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希腊城邦制度》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希腊城邦制度》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0-12-11 03:33:1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希腊城邦制度》经典读后感有感

  《希腊城邦制度》是一本由顾准著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177图书,本书定价:0.67元,页数:198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希腊城邦制度》精选点评:

  ●简明扼要

  ●其实顾准最让人惊讶的,是他超出同辈常人的广阔眼界。

  ●NJAU

  ●顾准先生的读书笔记,小品文风格。民主的思想源头与制度演变。不过多中心的希腊史真挺让人头大。(可以配合其他关于希腊文明影视资料对比学习,如yale公开课等)

  ●这本书像是顾准的读书笔记,从他摘录的材料看,他读了不多经典的古希腊政治史素材,有些当年读外国法制史的时候读到过~~古希腊文化、历史的提纲挈领之作,这本如果能背下来,或者抄一遍,对古希腊方面的内容基本应该能说出个框架了~~

  ●没有来得及做中希古代政治制度的比较久溘然长逝,令人扼腕!

  ●残篇断简,已足见其机杼;戛然而止,惜乎天不假年。

  ●浅入浅出

  ●每次读关于古希腊的论述的文章,总能感受到来自那个古老国度的文明的渲染

  ●一定要借来看

  《希腊城邦制度》读后感(一):读后感

  美国诗人曾经写过这样的一首诗,诗中写道“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关于希腊我想不需要说太多,他的民主政治在古代西方是非常发达的,还成为后世的典范,还有他的城邦制度,希腊是小国寡民,城邦林立,这部书将中国与希腊相比较,对于城邦的形成,发展等都提出了异于前人的见解,观点新颖。

  《希腊城邦制度》读后感(二):思考的历史的启示录

  顾准老先生是中国为数不多具有铮铮铁骨的经济学家,老先生自学成才,与陈方共同创造了新中国的经济制度,懂会计善思考,在乱世之中孑然一身正气,是那个时代不可多得的先驱人物,虽然在那个乱世之中埋没了很多人和事,但是真理有恒,这部希腊城邦制度,在那个资源信息不顺畅的年代,被老先生剖析的丝丝入扣,从整体的人口、地理、文化、经济的演变与中国古制的对比,让我们对民主这个理念又多了入木三分的理解,很有启发性,也让人陷入深深的思辨中......

  《希腊城邦制度》读后感(三):六点感悟

  1.

  集体主义并不一定与自由主义对立。当集体高于每一个个体之时,关键在于谁掌控集体的权利。某单个人掌控就是独裁,也就成立极权。若是民众掌控,就是民主。

  2 .

  在法律范围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必然在法律范围外解决------暴力。问题不会自然消亡,必然以某种方式解决。

  3.

  希腊人处在有原始社会性质的军事民主制的之下。他们的跨海迁移,打破了血缘纽带,以地缘为基础,自然产生契约制度。

  4.

  公民兵制之下必然不会产生独裁的王。等有了雇佣兵役制为基础的军事力量才会产生独裁的王。这是力量层面的,在另外的精神层面,公民兵制对应的神人同形论,雇佣兵制度对应君权神授。君权神授与雇佣兵制度二者合一,才可能产生类似东方无限权力的帝王。

  5.

  从某种意思上讲,希腊单个的城邦宗教瓦解了雅典帝国。也阻止了希腊城邦国家向统一的大希腊帝国演变。

  6.

  在某行政地缘政治单位内,必然是私有制导致多元化。私有制程度越高,越是多元化。

  《希腊城邦制度》读后感(四):希腊出哲人,读过智慧一生

  希腊城邦制度,看起比较无聊的标题,当你看过本书后,我想你不会太后悔,人类的演进过程中,城邦是重要的历史节点,他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程,打破了蛮荒的野蛮习性,我们之后国家以及所有文明的演变追根溯源都可以看到希腊的影子,顾准先生敏锐犀利,在整个国家的变革中度过了一生,留给我们很多启发性的智慧,虽然这也像希腊的火种一样星星点点,但这就是指路人的风范与光辉,总让我想起那些对顾老先生的比喻,像普罗米修斯,拆下肋骨做火把的人,历史的书籍很多,有些都是些腐烂的观点,相比之下更喜欢这种独辟小径的历史书籍,他公平冷静客观,平静的讲诉着历史的进步,我们之所以会发展成我们的原因,历史会相似,会重演,会悲哀,但是那些客观的科学方法论长存,我们无法推翻自己的腐烂,就只能然后人去燃烧那些千疮百孔的丑恶,世人皆贪婪,无他,只因无法安放的欲望大于能力,所以,我们应该读懂历史,读懂自己,宁愿赤贫的智慧一生,也不愿在富丽堂皇中腐烂,历史的善意需要传承与升华,原我有这样的智慧之眼,看透,希望也许会在不远的将来,灿烂若花,在文明的智慧之中燃烧掉,能够让人类的进步中窥探到我的影子,足矣......

  《希腊城邦制度》读后感(五):书的浅析和大师的人格精神

  准确的说,这不是一本书,而是顾准十年计划中西方史研究的部分笔记,可惜,在“雅典—希腊文明的中心”这节之后,就戛然而止了。

  这份未完成的遗稿,里面承载了很多心血,不禁让我惋惜。之前实习的日子,在富阳那个空荡的宿舍里,看了前面的三分之一,那时候正值徐之明红宝书的马哲部分,两者放在一起,常常因为前者而忘了后者。所以今天看到最后,翻页过去突然发现已经结束了,总觉得不畅快,但想想也该满足了。

  这本书比一般的希腊史要好看,并不是因为有什么诙谐幽默的语言,像《明朝那些事儿》一般能娓娓道来历史。作者研究希腊史,是为了对比当时中国的境况,从社会主义中找到一个出路,为此进行的探索。书中更多的是对史实的分析和思考,从贵族政治—僭主政治——民族政治这样的制度演变过程中,找到对社会主义可借鉴的地方。书从克里特岛上的神授王权开始讲起,包括亚该亚人的迈锡尼王朝,多里安人南下入侵的“黑暗时代”,海外移民和分裂繁殖,大希腊和吕底亚帝国,波希战争和伯罗奔尼撒战争……写得很仔细,句里行间有很多作者自己的思考,充满终极关怀,而不是像教科书——一大本的综述而已。如“为何僭主和民选调解官不见于我国古代”,作者写道:专制主义政治不许可社会的各个阶层组成为政治上的各个阶级,那里没有以其政纲体现与代表不同阶级的利益的政党或政派。

  这些蕞尔小邦,自给自足,有的甚至独立于母邦,但是在波斯进犯的时候,还能团结一致对外,不得不说是很有意思的现象。在我看来,古希腊的城邦制度是人民能直接行使权力和充满创意的,虽然自由民和奴隶仍然处于社会的底层,不享有公民权。当时的希腊世界也是激情澎湃,或许有时候战斗只是为了战斗,他们有着构筑世界的热情,在工商业兴起的年代,放下农耕去外面的世界闯一闯,这样具有冒险精神的人成了整个希腊民族的脊梁。直接民主,城邦自足,公民兵制,突然就有了画面感,几千人的公民大会,圆形剧场上演的埃斯库罗斯的悲剧,斯巴达的三百勇士。

  对于作者,顾准这个人的事迹,则是给了我很大的冲击。王元化先生在《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的序中说,为文化作出贡献的往往是那些饱经忧患之士——参考顾准的过往,这样的充满智慧和心血的文字,不得不使人为之感动。他说这种感觉就像是每次读《报任安书》,总是引起内心的激荡,真所谓展卷方诵,血脉已张。

  顾准是一个为人民服务的人,他抛开了个人的幸福,有着使命感和责任感。两度划为右派,妻子自杀,子女划清界限,过着凄苦的生活,他写的东西(诸如笔记)并不是为了发表,因为谁也不知道第二天是否会被烧毁。作为经济学家,他的名字也没有出现在一般的学者名录里,所以敏B也惋惜,如果当年老毛能听得下顾准的建议,说不定现在的发展能再前进二十年。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