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找到了比【不要害怕】更有效的安慰方法” | 心理咨询师初长成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我找到了比【不要害怕】更有效的安慰方法” | 心理咨询师初长成

2020-07-17 19:45:53 作者:与你一起成长的 来源:简单心理Uni 阅读:载入中…

“我找到了比【不要害怕】更有效的安慰方法” | 心理咨询师初长成

  本文字数2800+|阅读预计需要 8 min

  

  「心理咨询师初长成」栏目,记录下每个心理咨询爱好者的专业成长之路。

  Zoe

  

  简单心理SEED课程第11期学员

  学习心理咨询,绕不过行为主义疗法

  行为疗法又称为行为修正,使用该疗法时,咨询师要抛去所谓性本善和性本恶的认知,将来访者看做一张白纸,Ta的行为都是学习得来,心理障碍多是“不适应错误学习”的结果。因此咨询师需要格外关注来访者当前的问题和行为,并试图消除病人(主动)发现麻烦的行为。

  在「简单心理Uni·Seed课程」中,主讲孙老师和学员们一起深入学习了什么是行为疗法,及行为疗法适用范围,课后学员们尝试使用行为治疗技术体系中的一种技术,结合自己生活经验的某一事例或方面进行了自我梳理,谈了谈自己对行为治疗学派的理解。

  今天的文章,简单心理Uni和大家分享其中一位学员的学习感悟,帮大家更好理解行为疗法:

  听老师讲暴露疗法时,我想起自己和孩子间的一件事:

  在孩子7岁半时,他听完了郑渊洁的童话《舒克和贝塔》,直接把自己代入到童话世界的坏人角色中,那段期间孩子频繁提及“害怕”二字:怕变成书中的小偷、杀人犯,怕以后成为坏人,我多次尝试跟他讲童话和现实的不同,全都无济于事,所以我选择让孩子面对恐惧,主动找到答案。

  我模仿作者的口吻给他写了一封信,让他放下了害怕:

  这件事情在课后被我拿出来细细分析了一番:对于处在童话世界中的小孩来说,简单粗暴告诉他成人现实是最低效的办法,而郑渊洁创造出他所在的童话世界,他们会更具亲近感,郑渊洁就成了连接现实和童话的渠道,将现实向的内容以更温和的方式传递给了孩子。

  当人们害怕某事时,普遍倾向于避免害怕的对象、活动或情况。虽然这种回避短期内有助于减少恐惧情绪,但长期来看反而会使情绪变得更糟。这种情况下,暴露治疗方案更容易帮助ta找到打破回避和恐惧的方式。

  在暴露治疗中,咨询师可以为来访者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让他们“接触”到自己害怕和避免的事情,在安全的环境中接触可怕的物体、活动或情况有助于减少恐惧和减少回避。打造这一环境也有很多不同方式,比如:

  体内暴露:让来访者直面现实生活中恐惧的对象、处境或活动。例如,害怕蛇的人可能会被指示去对付一条蛇,或有社交焦虑的人可能会被指示在观众面前发表演讲。

  图像曝光:让来访者尽可能生动地想象可怕的对象、处境或活动。例如,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人可能被要求回忆和描述他或她的创伤经历,以减少恐惧感。

  虚拟现实曝光:某些情况下,当体内暴露不适用时,可以采用虚拟现实的方法。例如,一个害怕飞行的人可能会在心理学家的办公室里进行虚拟飞行,使用提供飞机的视觉、声音和气味的设备。

  间接性暴露:咨询通过设置活动、对象等方式,故意引导来访者产生无害但恐惧的身体感觉。例如,有恐慌症的人可能会被指示跑到位使其心脏加速,继而了解这种感觉是不危险的。

  随着系统学习和老师分析,我了解到暴露疗法的关键并不是具体的行为指导,而是帮助来访者逐渐对恐惧焦虑耐受,进而实现消退。我重新梳理和觉察生活,发现暴露治疗俯首皆是。这次我用更专业的角度,分析了自己帮孩子走出黑暗恐惧的经历。

  孩子在4岁左右曾看过一本叫《我不怕》的洞洞书,书中的小黑人让他对「黑」有了恐惧,害怕黑色,害怕夜晚,害怕墙上的影子,不敢进没开灯的房间.....对于黑暗,他草木皆兵,后来甚至发展到晚上睡觉也不许关灯。

  安慰说明都无效,我重新分析了孩子的恐惧来源,设置了治疗目标:让孩子可以关灯睡觉。

  我将孩子怕黑的行为划分了4个等级:Ⅰ看到黑色的东西排斥、Ⅱ看到黑色影子哭闹、Ⅲ不开灯的房间不敢进、Ⅳ不敢关灯睡觉,之后的“治疗”中逐一去击破:

  

  ● 帮他重新构建对「黑色」的基础认知

  我收集了4种颜色的食物:馒头、咸菜、胡萝卜、巧克力,让孩子闭上眼睛品尝,去猜出是什么颜色的食物,问他最喜欢哪一个时,选择用颜色询问:这几种食物中,最喜欢的是哪种颜色的食物?

  这一过程中,孩子可以无障碍说出黑色,于是我继续用食物帮他继续认识黑色:补充黑色的食物还有黑米、黑芝麻、巧克力蛋糕等等,故意让他吃黑色食物,搞怪让他直视镜子里牙齿上沾到黑色食物残渣的自己.....

  

  ● 通过游戏互动,消除影子恐惧

  我学了几个好玩的手影,晚上和孩子爸爸根据当时孩子最爱看的《熊出没》动画片,在墙上玩起了角色扮演,起初孩子有点怕只是远远地在一边看,后来忍不住也想加入。

  我给他带上圆耳朵发卡,让他扮演最喜欢的熊二,当比我们还高大的影子出现时,孩子摇头晃脑十分开心,对黑色、影子都没有先前那么恐惧了。

  

  ● 引导他在「黑」中探索,态度由恐惧转为享受

  对黑色的恐惧逐渐减弱,我尝试带着他面对「黑夜」。我构建了一个【找东西】的游戏:我将被子支撑起来作停车场,把他心爱的小汽车停在里面,我会发出喇叭模仿声,让他在里面找到小汽车具体位置。刚开始他非常排斥,我不断和他说我是停车场保安,里面很安全,为他构建一个能够稳定探索的“安全环境”,几次之后找到小汽车后,他开始主动钻进去寻找。

  同时,我开始引导他了解黑色更深层的意义。我买了一台投影灯放入房间,外婆和爸爸陆续进去后,夸张地赞叹:好美呀,好漂亮!对孩子说“里面是巧克力星球的夜空景色,欢迎来参观哟,妈妈跟你一起进去!”。

  他在门口伸着脑袋看了很久,终于鼓起勇气走进房间。在看到墙壁上、房顶上有各种形状和颜色的投影,非常开心,之后我又陆续买了很多荧光贴,让孩子贴在他能看到的地方。

  这次他没有再要求开灯睡觉,甚至后来我们去三亚旅游,我特地带他在晚上去海边看星星,晚上在室外BBQ,他玩的非常开心,对黑夜的恐惧已经消失了。

  由此可见,行为治疗是非常有具体可行性的,将来访者的困扰和痛苦作为问题,有针对性地、高效地帮助来访者面对恐惧、摆脱困扰,引领来访者尽快体验到行为治疗的成效。

  写在最后

  行为疗法的学习再次证明:想成为心理咨询师,理论学习完如果不反省不实践,都是纸上谈兵。而这次学习,我更开心自己的另一个成长:我还学会了举一反三,能够辩证着看待一个理论或者治疗法。

  我的孩子写作业很拖沓,我常用方式是:如果你在规定的时间内无法完成,就不许下楼跟小朋友玩耍(负惩罚)。虽然他有时会为了下楼玩而尽快完成,但经常是错题连篇,明显的敷衍了事。

  但如果我在他集中精力学习时候关注他、及时表扬他(正强化),他的专注度和作业速度就会相对有所提升,并且完成质量不错。尽管我也很想更多地使用正强化,但有时由于自己的焦虑、急躁而导致往往使用的是负惩罚。

  这部分看出了行为疗法对于情绪的忽视也是一个很大的遗憾,特别是早期的行为主义认为:人可以被直接观测到的只有行为,行为的改变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事情,不要跟我扯潜意识。由此也可以看出行为主义某些地方还是有失偏颇。

  行为疗法不是万能的,我知道了在什么场景下可以使用,知道了该怎么来使用,我无比期待接下来能在实践中能够熟练掌控这种行为疗法。

  想体验科学高效的心理咨询成长课程?

  想要在今年入门心理咨询?

  这门课程为你量身定做

  点击阅读原文,直达课程页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