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凡脱俗的鸟经典读后感有感
《超凡脱俗的鸟》是一本由(美)布拉德·沃森著作,读创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2.00元,页数:32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超凡脱俗的鸟》读后感(一):《超凡脱俗的鸟》:在别人的人生故事里找寻自己存在的意义!
“你那不同于常人的不完美,正是你存在于世间的意义。 ”-《超凡脱俗的鸟》 “有时候,她觉得非常悲伤,觉得自己独自生活在一个几乎空无一人的世界里。偶尔,她也会短暂地感到害怕,害怕有什么事情即将发生,但她没办法知道到底是什么事,也没办法理解这种情绪。”当伴随着闹钟响起,我拖着疲惫困倦的身心拿起翻阅了无数遍,但是还是心思神往的一本书《超凡脱俗的鸟》,我内心深处似乎明白了人生的意义。 在此书主人公的阅历中,我像是有感同身受一样深觉痛楚,曾经我一直在想,在这凡尘俗世中,我并非贪恋所有,但是为何总是坎坷重生,是因为我不配得到应有的关心与疼爱,不知从何时起,我才真正明白家庭婚姻生活的真正意义,人生只有经历没有解脱,日子就要一天天过,不要奢望着成就另一番天地。 一:半杯水之所以叫你不舒服, 因为你弄不清,它是无力斟满,还是剩下的。— 冯骥才《 灵性》 《超凡脱俗的鸟》故事中主角简是一个因为先天性生理缺陷而丧失爱情和婚姻权利的女孩,她就像没有显性生殖器的鸟类,丧失了本应该有的生存意义,她需要被迫接受约定俗成,她需要费尽心力让自己不被压制,成为理想的超凡脱俗的鸟,在自己的世界里自由飞翔。上天本身对她就不公平,按照人情世俗她应该被优待,可是残酷的事实却无情被打击着她脆弱的心灵,所以她只能自我蜕变,而不是依赖他人。她的姐姐格蕾丝恰巧是反面教材,无论她有怎样不好的行为举止,她都是备受关爱的一方,似乎上帝对她总是别开一面,她的万众的宠儿。 在这短暂而又漫长的人生中,唯一能够将你当做宠儿的只有父母,自然人心难测,不乏妄为人父母之禽兽,但大千世界中,血缘关系之感情链接是不可反驳的,相亲相爱才是一家人,父母会宠溺关心疼爱他们爱情的结晶。除了父母之外,任何人的感情都是有代价的,需要做出相应的反馈,否则就会有不知好歹一说(父母与子女之情某种层面上来说亦是如此,但是没有太功利化)。 有这样的一种身份,无论如何,总是能够拥有得天独厚的关爱,哪怕做出再不道德之事,都会被原谅,这就是殊荣。《超凡脱俗的鸟》中简如果总是沉溺在寻求他人改变,那么一定会让自己处于万劫不复之地,于是,她只有改变自己,让自己在自然的美好中体悟到“你那不同于常人的不完美,正是你存在于世间地意义”。
《超凡脱俗的鸟》读后感(二):注定会死的人
一个有缺陷的人真的可以在这个世界上活下去吗?能撑多久?以什么样的状态存在?
这是我生命的终极问题,是我在应付日常之外、走过阴暗树林回家的时候每天自我拷问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会以为这个问题是老天派发给我一个人的考卷,因为其他人显然并没有我那些无法言说的困扰,而那些和我拥有同样缺陷的人,我们也往往无法互相理解。我们积累了太多迥异的愤怒、不甘和恐惧,以至于打开这个潘多拉的魔盒、承认我们来错了星球时,冲出来的是攻击、抱怨,而非彼此期待已久的慰藉和安抚。又或者说,我们都期望对方是那个温暖的拥抱,自己可以做那个痛哭的小孩。可当所有人都这么想,世界还是孤独的荒野。
布拉德·沃森的这个故事是讲给我听的。一个女孩带着无法轻易对人言说的生理缺陷出生在1915年美国农场、成长在大萧条的小镇、老去在农场的故事。从一开始这个故事就已经深得我心了。我喜欢他的隐喻,喜欢女孩的名字叫做简,好像他知道少女时期我曾经在勃朗特的故事里找到一点朴素的慰藉、却又深深失望于故事结尾那从天而降的救赎。我喜欢简出生在密西西比的农场,在这里人需要挣扎着存活、以消耗自己为代价才能果腹和存续,温暖的情感在艰苦的日常中磨损。比起happy ending的励志故事,布拉德·沃森的这个故事有《我弥留之际》式的轻轻举起却深深触及,有《苹果酒屋的法则》式英雄沉沦于成瘾物、消散于尘土的那种悄然的悲壮。
我喜欢布拉德·沃森写那些生于自然、死于自然、受限于自然而别无选择的生灵。我喜欢他让家养的狗在年老而死的时候死于主人的猎枪——出于怜悯和慈善,而非残忍。我喜欢他写“一条注定会死掉的番茄天峨的幼虫”,在它还是卵的时候,黄蜂就把自己的卵注入了它的体内。这条幼虫仍旧努力孵化、大口咀嚼菜叶,全然不知自己体内有先天的缺陷在啃噬着自己,“完全一副镇定自若的样子……自出生时起,……便等待着以这种特殊的方式缓慢走向死亡。”
不知何故,它被创造出来,又注定会死于这种方式;它的大脑或神经中枢一一或是什么别的部分一会自然而然、条件反射般地承认并接受这一事实。这就像是一个人在临死前才会意识到,漫长的贪图享乐之后,等待他的原来是死亡。我甚至开始反思我为什么会选择养鸟,并深深着迷于这种需要把自己掩藏在群体之中、至死都不愿显露自己和他者不同的动物——是因为在它们身上看到了我自己吗?
鸟,在大雨瓢泼的夜晚蹲坐在树枝上忍耐潮湿的羽毛一声不吭,没有利爪抵抗猫的狩猎。
鸟,在生病的时候仍假装自己很健康、直到在飞行中用尽力量而掉落,因为表露疾病就等于邀请天敌。
鸟,因为基因变异而出现颜色异常的羽毛时,会被鸟群放弃、排挤,会难以飞行和逃离天敌的捕猎,掉落进悲惨的命运。
而决定了这一切的自然只是耸耸肩而已。
如何成为女人?当你从出生就无可选择地拥有无法改变的缺陷,如何成为女人?如何成为你自己?
《超凡脱俗的鸟》绝不不仅仅是个故事而已。期待戏剧性情节的读者会失望,而期待阅读日常中那些难以言说的细微心情和无法轻易诉说的境遇的读者则有福了。布拉德·沃森写得太好了,好得我甚至有点生气,不愿意承认一个男性也能如此细腻地捕捉“作为有缺陷的女性而存在”这个过程的感受。我就像传说中Smith, Elder & Co. 的编辑第一次读到科勒·贝尔写的《简爱》,大叹:“一个男人怎会如此了解一个女人的感受!”
布拉德·沃森的写作也让有志于写作的人绝望。有技可炫已经很难了,纯熟的技巧需要一生的反复练习。而真正让人难以望其项背的,是不动声色地写、不炫技地写,以日子流过我们皮肤的速度讲故事,不激发读者的喜怒哀乐,却让人读着读着就在胸口压上了一种混沌的沉重,说不出话,却还得努力呼吸,一如活着本身。
这本书的原名叫做Miss Jane。要感谢译者把名字翻译成了《特立独行的鸟》。作为养过鸟的人,看到女主的生理缺陷,我就立刻明白了这个隐喻。如果给我一本叫做Miss Jane的书,我一定懒得翻开它,因为对《简爱》的失望已经积重难返。
《超凡脱俗的鸟》读后感(三):超凡脱俗的鸟:我们所拥有的人生都是与命运的和解
01
她总在想这件事,从冬天一直想到春天。她跟别人有什么不一样。她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生来就跟别人不一样,是如此的与众不同。她还意识到,自己很奇怪。她已经习惯了那种脸红的羞耻感,那感觉说来就来,会让你满脸发烫、头皮发麻,让你想哭。 这段内容提要,来自小说《超凡脱俗的鸟》。当中,隐含着小说特有的悬念,那就是她究竟什么与别人不一样。这是作者的高明之处。整个悬念,就是在主人公“她”的成长中不断破译的,而且主人公面临上学、恋爱、结婚、独居,甚至能活多久的问题。 好在,主人公她简˙奇泽姆接受了命运的不公平,逍遥自在的生活,至少活到六十七岁,也活出属于自己的人生。 该书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提名。作者布拉德·沃森(1955一)Brad Watson生于美国密西西比州的默里迪恩。曾在亚拉巴马州立大学教授文学及创作技巧,并曾在哈佛大学教授小说创作。 他长期致力于长短篇小说创作,并屡屡获奖。其中短篇小说集《人狗末日》(Last Days of Dog-Man)曾获美国艺术文学院奖苏考夫曼新人奖的殊荣。小说《水星天堂》(The Heaven of Mercury)曾进入美国国家图书奖最终决选名单。短篇小说集《黄金时代的异类》(Aliens in the Prime of TheirLives)获2010年度PEN/福克纳小说奖。个人曾获2011年度古根海姆奖。 这本书以男性独特视角,描写女性一生,温婉细腻,语言平实,歌颂人的不完美,但仍对生活和生命的无限热爱。 02 小说开篇,以“序章”为题,以第三者她的角度,叙述她几乎无所畏惧,只怕马的事实。 1915年,她出生于密西西比州中东部的一座农场……她母亲三十九岁了,无意再要一个孩子……五年前,她母亲先后失去两个孩子,一个男孩感染热病夭折,第二年又意外怀上一个孩子,是她第二个女儿,可生下来就是死胎。怀着简的头几个月,她母亲都在假装自己没有怀孕。 原因是她的爸爸奇泽姆在醉酒,她母亲奇泽姆太太在服用鸦片酊意外怀孕的。更可怕的是她出生时,汤普森医生马上判断她无法正常排泄,是一种先天泌尿病症,如此,她将面临生活和成长中一系列难题。 她先是经历上学的煎熬,因为她必须少吃食物,确保不会随时排泄;长大后,她无意间看到姐姐格蕾丝与男青年约会,逐步认清自己与常人的差异,对爱情和性充满憧憬;后来,她爱上了一个男孩,结果无果而终;她已完全了解自己的特殊性,尽管后来有男人真心想和她约会,她最后还是失约;她继承了父母的遗产——从小生活的农场,继承了汤普森医生的房子、林子和银行里的钱,她经营的井井有条,似乎天生如此。 汤普森医生始终没有放弃对她的治疗,定期与省城泌尿专家书信沟通,有几次带她去会诊,但最终都没能实施手术。随着时光老去,父辈们和医生先后离世,直到她六十七岁,她收到约翰˙霍普金斯医疗集团的一位外科医生——威尔克斯的信,汤普森医生的密友亚当斯提携的人。 信中说,他们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验,终于在上个月成功完成一次与她症状完全一致的手术,他们愿意无偿为她作手术,同时表达对汤普森医生的敬意,对过去这些年她为他们所做的研究做出的贡献。 而主人公简觉得有一股怒火涌上心头。她回信感谢医生,说自己是一个老女人了,独自一人生活在农场,没有兴趣做“修好”手术,认为没必要,她也没有这种欲望。 正如腰封那段话:你那不同于常人的不完美,正是你存在于世间的意义。 简活出了自己的人生。 03 人类和大自然相依相存,万事万物皆有源头和相似之处。 比如,汤普森医生和她交流的最多。有一次,她们聊到关于鸟类的话题,简急切的追问,汤普森终于说出这样的话:
“那好吧。我本来想说,它们没有显性的生殖器,大部分组织都是在内部。雄鸟和雌鸟的内部有一个叫泄殖腔的小褶皱。雄鸟和雌鸟和准备交配的时候,泄殖腔就会膨胀,它们只需要把自己的小皱挤压到一起,雄鸟的精液就能找到雌鸟的卵子,然后你瞧,雏鸟就出生了。你知道人们把鸟类的这种交配方式叫作什么吗?人们称之为‘泄殖腔之吻’。好了,难道你不觉得这种说法有些可爱吗?” 在暗淡的灯光下,她看着他那张长长的脸——那张脸上眉毛浓密,显得很是和善。 “是挺可爱的。”她说,“或许我也算是半个鸟类。” 听到她这么说,医生轻声地笑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她问:“你孔雀呢?” “它们也是一样的。” 这就是本书的隐喻和主旨,以鸟喻人。汤普森医生一生饲养孔雀。 所以说,任何人都不可能完美,都会有缺陷。 你可能生来矮小,有时成为别人奚落的对象; 你可能是个路盲,从不分东南西北; 你可能生在父母离异的家庭,从小到大没有爱的环境和氛围,患上边缘性人格障碍。 只要客观看待自己的不足,带病也能长寿。 只要热忱的爱上生活,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只要自己认为有意义即可。 这就是《超凡脱俗的鸟》给我们的启示,感谢作者布拉德·沃森,感谢主人公简,让我们看到超凡脱俗的不同人生。
《超凡脱俗的鸟》读后感(四):《超凡脱俗的鸟》冷静、独立、看清自己、勤劳,足以过好一生
读《红楼梦》时,总是把自己想象成林黛玉,在贾府时不能放肆哭闹玩笑,只有在宝玉面前才能轻松言语。
读《西游记》总是把自己当成孙悟空,在七十二变耍斗妖怪时精神万分,在被师傅误解是恨得咬牙跺脚。
我们一般读一本小说时,经常把自己当成书中的角色,尤其是主角。可是我在读《超凡脱俗的鸟》时,无法把自己代入角色,一是因为“简”是一位特别的女士,她的生殖器和排泄道融合在一起,从外部无法看到,并且无法控制自己大小便;二是因为她的一生没有卓越的成绩,几乎一生都在农场生活;三是她在那种情况下依然冷静优雅、聪明得体。
我对简的感情更多的向是一个年长的人在看邻居家小孩子的一样。我同情她,理解她,尊敬她。
这本书不像《悲惨世界》那么恢弘巨制,也不像《安娜卡列琳娜》那样剧情跌宕起伏。《超凡脱俗的鸟》的场景仅限农场和小镇,情节也是平淡的,但是它的感情是细腻的,真挚的。
在这本书中最打动我的是关于风景和人物内心的描写,下面通过书中的内容分享下我认为精彩的部分。
医生说:孔雀很美,也很怪异,同时也很骄傲。这句话就像在说简,简很怪异,但是她是美丽的、优雅的、理性的,同时又有点小小的骄傲。
医生解释鸟的生理特点:它们没有显性的生殖器,大部分组织都是在内部。雄鸟和雌鸟的内部有一个叫泄殖腔的小褶皱。雄鸟和雌鸟准备交配的时候,泄殖腔就会膨胀,它们只需要把自己的小褶皱挤压到一起,雄鸟的精液就能找到雌鸟的卵子。 简说:那我也算半个鸟。这句话出现在小说将要结尾的地方。同时也像读者解释这本书为什么叫“鸟”,是因为简和鸟的生理特点有点相似。
在浓雾中开着她那辆黄色的双门小汽车会带给她一种梦幻般的乐趣。 她开的很慢,整个世界打她旁边走过,如同一部彩色电影中的一个慢镜头。这句话描绘的画面感很强,“浓雾”是朦胧的,迷幻的,“黄色的轿车”是亮眼的、明快的。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凸显了简在小镇上受人欢迎尊重,心情愉悦的。
绒团状的肖云低空飘过丘陵,飘向南边,沿着山谷行进,就像载着死者那没有重量也看不见的鬼魂的幽灵舰队,耐心地向东北边飘去。一切都是那么的安静。这是在简的父亲去世后,简回家后看到场景。暗指在简的内心是平静的,同时对父亲是尊重的,因为她看到洁白的云朵像带着父亲的灵魂的舰队,说明她希望父亲进入天国享乐。
现在已经进入了六月,气温每天都在升高,鸟儿们在林子深处更加凉快一些的阴凉处,表现得非常活泼;林子里的那些树叶依旧是墨绿色的,保留了一丝晚春的气息;树木让阳光斜射到了枝头上,光线被劈开,像是金黄色的倾斜光柱,那光柱没有实体,有的只是惊人的美丽以及完美的静谧。这句话是在简和利比亚分手时的环境描写,两位人物是难过的,但是环境是温暖的光亮的。形成一个反差,让分手变得更加难过、甚至让读者感觉周身寒冷。
奇泽姆那张面无表情的脸,更多的是隐忍。就像是某条被重重地碾压过很多次的布满车辙的路的表面。这句话出现在简不同意做手术,医生给她的父亲说的时候,她父亲的表情,刻画的入木三分。因为她的父亲是一位农场主,长年在地里干活,所以布满皱纹。
在房子周围杂草丛生的草地上。她朝着砖砌的人行道走去,野生的蝶豆从砖缝里长了出来。一棵活着的巨大橡树矗立在房子一侧,竟然还有一棵阔荚合欢立在廊台外,一阵微风吹来,树上那些干枯的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声音。常春藤占领了整栋房子,爬上了掉漆的支柱和破损的石膏,又蜷成一团,挤进了看起来已经腐烂了的窗框下紧闭的窗子里。 顺着她的目光看去,发现屋后的院子居然是一座美丽的花园花园被收拾得井井有条,鲜花与树枝都得到了精心的照料,这与遭人忽视的前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里是简的母亲,去找巫女算命,在外面看到风景是破败的,但是到了城堡里面,发现后花园是打理的细致的。其实也是在暗示,巫女外表看着衰老,但是内心依然是理性美丽的,她为了不让别人打城堡的主意,故意这样。也暗示巫女是靠谱的。巫女算出来简的一生没有改变,但是是长寿的,比父母要坚强,也暗示了简的结局。
简觉得那微风像是丝绸一般的人。这句话出现在简和利比亚朦胧恋爱初期。因为内心的甜蜜,所以觉得微风像丝绸一样顺滑可心。
简怎么会知道是他杀掉了那条狗呢?这句话是父亲的内心疑问,奇泽姆不忍心自己的狗忍受病痛,因为亲手在林中杀掉狗。这件事只有父亲一个人知道,但是简却猜到了,从侧面描述了简是个敏感聪慧的人。作者是个高手,想突出人物的特点,通过一件事情来让读者自己领悟到。
光的映照下,勉强能够看清那条路。他穿过如隧道般的寂静林地,林地旁是一片牧场,牧草因沾上了一层夜霜而泛着银光,烛光般的月光照在牧草上,宛如发蓝的银色粉尘。这句话描述的是医生去奇泽姆家接生简时的路两边的场景。因为简的父母年龄大了,而且前面两个孩子都夭折了,所以医生心里也是担心的。路两边的风景也是寒冷的。
月光本是清冷的,烛光是温暖的,这里又是一个反衬。
上面就是我认为书里精彩的段落,其实这只是书中的一部分。
书中最精彩的内容是简一个小小的女生,天生发育不完善,但是她得到了父母隐忍的爱,得到了姐姐的关爱,得到了医生一生的守护,得到了利比亚最纯洁的爱恋,得到了老师的庇护。让简建立独立的人格,去冷静的面对社会的流言,理性的看待银行经理的追求。
这也提醒我们这边发育完善的人,要好好珍惜自己的完善,同时也善意的对待别人的不完善
《超凡脱俗的鸟》读后感(五):不管命运给我们的牌有多烂,我们只能笑着接受
生活就是这么不公平,要么这里不公平,要么那里不公平。但我们就是我们自己。——《超凡脱俗的鸟》
人与人之间是有差距的,先天性的家庭环境,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工作选择,一辈子的命运相差很大,又似乎所有人的一辈子都是一样的,生老病死,苍天从不放过谁。一方面是公平的,一方面是不公平的,全凭你自己怎么去看待这件事。
因为不管公平与否,你都得在这不公平的世界上继续生存。
有时候会觉得学历不高,出身农村,没背景,找不到好工作,因着普通的条件而自惭形秽。亲戚中不乏有事业单位编制的人员,跟我年龄相当,每次与他们说话,好像我都会自动矮一截似的,不敢去攀谈,在别人眼里或许是我清高,不愿搭理他们。
有什么可说的呢?别人简单的一句话,一个行为,可能都让我感到自卑。我永远达不到他们的高度,只能在自己的世界里沉沦。这是现实世界里最明显的差距,格格不入的情绪会在与他们见面时蔓延开来。
我们通过比较来证明自己,如果不比较,我只是我自己,能养活自己,保证基本生活也是很知足的。人们往往是在这种比较中失去自我判断,偏激地认为世界不公平。
我们能看到的世界太少,所以才会因为身边的某个事件而自卑,局限于自身思维,忽视大环境下还会有另外一些不健全人生命力的顽强,他们都能坚强地活着,我们为什么又要因为生活中的小事而感慨与不愤呢?
布拉德·沃森的《超凡脱俗的鸟》正是讲述的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女孩生下来的时候就与众不同,她没有完整的排泄系统,成长的过程中,她逐渐认识到自己的缺陷,当她萌发正常的生理需求时,并不能得到满足,逐渐适应现实,一个人孤老。
这是一个普通人的故事,没有大起大落,没有生活纠结。当她知道自己的情况时,她很平淡的接受,能活着是一件幸运的事,那就这么幸福的活着。她在生活里学会基本技能,继承父母的农场,在农场里自给自足。
跟很多普通人的生活一样,平淡,只为单纯的活着而活着。
让我不自觉想到余华的《活着》,福贵同样是一个普通人,在时代的大环境下,从地主家的公子哥消耗到种地的农民,他只得往前走,辛苦,是进行时,但不能停下来。后来遭遇悲惨,所有亲人都离他而去,一个人到了晚年,孤苦伶仃,照样要继续活下去。已经不为任何人,任何事,只是单纯地活着。
生活是一种坚韧的继续,不是为着某种信念。
这是我们眼里的他们,我们以自身的眼界出发,以我们的价值观查看他们,以为他们悲苦的生命里全是命运的折磨,但他们仍然坚持生活。其实他们的世界里只有他们自己,他们活成他们自己想要的简单样子。
本身生活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活着,做事,工作,赚钱,背负责任,养活家人,如果不与别人比较的话,以知足常乐为信念,我们也会生活得很圆满。
可惜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忘掉自己的优势,看到别人超越我们的某些方面,而顾影自怜。不是生活复杂,不是社会不公平,是我们在繁杂的世界里迷失自我。
吃饭,睡觉,排泄,在生活里最正常不过的行为,却又某些人是不能做到的。她不是老人,她从出身就是如此。对生命保持好奇,父母教她基本生存技能,害怕她在社会上受到别人的歧视。当然,也会有很多人对她感到好奇,不知道她到底是怎么回事,毕竟外表是一个完全正常的姑娘。
她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她知道的异常情况,有可能会与人相处有“突发情况”,大小便失禁发出的臭味会让她很狼狈,也会让人们对她敬而远之。但她是一个正常的人,有正常的情感需求,特别是在青少年期身体发育时。她一直知道自己的缺陷,也慢慢地接受现实,她不能和男人结婚生子,那么就正常的靠自己过完这辈子。
她年老的时候,医生发给她一封邀请信,希望她能接受他们免费的手术,帮她恢复到正常人的情况。她婉拒了,都这样过了一辈子,年纪大了,已经没有改变的必要。她承认自己的不足,并因此更清楚的活明白自己。
再反观现在的我们,是多正常的一个人,但心智上却不成熟。来源于比较的痛苦,让我们活得不开心。世界从来没有绝对的公平,生而为人,我们需要确认这一点。
从一开始,不管做任何事情,不从别人出发,而是从内心出发,自己会怎么做,会怎么选择,选择后该怎么承担,不从别人的世界里找自我存在感,快乐于我们来说会多很多。
我们所拥有的健康便是我们的成绩,保持健康的情况下,再多一分对家庭和世界的爱,看到美好的一面,才是我们活着的目的。就简单的活着,挺好的。
我们需要做我们自己,而不是别人眼里的人,世俗的眼光和别人的评判往往会扰乱我们的脚步,在这时候,我们需要做的仅仅是在坚定内心的判断,该怎么走还是怎么走。别人只能形成干扰的电波,但不能决定你的命运。
命运从来不公,但我命由我不由天。
减少比较,活我们自己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