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的挣扎》读后感100字
《自我的挣扎》是一本由卡伦•霍妮 (Karen Horney)著作,万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0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自我的挣扎》精选点评:
●霍妮女士是我最喜欢的女心理学家
●内容不错。翻译很难读。退却者。
●整本书的对神经官能症剖析之深入,至少以个人体验,得用“荒谬真实”来形容。这也可能与我自己的长期焦虑,所思考的不谋而合才能产生极强的共鸣感。 最开心的是这本心理学终于不是励志畅销读物文风了,行文逻辑风格会给人一种读论文式的极大快感,通宵达旦也值得。
●夸大,自谦,退却型,这三种中都能找到自己的身影,然而不同之处在于程度。论语中有个词“中庸”,则表明度的重要性。本文中最有感触的就是人应该能够追求真我,有付诸实践的能力,从而发挥自己的潜能。生活中也避免不了内心的冲突,我们都应该学着分析自我,避免不正确的期待,实现自我的发展。
●写得太纠结了。不得不说虽然看上去很有道理,但是很不好使啊!
●卡伦·霍尼最成熟的代表作,最积极的价值是能够察觉你身穿的“铠甲”——心理防御机制,通过“基本焦虑”“理想化自我”“真我”“自负系统”“自恨”“外化作用”等核心概念,霍尼为我们详细揭示了社会文化对人的扭曲和异化,诸多的痛苦都源于“自负系统”——基本焦虑、自卑、自恨和理想化自我等的交错编织物,只有发掘真我、承认真我的建设性部分,才能瓦解自负系统
●拖拖拉拉终于看完了,后面几章偏向于治疗过程的对我们这种门外汉来说有点枯燥。前面对神经官能症的分析真的是一针见血,各种想拍大腿叫好。神经官能症最大的问题大概就是分不清幻想和现实了,每次沟通带来的都是挫败,怎么掰开来揉碎了都听不进去的感觉,世界只有一个,就是符合他们幻想的那一个.....
● 卡伦·霍妮对我们病人的了解是神准的。明心见性,治愈之道。
●翻译太差了完全不知道自己在看什么,半截弃。
●启蒙老师
《自我的挣扎》读后感(一):《自我的挣扎》一本从女性角度诠释人性的书
难得的一本好书。我们的读书会正在一章一章的细读此书。欢迎大家前来参加。我们读这本书的时候,带着以下三个问题,一。我的问题。二。我的感受。三。我的收获。也就是在读此书时,每读到一段我们有感触,有困惑,有疑问的地方,我们都会标注出来,然后在读书会上详细分享。这样的读法,能够通过此书,引领我们走入自己的“我”!不再是停留在书的内容中,而是走入我们自己!
《自我的挣扎》读后感(二):浅读一下
虽然我懂得不多 但曾经看过{人性的弱点}这本书让我对人性很感兴趣,希望有所收获。对个人交际很有帮助。因为只有懂人才能真正交人不是吗? 看过一种电子版喜欢所以花钱买了一本书,hheihei 虽然连第一章都没读完,但真心觉得它是一本绝对值得读的好书。说白了人一辈子不就活的自己吗? 可活了一辈子连自己都不知道还想着去看透别人岂不是很可笑。只不过有一点也许是此书的缺陷之处,玩笑的说,就是感觉看完自己原来是个精神病:)
《自我的挣扎》读后感(三):无
大部分人都会耳提面命过别将自己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相比,别将自己的生活与别人优越的部分相比,而应该整体全面地看待自己于他人,虽然他们知道这种劝告是正确地,但却无法遵循,因为他们扭曲的见解并非是一时的疏忽或智力上无知的表现,而纯粹是情感的盲目所致----即因内心潜意识的需要所导致的盲目所致
书里面真的有很多值得我们一品再品的话语,总能在里面找到自己想要的或者困惑的,同时也有一些是短时间无法理解的,但在经历一些事情的时候,你会突然明白
《自我的挣扎》读后感(四):翻译差得让人难受
这个译本简直是错漏百出,感觉译者自己都没认真琢磨懂原著,许多术语的翻译并没有结合上下文选择恰当的措辞。给人的印象是生硬的字面翻译,而缺乏意义的融会贯通。
举个例子,“外移作用”原本应该是区分正向的和反向的,却被译者翻译成积极的和消极的。第七章的标题,原本应该是(病人)“抑制紧张的常见手段”,却被译者说成是“减除紧张的常用方法”。如此纰漏,俯拾即是。
这样的译著,出版社都没有好好地把关,也是让人失望。
差评!
《自我的挣扎》读后感(五):详细测评:卡伦霍妮,七种译本哪家强?
详细比较点这里: 《神经症与人的成长》7个译本对比: 总之推荐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徐光兴老师主编的那个译本。
人非圣贤,翻译肯定很难避免出错,但是一个译者走没走心,我等吃瓜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 ̄▽ ̄)/ 嘿嘿嘿 测评方式: 截取第一章第一节内容横向对比(取样比较小,这方式也很得罪人= =,不过参考一下还是可以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