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革命读后感锦集
《大脑革命》是一本由盖瑞•斯默尔(Gary Small) / 吉吉•沃根(Gigi 著作,湛庐文化策划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1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脑革命》精选点评:
●指出时间管理的误区,提供处理多项事务的技巧。
●内容过多过散,系统性论述欠缺。可以作为发散材料阅读,但仅仅靠这种简单描述没法真正意识到问题。
●一点脑科学,信息技术给生活带来的变化,加上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
●两个词印象深刻:数字土著,数字移民。
●总而言之就是数字时代的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影响大脑各区域的发展或退化,进而反过来影响人们的行为。
●没《浅薄》有深度···
●计算机和互联网越来越深刻的改变了我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有利有弊。技术如何改变我们的大脑和认知方式?我们又如何应对?是一个很大的课题。这本书是一本导引吧,介绍问题并作了初略分析。科普,了解一点还是有启发。不过正如NeeDream指出,书中说自闭症孩子杏仁核比普通儿童的小,作者搞错了,是偏大。
●观点太散,研究和描述都不深入。网虫不大会看这本书吧?所以后面的“治疗方法”没用,对于会看这本书的人来说呢?就更不用了。唯一知道的就是根据调查,网虫和普通人的神经突触建立的范围已经有分别了,而这影响了网虫的行为。但是这么一点点东西可不值28
●控制
●限于书的篇幅,将一切原因简化。
《大脑革命》读后感(一):为了手指不再僵硬和眼睛的继续模糊,推荐阅读《大脑革命》
“因特网使我们能够随时看到文化消息、图书销售、公众舆论、政治捐款,甚至看到当地的犯罪率。我们可以购物、窥探、研究或搜索,直到我们的手指僵硬以及我们的眼睛变得模糊起来,同时,我们又可以查出其他手指僵硬和眼睛模糊的人有多少。”
————《大脑革命》P78
《大脑革命》读后感(二):大脑革命
三言两语似乎也不知道怎么概括。偏科普的心理学作品。通过对大脑不同区域活跃程度的变化对比来解释当前信息网络时代的电子数码产品对人们的影响。尽管我本是想看下我的网瘾是否严重到一定程度,但是此文中又说根据科学的观点,适应当前这种多任务多信息接收处理的环境可以提高智商,但同时会使得注意力集中能力下降,无法长时间专注于同一件任务,并且实际社交能力将退化。还好最后也给出了一些改善的建议,例如运动、冥想、感恩、与家人朋友多面对面交谈等。。。
《大脑革命》读后感(三):一般一般的书。
我觉得有价值的就在开始一点点。
我以为会有具体的阐述的。
好吧就是一份调查资料加上研究者的推测。
不是很缜密而且其实废话多了一些。
。
- -一般一般。。。。]
应该再深入一些啊。
还是因为人类没有进化到可以分化成两类的程度呢。。。???
不过作为科普类的东西的话。
。。。。
- -大家还是好好研究下怎么给自己建立新的神经通路吧~~!
我还打算做一份自己的记忆能力的研究测试呢。
艾宾浩斯显然不适合我啊。。。
《大脑革命》读后感(四):每天一本书#193天,2011年6月28日《大脑革命》评分3分
一本讲大脑方面的科普书籍,质量一般。
第一部分科技改变了我们的大脑,科技使我们陷入注意力连续分散的状态,这个状态会让我们的大脑 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持续长时间之后,会进入大脑倦怠的状态。休息和睡眠能帮助大脑。这种情况会改变大脑结构。对于90后的人会消减沟通和交流能力,却会提高大脑智商。执行多任务可以让这类人在当时产生满足感,会推迟他们长期目标的实现。而且是多任务的竞争力往往让他们肤浅而不是深入了解信息。适量的视频游戏有助提高认知能力,长期玩游戏会对身体和大脑产生不良后果。
第二部分。科技改变行为。多任务切换不能不能提高效率,还让效率降低高达50%。美国有一个研究证明,长时间看电脑有可能提高孩子患自闭证的机率,所以美国儿科学会会建议限制儿童看电视。网瘾会让年轻人患上集体歇斯底里症。科技改变每个人行为,但并不都是坏事
第三部分健康大脑。健康的生活方式会让这些转变向有益的方面进行前进,数字人士需要多增强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能力,同时冥想、瑜伽等放松方式也会改变我们的生理状态,增加注意力。
实际上全书一句话就可以概括:科技正在不断改变大脑的结构和行为,如果你有意识的进行控制可以让这种情况向有益的方向发展。
《大脑革命》读后感(五):业余科普书
以为沉迷网络会让人们的社交能力退化,10年后国际会议上表情误解会导致国际冲突,这个说法太业余了。
以为数字导致新一代和老一代人出现鸿沟。然而米德在《文化与承诺》中造就提出她的postfigure文化的说法,比本书的作者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以为大脑潜力无极限。对应以前开发大脑潜能,因为仅仅开发了10%的流行神话。
以为新一代的人在数字环境中大脑的变化“最终这种进化性的改变将影响到今后的几代人”。这不就是Larmackism的说法,或Epigenetics。
以为过去几十万年人类大脑扩大了,复杂性增加了。可是Homo sapians sapians之前的原始人大脑更大,我印象中现代人是“小头人”(可能是Nature via Nurture中提到的)。
以为学会使用语言后,祖先在群体狩猎中开始协同工作。难道其他灵长类没有语言就不是群居协同工作?我印象中是说,现代人的祖先由于有语言的优势,干掉了其他原始人类,比如比人类更健壮的尼安德特人。
作者列举出很多数字时代,人们身上出现的一些消极症状。实际上过去时代的许多人,也在不断列举出他们所在时代的人们所出现的许多症状,并把这些问题归因于社会和时代发展。原因都是同一个,人类在遭受time lag,带着原始人的大脑,活在现代的社会环境中,难免会有一些不适应,不应该归罪于人类社会的发展。
关于多任务,要点其实在于新手段下,人们有更多手段或被提供了更多机会和方法来获得短时或长时刺激,导致人不断寻求这些刺激,比如保持网络社交在线,寻求获得虚拟的赞或其他成就。一旦能够持续获得愉悦,人就有上瘾的可能。那么,网瘾存在吗?当一个人控制不住想上网,不一定是上瘾,但很可能就是上瘾。比如不断想打开社交网站看看自己关注的人的信息,以及和自己的互动。或许沉迷于游戏中。或者其他能够从中获得快感的方式,比如porngraphic materials。就如同有些人赌博、钓鱼也会上瘾一样。也就是说,上瘾并不仅仅是人们所想的drugs上瘾,比如尼古丁、酒精或毒品上瘾。
深蓝儿童。我以前一直苦恼的一点就是,我总是对任何限定有一种生理上的反感;对于任何没有挑战性、不涉及思考的任务感到焦躁不安。我测试自己ADHA正好在分界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