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五岁风满楼的读后感大全
《四十五岁风满楼》是一本由孔庆东著作,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3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四十五岁风满楼》精选点评:
●孔氏很有大名,但还没看过,于是拿来看看……
●书没拿到,但孔老师09年的博客基本不落,应该算是看过了吧
●太好笑了 = = 害我在自习室被围观
●算是北大醉侠孔和尚自传了
●有点意思~
●书架里翻出来的高中时代的读物,孔大侠的,呵呵,我竟然给过他赏钱。
●越来越没有诚意了
●犀利中总觉得有那么点圆滑,但是其中传达的严谨、豁达、开放的价值观导向我很欣赏。孔和尚的博客我就爱去~
●和尚老矣
●茶余饭后,权当消遣
《四十五岁风满楼》读后感(一):在读孔庆东
大学的时候,看过写北大生活的《47楼207》,再一次被他的幽默折服,说他是钱钟书后的才子,不为过也,喜欢,真的希望大家读读。孔庆东,一位很有正义感的学者,关注社会的弱势群体,是不多的具有一个赤诚之心的炎黄后代,他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为人真诚,可以在其博客里面学到很多,
《四十五岁风满楼》读后感(二):孔和尚的幽默
孔庆东教授以其诙谐的笔调向读者写了关于他个人对人生、爱情、经历、国家等的一些看法,全书笔调给人活泼生趣之感,让人爱不释手!
孔教授是祖师(鲁迅先生)的忠实传承者和开拓者,我虽不看好东北人,但孔教授的观点,处事的态度,做人的原则以及他对一些事情的看法都对我有极大的帮助,于人于己者是大有裨益!
《四十五岁风满楼》读后感(三):没有共鸣
书不坏,文笔也不坏,可惜讲的故事新一代人只能当野史趣闻看,无法产生共鸣。
只有轻松的阅读,没有什么深刻记忆。
说起来孔氏的书现在越来越有点浮躁,也许是没有时间研磨吧,总感觉缺乏点底蕴,要说现实性,上海纪实频道,他哪绯闻老婆主持的《风言锋语》更加有现实批判性。
:我爸妈倒是很喜欢这本书,不是一个年代来的人其实蛮难理解其中的意味的。
《四十五岁风满楼》读后感(四):兀自剃度
一个周末的早上,我还没起床,就接到一个电话,未及开口,那边便劈头道:“喂你好,我是A老师。”
大清早被人吵醒,本来就很不痛快,又听到这么一句话,心中更恼,但碍着面子,不好发作,只好草草敷衍几句了事。但我是个记仇的人,清醒之后回想起来,越想越气,恨不得一个电话打回去骂这厮一顿。这个计划终于没有实行,因为我虽然记仇,却很胆小,怕惹上麻烦。而俗话说的好,“条条大路通罗马“,于是我决定背后突袭,在教授评选时予以致命打击。这条阴险招数已经酝酿许久,我还搜集了许多佐证其为庸师的例子,准备陷他于不利。孔老师的这个自封,倒正好让我想起了这厮。
孔老师北大毕业,闻名港陆,长于骂街,当然非这等小辈所能企及。其骂街招数的过人之处,在于直率,就连他在北大的同学,大概也只好望其项背。比如我很少在邱小刚的书里,读到器官或排泄物,但孔老师却直言不讳,架势近于谩骂,无论三七二十八,还是刀尔登,态度都太隐晦,比不上孔老师接近大众。
所以孔老师自称为孔和尚,是有道理的,因为出家人往往都自称贫僧。
《四十五岁风满楼》读后感(五):新左翼的呐喊
那么什么是左呢
我理解的左 就是习惯革命而不是改良 追求公平哪怕牺牲效率 从这点意义来说 中国没有真正的左派,哪怕是这些新左,也就是哼哼两句再这样下去如何如何,没有那位胆敢怎样怎样,而真正企图怎么样的八平房的那几位,又不知道是不是吃了某国的皇粮,总之,真左派是稀有动物、夜行动物 甚至灭绝动物。
现在强调改良的,鼓吹公平的也是很稀有的了,甚至被冠以极左派的名号。孔庆东就是这么一位,这这么一位中间偏左的大学教授,承受的压力也是很大的。孔教授被非议最多的就是那句 中国要学习朝鲜。 老孔对朝鲜的公费医疗 单位分房 免费疗养赞不绝口,姑且不论他看的全不全面 是不是戴有色眼睛看问题 他就不能羡慕人家的房价 医疗价 教育价一把?
左和右的失衡 该终结了吧 看看现在的中左承受的压力之大,是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