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上面有人”
为了不让列位看官看的累,先用最简单的文字说一说“极简版”杨乃武和小白菜的故事。
“天下文章数江浙,江浙文章数余杭”,杨乃武的文章是余杭公认的第一,才华横溢、一身正气的天子门生杨乃武举人,怎么也没有想到会碰到余杭知县刘锡彤,与小白菜有没有一腿不重要,重要的是他遇到了刘锡彤,因为看不惯这个贪官,杨乃武实名举报了余杭知县刘锡彤,刘锡彤被办了后,杨乃武怎么也没有想到,人家“上面有人”,没过几年又复出了。而且听风就是雨,仅凭“羊吃白菜”的一个八卦传闻,就革去杨乃武的举人身份,然后屈打成招。刘锡彤的套路也没有多深,举人是天子门生,不能打,不能打也就不好弄,革去功名后,让杨乃武心甘情愿的承认了自己就是陈世美。
杨乃武和小白菜毕秀姑历经四年翻了案后,留在心理的阴暗面积可想而知,两人走出监狱,在监狱门口面对面相望时的眼神,就叫生无可恋。四年时间,被折腾的人不人鬼不鬼的杨乃武和小白菜不会感谢慈禧政府,虽然慈禧为此事办了一百多个巡抚级(厅局级)干部,赢的了一片“民意”,但是,那是打压清朝官场“湖南帮”的结果,谁会关心两个草民的儿女私情。
列位都知道,满清的前身是“女真族”,在攻打明朝前还是奴隶社会,不要说文化了,就连“起码的文明”都没有,所以取得江山后,面对繁荣而深远的汉人文化,清庭可谓极度文化不自信,所以从康熙朝开始,“文字狱”基本就没有断过,到不是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不想“文字狱”,那时候他们正忙着打江山呢。满清“文字狱”的本质是,你必须接受我的压迫和统治,接受我给你的不公平,但是还必须不能通过文字说我有半点不好,如果说了,轻则砍脑袋,重则株连你的家人和朋友。
之所以“杨乃武与小白菜”的故事能够流传下来,原因也很简单,这是一部为慈禧“歌功颂德”的文艺作品,百姓很难想象,慈禧这样的“老佛爷”能关心到“杨乃武与小白菜”这样的草民,而且还为他们“做了主”“平了反”,这种事一定要好好宣传。
记得很多年前,在下了解过这部戏,当时年轻,总觉得杨乃武与小白菜的爱情很委婉,大凡委婉的事情很容易让人有想象的空间,这人间,人们的内心总是向善、向好的,尽管在这“善”和“好”俩字上会加上不同的定语。当时就产生了疑惑,才子杨乃武为什么不能和小白菜走到一起,走到最后。
当时年轻。人到中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杨乃武和小白菜”一案轰动满清朝野是有其并不深刻的政治原因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此案的发生地在浙江。
当时,浙江是曾国藩的地盘,曾国藩率领自己的湘军打败了太平天国后,威望如日中天,在当时江南一带,各级的官员基本上都是湘军的将官,他们凭着军功担任了职务,所以官员之间相互扶持,相互维护,而朝廷的命令到了浙江后,基本上是“看湘军的心情”再说白一点,“看曾国藩的脸色”。对于慈禧来说,早就想重新洗牌了,但是在军事上又没有这个实力和能力,“杨乃武和小白菜”一案来得太及时了,给慈后提供了千载难逢打压湘军气焰的机会,所以,很愉快的为杨乃武和小白菜做了回主,成功办掉了100多位湘军系统的高级官员,湘军的势力成功被赶出了浙江。
实际上,杨乃武在案子终结之后,也失去了作用,虽然保住了命,却落得一身残疾,成了一个废人,连举人功名也不准恢复,也没有人来补偿他的损失。
都说封建社会“政治水深”,到慈禧这个层面,只是一个“想法”的改变和落实而已。所谓的“政治水深”其实没有那么玄妙,之所以“深”,是因为一项政令从上到下,转达、执行的过程中,会被不同的人理解和解读,人之所以“复杂”,左右不过一个“猜”字。人情世故、官商各行,猜对了快乐、猜歪了痛苦、猜错了倒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