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父母老后难相处》读后感摘抄
《如果父母老后难相处》是一本由[美] 格雷丝·勒博 / [美] 芭芭拉·凯恩 / Grace 著作,后浪丨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元,页数:1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如果父母老后难相处》读后感(一):假如父母老了以后难相处,我们应该怎么办?看专业人士给出的建议
文丨十里荷塘秋水长
我有个朋友,不是特别熟的那种,但是互相之间也算是了解一些近况,都不是特别爱热闹的人。她离婚了,和父母同住,自己分到了一套房子、十几万的存款和孩子的抚养权。最初那套房子租了出去,父母帮忙带孩子,她感觉比和渣男丈夫应对的一地鸡毛蒜皮的生活要好。何况父母也是支持离婚的,说没事,我们帮你带孩子,我们不能让自己的女儿受委屈。
她很感激自己的父母可以做自己的坚强后盾,觉得空气都是香的。可惜,很快这段岁月静好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她父母看中了一套房子,离他们的现在的那个小区不远,希望女儿能把自己的房子卖了来买这个楼盘的一套大房子。
她不想买,太折腾了,再说孩子大了也许还要用钱,也许会去别的城市,她不想太被动。父母生气了开始说我们辛辛苦苦为你谋划,你简直就是白眼狼!没心没肺!你不就是怕给我们养老吗?怕离我们近!然后说你这么有主意、这么有本事,那你怎么也混到离婚了?把她气得够呛,这怎么和以前自己设想的不太一样啊。
终于有一天,她没办法了,就听父母的把房子卖了加上手里的钱买了新的房子,这个是正在建的期房,可是有了希望的同时她也没钱了。这之后有一天,忽然因为什么父母暴怒,说她:“带上你的孩子滚出去!”
她傻眼了,滚到哪里去?她要上班的啊,这孩子没人看,怎么办?找人来看,算了算,根本不够付人家的看护费用和房租。如果当时不听父母的话,不卖掉自己的那套房子该多好,现在带着孩子要怎么办?问题是还不能跟父母真的记仇,毕竟是自己的父母,含辛茹苦将自己养大了,也不是说那种少见的吸血鬼一样的父母,只是在观念上和相处模式上让人不舒服罢了。
……后来,总算是苦尽甘来吧,听说也是单位的工会帮忙去和父母沟通了,单位还暂时给她提供了宿舍,也有托儿所,反正后来互相理解了还是尽享天伦之乐,只是时不常的这对父母就会和她闹点小别扭,但是她通过学习心理学知识,也多少明白了父母的闹腾的原因何在:为了吸引子女的注意,并且还想要维护自己的权威性。
所以听了她的经验分享之后,再看到美国格雷丝·勒博和先生欧文照顾自己家里的老人后写的陪护方面的书《如果父母老后难相处》,忍不住和你一起分享,毕竟我们每个人都要遇到类似的问题,也在逐步老去,我们要是提前看到这样的书来警醒自己,和年迈的老爸老妈相处要注意些什么?要怎样应对爸妈的不好相处?既不违心也不让老人难过,这该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和技巧才能做到呢?
书中格雷丝的婆婆在世最后几年,是由她和先生欧文负责照料,这段经历让她亲身体会到当家中有麻烦的父母时身为家属的为难之处。后来这本书《如果父母老后难相处》的写作是在邀请50 位客户协助填写“父母的难相处程度有多高”调查问卷,据此建构出大致框架,再与之深谈,以进一步了解其父母的人格及亲子相处情况。
这之后才迎来了这本书的诞生,可以说这本书填补了老年看护文献的一块空缺。谈看护的优秀著作有很多,但深入探讨父母麻烦行为的书籍却付之阙如。研究问题人格的论著也汗牛充栋,其中多从治疗患者出发,至于旁人该如何协助这类患者则几乎没有着墨。这类文献更是几乎不谈老年人口,因为有人格障碍的老年人很少寻求治疗。
如果你的家里也有正在老去的父母进入老年,你也需要提前了解一下这些和老人相处的实际案例和如何做好心理建设和对策上的准备。比如这本书里提到有的妈妈把儿子视为坏人,女儿当成好人,但是在数落儿子的错处时的自以为是,总是让替自己亲兄弟辩解的女儿触怒自己的老母亲。
我们不是也会有很多这样的时刻吗?如果老了还是一样一点都不考虑子女的难处,而只是横加指责,只会加深误会和不理解,对家庭好的氛围营造来说也是徒劳无益。
所以这本书是给每一个家里有老人的为人子女者看的好书,也是每一个逐渐老去的人应该提前看看的很有建设性的好书,建议大家都认真读一读。(全文完)
《如果父母老后难相处》读后感(二):父母与子女的相处之道是需要我们倾尽一生去学习的课题
提到父母与子女相处的这个话题,我的脑海里条件反射的想到了一位作家代表作中的一句话:“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是看着他的背影越来越远。” 认真读过这本《如果父母老后难相处》后,我内心拥有了一种全新的理解,对父母有了一种新的认知。就像书中所言原来不止我一个人有这样的困扰。作为一个从小不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我和父母的相处方式多半是从姐姐和好朋友身上学来的。而如今我已长大成年,看着父母头上渐渐长出的白发对于和父母的相处也终于慢慢拥有了自己的一份心得。
《如果父母老后难相处》1 父母已经年老,很难做出实质性的改变 父母终其一生都在为子女操劳着,很多家庭很多对夫妻都在竭尽全力的给予自己的孩子最好的,在这种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往往丢失了自己,也让孩子丧失了一种“爱人”的能力……
写到这里可能会有人反驳怎么会丧失爱人的能力了呢?简单来说我们小的时候父母给予了我们最大的耐心和呵护,到父母年迈时便到了我们身为子女的反哺时期。但是很多人却对年老的父母丧失了耐心,无法真正的理解父母的某种行为或者说是可以静静的陪一下父母。
午后阅读时刻这本《如果父母老后难相处》将父母年老后的类型分为六大类,用详细无比的真实案例现身说法进行讲解,可谓是十分用心了。 在众多的案例中我发现了无论是依赖型的父母还是控制性的父母。其实对于自己子女的成长和沟通中都抱有一定的遗憾。因此才会导致过度对于子女的依赖和控制。除之以外就是子女和父母没办法进行正确的有效沟通。 因此对于成年子女来说如何和父母进行有效且毫无压力的沟通是一个特别需要双方协调的话题。对于我来说我和父母因为从小没有生活在一起对彼此的生活习惯等方面都不太熟悉。上大学后父母工作渐渐清闲了下来我们一家人好不容易重新生活到了一起,在一起之后变发生了很多不一样的化学反应。“我的爸爸难以接受我和姐姐的睡眠时间,他们不允许我们睡懒觉”“麻麻没有办法忍受我们随手放的东西,用完东西必须立即归位一刻也不能等”……诸如此类的生活小事儿真的是数不胜数。
夏日与父母一起散步乘凉我和姐姐在困惑中努力寻求着和父母相处的方法。在一次又一次的磨合中我们发现,我们姐妹两个总是试图改变父母的想法这个行为是十分危险的。父母已经以他们认知范围内对的思维逻辑方式生活了几十年,当外界(子女或者他人)对他们的某种行为产生质疑或者指责时他们第一时间给予的反馈大多数都会震怒。所以成年子女想要和平的和父母沟通那首先第一位就是要学会换个方式和自己的父母沟通。换个和父母沟通的方式角色扮演便是极其有效的办法。我们只有在换位思考的角度下才能更好的身临其境的了解父母的想法。简单来说就像书中所讲述的案例阿尔总是受困于母亲的种种需求,受限于母亲的各种说辞。 刚开始阿尔在和母亲的通话中总是试图说理并想法设法的责怪母亲的不理解行为。在经过一定的学习后,阿尔学会了对母亲的要求设定界限。他在后来和母亲的一次通话中事先同母亲交代了自己将会在什么时间段做什么事,自己将做不到哪些事。其次,他开始学会转变自己的态度,给予自己一定的弹性区间,并且积极回应妈妈的每一个抱怨。最重要的是,他不再将重心放在和妈妈争执这件事上而是慢慢转移了自己的注意力慢慢理解且认同妈妈心底里的那份不容易。 所以身为子女当沟通出现困难请不要责怪自己的父母,更不要试图和自己的父母讲道理这样只会把事情弄的越来越糟糕。父母暴露的某些行为其实正是内心缺少的那份在意。如果父母很依赖你,总是要求你回家看望他,不妨问问自己是不是已经很久没有回家了。如果父母总是试图掌控你,不妨问问自己是否做到了对他们足够的尊重。如果父母总是表现出某种不适,有可能是真的不舒服不要总是觉得父母在欺骗你。
父母的晚年生活究竟什么模样最后总结一下父母的依赖行为也好,控制行为也罢肯定并非现在才拥有。所如果想要摆脱某种被依赖被掌控的局面,改变回应父母的方式也是为自己赢得喘息的空间;其次停止对父母的谴责行为,这样只会加重他们对你的某种行为。最后理解是最好的法宝,尽可能的理解父母的某种需求,才是和父母相处的一味根本良药。 2 陪伴父母理性的面对老年生活 《父母爱情》里江德福退休后总是觉得自己没衣服穿,总是安杰给他买衣服。他在大院里碰到年轻一辈的孩子仍旧端着自己当初的那份官威。他看着穿了一辈子的军装没有了徽章,实在难以接受。尽管还是觉得军装舒服,但是没有徽章的军装他难以穿出去…… 除此之外,让我印象最深刻的片段莫过于江德福一行人会军校去探望老首长,被门口的哨兵所阻拦的事情。老江同志在遭遇阻拦时的那份不满跃然纸上。而相比之下,安杰的晚年就会更加的轻松释怀一些。她学习最新潮的炒股,积极支持女儿的工作参加了舞蹈比赛……
一定要多鼓励鼓励她们呦一对夫妻却拥有了不同的对于老年生活的态度。因此,对于我们的父母我们更要倾注更多的耐心和关心陪伴他们认识到享受晚年生活的乐趣中去。 人到晚年,从时间上和精力上来说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松懈。而人从忙碌中一下子陷入闲适的状态中去的时候就会特别的焦灼。因此,要引导父母正确的面对失落,接受这种从未有过的失落感。分享一下我的亲身经历吧,我的父母都是厨师,他们操劳了一生供我和姐姐读大学,我们大学毕业后工作逐渐稳定,能够给予家人一定的资金后我们便劝父母开始享受晚年生活。 刚开始忙碌惯的妈妈一下子松懈下来会特别特别难受,在这种状况下我和姐姐就轮流带她去晨练,鼓励她开始在手机上唱歌丰富自己的生活。而近几年拍一些搞笑的视频又成了妈妈的新乐趣,她常说自己终于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展示自我的平台。在我的工作之余我总会刷一刷妈妈近期拍的视频,看看她最近拍的视频有没有说什么特别的话。她的视频也成为了一个我和她不一样的沟通契机。
背影渐行渐远最后总结一下,我们终将会面对年老的时刻。在年老休闲时刻身为子女我们应该尽可能的鼓励父母表达他们内心的诉求,其次试着给予我父母更多的倾听时间,让他们的老年生活不再那么冷清。尽可能的带父母做一些从未做过的事情,规划一个全新的隔断。 其实,哪有那么什么难以相处的父母,只不过我们的父母是在照着当年我们年幼时的模样,渴望得到成年后的我们的关爱……
《如果父母老后难相处》读后感(三):父母与子女的相处之道是需要我们倾尽一生去学习的课题
提到父母与子女相处的这个话题,我的脑海里条件反射的想到了龙应台《目送》里的那句话:“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是看着他的背影越来越远。” 认真读过这本《如果父母老后难相处》后,我内心拥有了一种全新的理解,对父母有了一种新的认知。就像书中所言原来不止我一个人有这样的困扰。作为一个从小不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我和父母的相处方式多半是从姐姐和好朋友身上学来的。而如今我已长大成年,看着父母头上渐渐长出的白发对于和父母的相处也终于慢慢拥有了自己的一份心得。
《如果父母老后难相处》01父母已经年老,很难做出实质性的改变 父母终其一生都在为子女操劳着,很多家庭很多对夫妻都在竭尽全力的给予自己的孩子最好的,在这种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往往丢失了自己,也让孩子丧失了一种“爱人”的能力……
写到这里可能会有人反驳怎么会丧失爱人的能力了呢?简单来说我们小的时候父母给予了我们最大的耐心和呵护,到父母年迈时便到了我们身为子女的反哺时期。但是很多人却对年老的父母丧失了耐心,无法真正的理解父母的某种行为或者说是可以静静的陪一下父母。
午后阅读时刻这本《如果父母老后难相处》将父母年老后的类型分为六大类,用详细无比的真实案例现身说法进行讲解,可谓是十分用心了。 在众多的案例中我发现了无论是依赖型的父母还是控制性的父母。其实对于自己子女的成长和沟通中都抱有一定的遗憾。因此才会导致过度对于子女的依赖和控制。除之以外就是子女和父母没办法进行正确的有效沟通。 因此对于成年子女来说如何和父母进行有效且毫无压力的沟通是一个特别需要双方协调的话题。对于我来说我和父母因为从小没有生活在一起对彼此的生活习惯等方面都不太熟悉。上大学后父母工作渐渐清闲了下来我们一家人好不容易重新生活到了一起,在一起之后变发生了很多不一样的化学反应。“我的爸爸难以接受我和姐姐的睡眠时间,他们不允许我们睡懒觉”“麻麻没有办法忍受我们随手放的东西,用完东西必须立即归位一刻也不能等”……诸如此类的生活小事儿真的是数不胜数。 我和姐姐在困惑中努力寻求着和父母相处的方法。在一次又一次的磨合中我们发现,我们姐妹两个总是试图改变父母的想法这个行为是十分危险的。父母已经以他们认知范围内对的思维逻辑方式生活了几十年,当外界(子女或者他人)对他们的某种行为产生质疑或者指责时他们第一时间给予的反馈大多数都会震怒。所以成年子女想要和平的和父母沟通那首先第一位就是要学会换个方式和自己的父母沟通。换个和父母沟通的方式角色扮演便是极其有效的办法。我们只有在换位思考的角度下才能更好的身临其境的了解父母的想法。简单来说就像书中所讲述的案例阿尔总是受困于母亲的种种需求,受限于母亲的各种说辞。
夏日与父母一起散步乘凉剪影刚开始阿尔在和母亲的通话中总是试图说理并想法设法的责怪母亲的不理解行为。在经过一定的学习后,阿尔学会了对母亲的要求设定界限。他在后来和母亲的一次通话中事先同母亲交代了自己将会在什么时间段做什么事,自己将做不到哪些事。其次,他开始学会转变自己的态度,给予自己一定的弹性区间,并且积极回应妈妈的每一个抱怨。最重要的是,他不再将重心放在和妈妈争执这件事上而是慢慢转移了自己的注意力慢慢理解且认同妈妈心底里的那份不容易。 所以身为子女当沟通出现困难请不要责怪自己的父母,更不要试图和自己的父母讲道理这样只会把事情弄的越来越糟糕。父母暴露的某些行为其实正是内心缺少的那份在意。如果父母很依赖你,总是要求你回家看望他,不妨问问自己是不是已经很久没有回家了。如果父母总是试图掌控你,不妨问问自己是否做到了对他们足够的尊重。如果父母总是表现出某种不适,有可能是真的不舒服不要总是觉得父母在欺骗你。 最后总结一下父母的依赖行为也好,控制行为也罢肯定并非现在才拥有。所如果想要摆脱某种被依赖被掌控的局面,改变回应父母的方式也是为自己赢得喘息的空间;其次停止对父母的谴责行为,这样只会加重他们对你的某种行为。最后理解是最好的法宝,尽可能的理解父母的某种需求,才是和父母相处的一味根本良药。
只此一生,父母都在看着我们的背影前行2 陪伴父母理性的面对老年生活 《父母爱情》里江德福退休后总是觉得自己没衣服穿,总是安杰给他买衣服。他在大院里碰到年轻一辈的孩子仍旧端着自己当初的那份官威。他看着穿了一辈子的军装没有了徽章,实在难以接受。尽管还是觉得军装舒服,但是没有徽章的军装他难以穿出去…… 除此之外,让我印象最深刻的片段莫过于江德福一行人会军校去探望老首长,被门口的哨兵所阻拦的事情。老江同志在遭遇阻拦时的那份不满跃然纸上。而相比之下,安杰的晚年就会更加的轻松释怀一些。她学习最新潮的炒股,积极支持女儿的工作参加了舞蹈比赛……
生活纷纷杂杂,记得多笑一笑一对夫妻却拥有了不同的对于老年生活的态度。因此,对于我们的父母我们更要倾注更多的耐心和关心陪伴他们认识到享受晚年生活的乐趣中去。 人到晚年,从时间上和精力上来说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松懈。而人从忙碌中一下子陷入闲适的状态中去的时候就会特别的焦灼。因此,要引导父母正确的面对失落,接受这种从未有过的失落感。分享一下我的亲身经历吧,我的父母都是厨师,他们操劳了一生供我和姐姐读大学,我们大学毕业后工作逐渐稳定,能够给予家人一定的资金后我们便劝父母开始享受晚年生活。
要多鼓励一下我们的父母哦刚开始忙碌惯的妈妈一下子松懈下来会特别特别难受,在这种状况西安我和姐姐就轮流带她去晨练,鼓励她开始在手机上唱歌丰富自己的生活。而近几年拍抖音又成了妈妈的新乐趣,她常说抖音真的是一个很好的展示自我的平台。在我的工作之余我总会刷一刷妈妈近期拍的视频,看看她最近拍的视频有没有说什么特别的话。她的视频也成为了一个我和她不一样的沟通契机。 最后总结一下,我们终将会面对年老的时刻。在年老休闲时刻身为子女我们应该尽可能的鼓励父母表达他们内心的诉求,其次试着给予我父母更多的倾听时间,让他们的老年生活不再那么冷清。尽可能的带父母做一些从未做过的事情,规划一个全新的隔断。 其实,哪有那么什么难以相处的父母,只不过我们的父母是在照着当年我们年幼时的模样,渴望得到成年后的我们的关爱……
《如果父母老后难相处》读后感(四):面对老而难相处的父母,尽心地安抚,优雅地告别
成年子女对于老来的父母的孝顺和应对越来越感觉到麻烦,这种麻烦不仅仅是体力上的付出,为老人做事,更主要的是在心里上让他们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相处的更好。
《如果父母老后难相处》这本书的作者格雷斯和芭芭拉基于自己家庭和亲人的经历,特别是在照顾自己婆婆的时候发生的一系列有点尴尬的事情,认识到很多的家庭都存在这样的困惑和无助,于是诞生了把自己处心积虑想到的好的办法,在征询过专家之后写成书的想法,以便帮助到更多有需要的人。
对于和我们相伴,比较了解的父母,其实他们是有各种不同类型性格的,有的依赖子女,有的自恋,有的喜欢控制孩子,有的则显得有些孩子气。不管是那种,我们都需要了解明了他们的特点,这样才可以找到与他们好好相处的方式。
所以给父母恰当地分类是本书教给我们的技巧和方法论。
一、 依赖性父母应以孩子般待之
所谓依赖型父母就是离不开孩子的父母,在生活细节上总是需要孩子的帮助,即便没有真实的求助也不愿意看不见孩子。在精神上对孩子形成了极大的依赖。
这是一种性格,而不仅仅是习惯。所以改变起来很难。甚至是基本上改变不了的。你只有充分理解并从正面的角度去舒缓这种状况才是最有效的办法。
父母她把你视为了亲人,同时也视为了必须陪伴她的人。这个必须就很麻烦。当她看不见你的时候,就会焦虑着急。而你在他身边即便什么也不做,依然是很安心的。不是他不放心你,而是他的精神需要你的存在。
如果你和你的先生或者妻子有外出旅游的计划,父母会非常焦虑,他们甚至会以身体不适需要照顾等各种理由阻止你的出行。
好了你别走了,坐下来好好从源头给她讲述一些道理。知道她点头开化的那一刻,你会出现一点生机。否则做什么都是没用的。对,把道理不停地反复地讲给他们,就是唯一的不是办法的办法。未必很奏效,但是没有更好的办法。
二、 泼冷水型父母的应对在于你坚定自己的内心
常常会见到这样的场景,孩子希望做一件什么事情,比如创业投资,比如找一个对象,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反馈就是,这可不行,风险多大啊;那个女孩不合适啊,离得那么远。诸如此类,完全反向负面的影响和评价。
他们的原始动因其实很简单,依然是需要孩子不要做除了围着父母转的别的事情。或者是性格因素,就是这样的。从小到大一直就是否定过来的。言必你看人家谁谁,学习好听话还不用大人操心,你看你干啥啥不行。诸如此类。
应对这类父母,你的关键点在于要坚定自己的内心。当然首先是要自信,要有准确和理性的判断。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和思考。在这个基础上,你嘴上答应,手上按照你的行动就好了。
三、 自恋型父母的应对需要顺势而为
自恋型父母的最大特点就是觉得家庭甚至整个世界是以他们为中心的。凡事必须围着他们转,尽管他们已经年老到失去了对很多事情的判断力,但决断的意愿仍不见少一丝一毫。
在他们的意识中,是有一个坚定的见地,就是孩子就是天生和父母是应该往一处想的,就是自己人。没有边界也不用有边界。他们会把孩子的家当成是自己的家。
而实际上很多时候,这种行为是影响到了其它家庭成员的核心利益的。比如对于配偶的另外一方,就容易产生不适感。
这个问题的解决就是慢慢告诉父母,大家和小家是有边界的。成年的子女义务是多向的,父母当然很亲很重要,别的家庭成员也很重要。求得父母的理解。
四、 控制型父母的应对需重拿轻放
父母可离不开你,掌控你的欲望越强,说明他们内心越脆弱。有时候不惜任何手段,比如装可怜。对于事态的看法已经完全极端化,这个时候你必须要保持清醒。不能顺着他们的意思往下走。
但在起初发作的时候,要强硬一些的感觉,告诉她们这么说这么做是错的。然后,帮助他们建立和疏通渠道,拥有自己的生活。给跳广场舞的妈妈买一双舒服的舞鞋。对于控制欲强的父母,要想办法让他们觉得自己依然有价值。
五、 恐惧型父母的应从心理角度入手
父母的恐惧心理多半是早年留下的。他们对于生活的风雨带给他们的创伤和伤害历历在目,难忘心头。比如早年失去双亲,早年从小经历了各种磨难。长期下来,这种状况会形成一种担心的情绪萦绕在心头,总是害怕失去了什么。对自己的孩子就会抓的很紧。
而且他们习惯于用自己的方式去爱孩子,比如觉得你感冒了就自动跟老师请假了。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
成年子女一定要明晰内在的原因,不要被表面所遮盖。重要这样才能正确处理好这些事情。对于父母的愧疚无需再人为增加。毕竟那是他们自己生活的年代带来的,跟你们是没有关系的。当然,要做好安抚工作。
格雷斯和芭芭拉在《如果父母老后难相处》一书中还告诉我们,见识并安抚了自己的父母,知道了父母老去时候的难相处的点,我们自己应该轻松并坚定地回避这些坑,不要重蹈覆辙。这会大大减轻社会成本。如果我们的工作是有成效的,能让父母走出执拗和悲伤,那么这是一件很积极的事情。如果父母挣脱不开历史的枷锁,错误不在我们,我们依然爱,并不去做无益于发展的事情。因为如果把我们自己再陷进去,那么这个死循环将难以得到解决。
实在不行,可以选择和父母不同的路。优雅地告别父母,面对未来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