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的故事的读后感大全
《护士的故事》是一本由[英] 克里斯蒂·沃森著作,浦睿文化·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元,页数:29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护士的故事》读后感(一):保全患者的尊严,是护士能够给予的最佳礼物
前些天推荐过
护理是做什么的?护理的意义何在?
医院建议的护士或保健助理的工作内容包括:给患者做清洗和穿衣、帮助进食、上厕所,让他们感到舒适。这些任务是大多数病房护理工作的核心,也是患者护理和体验中最重要的方面。善良、移情、同情和保障尊严,这些是成就一名好护士的品质。
https://mp.weixin.qq.com/s/_8IJEWBtCk6fmqqXwwN0dA
《护士的故事》读后感(二):[孤独者的读书会]《护士的故事》
疫情期间多起护士被殴打事件也将护士这一职业推上热搜,网友义愤填膺要求严惩凶手。虽然护士被称为“白衣天使”,但一直以来,生病了我们会想到医生,而护士的角色就显得没那么重要。
一直以来,护士的重要性都被远远低估了,医生诊断病情后,打针输液、查体温、吸氧、住院照顾、换药、观察病情、急救……都是由护士来完成的,甚至某些时候护士还要充当暂时的“家人”,负责抚慰心灵、鼓舞人心的工作,护士工作的辛苦和复杂,远不止我们看到的这些。
正如本书《护士的故事》译者所说:当下疫情正在全世界蔓延,而在这个过程中,无数医护人员付出了很多。也许由此便对他们心生崇敬顺理成章,倘若不去了解他们究竟付出了什么,我们的所谓致敬,其实不过是自我感动。一味歌颂所谓伟大、却不去了解她们的付出,是远远不够的。
正所谓:为众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为众辟道者,不可使其困顿于荆棘。
《护士的故事》读后感(三):从学生开始
最近读这本书是想即将开启护理生涯的小小学生的我能从这里窥一下将来的日子。身为护理学生,因为疫情我还没有下过临床,唯一能进行实践的就是中医护理课上的在线问诊。
我对护理有太多太多的好奇,对这份职业带着执拗的自我理解,以极其主观的意向报考了这个专业。
我对护士对患者的关心,爱护,对他们的善良很是好奇。我也想施予病痛折磨中的患者以平静,安详,能安慰他们,陪伴他们。也许,医生在于技术,而护理工作,更在于心灵治愈吧。
很多人,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各不相同,但无疑都是想帮助患者完成在健康是能够完成的功能,而现在,他们需要支持,关怀,温柔的对待。我很想这样做到。不知道这样想是否天真,未来是否会被现实打击。
这本书很有力量,我们有过挫折,更对未来充满希望。生命的旅途有太多太多的不可理解,遇见你,就是尝试去治愈生理上的病痛,抚慰受伤的心灵。
最重要的一点,是去爱。
以后如果伤心难过了,就来看看这本书。它有你支撑下去的力量。
《护士的故事》读后感(四):也听一听护士的故事
不论年资高低,没有哪个医生没有被护士教育过,事实上,比起专科医生日益精细化的分工,护士虽然大多也有固定科室,但时常的救急和借调使得她们见多识广,巨大的工作量让她们熟练掌握各类技能。然而正如作者说到的,更普遍的社会观念总是人为护士是低级别的职业,而这本书大概能帮助大家多了解一些护士群体的真相。
作者在普外、产科、小儿重症监护室、肿瘤科等都有工作经验,而后几个地方的病人可谓是患者中最为脆弱的那部分。因此书中涉及的病例故事大多令人心情沉重(草莓冰激凌突然暴击),而这些正是护士们日复一日需要面对的,并且比起医生,结束理论学习后她们更被要求在实战中迅速成长,关于躯体和生命、关于人性的善恶,往往毫无预兆地扎着堆扑面而来,由不得拒绝。 二十年的职业生涯,那个当初在产房与产妇比谁哭得更惨的护理新人,如今也已经独当一面提携后辈了。她说她们不得不逐渐让自己变得坚硬起来,但她仍然温柔地讲述着生老病死和对职业充满温度的理解,于是你知道,她们为了工作穿上铠甲,但内心仍然柔软而满怀爱意。 有一点说得很对,护理是一份每天都需要付出灵魂的职业,然而,能用来关怀那些正处于最脆弱状态的患者的精神能量并不是无穷无尽的。是以护士尤为令人敬佩和感激。
《护士的故事》读后感(五):有些事,总得有人去做
19世纪中叶,出生在意大利个名门上流社会家庭的女孩,他用尽毕生的精力以及又去满腔的热血去照顾战场的上伤员,后来人们亲切的称呼她为提灯女神,他就是佛罗伦萨·南丁格尔。 自从她开始,护理正式成为了一个专业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其实作为一个医务人员,一开始知道我成功进入了护理这个专业的时候,我并没有很开心,甚至反而有点不高兴,因为我从小的梦想就是当一个合格的医生,拿着手术刀去治病救人,而这一切都在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梦想粉碎了,其实出生在一个都是医务人员的家庭里,从小我就耳熟能详各种医疗知识,但是却终究没能改变我对护理的偏见。 真正出现改变的那一刻是来源于我的老师,他们用自己的教学经历和自己的亲身体会来告诉我们,一个合格的护士并不比一个合适的医生差到哪里,甚至说一个老护士甚至要比个一年轻的医生更加能够熟练地掌握病人的治疗手段。 今年是第109个护士节,学院赛事组织的一年1°的512庆祝晚会,但今年却有着和以往不一样的经历。 一场新冠疫情肺炎席卷2020,自此2020成了最坎坷的一年,无数的同胞在这场疫情中死难,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真正见到了我们伟大的中华儿女,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热血。 浦睿新出的这本《护士的故事》,就是一个外国护士来记载自己当护士那么多年的心路历程,里面有着各种各样的医患关系,医患冲突,但是最终,一切都不是困难。 因为这场疫情,我去看了一个去年的电视剧,叫做急诊科医生,在这个电视剧的大结局,两个结婚的新人,在婚礼现场,当场离开,赶赴急诊科室,在此致敬那些奔赴在死亡前线的你们。 奔赴武汉的背影,看似单薄,其实有千钧之力,因为在他们的背后承载的是无数国人的希望,而他们身上背负的是最重要的责任,前路尽管艰难,但是他们无怨无悔,因为他们作为医务人员。 前段时间的医患冲突让人震惊,当时我一个朋友问我来学医,你后悔吗? 我说我不后悔,因为尽管前路艰难,但是总得有人去做,而我希望我就是那个人。
《护士的故事》读后感(六):为什么会签这本书以及其他
2014年底,我女儿出生,就在她出生后第二天,我父亲从老家打来电话,哭着说:“是食道癌啊!”事情巧合得像虚构的。 从那时起,我跑医院就特别多,父亲的手术以及术后复查,婴儿的不可避免的一次次感冒(通常还是夜里),岳母生病,母亲生病,我自己也生了两次不大不小的病。反正,我是切实体会到啥叫人到中年,啥叫上有老下有小。 到了2018年春天,小朋友大了,父亲术后情况也不错,疾病似乎又离我而去了。我特别感谢在那三年多里替我自己和我家里人治愈一次次疾病的医生和护士。 看到或亲身面对不耐烦的医生或护士,我一点也不生气,我甚至有点想笑,笑他们终于撑不住啦,变成了和我一样的人。我自己一天和五个以上的陌生人说话大概就会耗尽力气和耐心吧,医生和护士一天要诊断、照顾多少病人呢。我从早上出门上班到晚上回到家,十来个小时候就累瘫了,只想坐在沙发上什么也不干,有什么资格对一个要上二十四个小时班的护士生气呢。 我特别不喜欢“小护士”这个称呼,护士是了不起的,没有护士,我们中的一些人可能苦不堪言,生无可恋,或者已经死了。 我肛周脓肿术后换药,痛到颤抖着吸气、呻吟,那位协助医生换药的护士说:“没事没事啊,马上就好。” 后来有一天我在病房走廊溜圈,看到她洗完澡、换上便服准备下班。她似乎比穿护士服、戴口罩时矮小了一圈,年纪也比我小多了,就是个孩子。可就是这个孩子,在给我换药时让我得到了片刻的安慰。 也就是在2018年春天,我看到了这本书的英文版。在我到处寻找权利人未果、正打算放弃时,有一家版代忽然发来书讯,又巧合得像虚构的。 感谢公司的信任,同意以比较高的预付金签得这本书。签这本书,最初就是因为那一次次跑医院的经历。它后来变成英国畅销书,那是意外之喜了。 这本书美国平装版出版时,作者通过版代问我全名英文,说要在“致谢”里提我一下。 沃森女士,应该说“谢谢”的人是我,感谢您20年护理生涯的付出,感谢您写了这本讲述护士故事的好书。 也感谢所有的护士。
《护士的故事》读后感(七):一位护士的思考
假若没有这次疫情,也许我就不会遇到这本书,这本书让我重新思考生命,重新思考死亡,也让我重新认识护士这个职业,喜欢作者在工作中产生的一系列思考,作者“认为一个优秀护士的必要品质是本性善良,但这里的“善良”,实际上和我们一开始以为的概念相去甚远。” 就如医生和患者之间的矛盾使作者产生的思考是:“我不知道在未来,情况是否会更加糟糕,医生和护士对待患者的态度是否会越来越恶劣。我也不知道我们是不是戴上了玫瑰色的眼镜,来看待昔日的护理时光。我想知道我们的社会是不是正在经历集体性的同情疲劳。“Hiraeth”这个词,在威尔士语中表示怀旧,或一种对于你永远无法回到其中的状态的渴望。我希望我们可以回到善良之中,如果它真的存在过。而倘若人类从来都不曾善良,我希望我们可以像琼斯太太一样咆哮,怒斥光明的消逝。” …… 当护士和患者宗教信仰的不同,作者写道: “在英国的医疗体系中,工作人员和患者有一点是一样的:护士、医生、搬运工、保健助理、餐饮人员、清洁工和技术人员来自世界各地——可能来自各种各样的生活背景、种族、文化和宗教。我和无神论者、佛教徒、福音派基督徒、穆斯林、锡克教徒、天主教徒都共事过。有一些护士同时还是修女,还有些人信仰着我连名字都没听过的宗教。'我信仰水晶疗法和天使。'一个护士同事曾经告诉我''我的宗教是伏特加。'另一个说。但无论同事们信仰什么,她们的信仰在平时是怎样地秘而不宣,当患者去世时,这些信仰就会变得十分重要。 从很早开始,基督教就鼓励信徒照顾患者。而从人类早期的历史开始,许多文化中也产生了基于宗教原则护理患者的护士。现在的很多护士并不属于某个宗教,或拥有彼此不同的信仰和精神背景,她们必须尊重这些差异。最优秀的护士,在对待每一位患者时都会像对待亲人或爱人一样。而护理临终的患者是护理最需灵活变通的方面。精神性的语言可以让我们把不理解的东西用语言表达出来。我们所进行的仪式可能种类繁多,但共同的人性正体现在对这些不同个性的尊重当中。护士必须尊重患者的精神性,无论它会以怎样的方式表达,有时护士必须压抑自己的信仰。比如有的护士曾经因为替患者祈祷而被开除,医院声称他们的责任是提供护理,而不是主动提供自己的宗教观点。我曾经和一些难以掩饰自己信仰的护士共事,让他们隐藏信仰比让他们假装自己是小飞象还要难。因为那是他们是谁,以及他们为何要成为护士的部分答案。”
2020.03.31 星期三 简单记录
《护士的故事》读后感(八):正是脆弱让我们团结在一起
这本书,我想推荐给所有对生活心怀不满、对命运心存怨恨的人看。它会告诉我们,活着,是需要多么努力才能做到的事情,健康,是多少人用尽力气也抓不住的东西,以及,爱,是多么重要的一件礼物。
作者克里斯蒂·沃森是英国一家医院的护士。护士是她的第一份职业,也是她从事了几乎半生的事业。从急诊科到儿科病房到重症监护室到复苏专员,从婴儿到老人,她照护过各种各样的病人,目睹过生命战胜死神,也经历过沉痛的生离死别。而她的工作,从不仅仅是生理意义上的护理,更是对生命和心灵的照拂与呵护。
小宝宝伊曼纽尔24周就出生了,他被包裹得像一件珍贵的小礼物。可是这幅画面本应有的温馨和幸福感被一对因素破坏了:他只有900克,脑部出血,不会吮吸,心脏骤停过多次,有一堆并发症,只能靠插在鼻子里的进食管和气管插管来维持生命,而稍有不慎,早产儿视网膜病、脑损伤、肠缺血、心搏过慢……这些敌人就会找上他。因为怕移动时伤害到他,所以自出生以来,他从没有被妈妈拥抱过。克里斯蒂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担心如果不尽快帮助伊曼纽尔母子建立亲子关系,会对小宝宝的认知产生重大影响,于是她花了很长时间,排除了各种困难和危险,将伊曼纽尔从一堆管线中解放出来,放到妈妈的怀里。感受到妈妈的怀抱的那一刻,伊曼纽尔安静地望着妈妈,久久都没有眨眼。
小姑娘茉莉被从火灾现场送到医院时,生命维持机也没办法帮助她活下去了。为了避免让悲剧更加悲惨,克里斯蒂和同事们决定,在让家人见她最后一面之前,要把她满是烟味的头发清洗干净。尽管茉莉已不再感受得到,克里斯蒂和同事还是轻柔地抱着她的头,温柔地给她冲洗,一个同事还拿来自己女儿的梳子,为茉莉将头发梳理整齐。
丧偶老妇人贝蒂在医院里突发急症,可是她形单影只,没有家人陪伴在身边。为了让贝蒂感觉不那么孤单,克里斯蒂给贝蒂找来抱起来像是拥抱的熊抱器,还陪在贝蒂身旁,听她讲她和去世老伴儿的故事,尽管她知道有一堆事情在等着她,而她的上司肯定想知道她“死哪儿去了”。
……
克里斯蒂护理的每一个病人背后都有一出悲欢离合,就像《人间世》一样,让人揪着心。而这些不过是每一个护士每一天都要面对的事情。看惯了伤心和悲恸,克里斯蒂以为自己和同事们的情感已经耗尽了。可是并没有,她们依然用心对待每一个患者。
病房里总是有各种难忍的气味和令人作呕的画面,即便是工作了二十年的克里斯蒂,也难以适应,可是,她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这个场景中还有一个人跟我一样感到艰难,那就是身处其中的患者,害怕又尴尬”。所以她和她的同事们努力不在患者面前流露不悦的表情,以免患者胡思乱想。
休假回来,克里斯蒂和同事们最害怕看到一幕情景:自己之前负责的重病患者的床位已被打扫一空。她们每天都担心着一件事:下班回家之后,第二天还能否再见到自己护理的患者。所以她们逼迫自己不去想,全身心投入对新的患者的照护当中。
也许正是因为经历了太多生死无常,她们才更加愿意付出爱。正如克里斯蒂的父亲在临终遗言中所说的,“到最后,爱是唯一重要的事”。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应当忘记的一件事。人生而脆弱,正是脆弱让我们团结在一起,正是爱让我们能够活下去。
《护士的故事》读后感(九):身为护士,意味着什么
世上各种职业,皆有悲欢喜乐,只是,某些行业注定承担更多。比如,护士。
克里斯蒂·沃森曾任职于英国多家医疗机构,在精神科、儿科等深切治疗室度过大部分职业生涯,同时,她也是一位广受赞誉的小说家。这部非虚构作品《护士的故事》文笔出色,情感细腻,本就佳作,时世时事,又让它格外引人共鸣。
它所讲述的,并不只是“她”,而是“她们”。她们的生活,她们的情感,她们的共同体验。面向我们,她们敞开心扉:身为护士,意味着什么?
它意味着,工作不尽如人意时,怎样克服反感心理。沃森讨厌鲜血,有晕血症,很糟糕,做了护士她才发现这一点。护理的绝大部分工作是保持清洁,换句话说,要与肮脏作战,时刻身处消毒药水的氛围。有些时候,护理是简单乏味的案头工作:记录,记录,记录,确认,确认,确认,签名,签名,签名……还有些时候,护理意味着清点:清点库存状况、药品有效期、设备的设置是否正确、办公用品是否充足……另一些时候,护理必须安抚家属、作出解释,甚至给“熊孩子”当保姆。在这些时候或那些时候,她们会怀疑自己从前学过的护理理论到底有什么用,与实际遇到的仿佛毫无干系。
它意味着,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当她听到呼叫声,奔往出事地点的时候,她并不知道等待她的是什么,假如第一个到达,她必须迅速作出尽可能准确的判断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急诊室不可预测,也有一些惯例可循。她们要在流动中积累经验,要学习书本上的最新知识,同时不能盲信,因为现实情况经常超出预想。护士可以等同于风险管理者、战略家和一丝不苟的计划者,要善于应对突发事件,也善于长期观察、制定和履行。
它意味着,高度的团队协作精神。没有谁是万能的,人们必须有组织地工作。大量经验成就一位老练的护士,对临床经验的反思,帮助护士从自身经验里创生出新的意义,但是个人经验未必总有用,优秀护士要懂得合作并相互信任。不过,信任也可能被辜负。医疗事故无法全部避免,谁来担负责任,谁是“背锅侠”,沃森淡淡嘲讽,流露略微苦涩的心境。
它意味着,护理是一门疗愈的艺术。护士患者协同合作。“护士的唯一职责,是帮助患者或健康人完成有助于健康或康复(或安详地去世)的活动。”这句精练的定义隐含很多行为。帮助,怎样帮助?医疗手段和技术支持,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情感的支撑。医院是生离死别的场所,陷于疾病的人们,最终能否顺利走出这个饱受折磨的地方,或者安详地去世?沃森特别提及,老年人的护理是护理最纯粹的形式。医学变得意义不大,比起药物,老人更需要尊严、支持、关怀、温柔和尊重。这部作品是护士的故事,也是病人的故事,有时脆弱,有时无畏,有时抱团取暖,有时只是陪伴,目送生命远去。
它意味着,同情、怜悯、共情,这些是造就一名好护士的品质。她们被当作天使,她们要如何倾听,如何抚慰,如何鼓励,如何传达爱与意志。它也意味着,锻造这些品质所付出的无止境的代价。疾痛让人丧失理智,放纵愤怒,在极端情绪下,拽着无辜者入无间深渊。谁来保护护士的人身安全?在共处的时光里,休戚与共,一旦建立情感,她们又将怎样叩问自己的内心,怀疑自己的无能,面对世界的不公,怎样安置自己的彷徨。谁来治愈她们的创伤?沃森告诉我们,医务人员是一个酒精或药品成瘾、抑郁症和自杀风险相当高的群体,她们需要心理求助,她们需要防止崩溃,这在目前仍然是医疗服务体系里被忽视的问题。
沃森说,她做了20年的护士,但直到她的父亲因肺癌辞世,她才开始对善良的重要性和更深层次的人性与哲学有所了解。沃森还说,“护理是你每天都要付出灵魂的职业”,“最好的护理出自心灵,而非头脑”,“护理意味着要去爱”。2020年的疫情,让我们对护士有了新的认识。作为读者,也作为可能的病人,阅读《护士的故事》,对于我们又意味着什么呢?
北京日报2020.5.12 身为护士,意味着什么
《护士的故事》读后感(十):评《护士的故事》
期待分:9分 读后分:9分
时间总是周而复始,最终将由黑夜走向光明。护士的工作既是这样,能平安无事的迎接新一天的太阳,就是我们最大的愿望,有时值夜班就如同蜕了一层皮,值得欣慰的是病房里的患者都有机会接受太阳的洗礼,希望明天会比今天好!
———蚊子血
2020年是南丁格尔诞辰200周年,也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国际护士和助产士年”,5.12国际护士节即将到来,幸运的是作为护士节礼物,收到了《护士的故事》这本书,带着好奇心想看看国外的护士同行们的工作和生活,想了解克里斯蒂·沃森对护士职业生涯的洞悉与感悟。
你可以顺着文字的脉络走遍她医院的每一个角落,包括不知用来做什么的储水槽,也可以看到她从一个菜鸟护士慢慢的走向退休的那一刻,不卑不亢,没有一味地赞美护士的高尚,也会无情的揭露她们真实的不愿让人接受的一面,同样给我们好好的上了一课,个中的滋味也许只有护士才能感同身受,却不能如作者一般用文字精确的记录下来,我并没有留下眼泪,不是没有同情心,也不是不善良,是这许久工作的磨练迫使我不得不坚强,不允许轻易的流泪,我也在看到她第一天在精神科上班,跟着她误以为是导师的精神病患者熟悉情况的情节中不自觉地嘴角上扬,也在看到她带着穿一身白大褂的外卖员查房时而大笑,不是我笑点低,而是需要好心情来填满我们护士的灵魂。
“因为我们无法想象一个人需要为出色的护理工作付出多少,护理是一份每天都需要你付出灵魂的职业,然而,能用来关怀那些正处于最脆肉状态的患者的精神能量并不是无穷无尽的。”
在中国,大多数的护理工作繁重且多样,不可能像文章中所说的一个护士照顾一个患者,坐在椅子旁拉着患者的手来谈谈心,有什么心理的负担,家里的情况,有,但很少,有时甚至没有多余的时间和患者多说上一句话,抽血、打针、发药、下胃管、下尿管这是在别人眼中的护士的工作,殊不知还要写护理记录、录入电脑、检查设备状态、接任何人的电话、打电话找医生、修电脑、换鼠标、修打印机、换墨盒、修电视、找遥控器、厕所堵的时候拿搋子通厕所、换镜前灯、患者在厕所里开不开门要修门、跳闸的时候要会合电闸、房屋漏水了要打维修电话、为患者做健康宣教、护理查房、操作考试、理论考试、背诵应急预案、背诵医院各种制度、在你休息的时候继续教育刷学分、个种提升自己的培训,如果不去就回被别人狠狠的甩在后面等等······每每下了班拖着只剩躯壳灵魂还留在医院的皮囊走在回家的路上,忽然想起了6床的血压因为刚才抢救脑疝的患者而忘记测了,赶紧打电话回科里,在工作中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锦上添花的事情,把最基本的工作做好保证不出差错就是让自己下班后心里依然平静而不是看到科里的来电就胆战心惊的努力回忆值班的时候有什么疏漏的地方,手机一响血压啦、心率啦噌噌的飙升·······原来是通知明天要CPR考试,最后才能踏实的睡一个好觉夜里不做关于抢救病人的噩梦。
“护士的唯一职责,是帮助患者或健康人完成有助于健康或者康复(或安详地去世)的活动。”
“大多数护理理论家都认为,对临床经验的反思,可以帮助护士从自身经验中创生出新的意义,大量经验成就一位老练的护士,但深入思考临床经验并寻找意义的能力,是一名优秀护士与生俱来的禀赋”。要成为一名优秀善良的护士,衡量一位护士是否优秀就问一下她身边的人是否希望自己生病的时候来由她照顾,不然连自己家的仓鼠都不敢交给她的人就还是考虑改行吧!对护士而言,做这些事情要付出多大的代价,而这代价本身的价值又有多微小?即使这样,我们也要拼尽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