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故事经典读后感有感
《人类的故事》是一本由房龙 / 约翰·梅里曼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58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类的故事》精选点评:
●地坛书市--科普读物。如果小时候能看了这本书,估计对全球历史的感觉会不一样。
●文笔真的相当好,没把这本书当成历史故事来读,也别有一番滋味。看这本的时候听到一首布皮树乐队的《一瞬间》,歌词多像是总结这本书而来。“阴晴阳雨一瞬间 ,花开花落一瞬间 。”
●房龙是荷兰人。基本是欧洲史。让我对拿破仑产生兴趣。
●2019年第01本
●唯一一本看的进去还觉得非常有趣的一本历史书,一点不觉得枯燥,就像讲述一个个的故事,像一千零一夜,总是想知道下个故事是什么
●1. 故事顺序有问题 2. 翻译佶屈聱牙,读着憋屈 3. 幼稚
●比较泛泛的历史概况 而且是从一个米国人的视角来看世界历史的。。。不过还挺全面的 英王亨利八世和波尼亚教皇 都有提到了。。。。
●历史的通读本。有大致的时间观念。
●本书通过作者对人类历史的了解,概括描绘了从盘古初开到人类近代史的过程。虽然每篇章都都只是粗略介绍,但是大家可以从里面寻找自己喜欢的某断历史再去慢慢研究。其中我觉得中世纪到文艺复兴的那个转变过程,非常有趣。一群神学家建起了巴黎大学,后来意见不和的人又建立牛津大学。
●读通史的另一个意义或许在于,了解你所学的专业学科过去时的起源,现在时的位置,以及,将来时的意义。当然,房龙带给我的震撼超出我想象。睡!
《人类的故事》读后感(一):历史的激情
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作者以欧洲文化为基础,对世界历史脉络的梳理以及对历史发展走向的激情。一个历史学家既需要一双能够分析社会发展制度及结构的睿智眼光,同时应该对文化保持高度的热情,给读史的人带来希望的憧憬。而中国历史书往往缺乏这些素质。
《人类的故事》读后感(二):看过不下三个版本的《人类的故事了》
断断续续看了三四个版本的《人类的故事》,感觉这本翻译得还是一般,读起来不太流畅,贵在图片是原作的插图,英文的注释都译成了中文,图很大很清晰。另外还对二战后的五六十年进行了续写,对想要了解最近几十年进程的读者还是有用的。不太在意翻译的同学还是可读的。一家之言。
《人类的故事》读后感(三):"感觉历史比了解历史更重要"
一、
一本用来给西方国家小孩子进行历史启蒙的通识读本。
可以用作小孩子的世界历史教材。
二、
《中国大历史》
三、
中国历史比西方历史复杂的多,当然这只是我的观点。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比老外不知要诡谲旖旎多少倍。
感觉历史比了解历史更重要。
《人类的故事》读后感(四):西方的故事
本书名为《人类的故事》,是极精简的人类文明史,但主要是西方的故事,作者自述故事的选择原则是是否创造了一种新理念或做出了一种新颖的行为,使全人类的历史发生了变化。一开篇是人类的产生,注重文字的诗意而不注重知识的科学严谨。腓尼基人不顾忌良心,不知诚实、正直为何物,毫无快乐可言,没有一个朋友。“持中庸于万事”是古希腊人的生活理念。巴比伦、亚述、埃及人是一大群乌合之众,他们消失在群体之中。房龙只写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面由约翰·梅里曼续写到21世纪,到最后面就是时政了,对中国的措词还算客气、公允。插图是简笔画,纯粹是为了使排版没有那么单调。
《人类的故事》读后感(五):简评
第一次三联让我失望了,首先,翻译的不是很流畅,经常碰见很长很长没有标点的句子,差点读断气,有些地方语序也很不舒服,总之没有翻译成地道的中文。
其次,可能是通史的原因,很多章节的内容过于简略,也许正如作者自己在文中说的,历史过于宏达,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很遗憾地忍痛选取某些对人类历史进程影响重大的事件或人物略加展开(原话不记得了),但尴尬就在于,如果不熟悉对应的历史,作为通俗入门读物,突然跳出的人名和一笔带过的事件,显得很突兀很无聊。
同时和这本《人类的故事》还一起读了弗洛姆的《逃避自由》,倒是别有体会。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追究自由的历史,从身体的自由到宗教自由,从精神自由到政治自由,从消极自由到积极自由,但这条路远没有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