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快速看透问题本质的人,是如何思考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快速看透问题本质的人,是如何思考的?

2020-05-28 07:16:57 作者:富书 来源: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 阅读:载入中…

快速看透问题本质的人,是如何思考的?

  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能力,而不只是在于生存。

  作者:糖芯,本期荐书:米泽创一《本质思考》(时代华语)

  近日,吉林省卫健委通报的确诊病例情况介绍中,病例3、病例4两人为舒兰市返吉人员

  不少细网友发现官方时并未通报其与已确诊病例有过密切接触

  因此,有人解读为疫情“断链”。

  针对这一热点问题人民日报记者近日对相关负责人进行采访,并得到明确答复:该两例确诊病例的传染源已经查清,确诊与病例2有关联,“断链”一说不存在

  人们关心的不仅仅是及时的通报,最关心的是传染源的问题,没有通报会令人产生“断链”的怀疑,“断链”就意味源头不止一个。

  如果真的“断链”,任由这个细节问题自由发展,疫情防控工作就不能得到根源性的杜绝,后果不堪设想,因为千里之提不过是溃于蚁穴小事不慎就会酿成大祸

  因此涉及的问题越复杂、越关键,越是需要语言清晰精准全面表达,从而保证触及问题的本质。

  那何为“本质”呢?

  米泽创一在《本质思考》一书里说:

  在交流时,“本质”是指最想向对方传达东西,或想要准确把握对方说话的意图

  在解决问题时,“本质”是指真正想要解决的问题或引发问题的根本原因

  在采取某项行动时,“本质”是指行动的结果,最终想要实现状态

  如果能把握本质的能力,就能在不管生活还是工作中规避各种麻烦,贴近事物的本质,并随时运用思考本质方式帮助你从根本上解决一切遇到的问题,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但如果人们没有掌握对本质思考的意识,那么只会像一只无头苍蝇那样,四处碰壁,无所适从,处处受阻,还给别人带去了麻烦。

  那有人会问:如何能快、准、狠、抓住思考的本质,规避各种麻烦,精准靠拢事物的现实状态,从而获得本质把握的能力呢?

  我归纳了《本质思考》一书中,对应语言,采取行动,解决问题的三个通俗易懂的“本质把握”方法,让你轻松掌握“本质把握能力”。

  在交流上:一方面需要精准传达自己的意图,另一方面模糊的事物需要反复确认

  对语言而言,说话者自认为说得很清晰了,可听的的人却会常常觉得含糊,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是因为说话者与听话者所使用的“词典”不一样,由于每个人成长环境,受教育程度等原因的不同,人们的“词典”也就不尽相同

  前段时间,因为人紧张领导建议同事阿仪推迟半个月再去做脂肪手术,她为此感到困惑跑来找我给她支招:怎么样才能让领导批准

  我建议她说:“你可以周六去看医生,拍个片,听听医生怎么说再决定。”

  结果第二天,她跟领导说我叫她去做手术,刚好那天我又换了新手机,微信中的对话全没了,也无从佐证,幸好经过解释领导相信了我。

  我想表达的是脂肪瘤不是急性的,一般情况下可以延迟半个月,如果确实担心,可以利用周末不占用上班时间,去咨询医生。

  咨询后若遇到情况1:医生觉得此病必须当即入院,那可以跟领导沟通,我相信领导会有个轻急缓重的判断;

  若遇到情况2:医生说半个月后处理也可以,那就完全可以解除心中的焦虑了。

  然而同事认为我建议她去医院拍片就是叫她办理入院的意思。

  由于两个人受语言模糊的影响,结果徒添了烦恼,还造成了误会的局面

  在说话中,我应该把看完医生后的两种情况表达完整,但我只是简而言之地用“再决定”代替了那两种情况,而她由于焦急解决问题,草率地选择了基于自己想要的答案作为依据。

  解决方法:

  说者:思考听者的意图,剔除自以为是的表述;在使用语言时避免省略主语,谓语,宾语。

  比如上述“再决定”就有不同的可能性:

  看完医生后不管任何结果都决定选择入院,还是根据医生建议再决定选择入院?

  这两种显然是完全不同的结果,于是才会导致误会的产生。

  听者:不能受对方模糊的表达方式或口误迷惑,也不能不懂装懂,毫无理由的相信自己的猜测据此行动,而是应该突破语言的模糊性,深入分析其背后的隐情,达到精准靠拢事物的本质。

  天下没有一模一样的两本词典,等同于天下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人,即使双胞胎样貌完全相同,思想行为也截然不同。

  因此一方面需要精准传达自己的意图,另一方面需要反复确认以填平人与人之间思维的微妙差别。

  

  在解决问题时:抛开偏见和表象,深挖问题的本质避免误判。

  在米泽创一读幼儿园的时候,因为觉得爸爸吸烟是在做有害身体健康的事情,于是跑到父亲保存烟草的储物间,拿起妈妈的裁缝剪刀,将整整一条烟全给捣碎了。

  他当时的想法是:爸爸吸烟没错,错的是烟草。

  结果,父亲震怒,狠狠地揍了他一顿,父亲以为这仅仅是一个恶作剧。

  对于孩子的不沟通,直接毁灭的行为。在父亲心目中难免或多或少存在对孩子的贪玩,调皮,恶作剧产生偏见思想。

  有一句话这样说:不经过深入思考就断言问题的本质,或者认定眼前的问题与自我意识的一样,那只会使人偏离事物的本质。

  比如:如果对于这种破坏行为单纯地被认为是恶作剧,那么与发烧就是新冠肺炎不是同出一撤么?

  事实上大家都知道发烧的原因有很多种:着凉了,上火了,细菌感染了,病毒入侵,或者无症状的发烧等等,但即使高峰时刻都不一定被认定就是新冠肺炎。

  

  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要运用积极心态,查明真正引发问题的根本原因,避免盲目的急病乱投医,或者情绪波动地制造恐慌。

  上述父亲也一样,如果不能深挖问题的根源,就会造成不加研究,胡乱归结原因的习惯,继而采取了错误的打骂方法,假如后来发现自己打错呢?

  一次两次孩子当然可以原谅,但如果父母依然不改变固有的思维方式,那危害性将无法预计,因此表象之下才是人们最需要努力思考的地方。

  而孩子的角度来说:明明烟草有害,为什么父亲还继续吸。我帮助你关心你,你不理解我还要打我,打骂让孩子受尽委屈。

  但其实是孩子认知和生活经验的局限,单纯地用自己仅有的能力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孩子并不知道破坏中行为是否对错,或者如何做才是正确。

  如果长期受到打骂,误解,这样的教育“待遇”的话,孩子就会渐渐地误认为了“原来关心父母健康是多管闲事”。

  一旦孩子习惯了受到偏离本质的否定,以后就会自行陷入“不去多想,按大人要求行事”的被动且固定的行为模式。

  解决方法:

  

  父亲:杜绝停留在问题的表象或者随意归结孩子的本意,应当用温和的语言,耐心地激发孩子表达自己真正的想法,从而深挖问题的真正原因,甚至做到刨根问底,最后用最靠近事物本质的方法解决问题。

  同时跟孩子承认烟草没有错,错的是吸烟的爸爸。

  孩子:一旦遇到困惑,好好地跟父亲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不要用破坏事物的行为来解决问题,才会避免误会的产生。

  在采取行动时:避免对过往经验的“生搬硬套”,按实际情况重新架构。

  近日,受疫情影响,南京邮电大学2020届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的仪式登上了微博热搜,让网友们狠狠地感受了一把科技改变教育的新形式。

  学校表示,所有毕业研究生均可通过在线观看同步直播方式,参加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并借助学校自创的机器人结合时下流行的云连线,连线10位毕业研究生,帮助他们在现场接受学位授予。

  《本质思考》一书说:“在瞬息万变的年代,过去的问题已经不一定具有参考价值。必须尝试把“过去的经验”放在一旁,表面上在走弯路,但有时这其实是与时俱进的最实际的方法。”

  解决办法:

  

  确实疫情还没结束,按照以往的毕业形式生搬硬套肯定不可行,如果默默无闻地省略了毕业典礼,又会太遗憾。

  

  这时候需要割断过往经历,重新按实际情况架构新的事物框架,合理利用本身特色或者现有资源,才能既符合了疫情期间的特殊性,又给毕业研究生一个完整而难忘的毕业典礼。

  如果南京邮电大学不能跳出了原有思维模式,重新架构新问题本质,就无法获得最终理想实现的状态。

  亚里士多德说:“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是在于生存。”

  如果你们发现在生活或工作中无意识地跳过了“自己思考”的过程,陷入了思维惰性,那就要重视起来了。

  有些可能不太会发生致命的危害,甚至还可以靠运气“无的之矢”,但谁不保证一个不留神发生致命的危害。

  所以千万不要觉得怕麻烦,比起因为怕麻烦而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来说,真的不值一提。

  点个“在看”,愿你我都能在把握思考的本质上多下一点功夫。

  我坚信只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本质的思考方式,能令人生活得更幸福。

  文章作者:糖芯,富书专栏作者,一名热爱教育,阅读,旅行,音乐的幼儿园老师,希望用心田做润土,滋养朴实草根的文字,用字里行间讲述阳光正好,微风不燥,和500万人一起升级生活认知,新书《好好生活》正在热销,知乎@富叔,微博@富书,本文首发公众号: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

  图书作者:米泽创一,世界咨询巨头埃森哲公司原董事总经理,在埃森哲公司任职近27年,先后担任日本项目管理集团综合管理员、SAP平台综合管理员、全球SAP组织培训负责人等职务,日本知名学府庆应义塾大学研究生院教授,出版新书《本质思考》

  商务合作微信:fushusz(备注品牌),头条号、知乎、抖音、微博@富书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当当购买《本质思考》

  你若喜欢,为富叔点个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