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玛利亚》经典观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玛利亚》经典观后感有感

2020-09-09 17:22: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玛利亚》经典观后感有感

  《玛利亚》是一部由Michael Koch执导,Margarita Breitkreiz / 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 / Sahin Eryilmaz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玛利亚》精选点评:

  ●移民问题,尤其住宿部分想起了达内兄弟

  ●可能要看一遍

  ●《卡门》

  ●写实不是特别够,如果走创意角度,Marjia压根就是德国人的话,会不会很有意思。

  ●玛丽亚以及在德国移民的各族贫民艰难的生存路。

  ●多特蒙德漂流记—亚莫连科 开个玩笑 一样的德国 不一样的偷渡者生活 德国的等级分布 一等本土人 二等后裔土耳其之流 三等偷渡者难民等等 最近欧洲的难民题材的电影真的很多呀

  ●冷静的角度观察女主角的异国生活。我喜欢关于过程的描述,但不再认同靠着“梦想”的支持以及过于简单直接的背影变正面处理。

  ●达内兄弟式的电影

  ●不是很喜欢这类型的电影反映的问题呢,其实最后也得不到解决。

  ●边缘人物的挣扎与抗争,可能因为有原型显得格外真实吧

  《玛利亚》观后感(一):倔强性格和女性移民的故事

  瑞士导演拍摄的德国电影《玛利亚》,是他的第一部电影长片,故事起源于导演去乌克兰旅行,发现当地女性都强烈想逃离当地,向往去西欧生活,以此为故事原型写的电影剧本。电影拍的像纪录片,是女性移民的故事。完全从女主视角出发,拍的比较沉闷,换个角度从中国的城乡角度来理解也行的通。导演说挑选的地方很有意思,有140多个国家的移民聚集在此,当地人都走差不多了,比如移民的土耳其人做房东。#德国电影节#

  《玛利亚》观后感(二):marija

  故事情节和女主演技都很出色,不知道为啥评分这么低。来自保加利亚的移民中介,假装不懂俄语的乌克兰人,不会德语的土耳其家族,真是一幅各族民族大聚会。玛丽亚为了开一家自己的沙龙小店作出了很多让自己心痛但坚定的选择,当然电影里给了一个充满希望的结局,但很有多玛丽亚至始至终没能实现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家街头店的梦想,还有很多玛利亚在经营失败后被迫返乡。想到了在维也纳街头开着Fast noodle或小超的华人,在更加保守的环境里能挣扎到如此,背后的孤独、艰辛和眼泪或许就像玛利亚一样,都咽进了心里。

  《玛利亚》观后感(三):《Marija》:烈女瑪利亞

  3.5 紮實的寫實手法,以人物為導向,挺過癮的,一直堅強地,頑固地去爭取自己想要的,導演表現得還不夠極致,但基本也到位了,攝影寫實功力很強,劇本紮實,演員表演自然、信服,喜歡。注意看每次鏡頭跟著女主角後面在街上走,女主角都會遇上消極的事,最後女主角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在大街上走,攝影正面拍她,也許是好事。

  這種人物電影,主要的意義是展現人物在爭取某件事時,她在這個過程中展現出的社會背景和人物狀態,以此拖出社會現狀,移民的問題與我在新聞裏看的相比較略顯美化,但導演還是努力去展現了,OK.

  那個女主角演得特別好,結尾在理髮店關於庫爾德和土耳其的聊天很有政治影射意義。

  《玛利亚》观后感(四):多特蒙德不相信爱情

  【第五届德国电影节·玛利亚·2016】以屁民的城市荒野求生录+卡门情史组接而成的乌克兰女“北漂”的城市漂流记。彪悍,纪实,阴而不冷,沉而不郁,干而不燥。

  演员出身的靓仔导演对摄影机与演员走位的调度异常熟稔。女主角用瘦削而强韧的背影演了大半场,始终半背对镜头传达出仓皇自卫的处境与负隅顽抗的敌意和对抗意志。直到中后程半场短暂的疑似爱情小阳春时,女主才向代表了男主和观众目光的摄影机半露胸怀,这把刚硬的管钳居然漾出一阵女性的煦暖……及至片尾,祭上自己的身体,赔尽社会关系,在情场上斩尽杀绝的女主角终于可以正向着镜头走来,高跟鞋敲响多特蒙德的大街,声声不息。

  导演刻划女性很见功力。玛利亚单刀直入的奋斗令她所跻身的男性世界黯然。失去工作,眼看又要失去栖身之地的她自主选择以身体换住所……一次次,她没有犹豫和纠结,冷静命中目标,并总能正确处置买卖关系,恪尽职守,不越雷池。每次当买方男情难自禁,试图混淆雇佣关系时,她都令自己全身而退。所有的挫折和风月都不许干扰自己的心志,那就是:开一所自己的美发店。

  电影中有场戏,玛利亚助力男主获得一项工程的发包。俩人分钱分地真忙,男主看见玛利亚盯着最后一沓钱,就递给她说:拿去吧宝贝,这是给你的礼物。玛利亚说:我不要礼物。她昂头,把被男人收回的钱又夺了回来,这是我挣的。玛利亚透明的蓝眼睛,像纸币一样纯净。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