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失踪女子被丈夫杀害:为什么有些人的心,可以那么狠
我曾听说住在罗生门的恶鬼,
因害怕人的残忍而逃走。
——《罗生门》
杭州女子失踪案,不,准确地说,应该是杭州女子被谋杀案,已真相大白:丈夫许某某,因家庭生活矛盾对来女士产生不满,于7月5日凌晨在家中趁来某某熟睡之际,将其杀害并分尸并分散抛弃。
据报道,两个人二十多岁就认识、相恋,夫妻十多年,女方四十岁生下共同的孩子⋯⋯但这些,都没能阻止丈夫将她杀害,而且是预谋已久,碎尸的机器是以现金的方式购于一年前,而杀害来女生的那一天,是他们的女儿的生日——白天,给女儿过生日的一家人拍的照片还都乐乐呵呵,晚上,丈夫就把妻子杀害了。
杀完妻子之后,丈夫用了两吨的水,把放干血、剥掉肌肉组织、被切碎的妻子冲入化粪池⋯⋯
做了这一切之后,丈夫平静从容地接受记者的采访,帮忙分析案情,对辛苦的警察表达谢意,抱怨说没了妻子自己和孩子该怎么活,对弟弟一家人信誓旦旦地说警察对自己取了笔录,但是自己身正不怕影子斜⋯⋯
据说妻子被杀害过程中曾求情说能放过我这一次吗,他说:不能了⋯⋯
据说这个丈夫还在审讯中表示自己不后悔,说我死也要把她弄死⋯⋯
想想他买好用来碎尸的机器之后的300多个日日夜夜,睡在来女士身边的这个男人,心里想的却是如何把她碎尸万段⋯⋯真的不禁让人感慨:
都是人,为什么有些人的心,可以那么狠?
据来女士的亲属说,许某某给他们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礼貌的人,永远都客客气气的,看起来跟来女士的感情也很好,是个“老实人。”
但,一个礼貌的“老实人”,并不真的意味着没有脾气,只是他们可能不擅长表达自己的愤怒、疏导自己的情绪,比较习惯于“自我消化”。可是,情绪是一种真实的能量,不是压抑就可以真的消失的。如果一直用“自我消化”来压抑、逃避情绪,那么,就一定会导致“消化不良”,那些压抑下来的情绪,早晚有一天会伺机爆发。
我们不了解许某某这个人,但是,犯罪心理,却是有规律可循的。
加伯里诺,是一位当了20年的谋杀案心理专家。他每次对杀人犯进行访问的时候,都会向犯人发问一组十道题目的问卷。这些问题是为了探讨虐待、家暴及童年的其它危险而设计的。
这组诊断测试正式名称为“童年期逆境经历问卷”。
大多数的人,会得到零或一分,这是你能得到最健康的分数,这意味着你的童年没有经历重大的心理创伤。
而那些案件的犯人回答这些题目的时候,分数很少低于八分,九或十分很常见。这意味着他们的童年有过严重的创伤经历。
加伯里诺把这种经历比喻成鲨鱼袭击:如果一个25岁的人不能走路,是因为在5岁时被大白鲨咬断脚,而没有接受物理治疗或得到义肢的时候,没有人会怪罪他。许多杀人犯也曾经历过同样令人衰弱的困境。
“对于许多这样的人来说,这就好像经历很多次心理的鲨鱼袭击。这种事会造成严重的创伤。”他说。“我认为,我们若要了解暴力为什么会发生,或者决定如何帮助与处理个案的时候,就要考虑这方面的问题。”
这一切表明:杀人犯,曾受到很深的伤害。
在我自己的心理疗愈咨询里,曾经遇到过一些表达自己很想杀人的青少年,他们一致的都经历过某种形式的心理虐待:很小的时候被父母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就关到小黑屋里跪一夜又一夜、忙碌的父母把孩子扔给别人不管不顾、离异的家长给孩子生活费万般要求刁难、家长心情不好就随意无缘无故对孩子非打即骂⋯⋯
人的行为怪异,都是因为缺爱。
对于真正犯下罪行的人,我们当然不能因为他们曾经受伤而替他们开罪,但是,找到背后的心理根源,避免更多悲剧的发生,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驱使一个人去杀人的,不是邪恶。用加伯里诺的话来说,杀人犯是因为毁灭性的创伤史而被驱动。
我们当然可以痛骂他们,谴责他们,让他们接受惩罚。但是,如果我们曾经历过跟他们一样的创伤,我们可能未必会做得更好。
善良,不是一种选择,更多时候,那是一种接收到很多温暖之后的自然反应。
狠毒,也不是一种选择,更多时候,那是一种接收到太多寒冷之后的自然反应。
只不过,有些人,会把狠毒指向自己,认为都是自己的错,于是对自己残忍、压抑、控制、折磨,甚至想杀死自己;
而另一些人,把这种狠毒指向了别人,他们认为自己的不幸都是别人的错,于是让他人成为发泄自己压抑下来的愤怒、怨恨、疯狂⋯⋯的工具。他们认为只能通过伤害甚至杀死别人才能痛快。
这是深埋心底的黑暗面。
可怕而不幸的是,多数人没有机会求助,用健康的方式疏导自己黑暗的部分,他们会一直压抑自己的黑暗面,不让黑暗显露于外。
而当他们的黑暗爆发的时候,能见识到黑暗面的受害者,往往就已经没有机会活着讲出来了。
那么,做为一个人,我们如何才能保护自己,远离心理扭曲黑暗的潜在罪犯呢?
答案是:永远要相信你自己感觉的提醒。
在任何一份关系里,只要对方的言行让你不舒服,就一定重视,采取措施。你可以表达自己,试着改善,如果对方就是无法真正改变,那么,请果断离开。
事实上,健康的人是不会去伤害和折磨别人的,只有受伤的人才会。
而面对一个受伤的人,请不要扮演圣母,试图改变TA。没有人会为了别人而改变的,除非TA自己发自内心地想改变。
也不要忍让TA,包容TA——这不是善,这是恶——给出真实的回应,让TA可以有机会意识到自己的创伤,才是真正的“善”。
最最重要的是:这世界其实充满病人,被伤害其实离我们每一个人并不遥远。所以,必须界限分明、有攻击力才能保护自己。
但是,没有灵敏的感受力,能随时接收到自己的各种感受,并相信和尊重自己的感受,说想做到这些来保护自己,其实是很难很难的。
反过来,对于有潜在的的犯罪欲望的人来说,如果他们勇于直面问题,借助心理疗愈,把那些压抑的情绪疏导出来,而不是投射到别人身上,最终往往能过上完全正常的生活。
比如我的一位来访者,他无法自控地虐待动物,并感觉到自己对人也有严重的虐待和攻击倾向。当深入他的创伤,让他为自己发出声音,可以表达真实的自己,陪着受伤的自己经历那些恐惧和难受的感觉⋯⋯他发现自己对伤害其他生灵这件事一点都没有兴趣了,甚至感觉恶心。
在这个案例里,很明显,还暴露了夫妻之间边界不清的问题:男方想要女方分到的拆迁房给自己跟前妻生的儿子做婚房。
——这就是为什么我会在自己的青少年心理书里,专门要写边界和金钱教育的主题。
人,特别是女人,一定要有健康和清晰的边界意识和金钱意识。
做为父母,一定要让孩子从小就知道你的金钱就像你的权利,父母兄弟姐妹都无权绑架或干涉你的金钱。而被父母当小棉袄养育的女孩子,对这两个概念常常是模糊的,这就自然会为将来的人生留下隐患⋯⋯
最后想说:有些人,特别是女人,会有一个误区,觉得安全感来自他人,认为伴侣可以给自己安全感。
但是,安全感来自并只能来自——自己。
别人能给自己安全感,只是一种幻觉。
因为,身为成年人,每个人只能为自己负责,也只应该为自己负责。替他人负责,本质上是一种越界。
深深地跟自己建立联结,时时能听到来自自己内心的声音,时时能感知自己的需求,愿意善待自己满足自己尊重自己爱自己——这些,才是人生在世,安全感真正的来源啊。
请离自己的心,近些,再近些吧!
-END-
没有边界的心软,
只会让对方得寸进尺;
毫无原则的仁慈,
只会让对方为所欲为。
——电影《教父》
你可能还喜欢
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会的
离跟你讲道德的人,远点
江歌遇害的启示:要学会辨别和远离那些隐蔽的心理异常者
【北大弑母吴谢宇心理及星盘解读】一幕“阴影”吞噬了“人格面具”的悲剧
点击下面的“阅读原文”
可以购买王睿的书
《我该如何存在—心理篇》
《我该如何存在——占星篇》
《唯有痛苦从不说谎——心理自然疗法》
如果你感到困惑和迷茫,如果你需要指引和方向,就请回复“共时签”吧
⚠️危险请注意:
关注这个公众号的人,
就很难再蠢下去了
图片及视频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