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喧哗与骚动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喧哗与骚动读后感1000字

2020-09-28 20:27: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喧哗与骚动读后感1000字

  《喧哗与骚动》是一本由阿奎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461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008-1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喧哗与骚动》精选点评:

  ●诗文造诣不错,是个很会讲故事的作者,但是小节间的连贯性稍显不足。

  ●这作者的诗词功底真“不错”,调侃的让人忍俊不禁,戏说公司名字也很有意思。我基本拿它当历史书和普及书看的,不枯燥。内容:在未成熟的市场上,散户和主户从来不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早期的股民如果政经学得好,可以混得好。“自然生态的破坏会导致自然的报复,文化生态、到的生态的破坏会怎么样呢?”,另P254前后内容值得再读。

  ●中国资本市场短暂的二十年历史

  ●密密麻麻的小字体,一片又一片,算了吧 只看了个开头

  ●果然够喧哗,果然足够骚。

  ●这是我在大学里看的少有的一本有意义的书,内容不大记得了,我想四星是肯定没问题的。可惜了我的大学时间都浪费了。

  ●一部流水账

  ●就当了解中国证券市场二十年咯,每天看一点,每天学一点

  ●让我们这些后辈们详细了解中国股市的发展

  ●经济史的书又被愚蠢的图书馆放到文学阅览室了

  《喧哗与骚动》读后感(一):哪位读者可否帮忙回答一个问题?

  那些对人物内心深处的刻画,有多少是出于作者的臆测,又有多少是出于作者的采访或他人的采访?这会直接妨碍资料的公信力,本来该给五星的,但是因为这个问题,我觉得很难对此书评级。

  《喧哗与骚动》读后感(二):在深圳读此书

  《喧哗与骚动》是本好书,我在深圳的空闲时间读了一部分。读到1990年深圳股市“五马”齐奔、那个混沌而激昂的年代的景象时,似乎隐约能感受到彼时这个城市的脉动和气息。“一夜之间,成千上万的人带着‘聚宝盆’和‘阿拉丁神灯’式的想象,高喊着‘芝麻开门’,涌向证券公司。”

  《喧哗与骚动》读后感(三):挺不错的。

  一直想看看关于中国股市历史的书,今天下午去书店,本想去看看那个《中国股市十八年》的,但没找到,发现了这本书。看了一个小时。觉得写得挺不错的,让人有如临其境的感觉。

  不过关于当事人对话和心理的描写,不知道真实性有多大。

  如果能在叙述中将国际经济形势联系起来,我想会更好一些。

  关于坐庄大鳄们的事情,如果看到官方能给一个的深入调查结论就好了。

  《喧哗与骚动》读后感(四):此书最大的问题:用力太平均,没有详略主次之分

  二十年的历史几乎用同样的篇幅写下来,没有详略主次之分,从结构布局来说是挺失败的。全书几乎没有重点,一路读下来容易审美疲劳,越看越厌倦。其实作者语言还是挺有文学性的,挖空心思引用了大量古诗词,可惜结构层次上实在太单调削弱了可读性。

  如果此书想要成为业内标杆,给两点建议:

  首先篇幅上必须突出重大历史事件或人物,其他次要内容一笔带过即可。

  其次内容中适当穿插大盘或个股K线图,再有一两幅反映股市火爆的历史照片就更好了。这其实是态度问题,技术上不难做到。

  《喧哗与骚动》读后感(五):那是一个出英雄的年代,那是一个出乱子的年代

  就如作者的后记所说,现在就算你踏上归程,你也只能回到曾经的地方,不能回到过去。一切人事全非,不复当年的景象。过去的也已风流云散,再回首也只是过来者的关照与思考,而不可能是当年的亲历身受。

  作为资本市场的晚辈,当年江湖草创时的激动人心是无法感受了,但也躲过了好多次的腥风血雨。从资本市场试水开始,一直坚持到现在还在市场里战斗的人,已如大熊猫般珍贵。活下来的不是和政治有着千丝万缕联系,就是也曾狠狠的死过一回的,活下来真不容易,活着真好。

  资本市场走到今天,虽然还没有完全规范,但终究比原先健康了许多,而且正走在更加完善公平的路上。现的实体的经济发展离不开虚拟经济的支持,因此虚拟经济的空间依然十分广阔,可以说远远不够。愿我们都能踏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节奏,不管是通过实体经济还是虚拟经济,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