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危机与转型》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危机与转型》读后感1000字

2022-05-13 16:54: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危机与转型》读后感1000字

  《危机转型》是一本由徐瑾著作,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35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危机与转型》精选点评:

  ●看完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原来大家的理论也可以这么通俗简易地为大众所理解,无形中也加深了对经济规律的认识。

  ●应该不错

  ●互联网时代了,大姐,抄书卖字没市场的,还是要读经典,读你这些没用

  ●徐瑾,【读品】美女编辑作品。

  ●还行

  ●新浪微博@个股播报 @金融玫瑰与多位网友协同调查所谓85后美女作家FT中文网徐瑾的抄袭度,发现惊人抄袭,这样的东抄西抄也能做主编,真是主-抄,媒体的价值和底线何在?坚决抵制徐瑾所谓的《中国经济怎么了?》

  ●在危机时代,我们更需要汲取精华,更需要一碗浓浓的智慧鸡汤--《危机与转型》

  《危机与转型》读后感(一):乱世出智慧之大成

  曾经有人说,教训给人的智慧更多。在这危机蔓延全球各个角落的时刻,《危机与转型》给了人一个从各个角度审视这个商业社会的集大成的角度。

  吸取大家的智慧,这是一个经典。

  《危机与转型》读后感(二):徐瑾你是个抄袭大王

  新浪微博@个股播报 @金融玫瑰与多位网友协同调查所谓85后美女作家FT中文网徐瑾的抄袭度,发现惊人抄袭,这样的东抄西抄也能做主编,真是主-抄,媒体的价值和底线何在?坚决抵制徐瑾所谓的《中国经济怎么了?》

  《危机与转型》读后感(三):徐瑾你是个抄书大王

  FT徐瑾大肆抄袭,扒下85后美女专栏作家的文章内裤空荡荡(转载)

  FT徐瑾大肆抄袭,扒下85后美女专栏作家的文章内裤空荡荡(转载)

  《危机与转型》读后感(四):大家的对话——林毅夫、樊纲、蔡昉、陈志武、郎咸平、茅于轼、马骏、文贯中、徐贲、吴思、资中均……

  本书是《中国经营报》摘编34篇访谈文章的合集。访谈对象均为大家熟知的经济学家或政府官员,访谈大多围绕当年中国经济转型、金融危机等热点问题,体现这些学者的真知灼见。

  目录:

  金融危机与世界

  诺贝特·沃尔特:“次级债危机只是导火索”

  黄明:金融危机再梳理

  马骏:救世界,就是救中国

  汤敏:没有粮荒,只有恐慌

  陶冬:超级资本主义时代:中国的处境

  潘卡基:我们还在半全球化时代

  丁一凡:偏执症下的美国及世界经济

  陈兴动/:全球迎来后华尔街时代

  中国经济转型

  林毅夫:宏观调控乏力缘于改革不到位

  樊纲:中国经济的风险在于制度性缺陷

  陈志武:改革开放的下一步是发展契约经济

  郎咸平:中国经济的问题在哪里

  刘伟:减少失业才是中国经济首要问题

  邹至庄:“中国的经济发展并非奇迹”

  海闻:医改如何破“局”

  蔡昉:寻找“人口红利”的替代动力

  成思危:“双防”依然是头等大事

  田国强:全能政府不会是有效政府

  沈明高:转型离我们有多远

  金碚:中国还不到弱化竞争的时候

  黄益平:改变“全民补贴生产”的经济模式

  茅于轼:进一步改革还要靠企业家

  王一江:国家,利益集团和三鹿现象

  曹玉书:8年回首 西部开发思与辨

  华生:政府应着手解决根本性问题

  城市化与现代化

  文贯中:中国还需要一场土改

  黄有光:制度的终极目标在于保障人们快乐

  徐贲:作为公民教育的人文教育

  资中均:“历史不能改变 未来可以争取”

  吴思:新的改革该全面启动了

  杜维明:儒学的普世意义

  任剑涛:“改革无禁区”

  许小年/:适时反思现化

  朱大可:全民反讽时代来临

  于丹:“拒绝喧嚣、归复平静”

  后记

  《危机与转型》读后感(五):危险的政经访谈

  我认识徐瑾是在今年初夏,吴晓波老师的蓝狮子年度会议在青岛开,认识了一帮做经济报道或者是进行财经写作的朋友。其中包括徐瑾。

  此后,我MSN中有了两个叫“渔夫”的人,另一个是詹敏姑娘,也做深度人物访谈。在我的印象中,好像龙奔还是谁在一次跟我聊天的时候说,中国就没有财经报道,中国的财经报道都是政经报道。龙老师现在已经是某传媒集团的副总裁,不知道现在是不是还持有这种观点,反正我还是这样认为。

  做政经报道,遇到的都是马后炮或者是无关痛痒的话题,所以要想做得好看、耐读其实是不简单的事情。再加上,中国的财经报道,每一根都是敏感的神经,所以说好听的都可能说错,更何况是批评性的报道。更何况,中国这两年来的智库这两年来表现平平,《时代周报》曾经刊发过刘洪庆的一篇批评报道《中国智库面临尴尬 两年来对经济预测表现拙劣》,刊发当天竟然成为当时转载率最高的一篇文章,连作者都没有想到,这从侧面反映了大众甚至媒体对于经济学家们的不满。所以,财经报道特别是任务访谈不仅是不好看,更是媒体的“高危动作”。

  对于经济学家们的絮叨,连黄明也在序言中也不忘记提醒老百姓,“对于那些故弄玄虚,语焉不详,没有耐心的‘布道者’,保持高度的警惕”。所以,在这种状态下,中国经营报的“思想者”却做的风生水起,不由不感叹操作者的智慧。

  去年三鹿事发,年末,徐瑾访谈王一江,她直接跟王一江谈论开了国家的实质,从国家的三只手开始,逐步设计如何发挥市场的作用,来约束国家的“掠夺之手”,进而由美国的利益集团左右国家政策的局面到中国国内利益集团如何左右国家政策的制定与出台……这其中每一个话题都显示出了对话的技巧与难度。作为一个记者,她将落脚点置于三鹿奶粉事件的根源,也就是代表国家行使权利的人更多的去关注个人利益,而没有去考虑毒奶粉对于普通民众的威海,这不仅仅是道德问题,因为奶粉卖的好坏与地方政府的政绩有直接的联系,所以国家监管机制会得到改变……诸如此类当下热点话题,全书几乎全部涉及,并且采访到的都是最应该被采访的人。无论报社还是访谈记者本人,与这些顶尖学者的对话、交流所要下什么样的功夫可想而知。否则,很可能被采访对象说,回家好好看看我的书……

  实际上,既然这个栏目的名字叫做“思想者”,结集之后又叫做《危机与转型》,这本书也注定会多于学理的分析而少于事实的叙述,所以读来起更需要一些专业知识来与之共鸣,但是对于一个没有经济学背景的人来说,也会有很多收获,比如耶鲁的陈志武说,“从逻辑上讲,如果‘大政府主义’是中国经济奇迹的原因,那么,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中国不是更有可能出现经济腾飞吗”,这句话让我大叫过瘾,这么有智慧的话我怎么就没想出来呢?

  没想出来的多了,自己去看吧。这本书叫做《危机与转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