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中国故事》观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中国故事》观后感精选

2020-08-03 19:5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中国故事》观后感精选

  《中国故事》是一部由迈克尔·伍德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英国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故事》观后感(一):影评

  说起来我的第一部英文纪录片就是这位主持的,从此开始看纪录片。时至今日,他大概硕果仅存的不黑中国的BBC主持人了。不过我觉得他是一个纯学者吧,对所有文明几乎都抱持着尊重态,不是那种哗众取宠的人,应该说他对中国的态度很符合他本身的性格。另外,不得不说中国那套玄乎实用所谓哲学体系果然不好懂,更不好讲,好多中国人自己晕晕乎乎的。最后,中国历史毕竟太长,六集讲完一个朝代就算溜了,讲整个历史就太为难主持人和观众了,几乎所有的话题蜻蜓点水了,所以大都觉得无聊吧,跟真正的中国历史相比实在太寡然无味了。不过主持人还是很喜欢语气谦虚,又带着一种奇妙的让人很有好感欣喜

  《中国故事》观后感(二):知耻近乎勇:我们愤怒的内心

  整部纪录片能感受到主持人试图了解理解中国的用心,态度很难得。只是总体而言,篇幅有限时代跳跃性太大,六集也就只够讲个大概,部分细节还有争议

  最让我有感触的是是后面两集,前几集矛足了劲儿夸赞中国源远流长文化包容性,不自觉的,我们因身为国人而骄傲,可一讲到近代史祖国被迫割地赔款,这种深刻文化中的屈辱,这痛苦也只有身为中国人才能感受的更深刻,‘你富有弱小,就不要怪别人欺压你’这种思维让人愤怒却又无可奈何外国人解说视觉上的冲击,比我们在课堂学习知识生动印象深刻的多了……

  第二次再看一遍发现,国外了解中国个个方面层次角度不同的。让我觉得很新奇,故事原来可以这样讲……9月22日

  《中国故事》观后感(三):to中国故事

  最近我对纪录片的看法也在慢慢改变,因为一些像《中国故事》这样的纪录片出现在了我的眼前。

  下学期我选了中外纪录片研究选修课,我相那时的我再来写这篇文章更为合适。但是现在可能无法专业的我还是想谢谢我的感受。

  整个摄制团队强大摄影器材装备齐全拍摄画面质量整体偏高,想一块被精致打磨过得玉,不会因为是一个空镜头而不重视。所以,随便截图都觉得很美丽

  主持人的采访描述很精简老道,并且逻辑紧密。

  一集下来很流畅的无尿点的看完

  《中国故事》观后感(四):牛B!BBC的这部纪录片,终于给中国长脸了!

  首发于[君君电影院]

  微信公众号TVwanda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国故事》观后感(五):外国人逛中国

  对于中国悠悠历史而言,六集显然是说不尽的,这部纪录片只是截取了一些片段来展现中国的魅力,简单的叙述了历史,把握住主要的脉络,整体而言还是不错的。

  首先由于时间的限制,很多细节纪录片都没有提到,这可能造成一些爱好历史的人的困扰,觉得这是一个缺点,但是瑕不掩瑜,就算是一个对中国历史不怎么了解的人看完了纪录片也会有不少的体会的,而且这部纪录片多展现中国历史的正面,显得比较吸引人。其次,纪录片说到的“君权神授”“礼”“德”“儒家”等概念的时候非常合适的概括了中国封建社会中统治所需要注重的东西,对于纪录片讲到的落叶归根的概念,我觉得是深有体会的,而且这个概念延续千年,且将继续延续下去。纪录片讲到了唐宋时期的时候,能体会到主持人的那种激情,对于盛世的向往,对于盛世带来的影响,颇有感触。很值得一提的一点是,纪录片对于地点都是亲自去的,出现了不少小巷子的画面,还特别关注到了人口变化以及城市建设等方面的问题。

  虽然说中国历史不仅仅是这一些,可能还有很多东西是没说到的,比如三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些在纪录片中几乎没有占有比重,但是在中国人眼里,这些时期同样闪耀着古人智慧的光芒。纪录片溢美之词比较多,其实中国封建社会也出现了很多糟粕可能还需要认真地去了解才能知道。对于中国古代是否是一个封闭的国家?纪录片中应该是持否定态度的,不过如果我们考虑一些封闭的程度或者开放的程度,也许结论就不一样了。

  总而言之,一部来自海外的关于中国的纪录片,还不赖。

  《中国故事》观后感(六):个人觉得很失望加了个英国BBC就可以掩盖它的烂点?

  1,bbc肯定没有认真考究我们中国的文化与地方人,那股自以为是擅自定义就算了,虽然这其实很不礼貌,但有的地方确实专挑不好的说,就好像有的外国人说中国每年有人死就说中国乱,那么巴黎街头还有恐怖袭击呢;英国还有变态杀人狂呢。你可以阐述事实,但你不可以用你的思维去定义我们整个国家,不参杂过多而尽量客观评论,纪录片的意义所在就是这里

  2.无所谓民族融合,国家从没强制,只是有这个趋势。顺其自然就好,BBC不是本国的,每一集总会被找出一些对中国的的误解,我大一的都可以看出来

  3.全片 外国佬 的主观色彩太浓。我们的政治学教授说过,当你自以为以客观态度评价事物时,其实就带了自己的价值观影响下的主观色彩,没有什么可以真正客观,只要有自己的文化世界观就必定会有一定的视角局限,BBC做这个节目本来就是带有他们所谓的文明国家的自认为的优越感下的‘客观’判断,并不了解我们国家没深入就妄自下定义,可笑至极

  4.文明评论,拒绝撕逼,我们不需要过于骄傲,因为我们国家也有不足;但也不要自卑似的,如果觉得BBC没有说对那就大胆说出来,喷子有病啊,在b站也是,只准你们在网上说中国不好不准我们反驳啊,莫名其妙Σ(  ̄□ ̄||)难不成加了个英国就可以掩盖它的大量自我意识过剩?

  5..中华民族是靠文化认同的,不是TM靠血统认同的,整天说血统的你怎么知道自己是个什么玩意混血出来的,想学纳粹呢

  《中国故事》观后感(七):这个纪录片很差劲,我不想称之为纪录片,因为这不属于纪录

  英国人终究是和米国穿一条裤子。看第二集唐朝时,我就有些怀疑。什么叫中国第一次进入中亚?什么叫直到18世纪中国才收回新疆?汉朝时中国已经将新疆地区纳入版图,直到三国时的魏国,还一直牢牢掌握着河西走廊。还有,中国在唐朝时控制着东北的,而且唐帝国的疆域变化其实挺大的,而英国人的片子却只显示唐帝国比较羸弱时的疆域范围。第三集中,讲宋代时,竟然只讲了宋一个政权。我们知道,在宋代时,中国现在的疆域范围内的政权有宋、西夏、辽金、大理、蒙古、吐蕃等等好几个政权,不知这位英国人为什么只讲了宋这一个朝廷,主要是忽略了太多太多。讲明朝时,西藏竟然不是领土?真的让人不可思议!而且东北也不是!真的是高级黑啊!

  讲清代时,竟然说康熙是最伟大的皇帝?将疆域扩大一倍?难道中国也如同米国一样侵占墨西哥的领土使自己疆域扩大一倍?注意,这两个时间段时间只差不到一个世纪,相差并不大。很明显这是栽赃中国,是为米国背书,也为自己背书。其实上面说的这些我一开始并不在意的。只是到了第五集,英国人的傲慢实在让我忍无可忍,终于下决心打些文字了。还记得英国人怎么说的吗?其中的两个通商口岸。一个上海,一个香港。上海在长江口,这样的地方做水路贸易想不发展都不可能,至于香港,这个城市究竟靠什么发展的这里我就不想说了。在这里英国人的口气像是在说:是英国人造就了上海和香港!恶不恶心啊?还有一点,说中国从来没有自己的海军,难道第四集的明朝海军他又无视了?

  最后,他讲中国的历史跳跃很大,从先秦和秦跳过两汉、三国、晋代、南北朝、隋而直接讲到唐,接着跳过战乱时期五代十国直接讲宋,之后跳过元代直接讲到了明和清。要知道中国的历史是有传承的,跳过的太多确实有欠妥当。既然讲历史了,只讲些片段能有多少认识?

  我不想说什么,我也不是想在脑海里自己创造什么阴谋论,但上面所说的那些种种迹象表明,确实有很多不妥之处,而且西方媒体一贯的抹黑中国也不是一两次了,突然变方向的可能性我看不到。我只是在想,这英国人是不是还是想干涉西藏和新疆?是不是还是想干涉南海?这样的媒体拍这样的半真半假的纪录片想干什么,想对世界发出什么样的信号?

  《中国故事》观后感(八):这个纪录片很差劲,我不想称之为纪录片,因为这不属于纪录片。

  英国人终究是和米国穿一条裤子。看第二集唐朝时,我就有些怀疑。什么叫中国第一次进入中亚?什么叫直到18世纪中国才收回新疆?汉朝时中国已经将新疆地区纳入版图,直到三国时的魏国,还一直牢牢掌握着河西走廊。还有,中国在唐朝时控制着东北的,而且唐帝国的疆域变化其实挺大的,而英国人的片子却只显示唐帝国比较羸弱时的疆域范围。第三集中,讲宋代时,竟然只讲了宋一个政权。我们知道,在宋代时,中国现在的疆域范围内的政权有宋、西夏、辽金、大理、蒙古、吐蕃等等好几个政权,不知这位英国人为什么只讲了宋这一个朝廷,主要是忽略了太多太多。讲明朝时,西藏竟然不是领土?真的让人不可思议!而且东北也不是!真的是高级黑啊!

  讲清代时,竟然说康熙是最伟大的皇帝?将疆域扩大一倍?难道中国也如同米国一样侵占墨西哥的领土使自己疆域扩大一倍?注意,这两个时间段时间只差不到一个世纪,相差并不大。很明显这是栽赃中国,是为米国背书,也为自己背书。其实上面说的这些我一开始并不在意的。只是到了第五集,英国人的傲慢实在让我忍无可忍,终于下决心打些文字了。还记得英国人怎么说的吗?其中的两个通商口岸。一个上海,一个香港。上海在长江口,这样的地方做水路贸易想不发展都不可能,至于香港,这个城市究竟靠什么发展的这里我就不想说了。在这里英国人的口气像是在说:是英国人造就了上海和香港!恶不恶心啊?还有一点,说中国从来没有自己的海军,难道第四集的明朝海军他又无视了?

  最后,他讲中国的历史跳跃很大,从先秦和秦跳过两汉、三国、晋代、南北朝、隋而直接讲到唐,接着跳过战乱时期五代十国直接讲宋,之后跳过元代直接讲到了明和清。要知道中国的历史是有传承的,跳过的太多确实有欠妥当。既然讲历史了,只讲些片段能有多少认识?

  我不想说什么,我也不是想在脑海里自己创造什么阴谋论,但上面所说的那些种种迹象表明,确实有很多不妥之处,而且西方媒体一贯的抹黑中国也不是一两次了,突然变方向的可能性我看不到。我只是在想,这英国人是不是还是想干涉西藏和新疆?是不是还是想干涉南海?这样的媒体拍这样的半真半假的纪录片想干什么,想对世界发出什么样的信号?[不高兴]

  《中国故事》观后感(九):难得的第三视角

  一晚上看完了6集的中国故事,也是第一次无聊乱写点自己的想法吧。

  C在古代史挑的事件还是相对典型。可能因为篇幅有限,所以略去了很多我们本以为很重要的事件,窃以为夏商周的叙述有些繁琐,但相比之下我觉得下面的情节不妨一提:周朝的宗法制确立了中国重视家庭的重要传统,还有之后的商鞅变法,在制度上完成了超越从而使秦国统一六国,三国时期的英雄故事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下蕴藏的浪漫主义色彩,唐诗则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典型的瑰宝,还有打破阶级固化,每个人都可以公平竞争的科举制。再往后的历史就叙述的比较全面,作为一个外国的非专业学者能理解到这样的层次实属不易,尤其是百家争鸣,和对宋朝经济体制的解释特别到位。即使在天朝内部大家都无法对自身的历史观达到相对的一致。所谓的元朝清朝不属于中国,这个在当时也许只缘身在此山中,但是后来事实已经证明我们的眼光应该放眼于生活在这个土地上的所有民族,和影响着这些民族的共有文化。

  中国自己的近代史自己都难以说清,尤其在当下大部分人对历史皆一知半解,知悉点稗官野史就开始站队,开启日常撕逼。当然我们作为普通人都有认知局限,而且因为时间离得太近,大家未免会根据自身经历去带着感情看历史。但不管我们的怎么看待,尊重现有的研究成果,少用阴谋论,也少无事跟风,尽自己可能的去了解更为准确的历史才是最正确的。历史自有后人评说。BBC在言辞里轻微表达了自己不完全是鸦片战争中国走到转折点的始作俑者,这话我不完全反对,但是正如林则徐信件里说到“重利而失德”,在这里东方的儒家思想和英国的重商主义产生了不可调解的矛盾,好多矛盾的发生一定有其背后根深蒂固的思想隔阂,并不单纯是经济因素。对于现代部分说实话自己也有很多不是很确定的事件,但历史自有后人评说,我们再怎么客观也不过是为尽可能靠近自己利益的过程中掩人耳目。

  自己看完这部纪录片之后还是有些自然而然的感动。除了看到许多熟悉的景色,也看到了一个外国人如何站在第三视角来审视中国。现在中国人正处在一个认识自身历史和社会的时期,出现争论正是审视自己观念的机会。如果只是无脑的喷和站队那就真的辜负了这个难得的第三方视角了。

  最后吐槽一下封面的字体搭配太过突兀了……

  《中国故事》观后感(十):前两集备忘

  EP1 寻根问祖

  第一集是以「祖先」及延伸来串联叙事。

  說文解字里「祖」表示祭祖日杀牲宰畜,族长平分肉食。有封建社会最后一次皇家祭祖,1899年;有清明时节现代人祭祖(秦观-秦龙图);有写神话的祖先女娲、捏泥人;有甲骨文记录的商朝,以星象(五星聚房 每512年一次),从祖先上升至天命;有凤鸣岐山大周兴,通过周礼强化祭祀,天命与政治连接更为紧密;有说轴心时代里的孔子「为政以德」「政者正也,子率以正,熟敢不正」。有说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土耳其和泰国语言里的中国就是chin?

  以及?以先秦時期的華夏族為核心,在秦漢時期形成的統一的民族,故稱自己為漢人?以及,「China」據說是來自秦的語音,最初是cin,後來變成chin,傳入羅馬後加上了表示地名的後綴,於是就成了China

  我在想:表面看,从「星象、天命」媒介里寻找「統治、革命」的线索和答案很荒谬,神圣化后的媒介,接受的人很多。特意地「神秘化、一般人无法理解」「作势、制造距离感」,让传播的讯息令人无法抗拒。终究跟逻辑没什么瓜葛,所以感觉是,汉人办起事情来一人一个说法,弹性很大,特别会“审时度势”。多数人选择合适的媒介进行表达,委婉地说自己的利益。

  EP2 丝绸之路

  公元前7世纪,唐朝是很包容的。Silkroad并非是一条路,是连接中国和印度的多条路 带来了宗教财富融合。白马传经 玄奘的故事 佛教传入中国。唐朝每个人身份做登记,有宵禁。隋朝有科举,唐朝完善了。玄奘西行后大唐派了军队去,在丝绸之路做生意。西安是政治中心,扬州是商贸中心。唐朝初步形成海上丝绸之路,贩卖tea(起源云南亚热带)丝绸。奈良是模仿唐朝西安建造的。西安城外108使节像,伊斯兰教在唐代传入中国(?所以西安有回民街?)

  去西安可以看景教碑,听听惊破霓裳羽衣曲。

  ----------

  这是第二次看。第一次粗鲁看完了,第二次因为各种原因暂停一个月想找第三集看,发现B站的资源都删掉了。一下子对重看丧失兴趣,觉得历史充满没劲的辩证,谁说有可以,谁说有道理,谁说完了总有破绽瑕疵。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