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ILL ALICE》读后感锦集
《STILL ALICE》是一本由Lisa Genova著作,Pocket出版的Paperback图书,本书定价:$15.00,页数:3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STILL ALICE》精选点评:
●小师妹说她在机场买的一口气读完。电影看得甚为纠结,好奇原著是什么样子的。另外就是有点职业习惯的成分。一个月前看完。感觉neuro science的人写出来的小说煽情少点,观察多点。但是就Alice而言,就算不煽情,读到最后也是压抑到想哭。
●To deprive a brilliant mind of his or her most valuable possession, the brain, how heartbreaking.
●我很乖,我很善解人意,我还很聪明。。。。只不过这一切只是在我还是我自己的时候是。Ou, Alice. 非常独特的角度。
●写得非常真实生动。Alice最后失去意识的几个月,每个章节都让我泪流满面。She said she lives in the moment, which makes me appreciate my life a bit more.
●故事五星。看完了还能无限回味心碎的感觉。
●easy to read and it makes me realize that there are so many elderly people I know are having Alzheimer's disease. It's a really cute disease. One of my customer Rose has it, and she is my favorite person.
●很特别的题材,关注老年痴呆症。可能是因为断断续续读完的缘故,觉得写得有点平淡,没有十分抓住打动我…
●看完后阿兹海默会变成最害怕的疾病top1好多段落太过残忍以至不敢重读。看了看这个作者其他的作品,还有亨廷顿病等着我……最后作者提到了自己也喜欢《错把妻子当帽子》哎
●虽然会忘记,但不是不重要。
●很有意思的一本书,以前对老年痴呆症一无所知,看完了有了更人性深刻的认识。
《STILL ALICE》读后感(一):高锟的翻版
这本书出于2009年初,不曾想年底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就颁给了一位Alzheimer症患者,光纤之父高锟。诺奖公布之时,有传言高锟已患老年痴呆。看到电视上的采访,一定另所有人唏嘘不已。而我又被带到小说中描述的故事,想起当时读得我泪流满面的情景。很感人,而且很真实。
《STILL ALICE》读后感(二):纯粹为了AD这个题材
1. 两点好:真实,科学。不愧是neuroscience PhD写的,虽然还是有一定程度上文学的或者说浪漫主义的修饰。但是对于AD病人的mental recess的过程太细致动人了,再就是对AD的诊断、治疗、supporting group等一系列疗程都有靠谱的介绍。(虽然时间轴不太对,因为确诊不会那么迅速啦一般都会拖很久啦)
2. 可惜国内对AD的awareness还太弱了,网上关于diagnosis, treatment, supporting group的信息都太少,社会上也没有太多机构或者NGO在专门做这个。虽然有点想尽自己的一点力量但是不知该如何下手呢…
《STILL ALICE》读后感(三):当我记不得你的容颜,在茫茫人海中认不出你时,你还会爱我吗?
我想问问你,当我记不得你的容颜,在茫茫人海中认不出你时,你还会爱我吗?
我们一起经历了那么多的时光和岁月,有那么多的喜怒哀乐,可是假如我不再是以前的那个我了,我记不清你的样貌,你认不出你是谁,甚至都不知道我自己时,你还会爱我吗?你还会和我在一起吗?
这是读《Still Alice》时,一直想替Alice问问John的问题。
这是开始原版英文书阅读之旅的第三本图书,从5-20到7-17日,共用时760min,这本书有320页,平均一分钟阅读2.4页,共查37个单词(书的内容太精彩,如果不影响我阅读理解故事内容的话,都不会或者说忘记了去查生词)。
Alice 原本是一位哈佛大学的语言学教授,某天在跑步时在她原本熟悉无比的哈佛大学广场,她迷路了,看着周围的一切她感觉很熟悉,但是她却怎么都想不起来她接着该怎么走,一开始她以为是因为最近的睡眠不足,工作压力太大,于是去看了医生,然后她得知她得了遗传性的Alzheimer,症状早早就出现了,只是那时候的她一直觉得自己只不过是压力过大记忆力不好而已,她开始不记得圣诞晚宴上她拿手的布丁怎么做,她不记得她日程表上某个人是怎么回事,不记得刚刚见了谁,找不到洗手间在哪里,记不得自己下一刻要去做什么,把女儿当作姐姐,不认识女儿,不认识睡在她旁边的这个男人是谁?
很佩服作者描写的那么详细,用第一人称将故事开展,给我描绘了这样血肉具全的Alice,更棒的是她描写Alice的心理,细腻入微,丝丝入扣,羡慕不已,虽是虚构的故事,但我觉得却是如此的真实。
《STILL ALICE》读后感(四):STILL ALICE
这本书的主题是什么?亲情?爱情?斗争疾病的力量?全都对,但是我却觉得书名才真正地点出了全书一直在证明的一句简洁而又有力的话:Still Alice。
Alice变了吗?答案是肯定的。从一个高智商高能力,自我意识强烈而生活有条理的女教授“退化”到一个生活不能自理,不认识身边亲人甚至都不知道今日的日期的普通人,她经历了一个痛苦而却真实的旅程——一个我们身边几千万人都在经历的征途。无论Alice多么有毅力,多么坚强——在阿兹海默病之前,她没有退后的余地。她无法逃避最终的结局——所以她变了,不再那么聪明,不再那么有才,不再那么强势。
但是她却趁自己仍清醒的时候安排好了所有在自己能力范围里面的后事。
Alice变了吗?绝对没有。虽然她不认识身边的所有人,虽然她连自己的名字都叫不出,但她还是那个爱着自己孩子和丈夫的、坚强的女子。就像书中那个美丽的故事一样:蝴蝶的寿命很短,但看啊!此时此刻,它在阳光下的姿态多么婀娜。只要精彩过,只要知道自己曾经绽放过,那即使后来凋谢了的话,也就够了。Alice有过自己的时刻:送走了不知多少届毕业生,活了一次有意义的生命,我想对她来说,那也就足够了。
我突然想起了一段话:如果我认不出你/如果我忘记了我/那么请耐心告诉我/我也曾经绽放过。
哪怕是转瞬即逝的美丽,只要有过,一生就无憾了。
《STILL ALICE》读后感(五):依然固我
這是一個虛構的故事。在現實中,没有Alice 這一個人物。
可是,這也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發生在千萬個類似 Alice 的人的身上!
故事中的Alice 是一位備受尊祟的大學教授,同時擁有一個美滿的家庭。她剛過了五十歲的生日,開始有了更年期常見的毛病--情緒不穩、心不在焉、健忘、大意。她本身是一位心理語言學者,深諳認知科學 Cognitive Science. 不幸,她發覺自己慢幔失去了認知的能力。她會步入講堂,卻忘記了課程的演講。她會突然在下班回家的路上迷失了方向。她無法說出一些日用品的名稱。她甚至懷疑自己的視力,以為一塊地氈是地板上破了一個大洞。
在Alice接受精神檢驗時,她能以自已的學識和經驗,取巧過關。但在基因測試時,卻被診斷患上早發的老人癡呆症時。當時,她寧願自己患的是癌症。因為癌症病人有藥物、手術、化療、電療等方法去對抗疾病。老人癡呆症卻是真正的絕症。癌症病人會得到親友的支持、鼓勵、幫助、慰問。卻没有人願意接近一個神志不清、語無倫次的癡呆老人!
為了應付日常生活,Alice 用手機作為 備忘錄 ,開了一個名叫〝蝴蝶〞 的公文夾。因為蝴蝶的生命雖然短暫,但卻依然美麗。可惜,一個失憶的人是真正的只能〝活在當下〞。她不單失去記憶,也無法安排未來,因為她不能按步就班去執行自己訂下的指示。
透過 Alice 的講述,讀者能認識到一個逐漸失去記憶、失去期望,甚至失去自己的病人的心路歷程。讀者能體會到 Alice 的憤怒、沮喪、無助、恐懼,和哀傷!
作者Lisa Genova 是哈佛大學神經科學 (Neuroscience) 的博士。她在序言中提到一句話: 治療一種疾病時,你會得到大堆醫學名詞和術語;治療一個病人時,你會學到生命的智慧!
這個故事雖然沒有一個美好的結局,我卻感受到作者意圖要我們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更要珍惜與親人共處的絲絲點滴!
不要等到身邊的人患上老人癡呆症才去讀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