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金都》影评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金都》影评100字

2020-06-20 22:0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金都》影评100字

  《金都》是一部由黄绮琳执导,邓丽欣 / 朱柏康 / 岑珈其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金都》精选点评

  ●挺成熟的導演首作,角色對立沖突反映兩性關係,同時又反映兩地差異及思考,鄧麗欣演出生涯最好,自然而暗藏張力,「踎低腳跟掂地」這細節好有趣

  ●主角里贴着从moviemovie每月宣传手册里撕下来的贾木许的海报,连撕下来中间订书机洞都和我家一模一样实在是太写实了。这是这次留到陆男来教港女“自由”也是很奇妙,但无论是大陆还是香港,对于婚姻来说这种自由都是男人才有的,实则两岸一家

  ●導演最妙的地方在於她既是一個站在女性視角、對日常生活深度思考和探索作者,同時非常有幽默感人生困境和徬徨,兩地之間的差異,被她講的自然真實又俏皮輕盈。 「就算有了自由又怎樣呢?有了自由,你就真的知道自己要去哪裡嗎?」我想這不僅是導演的追問,也是我們這些還在這裡的人心中的追問吧。/ps,導演把福州拍成了一個農村是因為沒有拍攝許可只能在港村找地方假扮,請大家體諒一下小成本合拍片的辛酸:)

  ●冷不丁笑死我

  ●比较惊喜,相比同样是女导演处女作的《过春天》更加真实自然。婚庆大楼里的真假结婚禁锢小屋内的爱情与婚姻,陆港台甚至美国和创作上到底哪里更自由。真不是黑大陆,也许那就是人家的日常,包括对自己所反映的也很透彻,开玩笑表现最后也能得到理解,如果都报有这样的明天会更好吧。舞台剧出身第一次演男主获得提名妈宝男承担了大多数的笑点悲伤,但邓丽欣让人眼前一亮的成熟表演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没提到女主还是很遗憾,那项最佳歌曲她也应该不会出席颁奖礼现场演唱。#金马56#

  ●今年最驚喜的純港產片。劇本踏實貼地,一切語言歸於柴米油鹽,中港兩條線的推展都很舒服,導演從多角度去驗證命題卻沒有硬生生地下結論,在模板化的港式愛情片之外另闢蹊徑。朱康的劇場經驗的確讓「阿榮」瞬間立體化,最重要是鄧麗欣把身上殘留的「葉念琛港女味」一掃而清,將矛盾的變化層次拿捏準確。唯一爭議較大是blackout過場方式,導演在映後座談也說需要時間去適應張叔平的主意

  ●劇本是很精。影像稍沒亮點

  ●内容过于真实导致我观影过程中一直打寒颤,真的很香港

  ●螺蛳壳里做道场,太惊艳

  ●视听失败剧本出彩的电影,剧作非常犀利地抓住了香港年轻男女窘迫处境,并对“自由”这一概念做了相对论探讨。香港拥有更为“自由”的环境,可巨大人口密度高涨房价却又迫得人们只得身居斗室,而且这份自由乐土与内地广阔的土地及多样的人口相较下却又变成了一个思想闭塞保守之地。在结婚生子、成家立业是人生唯一选择下又遑论“自由”呢?导演在种种严肃思考(婚姻中的传统思想与权力结构)之上赋予了其幽默的生活喜剧色彩,人物写得可圈可点可笑可气而且足够真实,引得场内爆笑连连,对香港和内地进行了精准的讽刺打击。不过还是有很多地方有比较刻意的痕迹,像是十年后正巧偶遇…以及福州男的职业、外表与经济能力不像是住在城中村里的人,他的女朋友还操着一口北方方言,未免有些败坏影片的真实质感。(今年女性出走的片子真多啊)

  《金都》影评(一):简单影评,后续扩写

  在香港电影日渐式微的大潮下,这电影有些超出预料的惊艳,电影的完成度很高。香港近些年来拍的一些轻喜剧的都市情小品还挺耐看的。编剧不错,新晋导演未来可期。一部电影融合了香港人拥挤的生活状态,代际冲突,女同,陆港关系等一系列议题,当然重点在于讨论结婚与自由的关系。电影中一句台词是,我们常说结婚了就失去了自由,可是不结婚就自由了吗?其实自由与否,似乎并不是结不结婚决定的。这其实也与其他命题类似,你假如做了某事那你就失去了自由,很多人会反问那不做这件事你就自由了吗?我越来越觉得自由可能更多是一种理想状态,我们真的很难说有了什么就有了自由,但是自由的意义更像是一个消极概念的存在,是针对不自由或者被压迫的遭遇而言的。我们可以不知道怎么做才能获得自由,但是我们却应该知道做了什么就会不自由,我们要为抵抗不自由的压迫而奋斗。我们往往很难在某个状态下说自己是自由的,但假如有些事让我们觉得不自由,那就请毫不犹豫地拒绝它。

  《金都》影评(二):小题材,大现实

  近几年看过的香港电影,如《反贪风暴》、《扫毒-天地对决》、《花椒之味》,还有这部《金都》,无一例外都是现实主义作品。《金都》对香港市井生活的白描,节奏明快,不乏幽默,让人笑着为香港现况唏嘘,而主题却涉及婚姻、自由、房价和大陆及香港身份,有多重解读空间,令人久久回味。女主张莉芳的原生家庭,带给人的感受是代沟和漠不关心,男主则是妈宝男,幼稚而小器,两人的同居生活,正是现实生活压力下的不得已而为之。一个是婚纱店的店员,一个帮人策划婚礼,工作生活都在金都商场这个小圈子里。婚房要靠婆母,两人的婚礼也是被婆母催婚,婚礼主要是给婆母的朋友们参观。剧中的宠物龟,是一个隐喻,从一个困境转移到另一个困境,即使被放生,在现代都市里,也令人担心它迷失在何方。女主人公张莉芳,成长过程追求自由、逃离父母的约束,而与男友的同居,则是陷入另一个困局。10年前的假结婚困扰着女主,而假老公则拷问着她如今要的真婚姻,到底哪个是幸福和自由?女主从困惑到坚定,终于能够直面现实,不再逃避,有了这样的态度,相信未来的路再艰难,她也能独立支撑应对。

  《金都》影评(三):不在《金都》的女性性

  女性性從一開始就不屬於女性,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鄧麗欣飾演的女主這麼“愚蠢”,她看起來逆來順受,毫無主見,為了逃離家庭而掉入了另一個家庭。不過,這也是為什麼厭女文本最“貼近”女性——那些吹捧大寫夫人或者女強人的文藝仍然不能表現出父權制之下的女性性,唯有充分地表示愚鈍與邪惡的女性形象,那才是最為真實(也是最為普遍的幻象)的女性性。

  女性性不在於女性,那麼在哪?這在於別人的目光——由婆婆(父權代表)看到的媳婦,由男朋友(丈夫)看到的老婆,以及女主去看別人的老婆——這就形成了一個話語環路,即女性性的外在釐定以及返回自身的一個循環,但是歸根結底這種主體性仍然是在外的,而回到自體卻無所適從。這個驅力的過程則是以快樂為準的——或許用享樂(jouisancce)更為準確,享樂不等於快樂,而是一種碎片化事物,這是失落而無法復歸之物——越不存在,你就越想要,越快樂就會越痛苦(反之亦然)。

  因此我們能從男主女主中看到男女的兩種享樂,男性的享樂總是順從大他者的,卻也在爭取不可能性——快樂的婚姻是不可能的,但是他非常“媽寶”(任由母親為自己拍板),也很懂得詼諧(懶叻),這種短路便使得他表現起來非常娘娘腔而沒有主見(俗稱“大唔透”)。女主的les朋友因此說男主像個女人。那麼,女性享樂在哪?這不是我上述所言的女性性,而是一種疑問:che vuoi?你(大他者)到底要我做什麼?營營役役的未來婆婆和未來丈夫都墮入了這個話語結構,包括結婚一定要買樓,還有男主質疑她假結婚和貞操,他們實際上不為結婚貢獻什麼(也就他們自己覺得結婚是“本分”),但是卻站在大他者的角度來要求女性擁有好的女性性,也對壞的女性性進行糾正——在大他者的擔保之下,他們是可以為所欲為的,這種壞無限帶來的便是女性性的永恆之惡。

  所以,女性的癔癥同樣不是外來的病症,而是女性的內在——即質疑大他者(如安提戈涅),女主的癔癥卻真正的使她擁有了自己的主體性——她從原本的隨波逐流變成了逐漸擁有主見,學會了解別人的慾望(也是自己的慾望),並且懂得拒絕男友的死纏爛打,這都是在脫離金都才實現的——這種女性出走的戲碼是很經典的隱喻,卻不只是隱喻——正如金都是香港的隱喻,卻是現實。

  ---------------------分界線-------------------------

  這部電影是恐婚的,但是這裡面有一個特殊因素——那就是有一個突然闖入的第三者,而且是以大陸人形象出現的。這個大陸人剛出來的形象就是渴望自由世界的典型,但是他發現自己被婚姻(實則是未婚成孕)困住了,於是無論什麼樣的自由他都沒了。然而,這裡仍預設了婚姻是不自由的,而不結婚其實仍然不代表自由,女主最後逃出金都,這恰好體現了緊張狀態的解除——就像嬰兒以fort da遊戲來消除對母親的焦慮,這時候逃出金都(香港)就是個fort da遊戲,但是她終究也要回去,也要回去面對可能的婚姻(只是很可能不和男主一起)和其他被人框定的“幸福”生活。

  這裡大陸和香港人的想象一致卻又不太一致,一旦有什麼事情,一般香港人都是犯事之後逃上大陸躲避風頭,或者上去嫖娼與包二奶,但是這些事情都是男性的,《金都》的突破點就在於女性和大陸的聯繫。如果明白在後殖民批評中的黑暗大陸的東方異域想象,就能明白女性性就是黑暗大陸——一個不可捉摸的禁忌,誘人卻可怖的母性超我(男主因此說“大陸人會熔了你”)。《金都》把“娜拉”出走之後的地點放在了這一超我之後的大陸,卻去禁忌化,把大陸男女的問題給體現出來——他們的婚姻的難題和女主面對的一樣,其實大家都是受困於自己,而不是被別人給困住——一堵墻總不是擋著一邊的人,而是擋著兩邊的人互相來往。

  毫無疑問,香港代表的的原有的自由幻象(於大陸人看來),總是更容易被外人擊破——大陸人直接指出香港房子又小又貴,只是為了自由——為了一個和大陸不同的幻象而一直被慾望牽著走,最後才發現自己不需要單程證,女主也是如此,這就是穿越幻象帶來的未來——幻象總是不可靠的,但是為了有什麼“靠”一下,那還是要重新弄點什麼,在戲中表現的則是將創傷再符號化(買了又大又貴的茶几)。

  經過如此的分析,這裡的隱喻就不算隱喻了,Prince Edward既是愛德華王子和太子地名的象征,也是男主的名字——香港的“男性性”就是如此,他深受港英殖民影響卻仍然未能去殖(原因請自己想),中(大陸)港兩地的聯姻是不成功的,因為兩邊仍然沒有看到女性所在——每個人都有男女兩性,但是這一視差不是代表一刀兩斷,而是一分為二:唯有站在對方那裡才能了解自己,進而才能了解彼此。因此齊澤克提出在人們越來越疏離的時候,應該互相“異化”——在差異之中進入彼此,两地需要的不是經濟契約式的婚姻,而是拆墻——先拆掉心裡頭的隔閡,而不是把對方當做洪水猛獸。然而我說的是一,又是多——沒有特殊性就沒有普遍性,而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最後實現——從來都不是團結完再鬥爭,而是在鬥爭中求團結。

  《少年的你》:在差异中进入彼此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0634604/

  《金都》影评(四):金都:不结婚就自由了吗?

  买下《金都》的票时,金像奖还没有上映,豆瓣上的简介看起来就像一部简单的香港都市片。而当我坐到电影院的时候,金像奖已经公布,《金都》斩获「最佳原创电影音乐」和「新晋导演」两项大奖。而至我走出电影院,实在觉得实至名归。

  影片播放到末尾的时候,同排的三个人先后都哭了,我们彼此间交换了目光,可能是同感,亦可能是好奇。于我而言,我是找不出一个可以精确描述的哭点,只是觉得一拳轻轻打在了心脏的某条缝上,就像磕到手肘末端,疼得很,是因为精准击打到了某条神经,但往往不是故意的。

  《金都》,就是这样的温柔一拳。

  影片开始于弥敦道的金都商城,邓丽欣饰演的张莉芳(阿芳)在婚纱店工作,男友Edward是另一家婚庆摄影工作室的老板,两人同居已有时日,相处的日常也像是夫妻。阿芳是个称得上懦弱的女人,看了一眼乌龟,店主误会她要买,她也不再计较,付了钱就走。Edward是个很传统的男人,他嫌她衣服领口太低,又想扔掉她的超短裤。他的妈妈也是一样,不由分说就带人进来看房子,吓得她赶紧抓起连帽衫,才不至于被外客看见家常睡衣。选房也是如此,她本来心心念念要离开太子的旧盘,结了婚就搬新房,但无奈自己积蓄不够,又被男友一句「那就不用搬家了嘛」堵了回去。

  阿芳的生活好像一切女性的困局,话到了嘴边往往没说出口,只是撇撇嘴——反正男朋友是因为爱我,反正未来婆婆要帮我们买房,反正他懒得搬家,反正这世界上的事情总不那么尽如人意,那就算了吧。

  看到这里,还以为影片关系的不过是你情我爱、婚丧嫁娶。

  可是不然。

  阿芳没有告诉Edward,自己曾经结过婚,不是前男友,而是一个她根本不认识的大陆人杨树伟。杨树伟为了拿到香港居留权,委托中介办理结婚,她从中介那里拿了中介费,以为离婚的事之后也会处理妥当,却不曾想中介早已被抓走,而她更是无从联系上她的「丈夫」。好巧不巧,路过转角又遇上了杨树伟,他希望她帮他办妥居留,之后他们便离婚,一切妥帖。

  关于自由和婚姻的争论就此掀开。

  杨树伟不懂阿芳为何着急结婚,他眼里婚姻仍然是牢笼,是束缚,他向往自由,所以他想要香港居留权,想拿着可以通行多个国家的护照四处游玩。

  而阿芳也不明白杨树伟到底为何要居留,说不出结婚是为了什么,甚或可以说,她不明白他所说的「自由」到底是什么。她只知道不可以使用微信,因为会被监听。(我不知道,别问我)

  对于阿芳来说,她一直生活在一个「自由」的土地上,却并不清楚自己拥有着旁人羡慕的权利,她如今即将一脚踏入婚姻的围城之中,仿佛要放弃了所谓「自由」,可她到底放弃了什么?

  是择偶的可能性吗?她并没有想过要出轨。

  是那些反复被吞下的情绪吗?她一直以来都是这样隐忍的。

  还是操持家务、生儿育女的家庭责任?她好像也没有细想过。

  踏入婚姻,她到底放弃了怎样的自由呢?

  杨树伟所要的那种自由,是天高海阔任余飞,是在思想上、通行上都不需要被束缚。这样的自由,阿芳有,她却不知道自己有,她的生活被长久地困在太子,困在金都,困在狭窄的房间里,困在一直漏水的天花板里,困在手机里男友随时随地的信息里,困在男友永远不会摆正的指甲刀里。

  杨树伟要的「自由」离她的生活似乎比离杨树伟的要更远。

  杨树伟呢?他辗转多年,又投入了十几万,就是为了一纸居留证,他也始终不理解步入婚姻的必要。对他来说,自由是前世的呼唤。

  但人世无常。因为女友怀孕,居留证下来得又太慢,他放弃了那一纸居留,决意步入婚姻。阿芳再见到他时,他把旅行箱装满了儿童用品。

  阿芳的不自由,堆在生活的琐事里;而杨树伟的自由,也让位给了家庭的责任。

  阿芳问:「你不是说结婚就不自由了吗?」

  杨树伟说:「不结婚就自由了吗?」

  两个人的因缘际会缓缓将「自由」的意涵舒展开来,它被放在两个议题中讨论:一是婚姻,一是体制。

  可「自由」到底是什么呢?

  是具象的生活琐事,还是抽象的天赋人权?是摆脱束缚,还是承担责任?自由到底是不是那一张居留证、或者那一张结婚证就可以给予或者约束的呢?

  影片模模糊糊给的那个答案是:自由,就是不自由的反义词。换言之,如果没有经历过束缚,就难以知道什么才叫自由,也只有不自由的人才会知道自由到底「可以」是什么。所以,杨树伟能感受到的「不自由」和阿芳感受到的「不自由」断不相同。

  那么到底什么人拥有自由呢?可能是Edward吧,他是香港人,他还没结婚,就算结了婚,他也是「入侵别人领地」而非「丧失领地」的那一个。但他比起杨树伟来更像一个在所谓「不自由」的环境中成长的人。他的思想并不开阔,恐同、控制欲强,还有处女情结。

  影片至此又触及了另一个命题:自由的环境代表着自由的思想吗?

  而导演的答案是未必。

  影片到最后,邓丽欣独自一人坐上了去福州的大巴,把杨树伟给她的佣金交给了他的女朋友小玫,Edward帮她开了数据漫游,她却关了手机,关了GPS,不愿再做被监视行踪的傀儡。影片似乎有意要说她明白了何为自由,或者,起码她要开始捍卫那些属于自己的权利。她向前走的姿态,好似光明就在前方。

  然而,前方就是自由吗?

  (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不等来日方长”)

  《金都》影评(五):对话黄绮琳:这个电影有趣的地方就是连我自己也没有一个很明确的答案

  3月中旬,日本大阪疫情开始蔓延,大阪亚洲电影节在极其微妙的局面下,放弃了电影节最重要的Q&A环节,依然如期展映了所有电影节的参赛参展作品。而更加令人感动的是,很多导演在没有Q&A环节的情况下,依然来到大阪。从去年年末开始引发热议的香港电影《金都》的导演黄绮琳就是其中一位。我们有幸在大阪和黄绮琳进行了一次长时间的对话。以下是采访的详细内容。

  ~~~(采访首发于日本媒体“映画.com”(部分)转载请注明)~~~

“电影里面有拍到我的家”

  首先想问您【金都】这部作品的制作背景。

  黄绮琳:因为我从小就住在金都商场对面,就小时候看到商场的时候也会看到很多很漂亮的裙子啊婚纱,就会想说长大之后要穿这个结婚什么的。但是当我长大了到了20多岁左右,身边的朋友都开始结婚了,然后我就给姐妹们当伴娘,就觉得结婚并不是那么的梦幻,美好的一件事,然后就开始想说为什么人要结婚呢?为什么到我差不多三十岁的时候每个人都问我什么时候结婚?其实除了结婚,一个女人不是事业有成的话她还能干嘛呢?她是不是就是一个失败的人呢?所以我就,其实也是一直对结婚这个题材很有兴趣。我小时候很长一段时间其实不知道原来结婚和爱情有关系,因为我爸爸妈妈都是比较保守比较传统的人,他们从来不会在我面前拉手啊亲嘴,我是一次都没看过。所以我以为想说,我就5,6岁的时候问妈妈说,我什么时候可以申请老公,我以为是政府派给我的。然后那时候才知道,哇,原来是和爱情有关系嘛,我完全是很惊讶,所以我觉得结婚这东西也是挺有趣的,所以很想自己第一部电影就说一个我一直有兴趣的题材。

  想请您为日本观众介绍一下金都这个地方

  黄绮琳:金都商场其实在香港差不多90年代左右就有一个主要围绕结婚主题的商场。那结婚主题的话他们什么都有,比如说喜帖啊,婚纱啊,礼服啊,结婚的服务,什么都有,有三层,地下还有一层,总共是四层,然后上面就是一个住宅,住宅也是很多不同的公司会在那边开,比如像说上面有一个侦探社,然后也有一些中医馆,就整个金都商场旁边也有一个中港的旅游巴站,所以整个地方是很混杂的一个有趣的地方。然后他婚礼主题那些服务也不是那种很高档的,他是那种很平民化很便宜的一个价钱,所以很多香港人他们结婚的话就会去那边看,就好像一个展览会这样子。

  然后您从小就是在那边长大的还是经常会去那一块?

  黄绮琳:对,其实在电影里面有拍到我的家,就在它对面,那个联合广场,就两边就是两个霓虹灯,就是在对面,所以我其实那个剧本我是看着金都商场的那个牌一边写的。

  这部电影大概是什么时候开始写剧本的?

  黄绮琳:在2017年的5月,就是我刚刚30岁的时候开始写的。其实就是30岁生日那天就觉得哇,我人生好像很失败,这个时候还没有结婚,然后电影也还没有拍过,然后就起床就写了。写完之后再拿去参加那个首部剧情电影计划,然后就开始拍。首部剧情电影计划当年12月就公榜,所以整个大概写了半年以后,拿了那个基金之后再改,我们就在2018年的11月就开拍。

  这之间有没有和周边的朋友啊和我不知道您学校是什么样的,和老师有过交流吗?

  黄绮琳:剧本上是拿了那个基金,得了奖之后才跟他们交流,有跟我的监制,我的一些编剧的前辈去给他们看剧本,也挺多前辈有给我意见。

  剧本是申请的时候,您交上去之后,得了奖之后,还是可以再进行修改的是吗?

  黄绮琳:对对,其实也修改的,整个主题没有变,整个我想表达的没有变,但是里面的剧情有一个最大的改动就是我把里面本来有的侦探社的一条线拿走了。因为本来想说上面刚好有一个香港侦探总会,那应该要把金都商场这个特色也写进去吧,但是写完之后就觉得,一来是我那天取材提问他们说侦探社不是可以公开他们的工作范围的,所以我没有拿到资料。另外就是我写完之后觉得很像日剧,就比较具有戏剧性,所以觉得跟我整个风格有点不搭,就拿走了,所以里面本来是侦探去找杨书伟那个很大的剧情就没有啦。

“离婚率这么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结了婚,所以才会离婚”

  您刚刚也说到戏剧性,然后您之前也说到那个关于婚姻的问题。这部作品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您在婚姻与幸福之间这种描写相当细致,而且这种细致不是那种戏剧性的,就是刻意去营造这种浪漫或者什么,就是很多应该是属于浪漫的东西,您都藏着没有很刻意的去描写,包括阿芳和爱德华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您几乎没有怎么去触碰,好像是现有已经存在的,然后是之后他们应该怎么面对这个方向,是围绕着那块故事展开的,这是不是您在创作之前就很希望营造出这种氛围进行拍摄?

  黄绮琳:因为我觉得很多爱情电影都是写追求爱情和爱情很甜蜜的一个时段,但是对我来说我很长时间,其实我常常是有跟不同的男生拍拖,也不能这么说,我有长时间在那个关系中,现在没有,然后就很长时间我没有跟电影一样在一个很浪漫很甜蜜的状态,我是完全没有的。我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觉得我是处于一个分不了手的状态,是出于一个生活跟关系有很冲突的一个状态。所以对我来说,如果我想讨论男女关系的话,我觉得那一部分才是最大的我想讨论的。

  非常直接的去描写这方面的矛盾,以及真正的爱情是什么这一块是吗?

  黄绮琳:对,我也很好奇其实是只有我是这样还是说其他人拍拖都很开心,是我自己麻烦,所以我就觉得这一部分是被忽略了,在其他的电影里面没有看到很多。

  这方面我觉得导演在描写方面特别纯粹,其实很多人在生活中都不一定是那么纯粹的,很多人结婚没有多少时间就离婚了,现在国内这类事情不少,很多婚姻甚至不是双方决定的而是周围的人制造出很大很大的压力,造成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导致最终婚姻的破裂,您怎么看待现在这个社会形态?

  黄绮琳:其实香港的离婚率也是蛮高的,越来越高,我也是很多朋友他们已经经历过结婚离婚再结婚,我还是一次婚都没结识比较失败。我觉得其实是因为大家可能是对于结婚这个东西的看法很多时候都没有共识,究竟他是一个什么东西,有人觉得他是一个承诺,有人觉得他只是一个法律的制约,然后有人觉得他是一个爸爸妈妈叫你做就做的东西,所以这个东西太复杂了,也可以说很简单,但是对我来说他是,因为每个人的理解,每个人对他的看法都不一样。所以你很多人告诉你去结婚然后你结婚了,然后你发现原来不是这么一回事就会离婚,所以离婚率这么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结了婚,所以才会离婚。

  就是没有从根本上去理解结婚这件事才导致了很多问题。

  黄绮琳:对,结婚是什么没有想清楚。

“这个电影有趣的地方就是连我自己也没有一个很明确的答案”

  影片中另外一个主题,或许就是“自由”。影片中也说到了很多身份的问题,但其实很多人身上的问题,其实和自由活着身份什么的关系不大,主要还是和他自身有关。

  黄绮琳:是有,但我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本来我想写剧本的时候纯粹是想写一个你们不要逼我结婚啊,你们结了婚很厉害吗?我就是要自由啊。本来我的计划是我拍了这电影经常的观众看完之后,一出去就要离婚,我要写一个这样的电影。但是现在没有,因为拍完写完之后,我自己有一点看法不一样。我觉得其实所谓自由,您以为结了婚没有自由,但是其实自由这东西不光是跟婚姻有关也跟你生活有关,或者两者都没关,是你自己一个人怎么去看待生活怎么去选择。所以我觉得这个电影有趣的地方就是连我自己创作者也没有一个很明确的答案。

  去年颁奖季的另外一部作品【别告诉他】里面的台词也说到,中国现在这么的好赚钱,那你为什么要去美国。其实很多在这方面大家或许都是一厢情愿是觉得美国更好,但是美国对他们而言是不是真的好,他们没有去深层次的考虑这个问题,所以感觉好多问题也许就卡在了那里

  黄绮琳:对,所以其实也没有说什么地方最有自由,就是一个怎么的人要选择一个怎么地地方去生活。我刚刚也在飞机看了那电影,挺好看的。

  这次影片中谈到了假结婚的问题,因为我是十几年前来日本的,然后日本其实也存在着假结婚的案例,也有很多中国大陆的朋友到这里和日本人结婚,然后为了那一张签证,然后可以在这里生活。

  黄绮琳:我也想来(大笑)

  这种事例很多,这次您拍摄这个故事有做过一些调查吗?

  黄绮琳:本来其实只是很纯粹的,因为我在香港浸会大学电影学院念那个研究生的时候其实我的很多朋友,应该是说我那一届的导演班全部都是中国来的同学,然后其中一个关系比较好的男生,他就问我说要不要跟他结婚,因为跟他结婚之后他就可以不用念,就直接可以留下来拿香港身份证。那时候我就想假结婚这东西对结婚来说有一点讽刺。就说如果我喜欢那个男同学的话,我们是不是就是真结婚了呢?但是如果我收了他钱是不是就假了,那么这个真假的定义是什么,我就开始想。所以我在想说要拍一个结婚的电影的时候,我也挺肯定自己要用假结婚这个题材,然后我就开始去搜一些新闻,就几年之前香港很多新闻也有说很多假结婚的后遗症开始出现,因为10年之前香港确实很多中国内地要来香港的人跟香港人假结婚,然后隔了差不多十年之后那个问题出来就是找不到假老公找不到假老婆要他们结婚才发现,就跟电影一样。然后我就在搜索的时候,不知道那个电话是不是有监控,我收到两个信息,一个是在line,一个是在微信,就想说有中介问我要不要赚钱去结婚这样,我就发了个信息回了他说我有兴趣,然后就用了阿芳的资料,说我二十多岁什么什么,然后就跟他去拿那个资料,然后他打给我我也跟他谈了两次电话,真的问他这个流程是怎样,到第三次我说其实我不是有兴趣,我是一个编剧我在写一个电影,然后那个中介就屏蔽了我,就没再给我联系。然后我再通过其他朋友,他们有接触过这类案例的人,再拿资料。

  做了很多资料创造出这个人物吗?

  黄绮琳:对,那个人物其实很像我自己,只是中间那个假结婚要办什么婚书啊手续那些要调查一下。

  假结婚那块现在香港还有吗?或者说是不是比以前少很多了?

  黄绮琳:我觉得是,中国来香港应该减少了很多,因为我电影学院全都是内地同学嘛,其实他们每一年我们聚会的时候他们讨论的都是拿不拿身份证,其实在香港的情况好像是不拿比较好,就13,14年左右,然后过了几年就是可能可以申请一下吧,然后就是不,现在情况不好,所以其实我也挺了解他们对香港的看法,他们好像杨书伟一样,要不要去又不想去想去,这个心态其实我觉得也挺像我电影里面的。

  这其实也是无法逃避,或者说您想逃避但又会不自觉去思考的一个问题,这些年香港一系列的变化,对您自身有什么影响吗?

  黄绮琳:这个电影如果是现在拍的话肯定是故事不一样了,太子也不是这样了现在,所以我怕里面有一点过时,剧情和中港关系都有一些过时。然后其实变化很大,我其实自己拍这个电影之前我31岁的时候拍,是完全没有想过要离开香港。然后18年的11月开始拍,到我们差不多拍完全部就是19年的5月,然后之后世界不一样啦。可能是那个变化比较表面化出来了,那个问题一直都在,只是把他表象化了一些。所以现在很长时间会想一些自己的将来会怎么样。我就也挺阿芳的,吃完那个福州面之后我要去哪里了,我下一步要怎样,我觉得这个心态其实除了香港现在这样的情况世界现在这样的情况之外,也挺大关系是因为我爸爸在19年2月的时候走了,他离开了之后我可能会觉得我现在好像没有一个责任再留在香港,好像这个世界什么地方也可以试试去看一下。所以我就觉得有很认真去想我自己其实是不是要离开香港一下去其他地方这样。

  是的,很多与其说是住在哪里去哪里,还是要我自己今后考虑一下更好,所以您选择要来日本学习?

  黄绮琳:对,拍完这部电影很长时间,除了三个月在日本之外,我刚刚在参加大阪电影节之前,我是在美国一个多月,然后就很多时候想说,啊30多年没有离开香港,不如去看看其实外面是长什么样的,也好去认识一下,也好去增加一下自己去创作的养分。

  去年这部作品去金马展映,然后台湾观众有和导演交流感想吗?

  黄绮琳:有,很开心和他们交流。我觉得台湾观众都非常热情跟他们都看了很多电影,而且对电影的讨论都很认真,然后我也从他们的问答中学了很多东西。因为有一场跟他们一起看,然后有一个很特别的是杨书伟一出场只要他说的对白有自由两个字他们就笑,他们觉得中国人讲自由这个字本来就已经很冲突很搞笑,这个我是在香港没有的一个情况,要来观众他们对电影的理解他们的看法也跟自己当时的状态有很多关系,因为他们那时是在大选之前,就是那个气氛是很有趣的。所以就觉得在不同的地方,比如说之前有去韩国首尔,现在在大阪也有跟观众一起看,我就留意到亚洲不同地方对于电影中的笑点也不一样。比如说在日本,里面有一个台词是杨书伟问阿芳觉得是男生还是女生,他老婆的孩子,然后阿芳就是肯定是男生,因为女生的话你才不生,打掉。这个在日本也有挺大反应的,我觉得可能因为日本也是一个重男轻女的社会吧,我不知道,可能跟他们的文化也有关系,所以那个笑点跟他们的文化也有挺大的关系。

“日本观众可以忍受整个片尾,所以我觉得很被尊重,挺开心的”

  这次在这种情况下(3月中旬,日本新冠疫情开始蔓延),您还能来到日本和观众交流,其实电影节组委会也非常高兴,很多观众也非常高兴。

  黄绮琳:是很幸运,因为我之前一个月再美国不是从香港飞过来的。

  公映结束后也在外面大堂和观众做了一些简单的交流吗?

  黄绮琳:可能不行,因为不能聚集(笑)

  之前有对这个电影节有了解吗?

  黄绮琳:了解。因为之前几年都有看到香港的电影来,他们还有聚焦香港环节,因为是有合作。

  这次您过来,虽然最终没能举行成Q&A,但您感觉电影节氛围怎么样?

  黄绮琳:我觉得日本观众的上座率是很好的(两场都满座),在这样的情况下,香港观众很多时候电影节啊买了票不去,然后或者是他们还有一个挺特别的,在香港日本电影节他们都不会看完片尾。然后在日本我去外面不是电影节看电影的时候,他们很多人都会看到最后。我就觉得日本人是不怕闷的,可以忍受整个片尾,所以我觉得很被尊重,这个让我挺开心的。

“是枝裕和,我觉得每一个人都喜欢他”

  这次您来日本学习日语,然后从小是不是也看一些日本作品,接受一些日本文化?

  黄绮琳:日本的电视剧我有看,电影也有,漫画我觉得每个人都会看一些,但我动漫看的不是特别多。主要是其实去我去大阪学日语是和我妈妈一起来的,我妈妈学了日语20多年,因为她有在跟一些日本人做生意,她是做皮具手带的,所以跟她一起来才开始接触日语,然后其实是很喜欢,很想留下来。

  有什么深受影响的日本作品或者人物吗?

  黄绮琳:是枝裕和,我觉得每一个人都喜欢他吧。然后也有那个电视剧的编剧,坂元裕二,就看他的作品都觉得嗯,很有感觉。

  在香港也有时刻关注着日本的新片之类的吗?

  黄绮琳:有,很多身边的人,我们70后80后都跟日本有一种不知为什么的情义,很喜欢日本,然后就会觉得日本出品的东西就是好东西。

  那您自身认为日本的作品也好文化也好对您而言最大的魅力在哪里?

  黄绮琳:我觉得是认真,他们每一个人在每一个岗位上都是非常认真,你看你去超市,他们收银员放那个东西,把东西放进篮子是放的那么的整齐,去美国去香港就是乱丢,你就会觉得人家一个收银的妈妈,都那么认真去看待自己的岗位,你作为一个导演,作为一个编剧,你有没有认真对待你写出来的每一个字,你拍的每一个镜头,我真的会觉得很羞愧,我真的要像日本的每一个人去学习他们的认真对待每一个东西。

  这次这部作品参加亚洲电影节,其实在大阪亚洲电影节上有很多亚洲各国的共同合拍作品,然后现在香港和内地合拍已经是家常便饭了,现在日本和东南亚的合拍也好,和韩国的合拍也好,包括韩国和菲律宾的合拍作品这次也在大阪亚洲电影节上公映,您觉得未来亚洲电影这块,特别是在【寄生虫】获奖之后会有什么更大的改变?

  黄绮琳:亚洲之间的合作我觉得应该是会越来越多的吧,不过我比较担心的是香港可能会被他们遗忘了,可能他们自己合作没有香港的份,因为我觉得可能,嗯,香港对于其他地方来说市场很小,我们要拿出自己的长处吧,我们香港比其他的地方有什么优秀的地方可以大家交流学习呢,是不是我们有特有的文化,还是说我们有特有的技术,还是想说有特有的想法呢,我们也需要加强自己各方面才会能跟他们学习交流的时候能互相的学习。

“关于香港或者台湾来日本定居的女生跟也是从海外来日本的一个男生的故事”

  最后想问您,导演关于您自身的问题。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决定想成为电影导演的?

  黄绮琳:其实每一次回答这个问题我都有一点害羞跟觉得羞愧,因为其他都会说我从小就想当一个电影导演,但我却不是,其实我以前主要是喜欢写东西,中文中文比较高分的样子,会写小说啊,有写歌词。然后长大了,念完大学,其实我是生物学系的,念完之后觉得科学好像不是我整个人生想对着的,所以我就想说,再念一个研究生这样子,然后就报了两个,一个是广告一个是电影,电影是三年,广告只是一年,然后就说啊我不想找工作念三年比较好,可以多三年再毕业,就选了浸会大学的电影,选了之后就觉得其实也挺开心的,写东西拍东西,然后就毕业之后就去当编剧。当编剧跟其他导演合作有时候就想说,你拍出来的东西不是我写的东西,有时候会失望,有时候是不同,但是有些故事也想自己去表达,所以【金都】这个剧本很有我的个人特色,所以就想自己去拍咯。

  您第一次拍片什么感觉

  黄绮琳:其实拍的时候很没有信心,每天都在想我要死了,我以后不拍了,拍完这个我就做编剧算了。但是拍完之后,上映后有一些好的评论,有时候也会偷偷想,嗯,下一个作品要干嘛干嘛。

  下一个作品有什么头绪吗?准备拍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黄绮琳:有,去年来这边念书,班上面有很多来自不同国家的同学,然后听他们说为什么要来日本,然后听到很多爱情故事,听了很多有趣的生活的故事,所以想拍一个关于香港或者台湾来日本定居的女生跟也是从海外来日本的一个男生的一个故事,感觉风格会比较,也是关于人口流动的。

  摄影:朱恒斌

  整理:Ruby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金都》影评100字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