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风声·雨声·读书声》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风声·雨声·读书声》读后感1000字

2020-07-23 23:4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风声·雨声·读书声》读后感1000字

  《风声·雨声·读书声》是一本由朱学勤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183,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风声·声·读书声》精选点评

  ●读《思想史上的失踪者》一文,难掩内激荡,走出图书馆空地中间的圆形雕塑,倚着,低头很久。

  ●思想史上的失踪者,闻天,文革,潘恩,我们需要拷问,这几篇写得不错,有的更是给我一个前所未有角度问题卢梭,新儒家顾准第二篇没太懂,我这方面确实太薄弱

  ●貌似应严肃的文章里大量引用无关诗文,让人联想到余秋雨。。不是我的茶。

  ●朱先生是本校历史系教授,初闻其名还是在两年前的专业课老师讲到托马斯·潘恩的时候。此书很多观点,受益颇多。

  ●修行4th,潘恩至卢梭至顾准,质量依次而降,全书明显高开低走,不是朱学勤后劲不足,实是前一半质量太高,朱先生有关知识分子职责使命社会地位位置以及就此衍伸出的中国知识分子传统中最终关怀缺失和随之产生儒学缺失宗教属性难以满足宗教需求,还有中国政治传统嬗变等内容都十分极其特殊精彩,知识分子独立人格,应如是。

  ●很中肯。以后应多读读思想史。

  ●岂有文章天下 忍将功业苍生

  ●先看了能读懂的篇章

  ●值得再去品味评论集。

  ●五一之前

  《风声·雨声·读书声》读后感(一):久违的思考

  本书是作者80-90年代的思想文章选编,严格来说,也是上个世纪的思考,如今读来仍是有所裨益文化大革命与法国的大革命比较研究,文革思考,卢梭恋母情结探讨解构建构区别,对顾准之弟陈敏之的造访(又多了解了一些顾准,面对顾准的遗书良知主导泪水难以抑制,“我的骨灰倒在中国科学院前面的小河里”,也许从那里出发,如今的海洋世界更加丰富多彩,难怪我们总是惊叹于水中生命神奇),思考使人脱离俗谛,业余知识分子也是可贵的(或许这是我的希望),因为朱先生也特别怀念那些68界的业务知识分子组。

  《风声·雨声·读书声》读后感(二):时代在变,问题也在变

  顾准,潘恩,张闻天的事迹令人感慨。对卢梭的分析深化了顾准的研究,很有启发。对新儒批评也打在了痛处,可与张灏,余英时两位的观点对读。这本书选取的文章问题意识在今天是有些过时了,而自由主义对国内知识分子而言也早已不再是大旱云霓。朱学勤先生属于典型的八十年学人生长的时代和经历让他们那一代学者自由主义和传统文化有着截然不同看法,而这种看法往往带有强烈情感取舍。对我们今天的人来说,理应让自由,民主,宪政成为常识,同时也应对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客观冷静的评价。朱先生的文笔真不错!

  《风声·雨声·读书声》读后感(三):不知道该怎么起标题,看内容吧

  很特别的一本书,书中主要是作者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写的一系列文章的集合。一晃眼就十多年过去了,从这本书里,我们可以很清楚的了解一点作者那一代学人的思考。

  从作者的文字中可以看出作者为学的踏实、求真,不像现今的学术界,如此浮躁。

  书中提到的张闻天、顾准的事说明,就算是党内的知识分子的命运也是...中国的知识分子,悲哀。

  这本书,以我一个学理工科的人来看,可以看成是一本记录作者思考政治哲学的成果展示。完全可以当做一部治学的历史来看。

  在书中的文章发表约二十年之后的今天,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出思潮的转向。书中的内容很多,不同的人观点不同,在这里评价也不合适,反正是值得喜欢思考的人看一看的。

  《风声·雨声·读书声》读后感(四):大道默默,小道切切

  抑或是称之为社会制度的意识形态的天敌,并不是铭刻在历史金柱的孔孟,希腊三贤或是伏尔泰卢梭等,而是你和我这种现代人,对其不求甚解,又指指点点。确实,这几辈的现代人,像嬉皮士一样聒噪过,像文青一样粗显思考过,却只满足于目光之所及的撒野戏谑,生命的问题从不是我们可以思考的范围。我们在道德的边缘试探,面对着质问灵魂的问题,捂着耳朵亦步亦趋地逃跑,而不是直面我们内心的不堪和痛苦,更不知从何谈起,借着一份负责任的心思去解决了。

  看完这本书,开始回顾二十多年的人生,我坠落过,堕落过,潇洒过,逃避过,浮沉过,可惜从来都是不彻底的不痛不快。偶尔也会质问自己,如何才能让内心去宁静地接受已发生的,坦然地面对现在做的,恬淡地看待未来的。浮躁的自我,得不到任何内心的回应,名和利只是像毒瘾一样噬咬着精神,一时的欢愉换来是下一次程度更深的需求。

  曾几何时,也想过,在黑暗里求索,给自己一个交代,时代和外人的遗弃,不管不顾,只想给类似我这样的人一条我走过的路,死路的话就劝别走了,活路的话那就试试。消解渗入骨髓的毒素,偶尔理想主义也好。

  《风声·雨声·读书声》读后感(五):感觉

  从这本书中看到了一个新名词——思想史。并不清楚它的学术范围,但是感觉它能解释许多历史的或是现在的些许疑惑。。。。

  时至今日,我从来不都清楚文革到底发生了什么,也许是由于外部制约也许是内心桎梏,能够讲述这段历史的人要么是避而不谈要么是讲述些零星的片段。小时候我们从历史书上知道只给中国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之后我们还明白它更是场文化浩劫;小时候我们知道它是毛主席不小心犯下的错误,之后我们明白它还和国际局势,中国制度包括毛主席的价值观息息相关;小时候我们觉得那是多么不可思议,而现在觉得它的发生是那么的“合情合理";但所有的这些都只是在某些破碎的历史片段上或是零星的研究上得知的。作者说“我们需要一场灵魂的忏悔”,它知道法国人真正开始接受法国大革命是在它结束的100年之后,所以他在等待着中国人正视这段历史,而我希望时间可以可以短一些。。。。

  中国何以那么多纠结的知识分子永远逃不过政治参与的悲剧,是本来的现实就该如此矛盾还是历来中国的知识分子就摆错的自己的位置从瞿秋白《多余的话》到陈布雷的自杀遗言,再到张闻天之死,我们到底看出了什么?中国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何以保持?作者的思想或许给你打开了另一扇窗。。。

  正如作者所言“问学十年,聚散离合;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作者十年的学习在我看来更像是十年的回忆录,作者十年的思想史的梳理在我们看来更像是对我思想的拨乱反正。。。。。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