处境,或是要表达故事大环境的主调等等。如此一来,我们就不能再看雨就只是雨,而也许是新生、希望、哀伤……

  作者还强调,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实在不能不忽略其所有的宗教背景,特别是在西方国家,宗教氛围浓厚,其源远流长,深入人心,所以很多作品都不能免除利用宗教故事来隐喻某种情感或者关系。我们阅读外国作品,总觉得有点隔阂,或者就是因为不熟悉他们的宗教背景文化。

  凤凰台的《开卷八分钟》在2012年某一期里,主持的梁文道推荐了这本书。不过竖行排版令人生畏,我也是第一次阅读这种书,老实讲真的不容易看,一时间还真习惯不了。万事开头难,只要坚持读个两三章,也就渐渐适应。更惊喜的是作者的文风诙谐,写作对象就是初级文学爱好者而非专业学者,所以题目看起来虽然挺吓人,内容实际上却笑容可掬。另外,本书的翻译是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现在是师大翻译班的博士生张思婷,翻译得非常生动活泼,以致我多次以为这是一本台湾人写的书呢,特别是内文出现频率超高的那句“话是这样说没错啦”,让人觉得就像是平易近人的语文老师跟学生在课外时间探讨功课那么亲切。

  作者最后写的《跋》非常有趣,他说,不要以为读了这本书就能让你学到所有的文学常识,这只是皮毛而已。他推荐的书单也绝对不可能是所有的读者都会喜欢,毕竟每个人的爱好方向不一样,读者尽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和读出乐趣的书本,这也是他作为文学教授羡慕我们普通读者的地方。对不对?反正读了又没有人给你钱,不读也没有人要收罚款啦。

  《教你讀懂文學的27堂課》读后感(五):在读懂文学之前,先读懂本书吧(无剧透)

  这本书我读了几年了(中途其实停了),不过最近总算是读完了,了却人生一项任务。

  当初购得此书来读,本来是想作为一个文学门外汉,想获得一些解读小说作品的视角。但是发现很难读下去。为什么呢?原因除了挑战大陆人阅读习惯的竖版繁体字,还在于这本书不算是理解小说的入门书籍,大概可以算是英美文学专业学生的入门书籍。而我既不是中国文学专业学生,也不是英语文学专业学生,甚至也没读过几本经典作品,所以当初阅读味同嚼蜡可想一般。不过,既然我现在读完了本书,并认为理解了作者的大意(某种分析英美文学的视角),所以我想谈谈读懂这本书需要的一些准备。

  首先,本书讨论的文学作品以英美经典文学作品为主,当然也间或会提到一些畅销作品和电影,但是还是经典作品是主要分析对象。其实能够被搬上大学殿堂的英美作家并不多,数来数去也就那么些个。但是,这些作品,尤其是现代主义及以后的作品大都晦涩艰深,十分难读,对于一般英语母语的大众都不算普及,更何况那些来自不同文化传统的外国人了。而我这次勉强读完了,也是在有了看过几本英美文学史的基础上才得以实现。否则你连作者分析到底是哪位作家都不清楚,就别谈理解作者对这些作家作品的分析了。所以大底了解一下英美文学史,主要包括经英美经典作家及其经典作品,对读懂本书非常必要。

  其次,全书读下来我发现作者有几个偏爱的作家,在很多专题中都会讨论到这些作家,所以找来这些作家的代表作通读一遍,然后再看作者的解读,那么阅读本书的效果肯定更佳。在此,我列举了本书作者经常点名的几个作家及其作品。

  ~~Henry James, 这个作家是美国19世纪后期现实主义代表,主要描写欧美上层社会,以复杂精致的长句著称。他的作品比较多,但大都涉及同一主题。不过,本书作者只选取他的一部代表作作为素材多次阐述,即Daisy Miller。

  ~~Angela Carter, 英国现代女作家,风格清奇,手法大胆。本书作者多次引用她的Wise Children作为例证,大概是读懂本书的必读作品吧。

  ~~Toni Morrison,美国现代黑人女作家,以魔幻现实主义著称,主要反思美国奴隶制,种族歧视,女权主义等问题。作者多次提到的作品包括Beloved,和Song of Solomon。

  ~~D.H. Lawrence,这个一般人相对熟悉些,是英国20世纪现代主义大师,以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和对性爱的大胆描写著称。作者在书中明确提到Lawrence是他最喜爱的作家之一。他的Women in Love, The rainbow, Lady Chatterley's Lover 是经常提到的几部作品。

  ~~James Joyce, 和Lawrence同期的英国作家,以意识流和象征手法著称。本书主要提到他的两部作品Ulysses和Dubliners里面的部分篇目,如Araby。

  ~~海明威,诺奖得住,似乎不需要过多介绍。他的《老人与海》家喻户晓,本书有一章重点分析老人与海,也有一章分析了他的A Farewell to Arms的结尾部分。

  ~~Willian Faulkner, 也是诺奖得住,福克纳在我看来是美国国宝级的作家,批判性和乡土气息很重,涉猎的阶级广泛,也没有特别理想主义,作品现实意义很强,但也不缺艺术气息。福克纳很多产,提到的作品有Light in August, Go Down, Moses, Absalom!Absalom。

  ~~E.M . Forster的A Passage to India。这部作品作者大概提到2次左右,但是我从作者的分析能够了解到本作品意义深刻,不仅手法无可挑剔,也有普遍的时代及人性意义。从书籍推荐的角度,我把这本书列入必读书单。

  ~~Charles Dickens,这个所有人都熟悉,但是本书作者重点分析狄更斯的次数不算多,主要分析的作品是A Christmas Carol。

  再列举几个作者经常点名的诗人。众所周知,诗歌离不开意象和象征,所以要阐述这2个主题,分析诗歌是必不可少的。

  ~~T.S. Eliot, 主要作品The Waste Land, The Love Song of J. Alfred Prufrock, Four Quartets

  ~~Robert Frost,主要作品 After Apple-picking, The Road Not Taken

  最后,至于莎士比亚这种重量级的文人,作者不是没有点名,而是几乎篇篇都有点名,所以莎士比亚似乎已经不仅是英美文学经典,而是某种英美文学经典的渊源的存在,即经典中的经典。这里涉及作者的一种解读文学的视角——互文性。任何故事都是其他故事延伸,不存在完全意义上的原创。这种视角要求读者掌握英美文学作品的渊源作品,其实也就是那么几部作品:希腊神话,荷马史诗,圣经,但丁神曲,以及弥尔顿的失乐园。虽然没有几部,但是对于做到通读和掌握也绝非一夕之功。但是一旦掌握了这几部经典之经典的作品,不仅这部理解文学作品的入门书籍会变得更加“入门”,英美经典文学似乎也不那么食之无味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